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1.农村经济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执行管理职能和实现管理任务,运用各种旨在保证经济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的手段和途径的总和。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方法主要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社会心理方法等。
2.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多少无关。
3.任何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演变,都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土地制度也不例外。影响 土地制度的因素包括国情、社会政治制度、. 历史传统_和文化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
1.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其固定成本的数额随产量的变化而( A )
A. 保持不变 B .同增减 C .反向变化 D .不一定
2.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即国务院批准年森林采伐限额,并且( B )年核定一次。
A. 一 B .三 C .五 D .十
3.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实质上是一个( C )的问题。
A. 下级服从上级 B .物质利益 C .关系协调 D .局部服从整体
4.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财产的( A ) 是产权的基本形式。
A. 所有权 B .使用权 C .处置权 D .分配权
5.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中将( A ) 剩余劳动力。
A .大量存在 B .少量存在 C .不存在 D .都不对
三、多项选择题
1.-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采用哪种起步模式,取决于当时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 平。就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模式主要有( ACD ) 等模式。
A. 美国模式 B .英国模式 C .日本模式 D .西欧模式
2.物质费用反映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资料,包括( AB ) 。
A. 直接物质消耗 B .间接物质消耗 C .直接人工费用 D .间接人工费用
3.市场功能是指市场机体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职能,可概括为(ABCD ) 功能等几个方 面。
A .交换 B .价值实现 C .调节 D .服务
4.我国对种子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包括( CD ) 。
A .种子管理许可证制度 B .种子运输许可证制度
C .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度 D .种子经营许可证制度
5.同一项生产经营活动,效益大小同劳动成果或产出成( AB ) ,同劳动占用和消
耗或投入成( ) 。
A .正比 B .反比 C .不成比例 D .不一定
四、名词解释
1.土地制度
答: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土地所有关系的总称,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股份合作制
答: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股份制与合作制相结合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有别于单纯的
股份制和单纯的合作制,也不是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简单叠加.而是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殷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3.双层经营
答:所谓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是指在一个合作社内,在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一方面吧适宜农户(也可以是社员小组)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用合同的形式承包给农户经营,或折价卖给农户所有,使农户获得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把是以合作社集体统一使用、统一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和生产环节如工业、商业、水利设施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4. 农业产业化
答: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现代化农业经营形式。
5. 产权
答:财产权力的简称-包括财声所有权及其与财产所有权相关的其他权力,即财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
五、简答题
1. 试述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途径。
答:(1)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2)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3)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与体制创新,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5)要注意吸收外资,这是实现西部农民增收极其重要的一步
(6)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农村税费改革
2. 农业经济效益形成有哪些特点?
答:由于农业生产的特征决定了其效益形成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1)效益形成受自然因素影响,从而风险性大。(2分)
农业生产过程受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物质技术装备还比较差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一般来说,自然条件好的年份,土地肥力高的地区农业产出就多,产品成本也就较低,相对的农业的经营效益就比较好;而自然条件差的年份、土地肥力低的地区农产出就少,产品成本也就较高,相对的农业经营效益就比较差。所以考核农业的经营成果即效益形成时,必须考虑自然因素还有地理位置等的差别对农业经营效益的影响。(2分)
(2)效益形成周期长,产品种类复杂。(2分)
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少则几月,多则几年,其效益形成一般也是要在一个农业生产周期结束时才能完成。农业基建投资如水利设施、土地平整、改良土壤等投资,其效益可以维持多年;农业中像林果业生产,效益形成要多年;另外农作物生产中又有不同的耕作方式,农作物的生产同时与劳动时间的不一致等,都造成农业效益形成显示出一定的复杂性。(2分)
(3) 农业生产对市场反应慢,适应性差。(2分)
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集中反映,是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的重要信号,但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所以在调整结构上总显得滞后性比较强,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弱。这一特点是与工业生产最明显的差别,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只要价格合算,企业又具备生产条件,就可以随时转产,很快适应市场需求。这个特点也是导致农业效益低下的一个方面。(2分))
(4)效益项目繁杂、分散。
与工业生产相比,农业生产常常是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产相互结合。 改革开放以后,更是农林牧渔多业并举,而且在其效益形成过程中,有的生产项目投资见效比较慢,像林果业在投资相当长的时闯内才能显出效果,因此其效益形成时间长;有的生产项目投资见效比较快,像一些农产品加工业,甚至当年就可以见效。这就造成生产效益的形成既分散,又复杂。(1分)
3. 界定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界定是资产所有权的明确化,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他投资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 谁投资,谁所有;
2) 维护资产所有者权益;
3)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1.农村经济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执行管理职能和实现管理任务,运用各种旨在保证经济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的手段和途径的总和。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方法主要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社会心理方法等。
2.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多少无关。
3.任何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演变,都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土地制度也不例外。影响 土地制度的因素包括国情、社会政治制度、. 历史传统_和文化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
1.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其固定成本的数额随产量的变化而( A )
A. 保持不变 B .同增减 C .反向变化 D .不一定
2.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即国务院批准年森林采伐限额,并且( B )年核定一次。
A. 一 B .三 C .五 D .十
3.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实质上是一个( C )的问题。
A. 下级服从上级 B .物质利益 C .关系协调 D .局部服从整体
4.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财产的( A ) 是产权的基本形式。
A. 所有权 B .使用权 C .处置权 D .分配权
5.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中将( A ) 剩余劳动力。
A .大量存在 B .少量存在 C .不存在 D .都不对
三、多项选择题
1.-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采用哪种起步模式,取决于当时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 平。就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模式主要有( ACD ) 等模式。
A. 美国模式 B .英国模式 C .日本模式 D .西欧模式
2.物质费用反映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资料,包括( AB ) 。
A. 直接物质消耗 B .间接物质消耗 C .直接人工费用 D .间接人工费用
3.市场功能是指市场机体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职能,可概括为(ABCD ) 功能等几个方 面。
A .交换 B .价值实现 C .调节 D .服务
4.我国对种子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包括( CD ) 。
A .种子管理许可证制度 B .种子运输许可证制度
C .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度 D .种子经营许可证制度
5.同一项生产经营活动,效益大小同劳动成果或产出成( AB ) ,同劳动占用和消
耗或投入成( ) 。
A .正比 B .反比 C .不成比例 D .不一定
四、名词解释
1.土地制度
答: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土地所有关系的总称,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股份合作制
答: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股份制与合作制相结合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有别于单纯的
股份制和单纯的合作制,也不是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简单叠加.而是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殷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3.双层经营
答:所谓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是指在一个合作社内,在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一方面吧适宜农户(也可以是社员小组)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用合同的形式承包给农户经营,或折价卖给农户所有,使农户获得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把是以合作社集体统一使用、统一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和生产环节如工业、商业、水利设施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4. 农业产业化
答: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现代化农业经营形式。
5. 产权
答:财产权力的简称-包括财声所有权及其与财产所有权相关的其他权力,即财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
五、简答题
1. 试述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途径。
答:(1)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2)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3)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与体制创新,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5)要注意吸收外资,这是实现西部农民增收极其重要的一步
(6)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农村税费改革
2. 农业经济效益形成有哪些特点?
答:由于农业生产的特征决定了其效益形成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1)效益形成受自然因素影响,从而风险性大。(2分)
农业生产过程受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物质技术装备还比较差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一般来说,自然条件好的年份,土地肥力高的地区农业产出就多,产品成本也就较低,相对的农业的经营效益就比较好;而自然条件差的年份、土地肥力低的地区农产出就少,产品成本也就较高,相对的农业经营效益就比较差。所以考核农业的经营成果即效益形成时,必须考虑自然因素还有地理位置等的差别对农业经营效益的影响。(2分)
(2)效益形成周期长,产品种类复杂。(2分)
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少则几月,多则几年,其效益形成一般也是要在一个农业生产周期结束时才能完成。农业基建投资如水利设施、土地平整、改良土壤等投资,其效益可以维持多年;农业中像林果业生产,效益形成要多年;另外农作物生产中又有不同的耕作方式,农作物的生产同时与劳动时间的不一致等,都造成农业效益形成显示出一定的复杂性。(2分)
(3) 农业生产对市场反应慢,适应性差。(2分)
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集中反映,是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的重要信号,但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所以在调整结构上总显得滞后性比较强,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弱。这一特点是与工业生产最明显的差别,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只要价格合算,企业又具备生产条件,就可以随时转产,很快适应市场需求。这个特点也是导致农业效益低下的一个方面。(2分))
(4)效益项目繁杂、分散。
与工业生产相比,农业生产常常是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产相互结合。 改革开放以后,更是农林牧渔多业并举,而且在其效益形成过程中,有的生产项目投资见效比较慢,像林果业在投资相当长的时闯内才能显出效果,因此其效益形成时间长;有的生产项目投资见效比较快,像一些农产品加工业,甚至当年就可以见效。这就造成生产效益的形成既分散,又复杂。(1分)
3. 界定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界定是资产所有权的明确化,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他投资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 谁投资,谁所有;
2) 维护资产所有者权益;
3)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