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专用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2011.7
《煤矿专用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煤矿专用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已经是尘肺危害最严重的国家,我国尘肺病人不仅量大面广,而且病情十分严重,一人得病全家致贫返贫的情况大量存在,煤矿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支柱,该行业从业人员众多,尘肺危害极其严重居各行业之首。建国60多年来,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煤矿行业个体防尘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内蒙古自治区煤矿,实施专门技术标准对尘肺危害进行预防控制,填补了该领域的个体防护技术空白,对全国该行业职业健康工作具有先行、先试的贡献,意义重大。 二、标准制定的原则
依照国家标准化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要求,以及通过对个体防护装备的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分析及研究,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煤矿行业的典型特点,运用最新研究技术成果,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煤矿专用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的地方标准,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的综合成果,标准在制定中遵循安全、适用、经济和舒适的原则。 三、与其他相关标准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体系在逐步完善,但相关标准对防御对象过于宽泛,并且统一规定考核项目,这样往往造成根据一个标准都为合格的防尘口罩,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应用中,所获得的防护效果差别很大。此次制定的《煤矿专用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产品标准,从典型行业出发,按照安全与适用同一的原则,将防御的有害因素精确到含游离SiO2的呼吸性煤尘、岩尘。
四、主要的工作过程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劳动防护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健翔嘉业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内蒙古矿山安全与职业危害检测检验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标准起草小组于2011年2月10日召开了标准编写工作会议,确定了标准制定原则,明确了各自分工,按照工作计划,先后开展了国内外资料检索,煤矿企业实际情况调查,专业人员研讨等工作,并于2011年4月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第一稿,2011年7月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第二稿。 五、标准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1、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写本标准。
2、煤矿行业职业危害因素按性质有:煤尘、岩尘、水泥尘,这类粉尘的游离SiO2含量在14%-80%范围内,多数在30%-50%之间,粒径5µm以下的占90%
以上,(见表一)。
表一 不同采掘方法产生的煤岩尘的粒度分布
这类呼吸性粉尘区别于7µm以上的粉尘,它们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被人体吸入机会多,致人肺纤维化危害严重,将产品的防御对象从防广义粉尘、烟、雾和微生物,精确到防煤矿工作场所中5µm以下的呼吸性煤岩尘,有利于职业卫生评价的准确性,有利于职业健康保障能力上档升级。
3、煤矿井下粉尘70%-85%来自采掘工作面。不同采掘方法其产尘浓度相差很大(见表二)。
表二 煤矿井下不同采掘工艺产尘浓度比较
在作业场所超标粉尘浓度中,防尘口罩90%的过滤效率指标不能满足安全
需要,本标准规定过滤效率指标最低≥95%或≥99%,高指标使产品在适用、考核上更加细化,更加专业,更加安全。
4、粉尘粒径分布对尘粒在呼吸道中的滞留产生影响,根据粉尘吸入试验,肺泡部位沉降最多的是直径1-2µm 的尘粒(见表三)。
表三 不同直径尘粒可达肺脏的部位
本标准用粒径0.26-4µm占90%以上的无烟煤尘和粒径0.2-3µm占90%
以上的岩尘混合制成检测试剂,对产品作性能指标检测,对产品先进适用性的转
型升级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技术要求。
5、人体解剖学上的死腔是指由口、鼻至毛细支气管无效呼吸区,而口罩与面部之间空隙是为呼吸提供交换的场所,将其称为死腔,定义模糊,本标准将其定义为“气体交换仓”更准确。
6、煤矿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与工人所处的生产条件、劳动强度和实际接尘的持续时间差异悬殊,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指标与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和作业现场粉尘浓度的区别有三点:第一,工人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尘时间与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劳动时间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工种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劳动时间在60-80%,而实际接尘时间仅占60%左右,其余时间是在脱离粉尘作业环境中工作。第二,不同岗位粉尘超标倍数相差十几倍甚至上百倍,粉尘危害定性定量指标是按分级管理的。第三,不同工种、不同劳动条件、不同劳动内容,工人所贡献的劳动强度差异也很大(见表四)。
表四 煤矿行业典型工种主要劳动动作肺通气量(均值)
在测定防尘口罩呼吸阻力时,国际上许多国家以通气速度30L/min为标准,它是模拟人在中等劳动强度时的肺通气量。考虑到我国产业特点及工人偶有间歇性劳动强度增大的情况,本标准用32±2L/min流量,代表工人在中等劳动强度时的肺通气量。
表五
其他常见动作肺通气量(参考值)
7、实验表明,当口罩吸气阻力在50 Pa以上时,工人反映呼吸困难,吸气阻力在40pa以下时,中等劳动强度持续2小时,呼吸不困难,吸气与呼气所产生的阻力,以呼气阻力意义大,因为感觉憋不憋气主要决定于呼气阻力,这是由于在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所以防尘口罩呼气阻力应当尽量小,本标准规定,流量为32±2L/min时,吸气阻力最高容许48Pa,呼气阻力最高容许27Pa。
8、我国标准史上对防尘口罩泄露率的检测方法,可以满足对产品性能指标的判定,检测方法经济方便安全,本标准延续引用。
9、增加对滤尘芯片容尘量的要求,是尽可能满足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防护需求量。
10、防尘口罩质量轻,生产工人负担小,舒适度高,对劳动效率提供帮助就越多。
11、增加了煤矿行业典型工种防尘口罩适用与配备的说明,其目的,是帮 助用人单位正确选购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装备,合理分配防护资源,指导接尘人员按照防护要求使用防尘口罩。
12、严格规定了防尘口罩及零部件更换或废弃,从技术上限制了一个口罩管到底的现象,是保障工人职业安全健康的必要手段。
《煤矿专用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编写组
2011年7月
《煤矿专用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2011.7
《煤矿专用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煤矿专用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已经是尘肺危害最严重的国家,我国尘肺病人不仅量大面广,而且病情十分严重,一人得病全家致贫返贫的情况大量存在,煤矿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支柱,该行业从业人员众多,尘肺危害极其严重居各行业之首。建国60多年来,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煤矿行业个体防尘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内蒙古自治区煤矿,实施专门技术标准对尘肺危害进行预防控制,填补了该领域的个体防护技术空白,对全国该行业职业健康工作具有先行、先试的贡献,意义重大。 二、标准制定的原则
依照国家标准化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要求,以及通过对个体防护装备的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分析及研究,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煤矿行业的典型特点,运用最新研究技术成果,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煤矿专用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的地方标准,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的综合成果,标准在制定中遵循安全、适用、经济和舒适的原则。 三、与其他相关标准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体系在逐步完善,但相关标准对防御对象过于宽泛,并且统一规定考核项目,这样往往造成根据一个标准都为合格的防尘口罩,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应用中,所获得的防护效果差别很大。此次制定的《煤矿专用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产品标准,从典型行业出发,按照安全与适用同一的原则,将防御的有害因素精确到含游离SiO2的呼吸性煤尘、岩尘。
四、主要的工作过程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劳动防护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健翔嘉业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内蒙古矿山安全与职业危害检测检验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标准起草小组于2011年2月10日召开了标准编写工作会议,确定了标准制定原则,明确了各自分工,按照工作计划,先后开展了国内外资料检索,煤矿企业实际情况调查,专业人员研讨等工作,并于2011年4月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第一稿,2011年7月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第二稿。 五、标准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1、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写本标准。
2、煤矿行业职业危害因素按性质有:煤尘、岩尘、水泥尘,这类粉尘的游离SiO2含量在14%-80%范围内,多数在30%-50%之间,粒径5µm以下的占90%
以上,(见表一)。
表一 不同采掘方法产生的煤岩尘的粒度分布
这类呼吸性粉尘区别于7µm以上的粉尘,它们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被人体吸入机会多,致人肺纤维化危害严重,将产品的防御对象从防广义粉尘、烟、雾和微生物,精确到防煤矿工作场所中5µm以下的呼吸性煤岩尘,有利于职业卫生评价的准确性,有利于职业健康保障能力上档升级。
3、煤矿井下粉尘70%-85%来自采掘工作面。不同采掘方法其产尘浓度相差很大(见表二)。
表二 煤矿井下不同采掘工艺产尘浓度比较
在作业场所超标粉尘浓度中,防尘口罩90%的过滤效率指标不能满足安全
需要,本标准规定过滤效率指标最低≥95%或≥99%,高指标使产品在适用、考核上更加细化,更加专业,更加安全。
4、粉尘粒径分布对尘粒在呼吸道中的滞留产生影响,根据粉尘吸入试验,肺泡部位沉降最多的是直径1-2µm 的尘粒(见表三)。
表三 不同直径尘粒可达肺脏的部位
本标准用粒径0.26-4µm占90%以上的无烟煤尘和粒径0.2-3µm占90%
以上的岩尘混合制成检测试剂,对产品作性能指标检测,对产品先进适用性的转
型升级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技术要求。
5、人体解剖学上的死腔是指由口、鼻至毛细支气管无效呼吸区,而口罩与面部之间空隙是为呼吸提供交换的场所,将其称为死腔,定义模糊,本标准将其定义为“气体交换仓”更准确。
6、煤矿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与工人所处的生产条件、劳动强度和实际接尘的持续时间差异悬殊,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指标与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和作业现场粉尘浓度的区别有三点:第一,工人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尘时间与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劳动时间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工种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劳动时间在60-80%,而实际接尘时间仅占60%左右,其余时间是在脱离粉尘作业环境中工作。第二,不同岗位粉尘超标倍数相差十几倍甚至上百倍,粉尘危害定性定量指标是按分级管理的。第三,不同工种、不同劳动条件、不同劳动内容,工人所贡献的劳动强度差异也很大(见表四)。
表四 煤矿行业典型工种主要劳动动作肺通气量(均值)
在测定防尘口罩呼吸阻力时,国际上许多国家以通气速度30L/min为标准,它是模拟人在中等劳动强度时的肺通气量。考虑到我国产业特点及工人偶有间歇性劳动强度增大的情况,本标准用32±2L/min流量,代表工人在中等劳动强度时的肺通气量。
表五
其他常见动作肺通气量(参考值)
7、实验表明,当口罩吸气阻力在50 Pa以上时,工人反映呼吸困难,吸气阻力在40pa以下时,中等劳动强度持续2小时,呼吸不困难,吸气与呼气所产生的阻力,以呼气阻力意义大,因为感觉憋不憋气主要决定于呼气阻力,这是由于在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所以防尘口罩呼气阻力应当尽量小,本标准规定,流量为32±2L/min时,吸气阻力最高容许48Pa,呼气阻力最高容许27Pa。
8、我国标准史上对防尘口罩泄露率的检测方法,可以满足对产品性能指标的判定,检测方法经济方便安全,本标准延续引用。
9、增加对滤尘芯片容尘量的要求,是尽可能满足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防护需求量。
10、防尘口罩质量轻,生产工人负担小,舒适度高,对劳动效率提供帮助就越多。
11、增加了煤矿行业典型工种防尘口罩适用与配备的说明,其目的,是帮 助用人单位正确选购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装备,合理分配防护资源,指导接尘人员按照防护要求使用防尘口罩。
12、严格规定了防尘口罩及零部件更换或废弃,从技术上限制了一个口罩管到底的现象,是保障工人职业安全健康的必要手段。
《煤矿专用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编写组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