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八科 韩璐)

摘要:①目的:通过对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探讨针对各种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以降低静脉输液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静脉输液的相对安全,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②方法: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安全意识的培养,针对隐患发生源(治疗室、输液药物、输液用具等),完善与输液安全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③结果:针对各中安全隐患,采取与之相对应的防范措施。④结论:护士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加强法律意识,增强静脉输液的安全意识,熟练静脉输液的各种操作流程及技能,及时有效规避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静脉输液安全。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问题;对策

正文: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是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可达到解毒、治疗和控制感染的目的;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和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体液,纠正血容量不足,改善微循环,回升血压;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减轻或消除腹水及组织水肿。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被广泛应用,因此本文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作出如下分析及归纳总结。

1.安全问题

1.1治疗室环境及医疗用物不合格

(1)治疗室未严格按照规定清洁消毒,室内空气及治疗桌面细菌严重超标,工作人员未严格洗手,造成配药过程中的污染。(2)治疗车、治疗盘、止血带、盛放镊子、棉签及输液贴的缸子等医疗工具未按规定严格消毒;一次性物品不合格,存在包装破裂、漏气,过期等不合格产品,护士在使用时未能严格检查。

1.2药物配置过程中的隐患

随着层出不穷的各类新药在临床输液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药物配伍禁忌也变的日趋复杂,尤其是新药、特殊药物首次使用以及多重药物联合使用时,新药的配伍禁忌在旧的配伍禁忌表中查询不到,使护士产生疑惑,在不知其导致的不良反应的情况下,盲目遵循医嘱导致输液不良反应发生。在临床上更具隐蔽性的是药物配伍后澄清度好,而本质上因药物配伍不合理使药物溶解度改变,或产生不溶性结合物,使细微晶体增多或药物发生降解,多数情况是反应继续进行,而液体外观无任何变化。

1.3配药及输液用具无菌操作不严

(1)配药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造成操作过程污染,如加药过程中液体的瓶口及针管轴心的后1/3被污染,造成药液污染;在启开瓶盖后较长时间不消毒就开始加药,形成医源性感染。(2)临床上常使用的输液用具有:输液器、输液港、浅静脉置管、PICC管、深静脉留置针、肝素帽、三通接头等,它们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适于病菌附着,若不严格无菌操作流程,可引发感染;若使用不合格或灭菌不达标、包装破损、过期的产品,会出现严重感染,静脉炎、静脉栓塞等严重后果。

1.4配药过程中的微粒污染

水剂药物大部分为玻璃安瓿,在安瓿用砂轮划过后的玻璃微粒未用棉签消

毒,而直接掰开安瓿,使药液受到不同程度的玻璃微粒脱落污染;粉剂药物为小瓶胶塞装置,当空针扎入时,胶塞容易落屑;配药时有药品结晶未溶颗粒,中成药针剂与输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

1.5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

(1)热源反应:大多由内毒素所致。由于护理的各项操作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导致微生物各种微粒等热源污染液体,或对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的液体未能检查出来,引起患者高热、寒战等一系列热源反应。(2)静脉血管的炎性反应:由于静脉输液药物种类及联合用药的方法增多,使药液的PH值和液体浓度增高,对血管壁造成不良刺激。(3)皮肤组织肿胀或坏死:静脉输液在临床应用中,常有药物渗出血管外的现象,导致皮肤肿胀、疼痛、重血等;特别是升压药、垂体后叶素、化疗药物、高渗液体等,一旦药液渗出血管外就容易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坏死、溃疡等并发症。

1.6护士方面的因素

护士基本操作技能不扎实,静脉穿刺成功率低,不仅对患者血管造成破坏,而且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造成配药过程污染;护士未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输液后巡视不及时,导致医疗差错,药液外渗;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时,应对能力差,处理不及时;护士更换液体不及时,导致空气栓塞、静脉栓塞等。

1.7患者方面的因素

坐位输液患者容易出现心悸、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主要诱发因素:患者空腹时血糖低,心跳加快引起紧张、恐惧;或坐立时间过长,身体虚弱、疲劳等引起大脑供血不足所致。

2.对策

2.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配药室及治疗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3次,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护士应在输液前后洗手或皮肤消毒液擦手。(2)网套每次使用后消毒,止血带实行一人一用消毒,治疗用的缸、罐每周高压消毒一次,一次性用具使用前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2加强药物配置管理

熟悉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治疗室内张贴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对于一些新药的配伍,如果药物配伍禁忌表中没有记载,应特别注意,最好不要随意和其他药物配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另外,配药时还应注意观察药液有无异常反应,如变色、浑浊、沉淀等,若发现此类现象,应及时与医生取的联系,确保用药安全。

2.3配药过程及输液用具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1)配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液体瓶口、加药操作等被污染,以及开启瓶盖时间较长不消毒就加药,引起医源性感染。药物要现配现用,不能配置过长时间后给患者输入,导致药效降低或变质沉淀。(2)严格控制输液用具的质量,使用前必须检查输液用具是否具有合格证,消毒灭菌是否达到标准,是否超过有效期,包装是否完整。

2.4防止配药过程中的微粒污染

安瓿要认证消毒,用砂轮划过后,用无菌纱布掰开,不要未经消毒直接掰开,减少玻璃微粒脱落污染;选用合适大小的针头,避免针头重复穿刺胶塞同一位置,减少胶塞落屑;可使用精密输液器用具,过滤部分微粒。

2.5加强输液反应的管理

输液反应发生后,护士应立即到场判断反应的轻重,对于反应较轻的患者,应该首先停止输液并测量生命体征,告知医生作出处理,对于反应严重的患者,应立即通知医生到现场抢救,将患者输入中的液体及输液器重新更换,保持静脉通路并与医生一起进行现场抢救,待患者病情平稳后送至急救室进一步抢救,护士还应将患者的反应情况及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对于更换下来的的输液用具及液体封存后送药剂科监测,并做好登记及追踪检测结果,以便找出原因及时改正,确保输液安全。

2.6加强护士职业素养教育

加强护士安全输液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培训新技术及新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输液基本知识,如见尿补钾原则、先盐后糖原则,高龄患者及婴幼儿需减慢速度等;强化无菌操作及手卫生;加强护士责任心的培养,从转抄医嘱、摆药、配药、换液体、拔针每个环节都要做好查对,每一环节执行后在输液卡上签名,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以减少差错事故发生,提高静脉输液质量。

2.7加强对患者巡视及健康教育

(1)在整个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及时了解和发现患者病情及心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出现,及时针对问题,作出具体分析及初步处理。(2)对于精神紧张、恐惧的患者,要善于沟通,注意使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战胜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告知患者静脉输液的治疗常识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小结: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确保静脉输液安全,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教育,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提高各环节护理质量,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能力,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巡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杜绝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程清琳,步晖 静脉治疗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20-2021.

[2].吴艳梅,白燕妮 浅析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2):231

[3].吕静,孙曙,秦艳玲 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 中国保健,2010(3):22-23.

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八科 韩璐)

摘要:①目的:通过对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探讨针对各种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以降低静脉输液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静脉输液的相对安全,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②方法: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安全意识的培养,针对隐患发生源(治疗室、输液药物、输液用具等),完善与输液安全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③结果:针对各中安全隐患,采取与之相对应的防范措施。④结论:护士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加强法律意识,增强静脉输液的安全意识,熟练静脉输液的各种操作流程及技能,及时有效规避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静脉输液安全。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问题;对策

正文: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是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可达到解毒、治疗和控制感染的目的;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和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体液,纠正血容量不足,改善微循环,回升血压;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减轻或消除腹水及组织水肿。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被广泛应用,因此本文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作出如下分析及归纳总结。

1.安全问题

1.1治疗室环境及医疗用物不合格

(1)治疗室未严格按照规定清洁消毒,室内空气及治疗桌面细菌严重超标,工作人员未严格洗手,造成配药过程中的污染。(2)治疗车、治疗盘、止血带、盛放镊子、棉签及输液贴的缸子等医疗工具未按规定严格消毒;一次性物品不合格,存在包装破裂、漏气,过期等不合格产品,护士在使用时未能严格检查。

1.2药物配置过程中的隐患

随着层出不穷的各类新药在临床输液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药物配伍禁忌也变的日趋复杂,尤其是新药、特殊药物首次使用以及多重药物联合使用时,新药的配伍禁忌在旧的配伍禁忌表中查询不到,使护士产生疑惑,在不知其导致的不良反应的情况下,盲目遵循医嘱导致输液不良反应发生。在临床上更具隐蔽性的是药物配伍后澄清度好,而本质上因药物配伍不合理使药物溶解度改变,或产生不溶性结合物,使细微晶体增多或药物发生降解,多数情况是反应继续进行,而液体外观无任何变化。

1.3配药及输液用具无菌操作不严

(1)配药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造成操作过程污染,如加药过程中液体的瓶口及针管轴心的后1/3被污染,造成药液污染;在启开瓶盖后较长时间不消毒就开始加药,形成医源性感染。(2)临床上常使用的输液用具有:输液器、输液港、浅静脉置管、PICC管、深静脉留置针、肝素帽、三通接头等,它们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适于病菌附着,若不严格无菌操作流程,可引发感染;若使用不合格或灭菌不达标、包装破损、过期的产品,会出现严重感染,静脉炎、静脉栓塞等严重后果。

1.4配药过程中的微粒污染

水剂药物大部分为玻璃安瓿,在安瓿用砂轮划过后的玻璃微粒未用棉签消

毒,而直接掰开安瓿,使药液受到不同程度的玻璃微粒脱落污染;粉剂药物为小瓶胶塞装置,当空针扎入时,胶塞容易落屑;配药时有药品结晶未溶颗粒,中成药针剂与输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

1.5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

(1)热源反应:大多由内毒素所致。由于护理的各项操作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导致微生物各种微粒等热源污染液体,或对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的液体未能检查出来,引起患者高热、寒战等一系列热源反应。(2)静脉血管的炎性反应:由于静脉输液药物种类及联合用药的方法增多,使药液的PH值和液体浓度增高,对血管壁造成不良刺激。(3)皮肤组织肿胀或坏死:静脉输液在临床应用中,常有药物渗出血管外的现象,导致皮肤肿胀、疼痛、重血等;特别是升压药、垂体后叶素、化疗药物、高渗液体等,一旦药液渗出血管外就容易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坏死、溃疡等并发症。

1.6护士方面的因素

护士基本操作技能不扎实,静脉穿刺成功率低,不仅对患者血管造成破坏,而且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造成配药过程污染;护士未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输液后巡视不及时,导致医疗差错,药液外渗;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时,应对能力差,处理不及时;护士更换液体不及时,导致空气栓塞、静脉栓塞等。

1.7患者方面的因素

坐位输液患者容易出现心悸、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主要诱发因素:患者空腹时血糖低,心跳加快引起紧张、恐惧;或坐立时间过长,身体虚弱、疲劳等引起大脑供血不足所致。

2.对策

2.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配药室及治疗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3次,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护士应在输液前后洗手或皮肤消毒液擦手。(2)网套每次使用后消毒,止血带实行一人一用消毒,治疗用的缸、罐每周高压消毒一次,一次性用具使用前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2加强药物配置管理

熟悉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治疗室内张贴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对于一些新药的配伍,如果药物配伍禁忌表中没有记载,应特别注意,最好不要随意和其他药物配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另外,配药时还应注意观察药液有无异常反应,如变色、浑浊、沉淀等,若发现此类现象,应及时与医生取的联系,确保用药安全。

2.3配药过程及输液用具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1)配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液体瓶口、加药操作等被污染,以及开启瓶盖时间较长不消毒就加药,引起医源性感染。药物要现配现用,不能配置过长时间后给患者输入,导致药效降低或变质沉淀。(2)严格控制输液用具的质量,使用前必须检查输液用具是否具有合格证,消毒灭菌是否达到标准,是否超过有效期,包装是否完整。

2.4防止配药过程中的微粒污染

安瓿要认证消毒,用砂轮划过后,用无菌纱布掰开,不要未经消毒直接掰开,减少玻璃微粒脱落污染;选用合适大小的针头,避免针头重复穿刺胶塞同一位置,减少胶塞落屑;可使用精密输液器用具,过滤部分微粒。

2.5加强输液反应的管理

输液反应发生后,护士应立即到场判断反应的轻重,对于反应较轻的患者,应该首先停止输液并测量生命体征,告知医生作出处理,对于反应严重的患者,应立即通知医生到现场抢救,将患者输入中的液体及输液器重新更换,保持静脉通路并与医生一起进行现场抢救,待患者病情平稳后送至急救室进一步抢救,护士还应将患者的反应情况及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对于更换下来的的输液用具及液体封存后送药剂科监测,并做好登记及追踪检测结果,以便找出原因及时改正,确保输液安全。

2.6加强护士职业素养教育

加强护士安全输液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培训新技术及新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输液基本知识,如见尿补钾原则、先盐后糖原则,高龄患者及婴幼儿需减慢速度等;强化无菌操作及手卫生;加强护士责任心的培养,从转抄医嘱、摆药、配药、换液体、拔针每个环节都要做好查对,每一环节执行后在输液卡上签名,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以减少差错事故发生,提高静脉输液质量。

2.7加强对患者巡视及健康教育

(1)在整个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及时了解和发现患者病情及心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出现,及时针对问题,作出具体分析及初步处理。(2)对于精神紧张、恐惧的患者,要善于沟通,注意使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战胜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告知患者静脉输液的治疗常识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小结: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确保静脉输液安全,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教育,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提高各环节护理质量,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能力,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巡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杜绝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程清琳,步晖 静脉治疗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20-2021.

[2].吴艳梅,白燕妮 浅析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2):231

[3].吕静,孙曙,秦艳玲 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 中国保健,2010(3):22-23.


相关文章

  • 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静脉输液患者外渗率的实践
  • 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静脉输液患者外渗率的实践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老年综合科 [摘要] 目的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方法 通过组建滴水不漏圈,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调查,目标设定 ...查看


  •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 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称之为静脉输液法.儿科病人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婴幼儿对口服给药不合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现介绍如下. 输液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药物剂量与患儿的实际年龄.病情不符:护士在执行医嘱时 ...查看


  • 输液反应原因及其对策
  •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00-01 [关键词]输液反应:微粒:热原:药物因素:患者因素:操作因素:对策 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而输液的不良反应不但增加病 ...查看


  • 2013年中华护理学会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
  • ·92· 中华护理杂志2013年1月第48卷第1期ChinJNurs,January2013,Vol48,No.1 ·通知· 2013年中华护理学会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 经中华护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将于20 ...查看


  • 门急诊婴幼儿静脉输液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
  •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148-01 [摘要]目的 探讨门急诊婴幼儿静脉输液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方法 对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接受门急诊静脉输液的600例婴 ...查看


  • 静脉输液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_海虹
  •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11月 第31卷11期(总第274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5.Vol.31 No.11 静脉输液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海 虹 ( ...查看


  • 门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 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摘 要]目的:及时发现和处理门诊输液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输液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抽查本院门诊静脉输液中心2011年月1月至2011年6月的输液患者960例次.结果:输液卡填写不完整219例次,无输液 ...查看


  • 静脉输液中药物不良反应的警示与对策
  • [关键词]静脉输液:不良反应:警示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38-02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 ...查看


  • 2012年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工作计划
  • 2012年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工作计划 乐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为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实施成功的静脉穿刺,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静脉输液的并发症,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使输液治疗程序化.规范化,同时发现并解决目前临床输液中的问题,现将静脉输液治疗小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