植物保护 第32卷第4期(2006) PL A N T PR OT ECT IO N V ol. 32N o. 4(2006)
(A mbrosia trif id a ) to postemergence im azethapyr[J ]. Weed S cien ce, 1996, 44(2):248
251.
[28]H ARRISON S K, REGNIER E E , S CH M OLL J T. Postdis -persal predation of gian t ragw eed (Ambrosia tr if ida ) seed in n o -tillage corn [J]. W eed S cience, 2003, 51(6):955[J ]. 杂草科学, 2004(2) :50
52.
964.
[29]吴海荣, 强胜, 段惠, 等. 豚草(A mbr osia artemisiif olia L. ) [30]ZELAYA I A, OW EN M D K. Evolved resistan ce to acetolac -tate synth as e -inhibiting herbicides in comm on sun flow er (H eli -an thu s annuu s ) , gian t ragw eed (A mbr osia tr if ida ) , and s hat -tercan e (S or ghu m bic olor ) in Iow a[J]. Weed S cien ce, 2003, 52(4) :538548.
#19#
[31]H OSS N E , AL -KH ATIB K, PE TERSON D E, et al. Effica -cy of glyphosate, glufosinate, and imazethapyr on selected w eed species [J]. W eed S cience, 2003, 51(1) :110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8) :1391
1394.
117.
[32]马骏, 万方浩, 郭建英, 等. 豚草卷蛾的生态适应性及其风险[33]FRANEY R J, H ART S E. T ime of application of cloran sulam
for giant ragw eed (A mbr osia trif id a ) con trol in s oyb ean (Gly-cine max ) [J]. W eed T echnology, 1999, 13(4) :825植物保护学报, 2001, 28(4) :303疫, 2002, 16(2) :8890.
308.
828.
[34]胡白石, 许志刚, 周国梁, 等. 梨火疫病的进境风险分析[J]. [35]王茂华, 许志刚. 玉米高原病毒病及其风险分析[J]. 植物检
进口植物及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王爱丽1, 2, 施宗伟3, 马小光3, 沈佐锐2, 李瑞军1*
(1.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系, 保定 071001; 2.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100094;
3. 中国检疫检验科学研究院动植物检疫研究所, 北京 100029)
摘要 本文从经济、生态和人及人类社会3个方面阐述了外来有害生物的风险; 根据国际标准中制订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流程, 定性地描述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方法; 并从入侵种特性研究、适生区预测研究和风险分析模型3个方面阐述了有关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理论研究进展, 这些理论研究有助于为有害生物风险定量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植物检疫; 适生区预测; 风险模型中图分类号 S 4130
Pest risk analysis on imported plants and plant products
W ang A ili 1, 2, Shi Zo ng w ei 3, M a Xiaog uang 3, Shen Zuor ui 2, L i Ruijun 1
(1. Dep ar tment of Entomology , College of Plant P rotection, H ebei A gricultural Univer sity , Baoding 071001, China; 2. College of A gr onomy and Biotechnology , China A gr icultur al Univer sity , Beij ing 100094, China; 3. I nstitute of A nimal and Plant Quar antine, Chinese A cademy of I nsp ection and Quar antine, Beij 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 his paper intro duced pest r isk analy sis (PRA ) in t hr ee aspects. Firstly, it intro duced the neg ativ e im -pacts of ex otic species on eco no my, eco lo gy , human health and so ciety. It is helpful t o recog nize the risk of pests in a comprehensiv e way and establish co nv incing risk indices. Secondly, it illust rated the procedur e o f P RA by inter na -tional standards in or der to show ho w a qualitativ e P RA is made. A t last it referr ed to the development o f r esear ches related to quant itativ e P RA , including the research o n the character istics o f ex otic species, the pr edict ion o f pot ential distributio n and risk models.
Key words pest risk analy sis; plant quar antine; pr edict ion of potential dist ribution; risk models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国际间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贸易不断增加, 外来种随植物及植物产品进入的几率也不断增加。某些外来种对环境的影响是中性甚至有益的; 而某些外来种的入侵将对入侵地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1。这种商品携带有害生物的可能性和外来有害生物影响的不确定性就形成了风
收稿日期: 20051118 修订日期: 200604*15
险。为防止外来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 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及生态环境, 方便贸易, 各国在进出口贸易时将启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 -sis, PRA) 。它不但是预防外来有害生物进入的主要手段之一和制定植物检疫政策的基础, 同时也起
到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 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
#20#
植物保护 第32卷第4期(2006) PL A NT PRO T ECT IO N V o l. 32No. 4(2006)
功能, 强化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所以, 近些年PRA 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而对有害生物风险的认识, 有助于全面进行PRA 工作, 有助于为风险分析确定量化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类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案例。例如/爱尔兰饥馑0, 原产于南美洲马铃薯的晚疫病菌于19世纪30年代随引种的种薯传入欧洲, 马铃薯晚疫病(P hy top h -thor a inf estans ) 在爱尔兰大暴发, 导致马铃薯绝产, 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大饥荒, 夺去数十万人的生命
[15]
1 外来有害生物的风险) ) ) 外来种的危害
近些年来, 由于外来种引起的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 使生物入侵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 就总体而言, 入侵种的主要危害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1 经济影响
外来有害生物在对农作物造成的直接伤害、降
低作物产量及产品品质等方面所带来的损失是可观的[2]。在降低产品品质方面, 除了影响农产品价值外还会大大影响到产品的出口。而每年用于监测外来有害生物、使用防治药剂、改良品种以防除这些有害生物的费用更是相当庞大。在我国, 国内专家对其中危害最严重的11种外来生物进行了粗略的损失估计, 仅松材线虫、水葫芦、马铃薯甲虫、薇甘菊等几种主要外来有害生物每年就造成超过574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5]。除了以上直接经济影响以外, 有害生物还会引起许多灾难性的事故, 造成经济损失, 如某些恶性杂草导致耕地的退化起严重的火灾[7]。1. 2 对生态的效应
由于外来入侵种对入侵地环境的改变, 导致许多本地生物面临灭绝的危险。在Wilcov e 的研究中, 外来种的引入是人类引起生物灭绝列居第二的破坏性影响因素[8]。在美国, 调查的956种濒临灭绝生物中, 大约有400种受到外来种的威胁[9]。其他研究也都证明了外来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性, 如凤眼莲(E ichhornia crassip es , 又名水葫芦) 入侵后大量繁殖, 覆盖整个水面, 阻挡了阳光, 破坏了食物链, 致使沉水植物及水生动物死亡。一种入侵美国的外来蚜虫, 不仅破坏当地的冷杉, 还导致两种本地鸟和3种外来鸟数目的减少[10]; 造成这些影响的因素很多, 因为不同生态系统下, 外来种入侵的过程和危害机制各不相同。其大体的机制包括入侵种与本地种的竞争和相互排斥
[13]
[5, 14]
[11[6]
[4]
。某些有害生物, 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对人及
动物就可以造成直接的伤害, 如红火蚁(S olenop sis invicta ) 可以造成家禽、蛇类等许多动物的死亡, 人在被其叮咬后, 会有火辣的疼痛感。侵入我国的普通豚草(Ambr osia ar tem isiif olia ) 和三裂叶豚草(A. tr iida ) 所产生的花粉会引起人过敏反应, 导致/枯草热0症
[16]
。
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工作流程
正是由于外来入侵种造成的严重的危害,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至2004年年底, 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制定了多个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相关的标准, 如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3号出版物) 、确定某一地区的有害生物状况(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8号出版物) 、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1号出版物) 、有害生物报告(国际植物卫生措施标准第17号) 。我国也参照其有关规定, 根据5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6及其实施条例制定了5进境植物和植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6。在这些规定中详细给出在何种情况下启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及定性地描述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
PRA 包括3个阶段, 分别为开始进行分析风险的工作、评估有害生物风险, 治理有害生物风险。开始阶段主要是明确PRA 的任务、地区、类型; 一般有两个开始, 一是以途径为起始的, 如以一种商品为一种途径的起始; 一是以有害生物为起点的。以途径为起点的PRA, 分析人员首先搜集资料, 确定该途径潜在的有害生物名单, 及与潜在有害生物相关的信息; 以有害生物为起点的PRA , 分析人员首先明确该生物为潜在的有害生物。在评估阶段, 分析人员考虑每一种有害生物的各个方面, 特别是关于其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重要性的实际资料。然后利用专家评判来评估其在PRA 地区的定殖、扩散的可能性和经济重要性, 最后描述传入PRA 地区的可能性的特点。如果其具有需采取植检措施的足够风险, 则进入第3阶段。第3阶段主要是分析和选择, 以及引
、对食物链的破
坏、杂交、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中氮素的
增加) [7]、引入危害物[14]等。更好的研究这些机制, 为人类更加准确的认知和确定外来生物的影响有很大的帮助。
1. 3 对人及人类社会的危害
植物保护 第32卷第4期(2006) PL A N T PR OT ECT IO N V ol. 32N o. 4(2006)
#21#
提出切实可行的检疫措施, 并对此进行监测和评价。
3 风险分析主要理论依据的研究
上述的风险分析流程只是一个定性的指南, 怎样得到科学的风险分析还依赖于大量实际的研究, 而不同方面理论研究的进展对风险分析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1 入侵种特性的研究
外来入侵种能成功入侵与其所具有的生物学特性是密不可分的, 如很强的生态适应性、超强的繁殖能力、独特的生存策略、特殊的传播方式[17]、特殊的抗逆性、特殊的行为特性[18]。高增祥等将入侵种的特性分为生活史(或生物学) 特性、生态学特性
[19]
征、自然地理屏障(沙漠、海洋、山脉等) 、植被类型、
物种间的关系包括与人类关系以及历史原因等[28]。马小光等指出应考察天气) 地理) 植物) 有害生物) 天敌) 人构成的复合生物链[29]。研究者主要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确定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 确定影响物种分布的关键性因子, 从而进行新地区是否有适合该物种的生态位的预测。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判别分析、逻辑斯谛回归分析、广义线形模型、典范对应分析、分类与回归树、人工神经网络等[20]。在影响物种生存的诸多因素中, 以气候因子作为重要因子的研究是最为深入的。1924年Coo k 提出用气候图对有害生物的潜在分布进行分析
[29]
,
。随后人们建立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的气候统计学方法。1985年, Sutherst 和M ayw ald 建立了一个用于生态气候评价的微机分析模型CLIMEX [30], 它是通过物种已知地理分布区域的气候参数来预测物种潜在分布区的软件。至1999年发布了可以在Win -dow s 操作平台下运行的CLIM EX for Windo ws 1. 1, 其自身带有世界上大约2500个地区的气象资料和某些物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该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被用于几十种有害生物的适生性研究。另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预设预测规定的遗传算法(GARP, genetic algor ithm for rule -set pr oduction) , 1992年由Dav id Stockw ell 开发[3132], 它利用物种的已知分布数据和环境数据来产生物种的生态位模型, 这些模型描述物种在何种条件下能保持一定种群, 从而用于研究生物的多样性和物种的潜在分布。目前应用其发表的文章有近20篇(http://w w w. lifemapper. org /desktopgarp 2005-10-22) 。除此以外, 已开发的常用的生物气候分析的软件还有BIOCLIM 、DOMAIN 、FLORAM AP 等[20]。在我国, 原北京农业大学魏淑秋等建立了/农业气候相似距库0,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气候相似研究方法0, 其被应用于PRA 领域, 对美国白蛾(H y p hantr ia cunea ) [34], 假高粱(Sor ghum halep ense ) [35]等进行了分析。凭借计算机功能的增强, 沈佐锐运用随机性模型提出一种新方法, 即用天气模拟模型驱动有害生物种群动态模拟模型, 并用M onte Car lo 和Boo tstrap 技术, 构造WVP(Weath -er -v ia -Pest) 风险函数, 应用其进行了多项的研究[36。
3. 3 风险分析模型研究
风险的概念首先是在西方经济管理科学中提[29][33]
[20]
澳大利亚的杂草评估系统涉及杂草的生物地理、不
受欢迎的特性和生物学或生态学特性[20]。对先前成功入侵种特性的研究及在其他地区成为入侵种的特性的研究对于预测新入侵种、制定法规规范、研究入侵机制、进行风险分析等是十分有帮助的。许多研究者正在进行入侵种特性的研究及通过对入侵种生物特性建立模型而进行新入侵种的预测和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
Baker 针对杂草性的植物种类, 总结出了一些生活史的特征, 认为更多地符合这些特征的物种比符合得较少的物种更有可能成为入侵种[24]。Sarah Reichar d 开发出对于植物入侵的统计模型, 指出入侵种与一些特征之间的强烈相关性。目前已经接受了一些长期以来已经确定的关于杂草的诊断特征, 并且其可以作为外来种风险分析的参考
[26]
[25]
[2123]
。如
澳大利亚的风险评估系统就是根据杂草特征确定可能成为环境或农业系统杂草物种的风险评估系统。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一些研究者认为Baker 特征是不可靠的, 成功入侵的一般性结论依据不足, 而要提供一份所有入侵杂草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的清单是不现实的[26], 许多特征不能一概而论, 如在入侵的不同阶段, 重要的特征不同[27]; 某些特性并不是其本身的的性状, 而是在选择压力下人工进化的产物。所以有些研究者又对入侵种的基因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得到很多宝贵的研究成果。3. 2 适生区的预测
一个物种从传入到最后的猖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就有害生物而言, 不单单依赖于物种本身的特性, 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对外来种的影响是不同的。许多因素会影响到物种是否能在当地, [1]
#22#
植物保护 第32卷第4期(2006) PL A NT PRO T ECT IO N V o l. 32No. 4(2006)
件发生的概率(p ) 和所带来的损失(c) 的函数, R =f (p , c) [15]。风险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无处不在, 如投资风险、保险、火险、医疗风险。无论是对于自然界还是社会、政府, 甚至每个人, 都面临着风险、风险分析与管理的问题。而风险分析已成为许多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并相应地得到基于风险理论的数学模型, 如应用于保险业的短期个别风险模型、短期聚合风险模型等[38]。目前, 世界上应用于风险分析最为广泛的工具是@RISK4. 5, 其基于蒙特卡罗(M onte Carlo) 方法, 对各种可能的结果进行模拟, 给出相应事件的发生概率(http://w w w. palisade. com. au/risk/) 。内部提供了37个概率分布函数, 并直接与微软Ex cel 结合进行数据输入与输出。关于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模型,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一个对尚未在加州定殖的有害生物进行打分的模型
[39]
法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结果的客观性。而各种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认识问题的本质, 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人们试图从基因的角度解释生态学的理论问题, 为理论提供实验性的依据。这些使得人类的预见能力越来越强, 也为风险分析工作提供新的方法。
针对我国目前进口植物及植物产品的实际PRA 工作而言, 虽然在近些年中取得相当的成绩, 但还有许多不足。首先, 由于风险分析工作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如风险分析工作要涉及世界各地的有害生物, 其基本信息通常来源于以往的调查、研究报告、报刊杂志等, 即工作人员要做大量针对以往信息的工作。而每一个工作者在开始一项任务时都需要做大量重复性的工作, 这大大地降低工作效率。建设有害生物信息数据库、专家信息数据库可帮助风险分析人员减少工作量, 增加人员间交流,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 PRA 是一项工作量大且交叉性强的工作, 需要多学科人才组成团队来共同努力。就植保专家而言, 按产品种类、有害生物类别进行的专项研究可大大提高研究的深度, 缓解重复简单工作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风险分析报告, 为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有说服力的建议。
。随后其采用场景分析与和蒙
[15]
特卡罗相结合的方法, 就是利用场景分析的方法
将有害生物进入、定殖、扩散、导致损失等过程分解为场景和组成场景的一系列事件, 每个事件用一个
数学模型(通常使用简单的线性乘法数学模型) 来表达, 将所有模型按发生的时空关系进行组装得到有害生物引起风险的数学表达
[39]
。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大量关于有害生物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的探讨和研究。确立的方法是通过对专家的咨询建立指标体系, 随后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建立指标体系方面, 在不同的层次上确定树状的多层次因子, 对每个因子制定定量化的标准, 根据具体情况给每个因子赋予不同权重。完成指标体系的建立后, 用多种数学方法来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15]
参考文献
[1] W ILL IAM SON M . Blologlcal Invaslons [M ]. London:Chap -man and H all, 1996.
[2] DAVID PIM EN TEL, LORI L ACH , RODOLFO ZUNIGA, et
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s ts of nonin digenous s pecies in the Un ited States[J]. Bioscience, 2000, 50(1) :53
65.
[3] D . ANTONIO C M , KARK S. Im pacts and extent of biotic in -vasions in terres trial ecosystems[J]. T rends in Ecology and E -volution, 2002, 17(5) :202204.
[4] PALM M. E. S ystematics and th e impact of invasive fungi on
agricultu re in the United S tates [J]. Bios cien ce, 2001, 51(2) :141
147.
[5] 徐汝梅. 生物入侵-理论与实践[M ]. 北京:科学出版
社, 2003.
[6] CAM PBELL F T , SCH LARBAU M S E. Fading Forests:
North Am erican T rees and the Th reat of Exoric Pest [M ]. New York:Natural Resour ces Defence Council, 1994. [7] VIT OU SEK P M , D . ANT ONIO C M , LOOPE L L, et al. B-i
ological invasions as global environm ental ch ange [J ]. Am er-i can Scientist, 1996, 8:468478.
[8] W ILCOVE D S , ROTH ST EIN DAVID, et al. Quan tifying
threats to im periled species in the Un ited States [J ]. Biosc-i en ce, 1998, 48(8) :607
615.
[ N. . s 。1995年蒋青等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得
[35]
到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此方法被用于杨潜叶叶蜂
(A essa taianensis ) [40]、红脂大小蠹[41]等多种有害生物的风险性分析。随后我国学者又研究了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和计算方法[15, 42]。现在我国也在尝试应用@RISK 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4 讨论
综上所述,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交叉学科, 它需要检疫工作者、生物学家、生态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等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就生物领域而言, 对外来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地全面了解、对有害生物自身的深入研究, 有助于认识风险, 为PRA 提供客观的分析指标, 使各种
植物保护 第32卷第4期(2006) PL A N T PR OT ECT IO N V ol. 32N o. 4(2006)
cies Invasions of US Ecosys tems [M ]. Arlington (VA) :T he Nature Cons ervancy, 1996.
[10]ALS OP F J, LAUGH LIN T E. C hang es in the s pruce-fir a -vifaun a of M t. Guyot[J]. J ou rnal of th e T enn ess ee Academy of S cience, 1991, 66:207
209.
[11]H ES TER A J. Influence on fir e and soil nu trients on native
and non -native annu als at remn ant vegetation edges in the W es tern Australian w heatbelt[J ]. Journ al of Vegetation Sc-i ence, 1992, 3:101
108.
[12]H UE NNEKE L F. Potential interference b etw een a threatened
endem ic thistle and an in vasive nonnative plant[J ]. Conserva -tion Biology, 1994, 9:415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14]吴虹玥, 包维楷, 王安. 外来种入侵对乡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机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13(1) :4046. [15]
李尉民.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M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6]万方浩, 郭建英, 王德辉. 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现状、管理对策
及风险评价体系[C]M 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 )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77
97.
[17]VE RM EIJ G J. An agen da for in vasion biology [J]. Biological
Cons ervation , 1996, 78:39.
[18]S UAREZ D A, H OLW AY AV. An imal behavior:an es sen tial
com ponent of invasion biology [J ]. T ree, 1999, 14(8) :328330.
[19]高增祥, 季荣, 徐汝梅, 等. 外来种入侵的过程、机理和预测
[J ]. 生态学报, 2003, 23(3) :559570.
[20]徐汝梅. 生物入侵-数据集成、数量分析与预警[M ]. 北京:科
学出版社, 2003.
[21]VE RM EIJ G J. An agen da for in vasion biology [J]. Biological
Cons ervation , 1996, 78:39.
[22]S UAREZ D A, H OLWAY A V. Animal b ehavior:an ess en -tial componen t of invasion biology[J ]. T ree, 1999, 14(8) :328330.
[23]SERGIO A C, DIANA E M , SERGIO A P. M odelling biolog-i
cal invasions:species traits, s pecies interactions, an d habitat h eter ogeneity [J ]. M ath ematical Biosciences, 2003, 183:93110.
[24]BAKE R H G. The evolu tion of w eeds[J ]. Ann Rev E col Sys t,
1974, 5:1
24.
[25]GROVES R H, PANE TT A F D, VIRTU E J G. Weed Risk
As ses sment[M ]. Victoria Australia:Collingw ood, 2001. [26]李博, 徐炳生, 陈家宽. 从上海外来杂草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
一般特征[C]M 生物多样性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 )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4558.
[27]KOLAR C S, LODGE D M . Pregr ess in invasion b iology:pre -dicting invaders [J]. Tr ends in Ecology an d Evolution, 2001, 16(4) :199204.
[, , 雪等. EX:425.
[13]埃尔顿. 动植物入侵生态学[M ]. 张润志, 任立译. 北京:中国
[J]. 昆虫知识, 2004, 41(4) :379
386.
#23#
[29]马晓光, 沈佐锐. 植保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理论体系的探讨[J].
植物检疫, 2003, 17(2) :70
74.
[30]SU TH EREST R, M AYW ALD G F. A com pu terized sys tem
for m atching climates in ecology[J]. Agri Ecosy stem Environ, 1985, 13:281
289.
[31]S TOCKWELL D R B, NOBLE I R. Indu ction of sets of rules
from animal distribution data:A robu st and inform ative m eth -od of analysis [J]. M athematics an d C om puters in Simulation, 1992, 33:385390.
[32]ST OCKWELL D R B, PET ERS D P. T he GARP modelling
sys tem:Problem s and s olutions to automated s patial pr edic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1999, 13:143
158.
[33]魏淑秋. 农业气候相似距简介[J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4,
10(4) :427428.
[34]金瑞华. 利用气候相似距研究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地理分布[C]
M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检疫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专刊. 1988:26
32.
262.
[35]蒋青. 应用农业气候相似距分析假高粱在我国的适生范围
[J]. 植物检疫, 1994, 8(5) :257
[36]沈佐锐. 植保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大学
学报, 2003, 8(3) :51
55.
[37]LU O Y, SH EN Z R, ZENG S M. Ris k an aly sis of dis ease ep-i
dem ics on w heat by simulation studies [J ]. Agricu ltural Sys -tems , 1993, 43:6789.
[38]何树红. 风险理论及其在保险中的应用[J]. 吉首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 , 2002, 23(4) :30
34.
[39]陈克, 范晓虹, 李尉民. 有害生物的定性与定量风险分析[J].
植物检疫, 2002, 16(5) :257261.
[40]陶万强, 关玲, 禹菊香, 等. 杨潜叶叶蜂的危险性分析和风险性
管理[J]. 中国森林病虫, 2003, 22(4) :8
10.
[41]宋玉双, 杨安龙, 何嫩江. 森林有害生物红脂大小蠹的危险性分
析[J]. 森林病虫通讯, 2000, 20(6) :34学报, 2005, 48(2) :221226.
37.
[42]张润杰, 侯柏华. 桔小实蝇传入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估[J ]. 昆虫
会 讯
全国植物抗病虫和病害流行与控制
研究及应用研讨会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抗病虫专业委员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病流行专业委员会及中农国优(北京) 科技推广中心定于2006年8月6~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全国植物抗病虫和病害流行与控制研究及应用研讨会0。会议旨在推动我国植物抗病虫及病害流行学的研究和发展, 增进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 提高学术水平, 并履行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0的义务。欢迎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参加。
会议联系人:葛玉梅, 地址: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100094) 中国农业大学77号信箱, 电话:010-62733339, ,
植物保护 第32卷第4期(2006) PL A N T PR OT ECT IO N V ol. 32N o. 4(2006)
(A mbrosia trif id a ) to postemergence im azethapyr[J ]. Weed S cien ce, 1996, 44(2):248
251.
[28]H ARRISON S K, REGNIER E E , S CH M OLL J T. Postdis -persal predation of gian t ragw eed (Ambrosia tr if ida ) seed in n o -tillage corn [J]. W eed S cience, 2003, 51(6):955[J ]. 杂草科学, 2004(2) :50
52.
964.
[29]吴海荣, 强胜, 段惠, 等. 豚草(A mbr osia artemisiif olia L. ) [30]ZELAYA I A, OW EN M D K. Evolved resistan ce to acetolac -tate synth as e -inhibiting herbicides in comm on sun flow er (H eli -an thu s annuu s ) , gian t ragw eed (A mbr osia tr if ida ) , and s hat -tercan e (S or ghu m bic olor ) in Iow a[J]. Weed S cien ce, 2003, 52(4) :538548.
#19#
[31]H OSS N E , AL -KH ATIB K, PE TERSON D E, et al. Effica -cy of glyphosate, glufosinate, and imazethapyr on selected w eed species [J]. W eed S cience, 2003, 51(1) :110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8) :1391
1394.
117.
[32]马骏, 万方浩, 郭建英, 等. 豚草卷蛾的生态适应性及其风险[33]FRANEY R J, H ART S E. T ime of application of cloran sulam
for giant ragw eed (A mbr osia trif id a ) con trol in s oyb ean (Gly-cine max ) [J]. W eed T echnology, 1999, 13(4) :825植物保护学报, 2001, 28(4) :303疫, 2002, 16(2) :8890.
308.
828.
[34]胡白石, 许志刚, 周国梁, 等. 梨火疫病的进境风险分析[J]. [35]王茂华, 许志刚. 玉米高原病毒病及其风险分析[J]. 植物检
进口植物及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王爱丽1, 2, 施宗伟3, 马小光3, 沈佐锐2, 李瑞军1*
(1.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系, 保定 071001; 2.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100094;
3. 中国检疫检验科学研究院动植物检疫研究所, 北京 100029)
摘要 本文从经济、生态和人及人类社会3个方面阐述了外来有害生物的风险; 根据国际标准中制订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流程, 定性地描述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方法; 并从入侵种特性研究、适生区预测研究和风险分析模型3个方面阐述了有关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理论研究进展, 这些理论研究有助于为有害生物风险定量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植物检疫; 适生区预测; 风险模型中图分类号 S 4130
Pest risk analysis on imported plants and plant products
W ang A ili 1, 2, Shi Zo ng w ei 3, M a Xiaog uang 3, Shen Zuor ui 2, L i Ruijun 1
(1. Dep ar tment of Entomology , College of Plant P rotection, H ebei A gricultural Univer sity , Baoding 071001, China; 2. College of A gr onomy and Biotechnology , China A gr icultur al Univer sity , Beij ing 100094, China; 3. I nstitute of A nimal and Plant Quar antine, Chinese A cademy of I nsp ection and Quar antine, Beij 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 his paper intro duced pest r isk analy sis (PRA ) in t hr ee aspects. Firstly, it intro duced the neg ativ e im -pacts of ex otic species on eco no my, eco lo gy , human health and so ciety. It is helpful t o recog nize the risk of pests in a comprehensiv e way and establish co nv incing risk indices. Secondly, it illust rated the procedur e o f P RA by inter na -tional standards in or der to show ho w a qualitativ e P RA is made. A t last it referr ed to the development o f r esear ches related to quant itativ e P RA , including the research o n the character istics o f ex otic species, the pr edict ion o f pot ential distributio n and risk models.
Key words pest risk analy sis; plant quar antine; pr edict ion of potential dist ribution; risk models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国际间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贸易不断增加, 外来种随植物及植物产品进入的几率也不断增加。某些外来种对环境的影响是中性甚至有益的; 而某些外来种的入侵将对入侵地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1。这种商品携带有害生物的可能性和外来有害生物影响的不确定性就形成了风
收稿日期: 20051118 修订日期: 200604*15
险。为防止外来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 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及生态环境, 方便贸易, 各国在进出口贸易时将启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 -sis, PRA) 。它不但是预防外来有害生物进入的主要手段之一和制定植物检疫政策的基础, 同时也起
到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 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
#20#
植物保护 第32卷第4期(2006) PL A NT PRO T ECT IO N V o l. 32No. 4(2006)
功能, 强化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所以, 近些年PRA 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而对有害生物风险的认识, 有助于全面进行PRA 工作, 有助于为风险分析确定量化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类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案例。例如/爱尔兰饥馑0, 原产于南美洲马铃薯的晚疫病菌于19世纪30年代随引种的种薯传入欧洲, 马铃薯晚疫病(P hy top h -thor a inf estans ) 在爱尔兰大暴发, 导致马铃薯绝产, 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大饥荒, 夺去数十万人的生命
[15]
1 外来有害生物的风险) ) ) 外来种的危害
近些年来, 由于外来种引起的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 使生物入侵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 就总体而言, 入侵种的主要危害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1 经济影响
外来有害生物在对农作物造成的直接伤害、降
低作物产量及产品品质等方面所带来的损失是可观的[2]。在降低产品品质方面, 除了影响农产品价值外还会大大影响到产品的出口。而每年用于监测外来有害生物、使用防治药剂、改良品种以防除这些有害生物的费用更是相当庞大。在我国, 国内专家对其中危害最严重的11种外来生物进行了粗略的损失估计, 仅松材线虫、水葫芦、马铃薯甲虫、薇甘菊等几种主要外来有害生物每年就造成超过574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5]。除了以上直接经济影响以外, 有害生物还会引起许多灾难性的事故, 造成经济损失, 如某些恶性杂草导致耕地的退化起严重的火灾[7]。1. 2 对生态的效应
由于外来入侵种对入侵地环境的改变, 导致许多本地生物面临灭绝的危险。在Wilcov e 的研究中, 外来种的引入是人类引起生物灭绝列居第二的破坏性影响因素[8]。在美国, 调查的956种濒临灭绝生物中, 大约有400种受到外来种的威胁[9]。其他研究也都证明了外来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性, 如凤眼莲(E ichhornia crassip es , 又名水葫芦) 入侵后大量繁殖, 覆盖整个水面, 阻挡了阳光, 破坏了食物链, 致使沉水植物及水生动物死亡。一种入侵美国的外来蚜虫, 不仅破坏当地的冷杉, 还导致两种本地鸟和3种外来鸟数目的减少[10]; 造成这些影响的因素很多, 因为不同生态系统下, 外来种入侵的过程和危害机制各不相同。其大体的机制包括入侵种与本地种的竞争和相互排斥
[13]
[5, 14]
[11[6]
[4]
。某些有害生物, 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对人及
动物就可以造成直接的伤害, 如红火蚁(S olenop sis invicta ) 可以造成家禽、蛇类等许多动物的死亡, 人在被其叮咬后, 会有火辣的疼痛感。侵入我国的普通豚草(Ambr osia ar tem isiif olia ) 和三裂叶豚草(A. tr iida ) 所产生的花粉会引起人过敏反应, 导致/枯草热0症
[16]
。
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工作流程
正是由于外来入侵种造成的严重的危害,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至2004年年底, 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制定了多个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相关的标准, 如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3号出版物) 、确定某一地区的有害生物状况(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8号出版物) 、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1号出版物) 、有害生物报告(国际植物卫生措施标准第17号) 。我国也参照其有关规定, 根据5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6及其实施条例制定了5进境植物和植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6。在这些规定中详细给出在何种情况下启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及定性地描述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
PRA 包括3个阶段, 分别为开始进行分析风险的工作、评估有害生物风险, 治理有害生物风险。开始阶段主要是明确PRA 的任务、地区、类型; 一般有两个开始, 一是以途径为起始的, 如以一种商品为一种途径的起始; 一是以有害生物为起点的。以途径为起点的PRA, 分析人员首先搜集资料, 确定该途径潜在的有害生物名单, 及与潜在有害生物相关的信息; 以有害生物为起点的PRA , 分析人员首先明确该生物为潜在的有害生物。在评估阶段, 分析人员考虑每一种有害生物的各个方面, 特别是关于其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重要性的实际资料。然后利用专家评判来评估其在PRA 地区的定殖、扩散的可能性和经济重要性, 最后描述传入PRA 地区的可能性的特点。如果其具有需采取植检措施的足够风险, 则进入第3阶段。第3阶段主要是分析和选择, 以及引
、对食物链的破
坏、杂交、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中氮素的
增加) [7]、引入危害物[14]等。更好的研究这些机制, 为人类更加准确的认知和确定外来生物的影响有很大的帮助。
1. 3 对人及人类社会的危害
植物保护 第32卷第4期(2006) PL A N T PR OT ECT IO N V ol. 32N o. 4(2006)
#21#
提出切实可行的检疫措施, 并对此进行监测和评价。
3 风险分析主要理论依据的研究
上述的风险分析流程只是一个定性的指南, 怎样得到科学的风险分析还依赖于大量实际的研究, 而不同方面理论研究的进展对风险分析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1 入侵种特性的研究
外来入侵种能成功入侵与其所具有的生物学特性是密不可分的, 如很强的生态适应性、超强的繁殖能力、独特的生存策略、特殊的传播方式[17]、特殊的抗逆性、特殊的行为特性[18]。高增祥等将入侵种的特性分为生活史(或生物学) 特性、生态学特性
[19]
征、自然地理屏障(沙漠、海洋、山脉等) 、植被类型、
物种间的关系包括与人类关系以及历史原因等[28]。马小光等指出应考察天气) 地理) 植物) 有害生物) 天敌) 人构成的复合生物链[29]。研究者主要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确定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 确定影响物种分布的关键性因子, 从而进行新地区是否有适合该物种的生态位的预测。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判别分析、逻辑斯谛回归分析、广义线形模型、典范对应分析、分类与回归树、人工神经网络等[20]。在影响物种生存的诸多因素中, 以气候因子作为重要因子的研究是最为深入的。1924年Coo k 提出用气候图对有害生物的潜在分布进行分析
[29]
,
。随后人们建立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的气候统计学方法。1985年, Sutherst 和M ayw ald 建立了一个用于生态气候评价的微机分析模型CLIMEX [30], 它是通过物种已知地理分布区域的气候参数来预测物种潜在分布区的软件。至1999年发布了可以在Win -dow s 操作平台下运行的CLIM EX for Windo ws 1. 1, 其自身带有世界上大约2500个地区的气象资料和某些物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该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被用于几十种有害生物的适生性研究。另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预设预测规定的遗传算法(GARP, genetic algor ithm for rule -set pr oduction) , 1992年由Dav id Stockw ell 开发[3132], 它利用物种的已知分布数据和环境数据来产生物种的生态位模型, 这些模型描述物种在何种条件下能保持一定种群, 从而用于研究生物的多样性和物种的潜在分布。目前应用其发表的文章有近20篇(http://w w w. lifemapper. org /desktopgarp 2005-10-22) 。除此以外, 已开发的常用的生物气候分析的软件还有BIOCLIM 、DOMAIN 、FLORAM AP 等[20]。在我国, 原北京农业大学魏淑秋等建立了/农业气候相似距库0,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气候相似研究方法0, 其被应用于PRA 领域, 对美国白蛾(H y p hantr ia cunea ) [34], 假高粱(Sor ghum halep ense ) [35]等进行了分析。凭借计算机功能的增强, 沈佐锐运用随机性模型提出一种新方法, 即用天气模拟模型驱动有害生物种群动态模拟模型, 并用M onte Car lo 和Boo tstrap 技术, 构造WVP(Weath -er -v ia -Pest) 风险函数, 应用其进行了多项的研究[36。
3. 3 风险分析模型研究
风险的概念首先是在西方经济管理科学中提[29][33]
[20]
澳大利亚的杂草评估系统涉及杂草的生物地理、不
受欢迎的特性和生物学或生态学特性[20]。对先前成功入侵种特性的研究及在其他地区成为入侵种的特性的研究对于预测新入侵种、制定法规规范、研究入侵机制、进行风险分析等是十分有帮助的。许多研究者正在进行入侵种特性的研究及通过对入侵种生物特性建立模型而进行新入侵种的预测和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
Baker 针对杂草性的植物种类, 总结出了一些生活史的特征, 认为更多地符合这些特征的物种比符合得较少的物种更有可能成为入侵种[24]。Sarah Reichar d 开发出对于植物入侵的统计模型, 指出入侵种与一些特征之间的强烈相关性。目前已经接受了一些长期以来已经确定的关于杂草的诊断特征, 并且其可以作为外来种风险分析的参考
[26]
[25]
[2123]
。如
澳大利亚的风险评估系统就是根据杂草特征确定可能成为环境或农业系统杂草物种的风险评估系统。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一些研究者认为Baker 特征是不可靠的, 成功入侵的一般性结论依据不足, 而要提供一份所有入侵杂草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的清单是不现实的[26], 许多特征不能一概而论, 如在入侵的不同阶段, 重要的特征不同[27]; 某些特性并不是其本身的的性状, 而是在选择压力下人工进化的产物。所以有些研究者又对入侵种的基因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得到很多宝贵的研究成果。3. 2 适生区的预测
一个物种从传入到最后的猖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就有害生物而言, 不单单依赖于物种本身的特性, 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对外来种的影响是不同的。许多因素会影响到物种是否能在当地, [1]
#22#
植物保护 第32卷第4期(2006) PL A NT PRO T ECT IO N V o l. 32No. 4(2006)
件发生的概率(p ) 和所带来的损失(c) 的函数, R =f (p , c) [15]。风险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无处不在, 如投资风险、保险、火险、医疗风险。无论是对于自然界还是社会、政府, 甚至每个人, 都面临着风险、风险分析与管理的问题。而风险分析已成为许多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并相应地得到基于风险理论的数学模型, 如应用于保险业的短期个别风险模型、短期聚合风险模型等[38]。目前, 世界上应用于风险分析最为广泛的工具是@RISK4. 5, 其基于蒙特卡罗(M onte Carlo) 方法, 对各种可能的结果进行模拟, 给出相应事件的发生概率(http://w w w. palisade. com. au/risk/) 。内部提供了37个概率分布函数, 并直接与微软Ex cel 结合进行数据输入与输出。关于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模型,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一个对尚未在加州定殖的有害生物进行打分的模型
[39]
法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结果的客观性。而各种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认识问题的本质, 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人们试图从基因的角度解释生态学的理论问题, 为理论提供实验性的依据。这些使得人类的预见能力越来越强, 也为风险分析工作提供新的方法。
针对我国目前进口植物及植物产品的实际PRA 工作而言, 虽然在近些年中取得相当的成绩, 但还有许多不足。首先, 由于风险分析工作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如风险分析工作要涉及世界各地的有害生物, 其基本信息通常来源于以往的调查、研究报告、报刊杂志等, 即工作人员要做大量针对以往信息的工作。而每一个工作者在开始一项任务时都需要做大量重复性的工作, 这大大地降低工作效率。建设有害生物信息数据库、专家信息数据库可帮助风险分析人员减少工作量, 增加人员间交流,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 PRA 是一项工作量大且交叉性强的工作, 需要多学科人才组成团队来共同努力。就植保专家而言, 按产品种类、有害生物类别进行的专项研究可大大提高研究的深度, 缓解重复简单工作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风险分析报告, 为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有说服力的建议。
。随后其采用场景分析与和蒙
[15]
特卡罗相结合的方法, 就是利用场景分析的方法
将有害生物进入、定殖、扩散、导致损失等过程分解为场景和组成场景的一系列事件, 每个事件用一个
数学模型(通常使用简单的线性乘法数学模型) 来表达, 将所有模型按发生的时空关系进行组装得到有害生物引起风险的数学表达
[39]
。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大量关于有害生物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的探讨和研究。确立的方法是通过对专家的咨询建立指标体系, 随后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建立指标体系方面, 在不同的层次上确定树状的多层次因子, 对每个因子制定定量化的标准, 根据具体情况给每个因子赋予不同权重。完成指标体系的建立后, 用多种数学方法来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15]
参考文献
[1] W ILL IAM SON M . Blologlcal Invaslons [M ]. London:Chap -man and H all, 1996.
[2] DAVID PIM EN TEL, LORI L ACH , RODOLFO ZUNIGA, et
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s ts of nonin digenous s pecies in the Un ited States[J]. Bioscience, 2000, 50(1) :53
65.
[3] D . ANTONIO C M , KARK S. Im pacts and extent of biotic in -vasions in terres trial ecosystems[J]. T rends in Ecology and E -volution, 2002, 17(5) :202204.
[4] PALM M. E. S ystematics and th e impact of invasive fungi on
agricultu re in the United S tates [J]. Bios cien ce, 2001, 51(2) :141
147.
[5] 徐汝梅. 生物入侵-理论与实践[M ]. 北京:科学出版
社, 2003.
[6] CAM PBELL F T , SCH LARBAU M S E. Fading Forests:
North Am erican T rees and the Th reat of Exoric Pest [M ]. New York:Natural Resour ces Defence Council, 1994. [7] VIT OU SEK P M , D . ANT ONIO C M , LOOPE L L, et al. B-i
ological invasions as global environm ental ch ange [J ]. Am er-i can Scientist, 1996, 8:468478.
[8] W ILCOVE D S , ROTH ST EIN DAVID, et al. Quan tifying
threats to im periled species in the Un ited States [J ]. Biosc-i en ce, 1998, 48(8) :607
615.
[ N. . s 。1995年蒋青等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得
[35]
到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此方法被用于杨潜叶叶蜂
(A essa taianensis ) [40]、红脂大小蠹[41]等多种有害生物的风险性分析。随后我国学者又研究了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和计算方法[15, 42]。现在我国也在尝试应用@RISK 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4 讨论
综上所述,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交叉学科, 它需要检疫工作者、生物学家、生态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等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就生物领域而言, 对外来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地全面了解、对有害生物自身的深入研究, 有助于认识风险, 为PRA 提供客观的分析指标, 使各种
植物保护 第32卷第4期(2006) PL A N T PR OT ECT IO N V ol. 32N o. 4(2006)
cies Invasions of US Ecosys tems [M ]. Arlington (VA) :T he Nature Cons ervancy, 1996.
[10]ALS OP F J, LAUGH LIN T E. C hang es in the s pruce-fir a -vifaun a of M t. Guyot[J]. J ou rnal of th e T enn ess ee Academy of S cience, 1991, 66:207
209.
[11]H ES TER A J. Influence on fir e and soil nu trients on native
and non -native annu als at remn ant vegetation edges in the W es tern Australian w heatbelt[J ]. Journ al of Vegetation Sc-i ence, 1992, 3:101
108.
[12]H UE NNEKE L F. Potential interference b etw een a threatened
endem ic thistle and an in vasive nonnative plant[J ]. Conserva -tion Biology, 1994, 9:415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14]吴虹玥, 包维楷, 王安. 外来种入侵对乡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机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13(1) :4046. [15]
李尉民.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M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6]万方浩, 郭建英, 王德辉. 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现状、管理对策
及风险评价体系[C]M 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 )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77
97.
[17]VE RM EIJ G J. An agen da for in vasion biology [J]. Biological
Cons ervation , 1996, 78:39.
[18]S UAREZ D A, H OLW AY AV. An imal behavior:an es sen tial
com ponent of invasion biology [J ]. T ree, 1999, 14(8) :328330.
[19]高增祥, 季荣, 徐汝梅, 等. 外来种入侵的过程、机理和预测
[J ]. 生态学报, 2003, 23(3) :559570.
[20]徐汝梅. 生物入侵-数据集成、数量分析与预警[M ]. 北京:科
学出版社, 2003.
[21]VE RM EIJ G J. An agen da for in vasion biology [J]. Biological
Cons ervation , 1996, 78:39.
[22]S UAREZ D A, H OLWAY A V. Animal b ehavior:an ess en -tial componen t of invasion biology[J ]. T ree, 1999, 14(8) :328330.
[23]SERGIO A C, DIANA E M , SERGIO A P. M odelling biolog-i
cal invasions:species traits, s pecies interactions, an d habitat h eter ogeneity [J ]. M ath ematical Biosciences, 2003, 183:93110.
[24]BAKE R H G. The evolu tion of w eeds[J ]. Ann Rev E col Sys t,
1974, 5:1
24.
[25]GROVES R H, PANE TT A F D, VIRTU E J G. Weed Risk
As ses sment[M ]. Victoria Australia:Collingw ood, 2001. [26]李博, 徐炳生, 陈家宽. 从上海外来杂草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
一般特征[C]M 生物多样性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 )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4558.
[27]KOLAR C S, LODGE D M . Pregr ess in invasion b iology:pre -dicting invaders [J]. Tr ends in Ecology an d Evolution, 2001, 16(4) :199204.
[, , 雪等. EX:425.
[13]埃尔顿. 动植物入侵生态学[M ]. 张润志, 任立译. 北京:中国
[J]. 昆虫知识, 2004, 41(4) :379
386.
#23#
[29]马晓光, 沈佐锐. 植保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理论体系的探讨[J].
植物检疫, 2003, 17(2) :70
74.
[30]SU TH EREST R, M AYW ALD G F. A com pu terized sys tem
for m atching climates in ecology[J]. Agri Ecosy stem Environ, 1985, 13:281
289.
[31]S TOCKWELL D R B, NOBLE I R. Indu ction of sets of rules
from animal distribution data:A robu st and inform ative m eth -od of analysis [J]. M athematics an d C om puters in Simulation, 1992, 33:385390.
[32]ST OCKWELL D R B, PET ERS D P. T he GARP modelling
sys tem:Problem s and s olutions to automated s patial pr edic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1999, 13:143
158.
[33]魏淑秋. 农业气候相似距简介[J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4,
10(4) :427428.
[34]金瑞华. 利用气候相似距研究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地理分布[C]
M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检疫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专刊. 1988:26
32.
262.
[35]蒋青. 应用农业气候相似距分析假高粱在我国的适生范围
[J]. 植物检疫, 1994, 8(5) :257
[36]沈佐锐. 植保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大学
学报, 2003, 8(3) :51
55.
[37]LU O Y, SH EN Z R, ZENG S M. Ris k an aly sis of dis ease ep-i
dem ics on w heat by simulation studies [J ]. Agricu ltural Sys -tems , 1993, 43:6789.
[38]何树红. 风险理论及其在保险中的应用[J]. 吉首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 , 2002, 23(4) :30
34.
[39]陈克, 范晓虹, 李尉民. 有害生物的定性与定量风险分析[J].
植物检疫, 2002, 16(5) :257261.
[40]陶万强, 关玲, 禹菊香, 等. 杨潜叶叶蜂的危险性分析和风险性
管理[J]. 中国森林病虫, 2003, 22(4) :8
10.
[41]宋玉双, 杨安龙, 何嫩江. 森林有害生物红脂大小蠹的危险性分
析[J]. 森林病虫通讯, 2000, 20(6) :34学报, 2005, 48(2) :221226.
37.
[42]张润杰, 侯柏华. 桔小实蝇传入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估[J ]. 昆虫
会 讯
全国植物抗病虫和病害流行与控制
研究及应用研讨会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抗病虫专业委员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病流行专业委员会及中农国优(北京) 科技推广中心定于2006年8月6~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全国植物抗病虫和病害流行与控制研究及应用研讨会0。会议旨在推动我国植物抗病虫及病害流行学的研究和发展, 增进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 提高学术水平, 并履行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0的义务。欢迎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参加。
会议联系人:葛玉梅, 地址: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100094) 中国农业大学77号信箱, 电话:010-62733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