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提升之探究
张永玲
摘要: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是学生个体与职业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一个过程,是体现大学生对工作任务、环境、人际关系等的适应的结果,它反映了个体与职业之间通过不断磨合达到和谐的过程,是大学生适应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的进入职场,暴露出很多问题和矛盾,尤其体现在大学毕业生对于职场环境的“不适应”,因此,高校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
关键词:职业适应力信息正能量学习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5.05.072
近几年,随着高校毕业生每年以数以百万的惊人数字进入社会,“大学生就业”一词也逐渐成为社会上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这个群体也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但种种报道显示,很多毕业生进入社会后,表现出了多方面的不适应。2005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一书,更是以残酷的实例,尖锐的言辞阐述了毕业生在工作中的种种“不适应”。针对此种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尤其是帮助大学生提高职业适应力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都在从事该领域的研究,本文拟就提高大学生职业适应力的重要意义做一些阐述和分析。1解读职业适应力
职业适应力是一个描述能力的名词,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核心词为“适应”,何为“适应”?从社会学角度说,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叫适应。对于职业适应力来说,这个环境即为工作岗位的氛围和要求,职业适应力应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个体,职业适应过程中的主体,即从业者;第二,情景,与从业者个体相互作用,既是从业者个体提出的自然和岗位的要求,也是从业者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这其中也包括了人际关系;第三,改变,为职业适应力的核心环节,它不仅包括从业者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适应自己的需要。2职业适应力的表现
职业适应力的表现是指从业者在面对情景的改变,如大学生从学校进入工作岗位、工作岗位的调动、工作环境的变化时所采取行动的方式。
总结一般规律,从业者在遇到新情景时,会有三种基本的表现方式:第一,消除障碍,改变环境使之适应从业者个体自身的需要;第二,顺应环境,包括个体改变自身的态度和观点,接受和遵从新情景的规范和准则,主动做出与其相符的行为;第三,心理抗拒,个体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掩盖新情景与自身需求的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焦虑,消极躲避。
以上三种方式,排除极端情况外,最后一种方式最不可取,因
为它让个体龟缩在自我世界中,以排外的方式是无法化解矛盾的,也无法从中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更妄论对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从自我保护和价值最大化来说,第一种方式是最佳选择,但往往第一种也是最为冒险的,个体不是改变了外在情景就是被现有的规则和制度所制裁。而且,刨除改变环境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之外,个体拥有凌驾现有制度和技术的能力也是必备的条件,而这些对于大学生和大众从业者来讲显然不具有普遍性。剩余的第二种方式,顺应环境。一方面,主动改变自己以适应职业需求是被企业所普遍提倡的,在就业指导教育中,所围绕的核心一直是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作为直接面对市场竞争的企业,它们最为朴素的要求就是个体怎样能够融入整个团队,产生企业所需价值;另一方面,通过顺应环境,了解企业,了解社会,掌握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而领会企业、社会向前发展所需的能力和学识,不断提升自己,才能由顺应环境向改变环境转变。3提高大学生职业适应力的意义
基于以上对职业适应力的探讨,我们不难认识到当前大学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在职场中为何会被如此诟病。首先,我们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同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相脱节,学校所教往往不能很快转化成为工作中所需的学识;其二,大学生缺乏对于企业的普遍认知,不了解目前社会职位的基本信息,在面临工作选择时多数是盲目甚至是茫然;其三,没有用正确、阳光的心态去看待、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容易采取消极方式处理甚至躲避问题或盲目自大,在不具备能力的前提下试图改变环境,结果是以卵击石,自食恶果;其四,没有学会适应环境,以不断学习的态度去适应工作岗位。可以说,如果任由这种职场不适应的情况发展下去,轻则会极大延缓个人的职场发展,重则会影响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着重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3.1走出封闭的“象牙塔”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到大对于一个学生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分数,我们的大学也用分数来筛选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多年来,学生和学校对于教育的
标准都趋于单一的分数论,同时这一单一而纯粹的目标也造成了学校与社会的脱节,从专业的设置到课程内容的安排,都在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努力。但是,大学生工作之后突然失去了目标,因为他们发现没有人会安排他们统一考试、评分,于是,有人稀里糊涂的在一个岗位平庸的活着,有人在极度不满中频繁的跳槽,更有甚者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眼前的这份工作……这是大学生职业适应力低下的首要病因。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3D打印、4G通信……这些在几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空前的发展也带来了空前的竞争,为了生存发展,很多企业都在寻求变革和发展,作为每个企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系统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市场的需求也不断催生着新的岗位诞生,传统岗位也因分工的精细化要求不断发生着变化,校内校外已经俨然成为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就非常茫然,完全不了解相关的行业信息,更谈不上职业规划了,在工作后产生种种的“水土不服”也是情理之中。但对于职业适应力较强的大学生来讲,其首要的基本素质就是了解社会发展动态,了解本专业对应的企业状况,职位分工,职业发展等信息,这就好比两军打仗,一方做了充分的敌情侦查,一方是提着武器就开赴现场,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首先就是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学校和社会的差异性,了解职业信息,给学生们一架望远镜,让他们懂得从学校的象牙塔中去瞭望广袤的世界。
3.2用阳光的心态看待现实,获取用之不竭的正能量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事物总会有其两面性,不同的人在面对同样的事情时候所持有的心态往往决定了最终结果的好坏。白纸上的黑点,有人只看到了黑点,有人看到的整张白纸;半杯开水,悲观者会说只剩下半杯水了,乐观者会说幸好还有半杯水……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总会用自己狭隘的眼光去看待问题,领导的批评他会理解成领导的刁难,同事的关心会理解成对自己的嘲笑,从而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悲惨的人,先从自身孤立了自己,更何谈去适应工作环境?而从大学生就业这个群体来讲,他们刚刚结束大学生活进入社会,需要去适应的情况、面对的问题都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这种从物质到心理的变化如果没有正确的心理引导就会造成这种难以适应的状态,这种传递的负能量又怎会有好的结果呢?提到负能量,其相反的词汇是“正能量”,严格的说,“正能量”和“负能量”原为量子物理中的专用词汇,用于心理学是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从这一含义来说,先不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如果他具备这种“正能量”,是不是会更容易让一个新环境接纳他,他自身也是不是能够很快的融入这个氛围中,找到归宿感呢?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就是要让大学生学会自省,学会用积极阳光的心态去看待事物,塑造自身的正
能量,也主动去吸收和传播正能量,张开胸怀去迎接世界,一个心里永远充满阳光的人,世界回报给他的自然也是明媚的春光。3.3获得持续成长的源动力
从很多的案例和社会报道中,我们获知很多企业对于大学生的不满很大层面上是新入职的大学生很少有人能够很快的融入企业,更无法尽快的为企业创造价值。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的岗位要求一般都是较为具体的,并且是围绕着企业生存发展多年来所积淀下来的企业文化或企业氛围所设置的,是整个企业前进的动力源之一,不是靠单打独斗就能够很好的完成工作要求的。很多大学生刚从学校的环境中走出来,很难理解职位的外延要求,也很难通过个人能力融入整个团队,也即是所谓的缺失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工作能力,每个工作岗位都不是单一的知识性要求,况且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岗位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吸纳新知识,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已经成为职业发展的普遍要求。因此,落后于岗位要求也是一种严重的“不适应”。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就是让学生及早认识到“学习”的过程不是在学校中结束的,也不是为了获取高分的评价,而是从结束大学生活后刚刚开始,是要伴随一生的良好习惯;同时,“学习”也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积累,还是社交能力的提升,处理问题的辩证思维,解决问题的实践方法。只有学会不断提升自身基本素质,积累才干,才能跟得上职业发展的步伐,这正是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适用一生的方法,寻找到自身持续成长的源动力。4结论
大学生就业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因为这个群体是社会生产力的生力军,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石。提高大学生职业适应力就是给予他们面对世界的武器,让他们更有信心的去描绘自己的蓝图,去拥抱社会,也让社会接纳他们,实现个人价值,进而体现出每一位大学生的社会价值。我们应当将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作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点,相信通过我们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会铺就更为肥沃的教育土壤,让我们的大学生更为健康、茁壮的成长。参考文献:
[1]宋三弦.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M].重庆出版社,2005:4-25.[2]任占忠,陈永利.大学生职业适应指导[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4-31.
[3]李辉,陈文豪.当代大学生环境适应的主要障碍及其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08,(9).
[4]理查德·怀斯特.正能量[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6-25.[5]管健.社会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5-35.
作者简介:张永玲,女,山西大同人,硕士,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学生就业,山西太原
030051
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提升之探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永玲
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山西太原030051时代教育
Time Education2015(5)
引用本文格式:张永玲 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提升之探究[期刊论文]-时代教育 2015(5)
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提升之探究
张永玲
摘要: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是学生个体与职业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一个过程,是体现大学生对工作任务、环境、人际关系等的适应的结果,它反映了个体与职业之间通过不断磨合达到和谐的过程,是大学生适应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的进入职场,暴露出很多问题和矛盾,尤其体现在大学毕业生对于职场环境的“不适应”,因此,高校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
关键词:职业适应力信息正能量学习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5.05.072
近几年,随着高校毕业生每年以数以百万的惊人数字进入社会,“大学生就业”一词也逐渐成为社会上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这个群体也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但种种报道显示,很多毕业生进入社会后,表现出了多方面的不适应。2005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一书,更是以残酷的实例,尖锐的言辞阐述了毕业生在工作中的种种“不适应”。针对此种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尤其是帮助大学生提高职业适应力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都在从事该领域的研究,本文拟就提高大学生职业适应力的重要意义做一些阐述和分析。1解读职业适应力
职业适应力是一个描述能力的名词,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核心词为“适应”,何为“适应”?从社会学角度说,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叫适应。对于职业适应力来说,这个环境即为工作岗位的氛围和要求,职业适应力应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个体,职业适应过程中的主体,即从业者;第二,情景,与从业者个体相互作用,既是从业者个体提出的自然和岗位的要求,也是从业者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这其中也包括了人际关系;第三,改变,为职业适应力的核心环节,它不仅包括从业者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适应自己的需要。2职业适应力的表现
职业适应力的表现是指从业者在面对情景的改变,如大学生从学校进入工作岗位、工作岗位的调动、工作环境的变化时所采取行动的方式。
总结一般规律,从业者在遇到新情景时,会有三种基本的表现方式:第一,消除障碍,改变环境使之适应从业者个体自身的需要;第二,顺应环境,包括个体改变自身的态度和观点,接受和遵从新情景的规范和准则,主动做出与其相符的行为;第三,心理抗拒,个体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掩盖新情景与自身需求的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焦虑,消极躲避。
以上三种方式,排除极端情况外,最后一种方式最不可取,因
为它让个体龟缩在自我世界中,以排外的方式是无法化解矛盾的,也无法从中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更妄论对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从自我保护和价值最大化来说,第一种方式是最佳选择,但往往第一种也是最为冒险的,个体不是改变了外在情景就是被现有的规则和制度所制裁。而且,刨除改变环境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之外,个体拥有凌驾现有制度和技术的能力也是必备的条件,而这些对于大学生和大众从业者来讲显然不具有普遍性。剩余的第二种方式,顺应环境。一方面,主动改变自己以适应职业需求是被企业所普遍提倡的,在就业指导教育中,所围绕的核心一直是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作为直接面对市场竞争的企业,它们最为朴素的要求就是个体怎样能够融入整个团队,产生企业所需价值;另一方面,通过顺应环境,了解企业,了解社会,掌握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而领会企业、社会向前发展所需的能力和学识,不断提升自己,才能由顺应环境向改变环境转变。3提高大学生职业适应力的意义
基于以上对职业适应力的探讨,我们不难认识到当前大学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在职场中为何会被如此诟病。首先,我们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同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相脱节,学校所教往往不能很快转化成为工作中所需的学识;其二,大学生缺乏对于企业的普遍认知,不了解目前社会职位的基本信息,在面临工作选择时多数是盲目甚至是茫然;其三,没有用正确、阳光的心态去看待、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容易采取消极方式处理甚至躲避问题或盲目自大,在不具备能力的前提下试图改变环境,结果是以卵击石,自食恶果;其四,没有学会适应环境,以不断学习的态度去适应工作岗位。可以说,如果任由这种职场不适应的情况发展下去,轻则会极大延缓个人的职场发展,重则会影响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着重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3.1走出封闭的“象牙塔”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到大对于一个学生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分数,我们的大学也用分数来筛选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多年来,学生和学校对于教育的
标准都趋于单一的分数论,同时这一单一而纯粹的目标也造成了学校与社会的脱节,从专业的设置到课程内容的安排,都在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努力。但是,大学生工作之后突然失去了目标,因为他们发现没有人会安排他们统一考试、评分,于是,有人稀里糊涂的在一个岗位平庸的活着,有人在极度不满中频繁的跳槽,更有甚者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眼前的这份工作……这是大学生职业适应力低下的首要病因。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3D打印、4G通信……这些在几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空前的发展也带来了空前的竞争,为了生存发展,很多企业都在寻求变革和发展,作为每个企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系统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市场的需求也不断催生着新的岗位诞生,传统岗位也因分工的精细化要求不断发生着变化,校内校外已经俨然成为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就非常茫然,完全不了解相关的行业信息,更谈不上职业规划了,在工作后产生种种的“水土不服”也是情理之中。但对于职业适应力较强的大学生来讲,其首要的基本素质就是了解社会发展动态,了解本专业对应的企业状况,职位分工,职业发展等信息,这就好比两军打仗,一方做了充分的敌情侦查,一方是提着武器就开赴现场,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首先就是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学校和社会的差异性,了解职业信息,给学生们一架望远镜,让他们懂得从学校的象牙塔中去瞭望广袤的世界。
3.2用阳光的心态看待现实,获取用之不竭的正能量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事物总会有其两面性,不同的人在面对同样的事情时候所持有的心态往往决定了最终结果的好坏。白纸上的黑点,有人只看到了黑点,有人看到的整张白纸;半杯开水,悲观者会说只剩下半杯水了,乐观者会说幸好还有半杯水……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总会用自己狭隘的眼光去看待问题,领导的批评他会理解成领导的刁难,同事的关心会理解成对自己的嘲笑,从而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悲惨的人,先从自身孤立了自己,更何谈去适应工作环境?而从大学生就业这个群体来讲,他们刚刚结束大学生活进入社会,需要去适应的情况、面对的问题都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这种从物质到心理的变化如果没有正确的心理引导就会造成这种难以适应的状态,这种传递的负能量又怎会有好的结果呢?提到负能量,其相反的词汇是“正能量”,严格的说,“正能量”和“负能量”原为量子物理中的专用词汇,用于心理学是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从这一含义来说,先不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如果他具备这种“正能量”,是不是会更容易让一个新环境接纳他,他自身也是不是能够很快的融入这个氛围中,找到归宿感呢?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就是要让大学生学会自省,学会用积极阳光的心态去看待事物,塑造自身的正
能量,也主动去吸收和传播正能量,张开胸怀去迎接世界,一个心里永远充满阳光的人,世界回报给他的自然也是明媚的春光。3.3获得持续成长的源动力
从很多的案例和社会报道中,我们获知很多企业对于大学生的不满很大层面上是新入职的大学生很少有人能够很快的融入企业,更无法尽快的为企业创造价值。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的岗位要求一般都是较为具体的,并且是围绕着企业生存发展多年来所积淀下来的企业文化或企业氛围所设置的,是整个企业前进的动力源之一,不是靠单打独斗就能够很好的完成工作要求的。很多大学生刚从学校的环境中走出来,很难理解职位的外延要求,也很难通过个人能力融入整个团队,也即是所谓的缺失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工作能力,每个工作岗位都不是单一的知识性要求,况且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岗位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吸纳新知识,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已经成为职业发展的普遍要求。因此,落后于岗位要求也是一种严重的“不适应”。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就是让学生及早认识到“学习”的过程不是在学校中结束的,也不是为了获取高分的评价,而是从结束大学生活后刚刚开始,是要伴随一生的良好习惯;同时,“学习”也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积累,还是社交能力的提升,处理问题的辩证思维,解决问题的实践方法。只有学会不断提升自身基本素质,积累才干,才能跟得上职业发展的步伐,这正是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适用一生的方法,寻找到自身持续成长的源动力。4结论
大学生就业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因为这个群体是社会生产力的生力军,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石。提高大学生职业适应力就是给予他们面对世界的武器,让他们更有信心的去描绘自己的蓝图,去拥抱社会,也让社会接纳他们,实现个人价值,进而体现出每一位大学生的社会价值。我们应当将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作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点,相信通过我们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会铺就更为肥沃的教育土壤,让我们的大学生更为健康、茁壮的成长。参考文献:
[1]宋三弦.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M].重庆出版社,2005:4-25.[2]任占忠,陈永利.大学生职业适应指导[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4-31.
[3]李辉,陈文豪.当代大学生环境适应的主要障碍及其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08,(9).
[4]理查德·怀斯特.正能量[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6-25.[5]管健.社会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5-35.
作者简介:张永玲,女,山西大同人,硕士,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学生就业,山西太原
030051
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提升之探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永玲
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山西太原030051时代教育
Time Education2015(5)
引用本文格式:张永玲 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提升之探究[期刊论文]-时代教育 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