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关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运用

姓 名:XXXXXXXXXX

学 号:1025030XXX

专 业:会 计

年 级:XXXXX 级

指导老师:XXXXXXXXX

目录

目录 . ................................................................................................................................................................ 1

内容摘要 . ........................................................................................................................................................ 2

1实质重于形式的内涵 . ................................................................................................................................. 3

1.1实质重于形式的发展 . ......................................................................................................................... 3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 4

2.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固定资产中的运用 .................................................................................... 4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商品售后回购中的运用 ............................................................................ 5

2.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运用 .................................................................... 6

2.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 ................................................................................ 6

3 正确理解并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6

3.1正确理解“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7

3.2不能过分强调实质重于形式 ............................................................................................................... 8

3.3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可靠保证 ............................................................... 8

3.4从经济业务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去分析考虑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9

4 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时的注意事项 ..................................................................................................... 9

4.1 把握适度原则 . ..................................................................................................................................... 9

4.2 注重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力和职业道德。 ............................................................................ 10

5结语 . ........................................................................................................................................................... 10

参考文献⋯ . .................................................................................................................................................... 11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经济现象的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经常会出现经济实质与其法律形式不相一致的情形,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对于实质与形式不相一致的交易或事项,在会计核算时必须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处理,方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本文仅就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中的应用做一讨论。

关键词: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应用

关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运用

经济管理系 高职会计1004班 姓名:张 艳 子 学 号:1025030401

1实质重于形式的内涵

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一规定可以认为是我国会计规则中首次确立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为什么要在原则中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其法律形式,这要从会计核算的流程进行分析。当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将会有相应的法律形式对其进行表达,如销售发生后会有合同或发票,这个法律形式,就成为会计核算时的原始凭证,是核算的依据。如果法律形式能够较准确的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则按照法律形式进行核算而得出的财务图像就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态势,如果法律形式本身不能准确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则按照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得到的财务图像就会失真。因此,这条会计原则的要求可以理解为当法律形式不能准确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的时候,应穿越法律形式,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

从另一个角度,这条原则也可以理解为,税法等法律法规对相应的会计核算做出了规定,如 坏帐准备的计提比率等,但这并不表示以真实再现企业财务图像为目标的会计报表也要遵从此类法规而违背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这种认识是对会计功能的观念性改变,为推动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化和走向全面的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奠定了思想基础。

1.1实质重于形式的发展

首先,企业组织形式和经济业务的复杂多变。在我国,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如独资企业、股份制业、上市公司等,不同的企业形式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营环境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经济业务如重组、兼并等开始产生,它们要求企业选择恰当的会计核算原则、方法进行核算为此,新准则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迸行了强化,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

其次,适应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要求。加人世贸组织后,我国与世界经济的来往更加密切,按照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凡是世贸成员都要在会计核算和财务报

告方面有所类似;同时,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也对会计准则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对我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提出了要求。我国要加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就应该制定和实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及相关准则。

最后,实质重于形式的应用可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众所周知,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分析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石。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法宝。长期以来,数据造假的现象非常严重,各种违法的会计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早先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体系也不完善,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有些交易的性质往往与法律形式不一致,这就使会计人员无所适从,主观判断性大,从而会计信息会失真。因此,为了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必须加强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2006年国家财政部对会计准则重新进行了修订,新会计准则下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以法律形式为依据。它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重视。保证了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事项的外在表现形式并不完全能揭示其实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必须根据交易和济事项的实质,而不能仅仅以外在的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和反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只有在会计的核算过程中正确运用核算原则,企业才能真实反映自己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2.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固定资产中的运用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主要是按照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此项购货合同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其余的应当在信用期内计入当期损益。这种固定资产成本入账的方式就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这样做能使企业正确核算购入固定资产的成本,防止企业高估资产.少计费用。

另外,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接近于该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或者有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该资产并从中受益等。所以,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所以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本企业的资产,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这些都反映“实质重于形式”在固定资产核算中的具体运用。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商品售后回购中的运用

售后回购,通常情况下属于一种融资行为,不能确认为收入。售后回购是指企业将某项资产出售给其他单位。在出售方已经收到了价款。并且已经办理了有关资产划转手续的同时,签订合同或协议,约定在将来的特定时期,以特定价格无条件将货物购回。售后回购交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租赁业务。是指卖主(即承租人) 将一项自制或外购的资产或正在使用的资产出售后.又将该项资产从买主(即出租人) 那里购回。

因为与商品所有权上的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并没有转移,因此,售后回购实质上属于融资性质。收到款项大于发出商品成本的部分记入“其他应付款”。回购价大于原售价款的差额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例如:A 公司2004年1月沿市区主要干道新建成一商办楼,楼房固定资产原价5000万元.当月出售给B 公司,售价6000万元,款项已存入银行。按合同规定。售后两年后回购,回购价6 720万元。假设不考虑各项税费。

出售时A 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0

贷:固定资产5000

借:银行存款6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5000

其他应付款1 000

每月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30

贷:其他应付款30

重新购回时

借:固定资产5000

其他应付款1 720

贷:银行存款6 720

整个会计分录的处理。体现了售后回购实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2007年以前,成本与售价、售价与回购价之间的差额均记入。待转库存商品差价”,目前,以上差价均记入“其他应付款”) ,A 公司以楼房作抵押,取得借款6000万元,两年后归还本息6 720万元,其中本金6 000万元,利息720万元。此项业务会计科目的变更更加突出了售后回购其融资的实质。

2.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运用

在非货币资产交易中换入的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否则,对于换入资产只能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在非货币性交易中该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将影响换入资产的价值和当期的损益。例如。A 企业以账面价值100万元的汽车(公允价值为120万元) ,和B 企业交换一批账面价值为120万元的机床(公允价值为120万元) 。如果A 企业和B 企业是关联企业。A 企业对于换入的机床的入账价值是100万元:如果A 企业和B 企业不是关联企业.A 企业对于换入的机床的入账价值是120万元.A 企业同时确认20万元的营业外收入。从法律形式上看。A 企业和B 企业是否为关联企业。对交易并不影响,但从商业实质上看,A 企业和B 企业是否为关联企业,对交易的是否公允将产生影响并且影响到企业的损益。因此,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必须遵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除了在上述准则中的运用外,还应用于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分部报告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等其他具体会计准则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影子在新准则中随处可见。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化、多样化,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但同时也给会计人员带来了可供操作的空间.如某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意回避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本来意图,臆解其实质,这一点在固定资产租赁分类中尤为明显,如通过巧妙设计租约条款,将实为融资租赁的变为经营租赁.从而为企业在账面上减少了负债。因此,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的运用对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

2.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

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进行了严格限定。主要在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可以运用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之所以对这些交易或事项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主要是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例如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是基于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获得、该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公允价值强调充分运用市场价格信息,强调了业务的经济实用。

3 正确理解并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我们应正确理解并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帮助投资者根据相关会计信息做出理性决策,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正确理解" 实质重于形式" 原则 1993年国家财政部发布的中, 规定了十二条会计的一般原则, 它是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其中包括: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 客观性" 、" 相关性" 、" 可比性" 、" 一贯性" 、" 及时性" 和" 明晰性" 等六项原则; 会计政策中关于确认和计量的" 权责发生制" 、" 配比" 、" 历史成本" 、"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等四项原则; 具有修正和补充性质的" 谨慎" 、" 充分披露和重要性" 两项原则.

3.1正确理解“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1993年国家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十二条会计的一般原则,它是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性”、“相关性”、

“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和“明晰性”等六项原则;会计政策中关于确认和计量的“权责发生制”、“配比”、“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四项原则;具有修正和补充性质的“谨慎”、“充分披露和重要性”两项原则。这次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除了体现以上会计的一般原则之外,在第十一条第二款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中,增加了:“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定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这对我们会计工作者处理经济业务的确认水平和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经济实质重于具体表现形式:“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会计惯例,是国际制定会计准则所遵循的原则。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也遵循了这一原则。例如,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八十五条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当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人企业;(4)相关的收人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可见,四个条件中,前三个收入确认原则就贯彻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收入确认的条件不是所有权凭证或实物形式上的交付,而是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发生转移等实质性条件。

再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当将其作为负债:(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三个条件中,前两个负债确认原则同样贯彻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负债确认的条件不只是货物及单证形式上的转移,还可以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和可能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等实质性条件。

3.2不能过分强调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的一条很重要原则,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假如被过分强调,反而又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核实性。甚至为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提供借口,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3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可靠保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一些新的业务如投资、兼并、重组、融资等,特别是各种创新经济业务的出现,会计业务的不确定性增加,要求企业会计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之间进行选择。会计人员可按照交易的性质、实质和结果进行判断和处理。这一方面给会计人员带来了困惑、在选用会计制度时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也给会计人员一定的独立精神和专业判定空间,对会计人

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形式不一致时,会计人员要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判定能力。因此,会计人员应注重职业判定能力的提升,培养高标准的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

3.4从经济业务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去分析考虑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化要求企业应从其所处的环境和前提条件去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同时考虑谨慎性、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要求。在坚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认真考虑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

4 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时的注意事项

为国际通用会计准则之一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在经济发展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不能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4.1 把握适度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如果运用得好,固然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如果不把握“度”而被过分强调,反而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核实性,甚至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主观臆断提供借口,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际工作中,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常常会遇到与“合法性”相冲突的问题。前者要实现“真实公允优先”,更为符合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经济真实、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企业财务信息”的目标。但遵循这条原则,并不代表对“合法性”的忽视。“合法性”仍然是会计核算中应遵循的最基本的会计原Ⅻ。因此,在二者冲突时,应仔细分析,适度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十分谨慎并严格遵照其使用前提和限制条件,并且在财务报告中运用其作出的相关处理情况及判定依据详加披露。对此,国际会计准则已作了十

分严格的规定,应加以借鉴。如《国际会计准则第l 号——财务报表的列报》第17条规定:“评估是否有必要背离国际会计准则的某项特定要求时,就考虑如下因素:(1)该要求的目的是什么和为什么不能达到该目的,或者为什么在特定情况下该目的是不相关的。(2)该企业不同于遵循这一要求的其他企业的情况。”只有在符合上述使用前提条

件下,企业管理层才可以谨慎使用真实公允优先的原则,背离该项准则的要求以莞现公允列报。

4.2 注重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力和职业道德。

这一原则的变革赋予了会计人员更多的选择空间,因此,对广大会计人员而言,无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判断能力方能洞察其经济实质。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相关的会计知识、熟悉掌握各项会计法规、制度,还必须了解其他相关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以及国际上的一些通用做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准确可靠地修正,进而处理好法规制度与真实性之间的矛盾。其次,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成为其偏离真实反映的深刻诱困。而在经济利益诱感下,会计人员很可能拿原则作交易,违背有关规定来反映经济事项。因此,只有每个会计人员都操守职业道德。做到既不无视法律,又不利用现行法规及制度、准则的不完善去打擦边球,才能做到正确地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抓住实质,掌握好尺度;才能从源头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防范失真,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使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进入良性循环。

5结语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引入不仅能弥补我国会计理论中的不足,而且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规范体系、加强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也具有重要作用。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编报者做出职业判断,增大了财务报表的编报难度,需要企业中更多的专业人员及管理层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沈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J].财贸研究,2004,(5).

[2]杨晓红,王文哲,朱为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7.(7).

[3]李亚琳.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

[4]椤虎云,《浅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 叨现代商业2010(36).

[5]徐新辉.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科学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代财会.2005.

[6]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关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运用

姓 名:XXXXXXXXXX

学 号:1025030XXX

专 业:会 计

年 级:XXXXX 级

指导老师:XXXXXXXXX

目录

目录 . ................................................................................................................................................................ 1

内容摘要 . ........................................................................................................................................................ 2

1实质重于形式的内涵 . ................................................................................................................................. 3

1.1实质重于形式的发展 . ......................................................................................................................... 3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 4

2.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固定资产中的运用 .................................................................................... 4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商品售后回购中的运用 ............................................................................ 5

2.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运用 .................................................................... 6

2.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 ................................................................................ 6

3 正确理解并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6

3.1正确理解“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7

3.2不能过分强调实质重于形式 ............................................................................................................... 8

3.3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可靠保证 ............................................................... 8

3.4从经济业务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去分析考虑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9

4 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时的注意事项 ..................................................................................................... 9

4.1 把握适度原则 . ..................................................................................................................................... 9

4.2 注重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力和职业道德。 ............................................................................ 10

5结语 . ........................................................................................................................................................... 10

参考文献⋯ . .................................................................................................................................................... 11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经济现象的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经常会出现经济实质与其法律形式不相一致的情形,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对于实质与形式不相一致的交易或事项,在会计核算时必须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处理,方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本文仅就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中的应用做一讨论。

关键词: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应用

关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运用

经济管理系 高职会计1004班 姓名:张 艳 子 学 号:1025030401

1实质重于形式的内涵

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一规定可以认为是我国会计规则中首次确立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为什么要在原则中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其法律形式,这要从会计核算的流程进行分析。当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将会有相应的法律形式对其进行表达,如销售发生后会有合同或发票,这个法律形式,就成为会计核算时的原始凭证,是核算的依据。如果法律形式能够较准确的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则按照法律形式进行核算而得出的财务图像就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态势,如果法律形式本身不能准确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则按照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得到的财务图像就会失真。因此,这条会计原则的要求可以理解为当法律形式不能准确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的时候,应穿越法律形式,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

从另一个角度,这条原则也可以理解为,税法等法律法规对相应的会计核算做出了规定,如 坏帐准备的计提比率等,但这并不表示以真实再现企业财务图像为目标的会计报表也要遵从此类法规而违背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这种认识是对会计功能的观念性改变,为推动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化和走向全面的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奠定了思想基础。

1.1实质重于形式的发展

首先,企业组织形式和经济业务的复杂多变。在我国,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如独资企业、股份制业、上市公司等,不同的企业形式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营环境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经济业务如重组、兼并等开始产生,它们要求企业选择恰当的会计核算原则、方法进行核算为此,新准则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迸行了强化,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

其次,适应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要求。加人世贸组织后,我国与世界经济的来往更加密切,按照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凡是世贸成员都要在会计核算和财务报

告方面有所类似;同时,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也对会计准则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对我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提出了要求。我国要加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就应该制定和实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及相关准则。

最后,实质重于形式的应用可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众所周知,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分析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石。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法宝。长期以来,数据造假的现象非常严重,各种违法的会计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早先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体系也不完善,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有些交易的性质往往与法律形式不一致,这就使会计人员无所适从,主观判断性大,从而会计信息会失真。因此,为了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必须加强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2006年国家财政部对会计准则重新进行了修订,新会计准则下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以法律形式为依据。它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重视。保证了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事项的外在表现形式并不完全能揭示其实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必须根据交易和济事项的实质,而不能仅仅以外在的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和反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只有在会计的核算过程中正确运用核算原则,企业才能真实反映自己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2.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固定资产中的运用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主要是按照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此项购货合同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其余的应当在信用期内计入当期损益。这种固定资产成本入账的方式就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这样做能使企业正确核算购入固定资产的成本,防止企业高估资产.少计费用。

另外,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接近于该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或者有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该资产并从中受益等。所以,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所以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本企业的资产,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这些都反映“实质重于形式”在固定资产核算中的具体运用。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商品售后回购中的运用

售后回购,通常情况下属于一种融资行为,不能确认为收入。售后回购是指企业将某项资产出售给其他单位。在出售方已经收到了价款。并且已经办理了有关资产划转手续的同时,签订合同或协议,约定在将来的特定时期,以特定价格无条件将货物购回。售后回购交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租赁业务。是指卖主(即承租人) 将一项自制或外购的资产或正在使用的资产出售后.又将该项资产从买主(即出租人) 那里购回。

因为与商品所有权上的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并没有转移,因此,售后回购实质上属于融资性质。收到款项大于发出商品成本的部分记入“其他应付款”。回购价大于原售价款的差额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例如:A 公司2004年1月沿市区主要干道新建成一商办楼,楼房固定资产原价5000万元.当月出售给B 公司,售价6000万元,款项已存入银行。按合同规定。售后两年后回购,回购价6 720万元。假设不考虑各项税费。

出售时A 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0

贷:固定资产5000

借:银行存款6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5000

其他应付款1 000

每月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30

贷:其他应付款30

重新购回时

借:固定资产5000

其他应付款1 720

贷:银行存款6 720

整个会计分录的处理。体现了售后回购实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2007年以前,成本与售价、售价与回购价之间的差额均记入。待转库存商品差价”,目前,以上差价均记入“其他应付款”) ,A 公司以楼房作抵押,取得借款6000万元,两年后归还本息6 720万元,其中本金6 000万元,利息720万元。此项业务会计科目的变更更加突出了售后回购其融资的实质。

2.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运用

在非货币资产交易中换入的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否则,对于换入资产只能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在非货币性交易中该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将影响换入资产的价值和当期的损益。例如。A 企业以账面价值100万元的汽车(公允价值为120万元) ,和B 企业交换一批账面价值为120万元的机床(公允价值为120万元) 。如果A 企业和B 企业是关联企业。A 企业对于换入的机床的入账价值是100万元:如果A 企业和B 企业不是关联企业.A 企业对于换入的机床的入账价值是120万元.A 企业同时确认20万元的营业外收入。从法律形式上看。A 企业和B 企业是否为关联企业。对交易并不影响,但从商业实质上看,A 企业和B 企业是否为关联企业,对交易的是否公允将产生影响并且影响到企业的损益。因此,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必须遵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除了在上述准则中的运用外,还应用于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分部报告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等其他具体会计准则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影子在新准则中随处可见。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化、多样化,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但同时也给会计人员带来了可供操作的空间.如某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意回避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本来意图,臆解其实质,这一点在固定资产租赁分类中尤为明显,如通过巧妙设计租约条款,将实为融资租赁的变为经营租赁.从而为企业在账面上减少了负债。因此,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的运用对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

2.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

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进行了严格限定。主要在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可以运用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之所以对这些交易或事项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主要是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例如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是基于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获得、该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公允价值强调充分运用市场价格信息,强调了业务的经济实用。

3 正确理解并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我们应正确理解并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帮助投资者根据相关会计信息做出理性决策,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正确理解" 实质重于形式" 原则 1993年国家财政部发布的中, 规定了十二条会计的一般原则, 它是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其中包括: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 客观性" 、" 相关性" 、" 可比性" 、" 一贯性" 、" 及时性" 和" 明晰性" 等六项原则; 会计政策中关于确认和计量的" 权责发生制" 、" 配比" 、" 历史成本" 、"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等四项原则; 具有修正和补充性质的" 谨慎" 、" 充分披露和重要性" 两项原则.

3.1正确理解“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1993年国家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十二条会计的一般原则,它是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性”、“相关性”、

“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和“明晰性”等六项原则;会计政策中关于确认和计量的“权责发生制”、“配比”、“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四项原则;具有修正和补充性质的“谨慎”、“充分披露和重要性”两项原则。这次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除了体现以上会计的一般原则之外,在第十一条第二款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中,增加了:“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定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这对我们会计工作者处理经济业务的确认水平和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经济实质重于具体表现形式:“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会计惯例,是国际制定会计准则所遵循的原则。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也遵循了这一原则。例如,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八十五条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当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人企业;(4)相关的收人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可见,四个条件中,前三个收入确认原则就贯彻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收入确认的条件不是所有权凭证或实物形式上的交付,而是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发生转移等实质性条件。

再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当将其作为负债:(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三个条件中,前两个负债确认原则同样贯彻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负债确认的条件不只是货物及单证形式上的转移,还可以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和可能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等实质性条件。

3.2不能过分强调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的一条很重要原则,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假如被过分强调,反而又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核实性。甚至为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提供借口,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3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可靠保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一些新的业务如投资、兼并、重组、融资等,特别是各种创新经济业务的出现,会计业务的不确定性增加,要求企业会计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之间进行选择。会计人员可按照交易的性质、实质和结果进行判断和处理。这一方面给会计人员带来了困惑、在选用会计制度时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也给会计人员一定的独立精神和专业判定空间,对会计人

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形式不一致时,会计人员要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判定能力。因此,会计人员应注重职业判定能力的提升,培养高标准的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

3.4从经济业务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去分析考虑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化要求企业应从其所处的环境和前提条件去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同时考虑谨慎性、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要求。在坚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认真考虑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

4 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时的注意事项

为国际通用会计准则之一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在经济发展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不能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4.1 把握适度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如果运用得好,固然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如果不把握“度”而被过分强调,反而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核实性,甚至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主观臆断提供借口,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际工作中,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常常会遇到与“合法性”相冲突的问题。前者要实现“真实公允优先”,更为符合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经济真实、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企业财务信息”的目标。但遵循这条原则,并不代表对“合法性”的忽视。“合法性”仍然是会计核算中应遵循的最基本的会计原Ⅻ。因此,在二者冲突时,应仔细分析,适度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十分谨慎并严格遵照其使用前提和限制条件,并且在财务报告中运用其作出的相关处理情况及判定依据详加披露。对此,国际会计准则已作了十

分严格的规定,应加以借鉴。如《国际会计准则第l 号——财务报表的列报》第17条规定:“评估是否有必要背离国际会计准则的某项特定要求时,就考虑如下因素:(1)该要求的目的是什么和为什么不能达到该目的,或者为什么在特定情况下该目的是不相关的。(2)该企业不同于遵循这一要求的其他企业的情况。”只有在符合上述使用前提条

件下,企业管理层才可以谨慎使用真实公允优先的原则,背离该项准则的要求以莞现公允列报。

4.2 注重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力和职业道德。

这一原则的变革赋予了会计人员更多的选择空间,因此,对广大会计人员而言,无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判断能力方能洞察其经济实质。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相关的会计知识、熟悉掌握各项会计法规、制度,还必须了解其他相关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以及国际上的一些通用做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准确可靠地修正,进而处理好法规制度与真实性之间的矛盾。其次,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成为其偏离真实反映的深刻诱困。而在经济利益诱感下,会计人员很可能拿原则作交易,违背有关规定来反映经济事项。因此,只有每个会计人员都操守职业道德。做到既不无视法律,又不利用现行法规及制度、准则的不完善去打擦边球,才能做到正确地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抓住实质,掌握好尺度;才能从源头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防范失真,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使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进入良性循环。

5结语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引入不仅能弥补我国会计理论中的不足,而且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规范体系、加强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也具有重要作用。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编报者做出职业判断,增大了财务报表的编报难度,需要企业中更多的专业人员及管理层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沈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J].财贸研究,2004,(5).

[2]杨晓红,王文哲,朱为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7.(7).

[3]李亚琳.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

[4]椤虎云,《浅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 叨现代商业2010(36).

[5]徐新辉.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科学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代财会.2005.

[6]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 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_中华会计网校
  •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 目前,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内涵的认识在国内外学术界还存在诸多争议与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是认为实质重于形式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对" ...查看


  •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及其应用
  • 现代经济信息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及其应用 代学钢1 (1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洪秋叶 2 2保定市财贸学校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实质重于形式"是一个国际通行的基本会计原则,其内涵是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 ...查看


  • 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随着经济现象的表现多样化.复杂化,为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而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和反映,即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核算和反映.我国<企 ...查看


  • 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规范售后回购业务的会计处理
  • 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规范售后回购业务的会计处理 [摘要] 售后回购是一种特殊的销售方式,本文运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分析了售后回购业务的经济实质,并对其会计处理提出了建议,以便企业能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关键词] 售后回购:实质重 ...查看


  • 实质课税原则适用类型
  • 实 质课税原则适用类型 实质课税原则的适用类型主要体现在纳税主体资格的确认.税收客体的归属.征税客体的合法性.无效和可撤销契约的履行.税收规避防范等方面. ①纳税主体资格确认与实质课税的适用 依据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的规 ...查看


  • 美国会计信息质量标准
  • 美国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涵企业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商品的质量越高对消费者的影响就越大.商品的质量具有一定的特征它是消费者对商品所应当达到的基本质量要求一般涉及商品的名称.配料.保质期.功效以及注意事项等.如 ...查看


  • 关于关联方的认定相关规定总结
  • 有关关联关系与关联方的法律法规及总结 一.公司法 关联关系,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但是,国家控股的企业之间不仅因为同受国家控股而具有关 ...查看


  • Battle:刍议一般反避税管理规程(试行)(征求意见稿)
  • 作者:battle来源:battle个人博客 一.避税安排的法律性质 违法是否是避税安排这个概念的特征,事关反避税制度的整体设计,既然规程出现了避税安排的定义,就应该对此有个明确意见.美国避税制度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是:将taxshelters ...查看


  • 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重要考点梳理.讲解(1) --- 财考网
  • 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重要考点梳理.讲解(1) 2010-4-20 9:41:00    文章来源:财考网    [ ]  [] 不要担心我们基础不好,不要慨叹时间不足,树立起自己的信心,拿出你的勇气,前方还有众人与你携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