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促转型 乘势而上求跨越
努力推动全市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市财政局局长 周鹤军
(2010年2月22日)
同志们:
春节刚过,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财政工作会议,首先,我代表局党组向全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拜个晚年,祝离退休老同志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阖家欢乐!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全市财政工作,分析当前经济财政形势,动员全系统财政干部把握机遇,奋发有为,扎实做好2010年财政工作,推动财政事业新发展。为了开好本次会议,局党组在春节前的2月7日,利用了一天的时间进行了研究,认真排定了2010年的财政工作重点,希望大家结合自身工作,抓好落实。下面,我代表局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迎难而上、负重奋进,财政工作实现逆势上扬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克难攻坚,赶超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努力扩投入,保增长,经济财政企稳回升。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下滑的严峻形势下,以全市“暖企行动”为契机,充分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运用积极有效的财政支持手段,服务企业发展。一是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取消和停止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项目60个,直接减少涉企收费8000万元;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和契税税率调整工作,累计减轻企业各项税负1.8亿元。二是拓展涉企扶持资金投入渠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共上报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项目等项目51个,获益企业151家,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1457万元,比上年增长66.8%。三是加大财政投入,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市本级安排创新奖励资金1631万元,安排科技三项费用570万元,着重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开展科技合作。四是注重财源建设,强化基础设施投入。2009年市财政对重大项目落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7006万元,通过政府融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200万元,“暖企行动”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企稳回升。
(二)着力强基础,惠“三农”,财政支农力度明显加大。
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农村各项改革与发展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涉及“两个高于”财政支农投入达5000余万元,比上年增长30%。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奖励力度。按照市委《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扬发[2007]40号文件)要求,市镇两级财政对全市符合条件的267个单位和个人奖励290.69万元。二是大力支持农村环境改善。围绕防洪排涝、水环境保护等重点,大力支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市财政水利基础设施投入1630万元,比上年增长51.63%。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推进土地复垦工作,全年共拨付土地复垦资金2535万元,新增耕地面积464.2亩。积极支持农村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市财政预算安排350万元用于机械、设备采购和对村级奖励。三是确保各项政策性补贴按规定及时发放到位。全年对11.5万亩水稻、11.3万亩小麦、1.6万亩油菜发放良种补贴资金290.36万元。发放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资金1031.67万元,补贴面积11.59万亩,补贴农户63006户。四是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对农民购买家电补贴产品给予13%的财政补贴,对农民购买规定范围内的汽车、摩托车给予相应补贴。截止12月31日,我市共销售家电11198台,汽车摩托车679辆,销售额3300万元,累计发放财政补贴资金590万元,有效扩大农村了消费。
(三)致力惠民生,促和谐,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继续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在资金安排上优先考虑民
生,在资金使用上优先保障民生,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稳步提高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供给水平,使更多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一是继续深入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再次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筹集3500万元资金,确保了在教师节前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安排300万元,解决了部分离退休教师住房补贴问题。2009年,全市教育专项投入达2.26亿元,比上年增长23.2%。二是多渠道增加文体、计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预算安排第十六届运动会经费40万元、曲棍球基地建设经费25万元,积极向上争取了省级“农村文化以奖代补”专项90万元、“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继续落实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特扶政策,奖扶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年600提高至每人每年720元。三是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新增加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全年对各项社会保险实施财政补贴1566万元;继续深入开展住房公积金归集工作,全年共归集8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累计缴存人数18864人,比上年增加1888人。出台《扬中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意见》,较好解决了“铁本”失地农民遗留问题。投入80万元圆满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重度残疾人低保金、五保、临时救济等弱势群体保障资金169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四是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统一城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年10元和8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5元;积极保障H1N1流感防控工作
开展,紧急调拨资金152万元,改造我市H1N1流感观察室,购买应急储备物品;进一步加大卫生基础设施投入,预算安排550万元资金支持卫生大楼、中医院、人民医院建设。全年卫生事业总投入达3854万元,比上年增长53%。五是进一步做好政法经费保障工作。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对公、检、法部门都实行“收支脱钩、全额保障”预算管理模式,按每人3.8万元的标准足额安排了公用经费,高于省定标准0.6万元。同时,安排经费1012万元用于保障政法部门装备、办案业务费投入,有力保障了我市政法工作的高效开展。
(四)积极推改革,增活力,财政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2009年是财政比较困难的一年,市财政部门根据上级财政部门文件精神和市政府相关决定要求,不断强化财政监管,确保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实处。一是合理确定新一轮财政体制。积极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全部企业实行属地化管理,及时确定我市新一轮镇(区)财政管理体制,在现行省管市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下,合理划定镇(区)收支范围,科学确定镇(区)正常性基本支出基数,充分调动镇(区)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二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经费支出管理,切实降低行政成本的意见》,对公务接待费、参观考察费、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实行严格控制,重新核定支出额度,2009年全市接待费、出国出境考察费、会议费分别比上年降低11.5%、27.5%、12%。三是认真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全市共6个镇(区)和
75个部门的229家单位进行了自查,对25户单位实施了重点检查,共检查出存在“小金库”单位9户,“小金库”金额达118万元。四是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全面实施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非税收入收缴情况的实时监控。积极稳妥推进镇(区)政府采购纳入集中采购范畴;全年执行财政集中采购预算9676.4万元,实际采购金额8376.4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3.4%。以会计委派改革推行十周年为契机,全面总结会计委派改革成果,大力开展会计委派宣传活动,有效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会计委派工作支持力度。
(五)全力强素质,抓管理,财政部门对外形象进一步提高。 新的形势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加强财政队伍建设也赋予了新的内容,我们以“三大工程”建设全力促进财政干部队伍水平,提升财政部门对外形象。一是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把干部素质教育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认真开展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圆满地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在单位财务管理、政府采购、财政资金等领域出台权力节点监控实施办法,对5大类95小项重要权力节点实施重点监控。充分整合网络资源,开设财政局“党风廉政教育网”,把廉政教育“搬”上网。2009年,省市纪检监察部门三次来到我局,调研我局在廉政建设和权力节点监控方面的举措。二是实施财政形象提升工程。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认真组织开展“改进思想作风,提升服务效能”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查摆个人、科室内部、全系统
在服务科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书面排查分析材料和整改方案,经梳理、汇总、统计,共排查问题30多项,制定整改措施8大类35项,下决心根治机关作风顽症,着力优化财政服务,提升服务形象。三是实施和谐财政建设工程。以财政系统文化建设为抓手,全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2009年,结合建国60周年大庆,开展了财政系统“唱红歌、庆国庆”歌咏比赛,进一步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增进了互相间交流与了解,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外,“两税”征管、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管理等方面各项也取得了新的突破。2009年,我市被省人民政府评表彰为“2009年度财政收入新增贡献先进单位”,被镇江市财政局(向镇江市人民政府)推荐为“镇江市跨越发展有功单位”,并被镇江市财政局评为“2009年镇江市财政收入超100亿先进地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民生综合工作先进单位,在2009年度市级机关民主评议中列第一序列第 10名。
2009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应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取得的,极为不易。我们更加深深感到,财政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忱关心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财政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奋发拼搏的结果,也是广大离退休老干部大力支持的结果。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财政工作还面
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在于收入增速明显放缓,收支矛盾非常突出,财政平衡压力巨大,财政风险有所加大,财政改革有待纵深推进,财政管理精细化有待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予以解决。
二、把握形势,抢抓机遇,切实增强推进财政发展责任感 当前,全球经济已步入后危机时代,呈现出复苏但不稳定的特征。今年经济形势依然比较复杂,财政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预计,今年经济形势会好于去年,财政收入形势也应当好于去年,但支出压力更大,财政运行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从不利因素看:今年我市财政发展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经济回升基础不牢的挑战。当前经济总体虽然向好,但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影响我市财政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部分行业、部分企业仍未走出困境。二是不可比减收因素的挑战。国家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地方财税减收的影响仍将持续。契税、耕地占用税两税的划归地税管理,直接减少了财政部门自身收入,很大程度地削弱了财政调控的能力。三是财政收支平衡的挑战。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农业、教育、科技支出法定增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还需要大量的新增资金。从年前市政府排定的2010年城乡重点工程建设来看,财政直接投资项目计划将达6600万元。所以,今年财政仍将十分困难,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全市财政收支平衡面临巨大压力。
从有利条件看。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具备以下几大利好因素:一是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为我市财政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中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继续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向好,全省经济发展加快回升,为我市财政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二是有三大产业的支撑。工程电器、新能源、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链日臻完善。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为我市财政发展积蓄了后劲。特别是文德新能源、新韩通重工、滨江新城建设、老城片区改造等一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中石油、宝源物流项目的落实,有望成为财政重要增收点。同时,电力电气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船舶装备制造业等一批特色产业的兴起,以及一批招商引资企业的落户投产,将会为今年财政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有一支干事创业的队伍。大多数干部都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经验,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强,想干事、能干事,并且能干成事,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四是有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会计委派、重要权力节点监控机制等,都是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经验,必须继续坚持并完善。
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要从不利因素中认清形势,要在有利条件中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赶超意识,既千方百计保增长,更谋划超常举措求得新跨越,就一定能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三、理清思路,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把财政跨越发展推向新阶段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我市推进“双提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2010年全市财政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的部署,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继续推进财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财政精细管理,不断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
2010年财政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安排20%的增幅,总量分别为达36.7亿元和13.61亿元,高于人代会收入预算安排5个百分点。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2010年我市财政工作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做“好”发展文章,着力培植财源,壮大财政实力。一是加强政策研究。认真研究国家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的政策,不断完善和优化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二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按照建设
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推进高效农业保险,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的农业产品,精心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为二、三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大力扶持“大企业、大产业”。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扶持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发挥政策组合效应,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四是支持开发区和各工业区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重点,增强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功能,通过政策和资金倾斜促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五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紧紧抓住国家加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的有利时机,建立健全项目库,向上申报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为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增添后劲。
(二)做“细”征管文章,强化收入征管,保持收入稳定增长。一是构建责任目标管理机制。强化收入目标管理,及时将收入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征收部门、各镇(区)和具体责任单位,分解到月、到税种、到税源点,从头抓紧,从早抓起,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要密切关注财政经济运行态势,利用财税库行联网平台,及时解剖影响财政收入增减变化的原因,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全年收入任务圆满完成。二是构建综合治税的监控机制。进一步调查新一轮镇区财政管理体制运行情况,充分调动镇区协税
护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税收信息共享机制,并及时向各镇区提供每财税收入报表,增强镇区综合治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构建收入增收机制。坚持“抓大不放小”原则,继续保持和增强大宗税源和主体税种的增收能力,同时加大对小额零星税源的摸排力度,扫除收入征管盲点,努力使经济发展成果及时足额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四是构建压力传递的考核机制。不断完善考核办法,把收入增长幅度、收入总量和收入质量同时纳入考核范围,加大奖惩力度,进一步调动征收部门、各镇(区)、各责任单位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做“优”支出文章,强化民生投入,努力构建和谐财政。一是坚持统筹兼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真正使财政投入向“三农”倾斜,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向农村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继续做好“家电下乡”补贴工作,促进农村繁荣稳定。整合各项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工作,实现各项补贴快速兑付。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福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投入1000万元支持校舍安居工程建设。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政策,开展老年居民补贴工作。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扶持力度,认真落实税费减免、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三是
坚持增收节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面对十分紧张的财力状况,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既要能过紧日子,又要会过紧日子,积极倡导厉行节约,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切实加强公务接待、会议费、参观考察等经费管理,把财政资源更多地用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用于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用于保民生促发展。
(四)做“活”改革文章,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完善人员支出标准、公共经费定额、项目支出管理等管理体系,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努力形成节约原则下符合实际需要的支出标准和管理体系,促进部门财政供给水平均等化。二是深化财政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规范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弱化核算职能,强化支付功能,不断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比例,加强对预算执行特别是政府专项支出预算的拨付稽核,履行好财政管理和监督职责。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继续实行管采分离,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网络建设,净化政府采购市场,扩大政府采购的覆盖面,严格采购预算执行,不断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水平。四是深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改革。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对资产购置、处置、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事项的动态化管理,促进资产整合利用,防止资产流失。五是深化会计委派改革。强化对部门二级单位会计委派监督工作已经列入了市纪委2010年重点工作内容。我们要利用
这一有利时机,延伸会计委派触角,规范二级单位财务行为,杜绝“账外账”、“小金库”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
(五)做“强”监督文章,强化依法理财,提升财政监管水平。一是构建监督网络体系,促进财政有效监督。按照监督职责,注重上下联动,健全部门和乡镇财政监督网络,在财政业务管理、资金支付和专职监督三个环节之间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努力形成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新格局,最大限度地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二是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监督工作效能。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把财政管理的热点、难点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等问题作为财政监督的重点,不断拓展财政监督的内涵,努力将监督的内容涵盖到预算管理、会计基础、重点支出、社会保障、政府专项等诸多方面,强化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和内部监督,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各个不同阶段的立体监督。建立绩效评价机制,选择部分由市本级财力安排的政府专项支出推行绩效评价,并注重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重点解决财政支出有效性的问题。三是履行财政监督职责,提升依法理财水平。继续开展“财政监督年”活动,认真行使财政监督权,强化对促进发展、改善民生、节能减排等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财政违法违纪行为,进一步整顿财政经济秩序,规范财政财务行为。
(六)做“实”教育文章,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政干部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认真解决“我
要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从财政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力戒浮躁心理,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优化知识结构,加快知识更新。重视调查研究,选好课题,带着责任、带着思考,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谋划对策措施,把学习调研的成果转化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破解发展难题上求突破,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见成效。在全市财政系统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切实把学习活动与履行新时期财政部门职责紧密结合起来、与提升财政干部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宏观调控职能,教育引导财政干部职工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岗位、钻研财政政策,为全市经济社会和财政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二是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做好优质服务工作,大力倡导雷厉风行、求真务实之风,积极打造财政优质服务品牌,在转变作风上动真格,在提升效能上出真招,在解决问题上下真功,着力抓好“四治”:“治庸”,解决少数同志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出工不出力、“只做和尚不撞钟”的问题;“治懒”,解决作风不实、纪律松懈的问题;“治乱”,解决吃拿卡要、以权谋私、人情办事的问题;“治繁”,解决手续繁杂、程序过多的问题,坚持做到不让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事项在我这里积压,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群众在我这里受冷落,不让财政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影响,确
保财政服务优质高效。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载体,坚持示范带动、行政推动、考核促动,为财政部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供精神动力。三是建立健全干部交流轮岗机制。近年来,财政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对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但干部长期在一个科室、一个岗位工作,容易造成知识结构单一 ,工作经历简单,视野相对狭窄等弊端。为了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优化人员配备,激发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今年将加大对任职时间相对较长的中层干部实施轮岗交流的力度,出台财政系统干部轮岗交流实施意见。四是坚持标本兼治,严格廉洁理财。组织开展警示教育、观看正反两方面典型电教片、开展“理财为民、廉洁从政、远离职务犯罪”等专题廉政教育活动,促进广大干部职工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份之想。在权益面前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真正树立起清正廉洁、干净干事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今年的财政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确保圆满完成2010年财政工作任务目标,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再立新功!
抢抓机遇促转型 乘势而上求跨越
努力推动全市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市财政局局长 周鹤军
(2010年2月22日)
同志们:
春节刚过,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财政工作会议,首先,我代表局党组向全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拜个晚年,祝离退休老同志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阖家欢乐!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全市财政工作,分析当前经济财政形势,动员全系统财政干部把握机遇,奋发有为,扎实做好2010年财政工作,推动财政事业新发展。为了开好本次会议,局党组在春节前的2月7日,利用了一天的时间进行了研究,认真排定了2010年的财政工作重点,希望大家结合自身工作,抓好落实。下面,我代表局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迎难而上、负重奋进,财政工作实现逆势上扬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克难攻坚,赶超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努力扩投入,保增长,经济财政企稳回升。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下滑的严峻形势下,以全市“暖企行动”为契机,充分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运用积极有效的财政支持手段,服务企业发展。一是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取消和停止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项目60个,直接减少涉企收费8000万元;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和契税税率调整工作,累计减轻企业各项税负1.8亿元。二是拓展涉企扶持资金投入渠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共上报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项目等项目51个,获益企业151家,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1457万元,比上年增长66.8%。三是加大财政投入,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市本级安排创新奖励资金1631万元,安排科技三项费用570万元,着重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开展科技合作。四是注重财源建设,强化基础设施投入。2009年市财政对重大项目落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7006万元,通过政府融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200万元,“暖企行动”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企稳回升。
(二)着力强基础,惠“三农”,财政支农力度明显加大。
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农村各项改革与发展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涉及“两个高于”财政支农投入达5000余万元,比上年增长30%。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奖励力度。按照市委《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扬发[2007]40号文件)要求,市镇两级财政对全市符合条件的267个单位和个人奖励290.69万元。二是大力支持农村环境改善。围绕防洪排涝、水环境保护等重点,大力支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市财政水利基础设施投入1630万元,比上年增长51.63%。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推进土地复垦工作,全年共拨付土地复垦资金2535万元,新增耕地面积464.2亩。积极支持农村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市财政预算安排350万元用于机械、设备采购和对村级奖励。三是确保各项政策性补贴按规定及时发放到位。全年对11.5万亩水稻、11.3万亩小麦、1.6万亩油菜发放良种补贴资金290.36万元。发放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资金1031.67万元,补贴面积11.59万亩,补贴农户63006户。四是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对农民购买家电补贴产品给予13%的财政补贴,对农民购买规定范围内的汽车、摩托车给予相应补贴。截止12月31日,我市共销售家电11198台,汽车摩托车679辆,销售额3300万元,累计发放财政补贴资金590万元,有效扩大农村了消费。
(三)致力惠民生,促和谐,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继续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在资金安排上优先考虑民
生,在资金使用上优先保障民生,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稳步提高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供给水平,使更多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一是继续深入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再次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筹集3500万元资金,确保了在教师节前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安排300万元,解决了部分离退休教师住房补贴问题。2009年,全市教育专项投入达2.26亿元,比上年增长23.2%。二是多渠道增加文体、计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预算安排第十六届运动会经费40万元、曲棍球基地建设经费25万元,积极向上争取了省级“农村文化以奖代补”专项90万元、“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继续落实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特扶政策,奖扶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年600提高至每人每年720元。三是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新增加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全年对各项社会保险实施财政补贴1566万元;继续深入开展住房公积金归集工作,全年共归集8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累计缴存人数18864人,比上年增加1888人。出台《扬中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意见》,较好解决了“铁本”失地农民遗留问题。投入80万元圆满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重度残疾人低保金、五保、临时救济等弱势群体保障资金169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四是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统一城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年10元和8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5元;积极保障H1N1流感防控工作
开展,紧急调拨资金152万元,改造我市H1N1流感观察室,购买应急储备物品;进一步加大卫生基础设施投入,预算安排550万元资金支持卫生大楼、中医院、人民医院建设。全年卫生事业总投入达3854万元,比上年增长53%。五是进一步做好政法经费保障工作。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对公、检、法部门都实行“收支脱钩、全额保障”预算管理模式,按每人3.8万元的标准足额安排了公用经费,高于省定标准0.6万元。同时,安排经费1012万元用于保障政法部门装备、办案业务费投入,有力保障了我市政法工作的高效开展。
(四)积极推改革,增活力,财政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2009年是财政比较困难的一年,市财政部门根据上级财政部门文件精神和市政府相关决定要求,不断强化财政监管,确保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实处。一是合理确定新一轮财政体制。积极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全部企业实行属地化管理,及时确定我市新一轮镇(区)财政管理体制,在现行省管市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下,合理划定镇(区)收支范围,科学确定镇(区)正常性基本支出基数,充分调动镇(区)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二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经费支出管理,切实降低行政成本的意见》,对公务接待费、参观考察费、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实行严格控制,重新核定支出额度,2009年全市接待费、出国出境考察费、会议费分别比上年降低11.5%、27.5%、12%。三是认真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全市共6个镇(区)和
75个部门的229家单位进行了自查,对25户单位实施了重点检查,共检查出存在“小金库”单位9户,“小金库”金额达118万元。四是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全面实施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非税收入收缴情况的实时监控。积极稳妥推进镇(区)政府采购纳入集中采购范畴;全年执行财政集中采购预算9676.4万元,实际采购金额8376.4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3.4%。以会计委派改革推行十周年为契机,全面总结会计委派改革成果,大力开展会计委派宣传活动,有效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会计委派工作支持力度。
(五)全力强素质,抓管理,财政部门对外形象进一步提高。 新的形势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加强财政队伍建设也赋予了新的内容,我们以“三大工程”建设全力促进财政干部队伍水平,提升财政部门对外形象。一是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把干部素质教育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认真开展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圆满地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在单位财务管理、政府采购、财政资金等领域出台权力节点监控实施办法,对5大类95小项重要权力节点实施重点监控。充分整合网络资源,开设财政局“党风廉政教育网”,把廉政教育“搬”上网。2009年,省市纪检监察部门三次来到我局,调研我局在廉政建设和权力节点监控方面的举措。二是实施财政形象提升工程。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认真组织开展“改进思想作风,提升服务效能”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查摆个人、科室内部、全系统
在服务科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书面排查分析材料和整改方案,经梳理、汇总、统计,共排查问题30多项,制定整改措施8大类35项,下决心根治机关作风顽症,着力优化财政服务,提升服务形象。三是实施和谐财政建设工程。以财政系统文化建设为抓手,全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2009年,结合建国60周年大庆,开展了财政系统“唱红歌、庆国庆”歌咏比赛,进一步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增进了互相间交流与了解,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外,“两税”征管、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管理等方面各项也取得了新的突破。2009年,我市被省人民政府评表彰为“2009年度财政收入新增贡献先进单位”,被镇江市财政局(向镇江市人民政府)推荐为“镇江市跨越发展有功单位”,并被镇江市财政局评为“2009年镇江市财政收入超100亿先进地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民生综合工作先进单位,在2009年度市级机关民主评议中列第一序列第 10名。
2009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应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取得的,极为不易。我们更加深深感到,财政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忱关心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财政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奋发拼搏的结果,也是广大离退休老干部大力支持的结果。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财政工作还面
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在于收入增速明显放缓,收支矛盾非常突出,财政平衡压力巨大,财政风险有所加大,财政改革有待纵深推进,财政管理精细化有待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予以解决。
二、把握形势,抢抓机遇,切实增强推进财政发展责任感 当前,全球经济已步入后危机时代,呈现出复苏但不稳定的特征。今年经济形势依然比较复杂,财政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预计,今年经济形势会好于去年,财政收入形势也应当好于去年,但支出压力更大,财政运行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从不利因素看:今年我市财政发展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经济回升基础不牢的挑战。当前经济总体虽然向好,但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影响我市财政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部分行业、部分企业仍未走出困境。二是不可比减收因素的挑战。国家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地方财税减收的影响仍将持续。契税、耕地占用税两税的划归地税管理,直接减少了财政部门自身收入,很大程度地削弱了财政调控的能力。三是财政收支平衡的挑战。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农业、教育、科技支出法定增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还需要大量的新增资金。从年前市政府排定的2010年城乡重点工程建设来看,财政直接投资项目计划将达6600万元。所以,今年财政仍将十分困难,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全市财政收支平衡面临巨大压力。
从有利条件看。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具备以下几大利好因素:一是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为我市财政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中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继续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向好,全省经济发展加快回升,为我市财政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二是有三大产业的支撑。工程电器、新能源、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链日臻完善。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为我市财政发展积蓄了后劲。特别是文德新能源、新韩通重工、滨江新城建设、老城片区改造等一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中石油、宝源物流项目的落实,有望成为财政重要增收点。同时,电力电气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船舶装备制造业等一批特色产业的兴起,以及一批招商引资企业的落户投产,将会为今年财政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有一支干事创业的队伍。大多数干部都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经验,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强,想干事、能干事,并且能干成事,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四是有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会计委派、重要权力节点监控机制等,都是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经验,必须继续坚持并完善。
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要从不利因素中认清形势,要在有利条件中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赶超意识,既千方百计保增长,更谋划超常举措求得新跨越,就一定能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三、理清思路,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把财政跨越发展推向新阶段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我市推进“双提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2010年全市财政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的部署,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继续推进财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财政精细管理,不断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
2010年财政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安排20%的增幅,总量分别为达36.7亿元和13.61亿元,高于人代会收入预算安排5个百分点。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2010年我市财政工作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做“好”发展文章,着力培植财源,壮大财政实力。一是加强政策研究。认真研究国家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的政策,不断完善和优化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二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按照建设
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推进高效农业保险,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的农业产品,精心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为二、三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大力扶持“大企业、大产业”。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扶持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发挥政策组合效应,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四是支持开发区和各工业区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重点,增强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功能,通过政策和资金倾斜促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五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紧紧抓住国家加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的有利时机,建立健全项目库,向上申报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为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增添后劲。
(二)做“细”征管文章,强化收入征管,保持收入稳定增长。一是构建责任目标管理机制。强化收入目标管理,及时将收入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征收部门、各镇(区)和具体责任单位,分解到月、到税种、到税源点,从头抓紧,从早抓起,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要密切关注财政经济运行态势,利用财税库行联网平台,及时解剖影响财政收入增减变化的原因,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全年收入任务圆满完成。二是构建综合治税的监控机制。进一步调查新一轮镇区财政管理体制运行情况,充分调动镇区协税
护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税收信息共享机制,并及时向各镇区提供每财税收入报表,增强镇区综合治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构建收入增收机制。坚持“抓大不放小”原则,继续保持和增强大宗税源和主体税种的增收能力,同时加大对小额零星税源的摸排力度,扫除收入征管盲点,努力使经济发展成果及时足额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四是构建压力传递的考核机制。不断完善考核办法,把收入增长幅度、收入总量和收入质量同时纳入考核范围,加大奖惩力度,进一步调动征收部门、各镇(区)、各责任单位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做“优”支出文章,强化民生投入,努力构建和谐财政。一是坚持统筹兼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真正使财政投入向“三农”倾斜,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向农村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继续做好“家电下乡”补贴工作,促进农村繁荣稳定。整合各项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工作,实现各项补贴快速兑付。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福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投入1000万元支持校舍安居工程建设。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政策,开展老年居民补贴工作。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扶持力度,认真落实税费减免、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三是
坚持增收节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面对十分紧张的财力状况,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既要能过紧日子,又要会过紧日子,积极倡导厉行节约,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切实加强公务接待、会议费、参观考察等经费管理,把财政资源更多地用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用于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用于保民生促发展。
(四)做“活”改革文章,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完善人员支出标准、公共经费定额、项目支出管理等管理体系,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努力形成节约原则下符合实际需要的支出标准和管理体系,促进部门财政供给水平均等化。二是深化财政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规范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弱化核算职能,强化支付功能,不断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比例,加强对预算执行特别是政府专项支出预算的拨付稽核,履行好财政管理和监督职责。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继续实行管采分离,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网络建设,净化政府采购市场,扩大政府采购的覆盖面,严格采购预算执行,不断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水平。四是深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改革。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对资产购置、处置、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事项的动态化管理,促进资产整合利用,防止资产流失。五是深化会计委派改革。强化对部门二级单位会计委派监督工作已经列入了市纪委2010年重点工作内容。我们要利用
这一有利时机,延伸会计委派触角,规范二级单位财务行为,杜绝“账外账”、“小金库”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
(五)做“强”监督文章,强化依法理财,提升财政监管水平。一是构建监督网络体系,促进财政有效监督。按照监督职责,注重上下联动,健全部门和乡镇财政监督网络,在财政业务管理、资金支付和专职监督三个环节之间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努力形成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新格局,最大限度地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二是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监督工作效能。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把财政管理的热点、难点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等问题作为财政监督的重点,不断拓展财政监督的内涵,努力将监督的内容涵盖到预算管理、会计基础、重点支出、社会保障、政府专项等诸多方面,强化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和内部监督,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各个不同阶段的立体监督。建立绩效评价机制,选择部分由市本级财力安排的政府专项支出推行绩效评价,并注重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重点解决财政支出有效性的问题。三是履行财政监督职责,提升依法理财水平。继续开展“财政监督年”活动,认真行使财政监督权,强化对促进发展、改善民生、节能减排等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财政违法违纪行为,进一步整顿财政经济秩序,规范财政财务行为。
(六)做“实”教育文章,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政干部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认真解决“我
要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从财政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力戒浮躁心理,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优化知识结构,加快知识更新。重视调查研究,选好课题,带着责任、带着思考,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谋划对策措施,把学习调研的成果转化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破解发展难题上求突破,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见成效。在全市财政系统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切实把学习活动与履行新时期财政部门职责紧密结合起来、与提升财政干部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宏观调控职能,教育引导财政干部职工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岗位、钻研财政政策,为全市经济社会和财政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二是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做好优质服务工作,大力倡导雷厉风行、求真务实之风,积极打造财政优质服务品牌,在转变作风上动真格,在提升效能上出真招,在解决问题上下真功,着力抓好“四治”:“治庸”,解决少数同志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出工不出力、“只做和尚不撞钟”的问题;“治懒”,解决作风不实、纪律松懈的问题;“治乱”,解决吃拿卡要、以权谋私、人情办事的问题;“治繁”,解决手续繁杂、程序过多的问题,坚持做到不让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事项在我这里积压,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群众在我这里受冷落,不让财政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影响,确
保财政服务优质高效。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载体,坚持示范带动、行政推动、考核促动,为财政部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供精神动力。三是建立健全干部交流轮岗机制。近年来,财政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对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但干部长期在一个科室、一个岗位工作,容易造成知识结构单一 ,工作经历简单,视野相对狭窄等弊端。为了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优化人员配备,激发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今年将加大对任职时间相对较长的中层干部实施轮岗交流的力度,出台财政系统干部轮岗交流实施意见。四是坚持标本兼治,严格廉洁理财。组织开展警示教育、观看正反两方面典型电教片、开展“理财为民、廉洁从政、远离职务犯罪”等专题廉政教育活动,促进广大干部职工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份之想。在权益面前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真正树立起清正廉洁、干净干事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今年的财政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确保圆满完成2010年财政工作任务目标,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