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及其构建

创业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及其构建

2012-11-01

摘 要:在知识经济爆炸、行业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创业型企业不断增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基于此,在分析创业型企业的特点和短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创业型企业更需要企业文化和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以及创业型企业的文化建设之道,以期推动创业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文化特征,建设之道

创业型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抓住市场机会进入某领域的新建企业,获得立足之地;一类是内部资源整合重构的“老企业创新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当前时期,在知识经济爆炸、行业竞争激烈、社会就业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主动或被动的创业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是,创业型企业的发展和延续却是十分棘手和极为敏感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创业型企业在短暂的发展后就风光不再,更多的企业则面临着后劲不足的风险。反观那些成长迅速、发展稳固的创业型企业,则一直洋溢着“在创业、再创业”的文化氛围。

一、创业型企业的特点和短板

创业型企业拥有巨大的创新性、市场性、动态性及其适应性。所谓创新性是不断地突破原有的技术或者产品格局,用创造性的新产品、新方案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所谓市场性是指始终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动态需求变化状态来调整企业的业务及其发展方向;所谓动态性既包括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又包括外部的运营策略、竞争方式都是因时制宜、不停变化,没有既定的格局和模式;所谓适应性就是创业型企业更加灵活地配置资源、更加主动地迎接变化、更加积极地应对风险,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确保生存。

创业型企业虽然抓得住机会,但是缺乏品牌影响力、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缺乏稳固的经营团队、缺乏必要的机制保障。那么,一个创业型的企业依赖什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是文化,是精神,是价值观。

大家都熟知马云所带领的阿里巴巴,其之所以创业成功,发展势头强劲,最核心的资源其实是它的企业文化。在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团队在最艰难的时候依赖的就是价值观、使命感,不仅仅是树立了价值观,更重要的是用阿里巴巴、马云自己特殊的语言、特殊的动作和特殊的程序不停地宣扬。宣扬“独孤九剑”、“六脉神剑”、“四项基本原则”和“三个代表”,这样被不停宣扬的特殊的话语所表达的就是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

二、创业型企业更需要企业文化

很多人说,创业期一切都未定型,何谈企业文化?此阶段讨论和建设企业文化,更是空中楼阁、水月镜花。这样的说法不算错,但是时过境迁、不合时宜。今天的创业型企业面临的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复杂的环境,虽然缺乏的资源很多,但是创业的理想、信念和决心却前所未有,而将上述因素熔炼在一起的“企业文化”才是今天那些缺乏资金、缺乏人脉的创业型企业的灵魂和支柱。

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战略。权且不谈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究竟有何关系,但是创业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战略,就是一个创业团队所共有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理想,就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即便是不够准确的语言表达,但却是创业型企业所有员工对于企业的创立初衷、业务范围、资源运作和远景蓝图的共同认识。

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组织凝聚力。创业企业的组织结构不会最优、创业阶段的业务困难难以想象,在不断地迎接市场冲击和竞争挤压的情况下,创业企业的组织何以不散?那是因为有一种独有的企业文化在支撑、感召和吸引。很多创业型企业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内涵中最光辉的一点,在最困难的时候吸引了人才、稳固了团队。

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市场需求。可以说,任何一家从小而大的创业型企业都会经历市场从不理解、嫌弃到逐渐认可、欣然接受的过程。在“我时代”特征愈加清晰的今天,在产品同质更加明显的今天,消费者选择主权倾向于认知一致、行为一致的创业型企业就无可厚非了。

三、创业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创业艰难百战多”,创业型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所面临的都是苛刻的经营环境,这样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已经给出了答案,但是其共性的企业文化特征依然十分明显。可以说,创业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再普通不过却最了不得的二十个字:激情、学习、互敬、冒险、直觉、少说多做、亲如一家、向上。

1.激情。不再墨守成规,愿意另辟蹊径开创一份新的事业,首要的是激情。据说,微软的企业文化中就渗透着一种激情,每一个员工都认为自己做的事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甚至连看门的人也会觉得能给微软看门是一件异常荣耀的事,正是这种引以为傲的工作激情像心理基石一样支撑着微软王国多年来在IT界傲视群雄。

2.学习。毛主席曾经说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套用在今天的企业创业上来讲就是:在创业中学习创业。创业型企业不像守业型企业那样一切有模式、有制度、有经验,都需要大家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学习是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学习型组织”所倡导的各阶层所有成员全心投入,并持续不断学习的理念是任何企业的创业之本。

3.互敬。斯坦福大学著名管理学家吉姆·科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总结道:“在我们采访的那些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中,员工对工作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与之共事的伙伴的热爱。”可以说,互敬是投入工作的前提,投入工作是创业成功的保证。

4.冒险。冒险是创业型企业的禀赋,冒险的另一个侧面就是创新,创业型企业“敢为天下先”的文化品质必不可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苹果不冒险、乔布斯不敢为天下先,哪里还有今天炙手可热的苹果系列产品?

5.直觉。其实笔者一直犹豫,是用“直觉”还是用“个性”来表达创业型企业文化的第五个特征,最终觉得“直觉”更加准确。创业型企业必须尊重商业上的直觉,其实就是尊重员工发展的个性,把更多“直觉”的东西接受并渗透到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是能使本企业与众不同的法宝之一。

6.少说多做。少说多做就是务实精神,就是把激情和直觉真正变成产品和方案的风格。在创业型企业中,少说多做甚至是不说只做应该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创业之初的宏愿要想能变为实现,必须要有少说多做的务实精神。

7.亲如一家。许多大公司、老公司最羡慕创业型企业的就是亲如一家的氛围,相互之间没有阶层分割、没有人心隔膜,是大家自由、任性、放纵和关心的家庭氛围。这一点,是创业型企业同创业、共患难所形成的最真实的文化内涵。

8.向上。向上的企业文化就是勤奋、就是积极、就是主动,它是企业凝聚人心并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动力,也是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改革发展

和摆脱困境的精神支柱。

四、创业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之道

企业文化不是杜撰出来的,也不是突兀产生的,不是个人的喜好,是全体员工思想观念的提升概括,是由点到面的普及推广。创业型的企业也不例外,打造合适的、有效的、持久的企业文化,凭借的是企业自身,依赖的是全体成员。可以说,创业型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重视整合,据形势不断充实,逐渐形成独有的、生产力强、号召力强的企业文化。

1.开展“整心运动”,形成“核心价值观”。历来统一思想都有整风运动,塑造和树立企业文化却更需要“整心运动”。何谓“整心运动”?就是创业领导人通过沟通掌握了创业团体的共同意识决心,归纳整理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采用立体化手段反复宣扬和传播,让创业团体虚心接受、真心付出、用心工作的过程。“整心运动”的发起人、执行者应当是创业的灵魂人物,他需要意志坚定,具有较强的语言和行动魅力,能够归纳、理解并传播“核心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风格,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酝酿形成的核心必须至少关注到两个问题。一是要符合外部环境。企业在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之前,应该考虑到自己的价值观能否满足顾客、员工及社会的需要,与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念、政治观念能否协调,与行业环境、区域环境及人文环境能否共生。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理念和特色表述。任何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竞争力一样,都是“学不到、超不过、偷不走、分不开、离不得”,价值观是普世的使命感、责任感,核心价值观是独特的理想、信念,是志在必得的他人所无法完成的宏愿,是立足于本企业,既充分考虑到制约的环境因素,又突破常人的主观想象。

2.企业领导身体力行,带头实施执行文化。管理学家希克曼说过,在一个企业家构思企业的那一刻起,这家企业便有了自己的文化,这种企业文化最大的特征,是与创办者自身思想具有很大的协同性。也就是说,企业文化一定脱离不了创业时企业核心人物的思想和个性,难以排除很多人所认为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老板文化,或者是老板文化的一个衍生品”。 事实上,能够产生作用的企业文化恰恰需要的就是企业领导身体力行,带头实施执行。作为企业文化的创立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三位一体的代言人,企业创业领导在确定了价值观体系之后,必须通过象征性行为、语言、故事等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价值观的关注,从而促使全体创业者共同来关注价值观的实现。让人接受不是难事,让人执行才是难事,在这种情况下,单靠“整心运动”就难以奏效,必须是行胜于言。

3.确保企业文化只能被吸收,不能被稀释。创业型企业势必面临规模的扩大和人员的变动,伴随着这一过程,正在或者已经形成的企业文化是否能继续被认可和发扬就面临巨大的考验,甚至是创业团队中领袖或者某个人的变动会冲击企业文化,好比乔布斯的离去让苹果公司的文化和走向被人们怀疑一样,原始的企业文化就可能会被稀释。

也有人说,弱小的企业文化存在被稀释的风险,强大的企业文化可以兼容各种外来文化,并不断吸收其精华,最终让其完美地切合到自身文化体系中来。即便如此,对于创业企业来讲,保存企业文化的精髓仍然是重中之重。这能依靠什么呢?一是仪式化的宣导,二是不间断的培训,三是老员工的垂范,四是选择新人的原则和标准。

4.让企业文化被外部关注,使监督产生效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但是如果被外部所关注,所产生的由外而内的反作用力则不可小觑。创业企业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发放调查问卷、开展买卖互动等方式吸收外部力量参与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来,借助于外部

的社会公众、政府机构、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力量来反省企业文化建设和执行的效果。 一些企业的领导人经常发表公开演讲,宣扬企业文化,其实在验证文化的认可度和操作性。很多企业的内部刊物内容充实、传播范围极其广泛,所表达的企业文化的内涵、形式和效力已被传阅者所关注,对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一股无形的监督和约束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晶,陈忠卫。内部型创业文化:内部创业与企业文化的耦合[J].科研管理,2008(3)。

[2] 杨文凯。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竞争力塑造[J].管理观察,2008年第10期下旬刊。

[3] 朱甫。马云谈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8.

创业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及其构建

2012-11-01

摘 要:在知识经济爆炸、行业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创业型企业不断增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基于此,在分析创业型企业的特点和短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创业型企业更需要企业文化和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以及创业型企业的文化建设之道,以期推动创业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文化特征,建设之道

创业型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抓住市场机会进入某领域的新建企业,获得立足之地;一类是内部资源整合重构的“老企业创新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当前时期,在知识经济爆炸、行业竞争激烈、社会就业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主动或被动的创业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是,创业型企业的发展和延续却是十分棘手和极为敏感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创业型企业在短暂的发展后就风光不再,更多的企业则面临着后劲不足的风险。反观那些成长迅速、发展稳固的创业型企业,则一直洋溢着“在创业、再创业”的文化氛围。

一、创业型企业的特点和短板

创业型企业拥有巨大的创新性、市场性、动态性及其适应性。所谓创新性是不断地突破原有的技术或者产品格局,用创造性的新产品、新方案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所谓市场性是指始终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动态需求变化状态来调整企业的业务及其发展方向;所谓动态性既包括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又包括外部的运营策略、竞争方式都是因时制宜、不停变化,没有既定的格局和模式;所谓适应性就是创业型企业更加灵活地配置资源、更加主动地迎接变化、更加积极地应对风险,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确保生存。

创业型企业虽然抓得住机会,但是缺乏品牌影响力、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缺乏稳固的经营团队、缺乏必要的机制保障。那么,一个创业型的企业依赖什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是文化,是精神,是价值观。

大家都熟知马云所带领的阿里巴巴,其之所以创业成功,发展势头强劲,最核心的资源其实是它的企业文化。在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团队在最艰难的时候依赖的就是价值观、使命感,不仅仅是树立了价值观,更重要的是用阿里巴巴、马云自己特殊的语言、特殊的动作和特殊的程序不停地宣扬。宣扬“独孤九剑”、“六脉神剑”、“四项基本原则”和“三个代表”,这样被不停宣扬的特殊的话语所表达的就是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

二、创业型企业更需要企业文化

很多人说,创业期一切都未定型,何谈企业文化?此阶段讨论和建设企业文化,更是空中楼阁、水月镜花。这样的说法不算错,但是时过境迁、不合时宜。今天的创业型企业面临的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复杂的环境,虽然缺乏的资源很多,但是创业的理想、信念和决心却前所未有,而将上述因素熔炼在一起的“企业文化”才是今天那些缺乏资金、缺乏人脉的创业型企业的灵魂和支柱。

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战略。权且不谈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究竟有何关系,但是创业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战略,就是一个创业团队所共有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理想,就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即便是不够准确的语言表达,但却是创业型企业所有员工对于企业的创立初衷、业务范围、资源运作和远景蓝图的共同认识。

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组织凝聚力。创业企业的组织结构不会最优、创业阶段的业务困难难以想象,在不断地迎接市场冲击和竞争挤压的情况下,创业企业的组织何以不散?那是因为有一种独有的企业文化在支撑、感召和吸引。很多创业型企业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内涵中最光辉的一点,在最困难的时候吸引了人才、稳固了团队。

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市场需求。可以说,任何一家从小而大的创业型企业都会经历市场从不理解、嫌弃到逐渐认可、欣然接受的过程。在“我时代”特征愈加清晰的今天,在产品同质更加明显的今天,消费者选择主权倾向于认知一致、行为一致的创业型企业就无可厚非了。

三、创业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创业艰难百战多”,创业型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所面临的都是苛刻的经营环境,这样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已经给出了答案,但是其共性的企业文化特征依然十分明显。可以说,创业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再普通不过却最了不得的二十个字:激情、学习、互敬、冒险、直觉、少说多做、亲如一家、向上。

1.激情。不再墨守成规,愿意另辟蹊径开创一份新的事业,首要的是激情。据说,微软的企业文化中就渗透着一种激情,每一个员工都认为自己做的事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甚至连看门的人也会觉得能给微软看门是一件异常荣耀的事,正是这种引以为傲的工作激情像心理基石一样支撑着微软王国多年来在IT界傲视群雄。

2.学习。毛主席曾经说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套用在今天的企业创业上来讲就是:在创业中学习创业。创业型企业不像守业型企业那样一切有模式、有制度、有经验,都需要大家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学习是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学习型组织”所倡导的各阶层所有成员全心投入,并持续不断学习的理念是任何企业的创业之本。

3.互敬。斯坦福大学著名管理学家吉姆·科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总结道:“在我们采访的那些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中,员工对工作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与之共事的伙伴的热爱。”可以说,互敬是投入工作的前提,投入工作是创业成功的保证。

4.冒险。冒险是创业型企业的禀赋,冒险的另一个侧面就是创新,创业型企业“敢为天下先”的文化品质必不可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苹果不冒险、乔布斯不敢为天下先,哪里还有今天炙手可热的苹果系列产品?

5.直觉。其实笔者一直犹豫,是用“直觉”还是用“个性”来表达创业型企业文化的第五个特征,最终觉得“直觉”更加准确。创业型企业必须尊重商业上的直觉,其实就是尊重员工发展的个性,把更多“直觉”的东西接受并渗透到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是能使本企业与众不同的法宝之一。

6.少说多做。少说多做就是务实精神,就是把激情和直觉真正变成产品和方案的风格。在创业型企业中,少说多做甚至是不说只做应该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创业之初的宏愿要想能变为实现,必须要有少说多做的务实精神。

7.亲如一家。许多大公司、老公司最羡慕创业型企业的就是亲如一家的氛围,相互之间没有阶层分割、没有人心隔膜,是大家自由、任性、放纵和关心的家庭氛围。这一点,是创业型企业同创业、共患难所形成的最真实的文化内涵。

8.向上。向上的企业文化就是勤奋、就是积极、就是主动,它是企业凝聚人心并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动力,也是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改革发展

和摆脱困境的精神支柱。

四、创业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之道

企业文化不是杜撰出来的,也不是突兀产生的,不是个人的喜好,是全体员工思想观念的提升概括,是由点到面的普及推广。创业型的企业也不例外,打造合适的、有效的、持久的企业文化,凭借的是企业自身,依赖的是全体成员。可以说,创业型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重视整合,据形势不断充实,逐渐形成独有的、生产力强、号召力强的企业文化。

1.开展“整心运动”,形成“核心价值观”。历来统一思想都有整风运动,塑造和树立企业文化却更需要“整心运动”。何谓“整心运动”?就是创业领导人通过沟通掌握了创业团体的共同意识决心,归纳整理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采用立体化手段反复宣扬和传播,让创业团体虚心接受、真心付出、用心工作的过程。“整心运动”的发起人、执行者应当是创业的灵魂人物,他需要意志坚定,具有较强的语言和行动魅力,能够归纳、理解并传播“核心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风格,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酝酿形成的核心必须至少关注到两个问题。一是要符合外部环境。企业在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之前,应该考虑到自己的价值观能否满足顾客、员工及社会的需要,与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念、政治观念能否协调,与行业环境、区域环境及人文环境能否共生。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理念和特色表述。任何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竞争力一样,都是“学不到、超不过、偷不走、分不开、离不得”,价值观是普世的使命感、责任感,核心价值观是独特的理想、信念,是志在必得的他人所无法完成的宏愿,是立足于本企业,既充分考虑到制约的环境因素,又突破常人的主观想象。

2.企业领导身体力行,带头实施执行文化。管理学家希克曼说过,在一个企业家构思企业的那一刻起,这家企业便有了自己的文化,这种企业文化最大的特征,是与创办者自身思想具有很大的协同性。也就是说,企业文化一定脱离不了创业时企业核心人物的思想和个性,难以排除很多人所认为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老板文化,或者是老板文化的一个衍生品”。 事实上,能够产生作用的企业文化恰恰需要的就是企业领导身体力行,带头实施执行。作为企业文化的创立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三位一体的代言人,企业创业领导在确定了价值观体系之后,必须通过象征性行为、语言、故事等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价值观的关注,从而促使全体创业者共同来关注价值观的实现。让人接受不是难事,让人执行才是难事,在这种情况下,单靠“整心运动”就难以奏效,必须是行胜于言。

3.确保企业文化只能被吸收,不能被稀释。创业型企业势必面临规模的扩大和人员的变动,伴随着这一过程,正在或者已经形成的企业文化是否能继续被认可和发扬就面临巨大的考验,甚至是创业团队中领袖或者某个人的变动会冲击企业文化,好比乔布斯的离去让苹果公司的文化和走向被人们怀疑一样,原始的企业文化就可能会被稀释。

也有人说,弱小的企业文化存在被稀释的风险,强大的企业文化可以兼容各种外来文化,并不断吸收其精华,最终让其完美地切合到自身文化体系中来。即便如此,对于创业企业来讲,保存企业文化的精髓仍然是重中之重。这能依靠什么呢?一是仪式化的宣导,二是不间断的培训,三是老员工的垂范,四是选择新人的原则和标准。

4.让企业文化被外部关注,使监督产生效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但是如果被外部所关注,所产生的由外而内的反作用力则不可小觑。创业企业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发放调查问卷、开展买卖互动等方式吸收外部力量参与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来,借助于外部

的社会公众、政府机构、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力量来反省企业文化建设和执行的效果。 一些企业的领导人经常发表公开演讲,宣扬企业文化,其实在验证文化的认可度和操作性。很多企业的内部刊物内容充实、传播范围极其广泛,所表达的企业文化的内涵、形式和效力已被传阅者所关注,对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一股无形的监督和约束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晶,陈忠卫。内部型创业文化:内部创业与企业文化的耦合[J].科研管理,2008(3)。

[2] 杨文凯。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竞争力塑造[J].管理观察,2008年第10期下旬刊。

[3] 朱甫。马云谈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8.


相关文章

  • 创业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及其构建2
  • 创业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及其构建 2012-11-01 摘 要:在知识经济爆炸.行业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创业型企业不断增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基于此,在分析创业型企业的特点和短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创业型企业更需要企业文化和需要什么样 ...查看


  • 型领导公司创业中高管团队的新角色
  • 创业型领导 ●● 公日创业寸高管圄队的新龟色 李华晶,张玉利 (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随着传统管理各项职能趋向"创业化",创业和领导理论也呈现出交叉和融合的态势,领导者需要通过创业型领导来促进创业.为 ...查看


  •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涵特征与提升路径
  • [摘要]该文在梳理胜任力.创业胜任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概念,并从创业知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涵特征.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大学生要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高校要着力加 ...查看


  • 网络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写作说明 专业从事毕业论文写作与发表相关服务,本团队擅长案例数据分析.编程仿真.图表制作.毕业设 ...查看


  • 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比较研究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10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51051501000061) 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比较研究 -以广州和深圳为例 □ 余建清,吕拉昌 [摘 要]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国家创新系统 ...查看


  • 民营企业继任模式的特点及其路径选择研究
  • 摘要:文章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探讨民营企业继任的三种模式:内部继任.职业经理人和团队继任模式,分析各种继任模式的特点,并构建民营企业不同继任模式的选择路径,针对不同继任路径的选择设置了前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继任已经从相对单一的子承父 ...查看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研究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研究 --以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为例 2015-05-15孟视梦话孟视梦话 关注文化产业趋势,透析文化和产业现象,解读文化产业政策,倾注人文艺术情怀.致力于政.产.学.研.资.介多维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构建. 在世界金 ...查看


  • 中国创业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方向
  • 第26卷第4期 2008年8月 科学学研究 StudiesinScienceofScience V01.26No.4Aug.2008 文章编号:1003-2053(2008)04-0702一08 中国创业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方向 刘沁玲 (洛 ...查看


  • 资源整合能力
  • 资源整合能力.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 [摘 要]以创新为本质的创业成为激发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本研究以处于中国转型期特定情境下的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资源整合能力.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化方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