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
1. 5W模式:(1)谁传播(Who);(2)传播什
么(Says What);(3)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
(4)向谁传播(to Whom);(5)传播的效果怎样(What Effects)
2. 流言: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流言一经发生,传播极为迅速。
3. 公众:从公共关系学的一般意义上说,公
众即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4. 知晓公众:即已经知晓自己处境,明确意
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的权益要求。
5. 逆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或产品
持否定意向和反对态度的公众对象。
6. 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
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共对象。
7. 受众选择“3S”论:(1)选择性注意,就
是指在信息接受过程中,人们的感觉器官虽然受到诸多信息的刺激,但是他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的刺激一一作出反应,只能是有选择的加以注意的心理状态。(2)选择性理解,是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作出不同的意义解释和理解。(3)选择性记忆,人们往往只记忆对己有利的信息,或只记自己愿意记的信息,而其余信息往往被忘却了。这种记忆上的取舍就叫选择性记忆。
8. 霍夫兰说服模式: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
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
9. 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
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10. 全员PR管理:所谓 “全员PR管理”,即
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11. 议题设置论: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
功能。议题设置理论基于两点观点:首先,各种传播媒介对于传播信息的“过滤作用”。其次,面对传播过多的信息环境,公众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12. 流行:流行(或时尚)是一种群众性的社
会心理现象,是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了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峰”现象。
13. 四部工作法:即将整个公共关系工作过程
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1)公共关系调查;(2)公共关系策划;(3)公共关系实施;(4)公共关系评估。
14. 组织形象四象线图:(1)高知名度/高美誉
度;组织处于这种形象地位,属于最佳的公共关系状态。(2)高美誉度/低知名度;组织处于这种形象地位,属于较为稳定、安全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其美誉度高于50点,知名度则低于50点。(3)低知名度/低美誉度;处于这种形象地位,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不良状态,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处于50点一下,既没有名气,公众评价也不好。(4)低美誉度/高知名度;处于这种形象地位,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臭名远扬”的恶劣状态:不仅信誉差,而且知之者甚众。
15. 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
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16. 有效公共关系:一个组织的形象构思与策
划成功与否,取决于三方面的协调与平衡:(1)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协调与平衡(2)总体形象与特定形象的协调与平衡(3)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协调与平衡。
17. 晕轮效应:即一种片面的知觉。人们在认
识事物或人的时候,往往会从对象的某些突出的特征或品质推广为对象的整体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了对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质,形成某种幻化的知觉。 简笿:
1、 简述把关人理论
答:“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导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传播学学者十分重视这种信息传播过程的枢纽作用,并且认为这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普遍现象,即在一个传播系统中,信息总是通过某些决策和关口来完成传递过程的。在信源与受众之间,存有决定中止或中转信息的把关人。把关人有时指个别人,有时指一个集体。在社会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导的过程中,就有许多把关人。而编辑取舍新闻和传播媒介对制品的审核则是典型的把关行为。
2、 简述社区公众对组织的影响
答:发展良好的社区关系是为了争取社区公众对组织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为组织创造一个稳固的生存环境;同时体现组织对社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社区关系扩大组织的区域性影响。1、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社区如同组织扎根的土壤,没有良好的社区关系,组织就会失去立足之地。2、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公众形象。社区公众涉及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和阶层,类型繁多,涉及面广,对组织客观上存在关各种不同的要求和评价。
3、 公关人员应该进行哪些观念更新?
答:公关人员应该进行以下观念更新:1、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的意识。包括:塑造形象的意识、服务公众的意识、真诚互惠的意识、沟通交流的意识、立足长远的意识、创新审美的意识。2、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包括:自信的心理、热情的心理、开放的心理3、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求和者头脑中的内化,也就是客观知识世界经过求知者有选择的输入、储存、加工,在头脑中形成的由智力联系起来的多元素、多系列、多时效的动态综合体;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能力结构。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结构与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一样,它是一个系统,由一系列彼此关联的能力所构成。包括(1)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2)良好的组织能力(3)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4)敏锐的观察能力(5)很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6)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7)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
4、 政府政务活动如何公开?
答:政府公共关系工作除了要广泛了解民意之外,还要尽可能争取公众的了解。1、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发言人制度。其次,要完善政府的新闻发布工作的内容:(1)保持政府消息来源的畅通;(2)做好新闻分析综合工作; (3)随时回答新闻界的咨询;(4)例行的新闻发布;文字媒介的信息在制作的时候可以字斟句酌,反复(5)专题的记者招待会;(6)安排专访。2、政府推敲修改,对信息内容的表达更具条理性、逻辑性办事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所谓办事公开,包括和准确性。公共关系传播工作是离不开报纸、杂志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的,要通过报纸、杂志去搜集公众的信息,更要通开办事人员(挂牌办公)。通过这种公开化,使复杂过报纸、杂志向公众传播信息。 的行政组织架构变得简明、清晰、透明。 电子媒介是指运用电子技术、电子设备及其产品进5、建立有效的公众形象需要注意那三方面的协调与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其中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平衡? 录音、录像、光碟(CD、LD、VCD、DVD)等等。答:一个组织的形象构思与策划成功与否,取决于它们在信息传播中具有以下特征:(1)时效性。比三个方面的协调与平衡:1、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印刷媒介相比,对信息的传播更迅速、更及时,消协调与平衡。公共关系是组织求发展的一种策略,息的报导与事件的发生、发展能够做到同步,具有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了促进组织的发展。2、总体形同时性。(2)远播性。不受空间的局限,不受气候象与特定形象的协调与平衡。组织形象的好坏是相的影响,即使与事件和发生地点相隔遥远,消息的对于公众的要求而言的,形象设计目的是设法赢得报导也能做到同步,具有同位性。(3)主动性。比公众的好感和支持。3、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协调与平印刷媒介更加生动,现场感比较强,更富于感染力。衡。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是公共关系追求的目标,不(4)技术性。科技含量高,需要专门的技术设备,应偏颇任何一项。 专门的技术人才。公共关系经常要运用电子媒介及6、简述政府公共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 时、有效地影响公众是非常重要的传播手段。 答:政府公共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有:1、公众利益至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各有优势和弱点,在公共关系上原则。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中要把两种传播手段相结合运用,充分发挥它们优会主义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势,互补它们的弱点。 意为人民谋利益。”2、真实公开原则。政府公共关 系活动的实质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的信息传播管理。3、科学指导原则。科学指导原则是指政府在开展公关活动中必须接受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研究公共关系运作的特殊规律,从而提高公共关系活动的效率和质量。4、整体统一原则。坚持政府公关活动中整体统一原则是指政府公关部门在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时要从政府的整体系统、整体利益和整体效应出发。(1)政府所涉及的一切与社会公众的关系,都是政府公共关系整体的有机组成部份。(2)政府公共关系并不仅仅是政府公关职能部门的事情,它需要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政府的上下级部门、中央和地方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 7. 举例说明公共传播中选择媒介的适应对象原则? 答:根据公共关系对象的特征选择和使用传播媒介与沟通方法。即根据不同的公众对象选用不同的传播方法,才可能使信息有效地到达目标公众,并被公众所接受。不同的的公众对象,使用不同的转播媒介。要使信息有效的到达公众对象,就必须考虑公众对象的经济状况、教育程度、职业习惯、生活方式及他们通常接受信息的习惯(如阅读、听广播)等等,根据这些情况去选择适当的传播工具。 8.如何理解政府公共关系主体的权威性? 答: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主体指各级政府机关及全体公务员。狭义上的主体有两类:(1)指那些公共关系性质很强的政府机构,如新闻处、秘书处、信访办、经协办、统战和宣传部门等。这类机构虽然没有以公关命名,实际上已经是具体负责某一方面的政府公关工作的职能部门。(2)以公关命名的政府的机构。当政府把政府公关作为一项专门化的管理职能从其他工作中分离、独立出来,就产生了统一执行各项公关职能的专职政府公关机构。政府是从社会独立分化出来的又居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社会权威管理组织。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它拥有极大的权力,具有权威性。 9.简述两级传播模式 答:“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十年内,对大众传播的威力,流行着一种“魔弹说”或“皮下注射说”。这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论观点,即认为大众媒介对受人具有一击中的“魔弹”效果或类似药到病除的“皮下注射”的效应。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两级传播”的假设:“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份。”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 10.简述人际关系与公共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答:首先,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仅是个人。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个人亦是以组织的身份与公众交往的,是组织的化身与代表。其次,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含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再次,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许多私人事务与公众没有关系。最后,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可见,公共关系并不等于人际关系。 12.简述媒介公众的重要性 答:组织与新闻媒介建立良好关系的目的是争取新闻传播界对本组织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以便形成对本组织有利的舆论气氛;并通过新闻媒介实现与大众的广泛沟通,增强组织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媒介公共关系的意义在于:(1)良好的媒介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新闻传播机构及人士是社会信息流通过程中的“把关人”他们决定着各种社会信息的取舍、流量和流向,确定着公众舆论的中心议题,能够赋予被传播者特殊的、重要的社会地位,即具有“确定方程”和“授予地位”的功能;(2)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组织要实现大范围、远距离的沟通必须借助于各种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借助于现代印刷、电子等传播技术,大量高速地复制信息,以实现大范围、远距离的传播。 13.对比公关部门与公关公司? 答: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特点:(1)了解内情;(2)便于协调;(3)效率较高;(4)成本较低;(5)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 专业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1)较为客观公正;(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3)较灵活,适应性强;(4)关系较疏远;(5)动作成本较高。 14.对比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 答:文字传播媒介是指借助于可视的语言文字符号传递社会住处的各种载体。报纸、杂志通过印刷文字将大量的信息和意见传递给公众同属于文字传播媒介。也称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它具有优于言语的交流的一些特征:(1)记录性。文字可以将信息资料记录下来,进行跨时空的传播。(2)扩散性。文字传播可以借助各种媒体传送到遥远的地方,扩散到大范围的公众,从而扩大了信息的影响力。(3)渗透性。文字传播资料可以长时间保存,同一信息有可能对读者产生反复刺激和影响,而且读者接受信息的过程比较从容,有利于通过思考来加深理解,因此文字传播的信息渗透性比较强。(4)准确性。
名词:
1. 5W模式:(1)谁传播(Who);(2)传播什
么(Says What);(3)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
(4)向谁传播(to Whom);(5)传播的效果怎样(What Effects)
2. 流言: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流言一经发生,传播极为迅速。
3. 公众:从公共关系学的一般意义上说,公
众即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4. 知晓公众:即已经知晓自己处境,明确意
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的权益要求。
5. 逆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或产品
持否定意向和反对态度的公众对象。
6. 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
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共对象。
7. 受众选择“3S”论:(1)选择性注意,就
是指在信息接受过程中,人们的感觉器官虽然受到诸多信息的刺激,但是他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的刺激一一作出反应,只能是有选择的加以注意的心理状态。(2)选择性理解,是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作出不同的意义解释和理解。(3)选择性记忆,人们往往只记忆对己有利的信息,或只记自己愿意记的信息,而其余信息往往被忘却了。这种记忆上的取舍就叫选择性记忆。
8. 霍夫兰说服模式: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
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
9. 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
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10. 全员PR管理:所谓 “全员PR管理”,即
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11. 议题设置论: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
功能。议题设置理论基于两点观点:首先,各种传播媒介对于传播信息的“过滤作用”。其次,面对传播过多的信息环境,公众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12. 流行:流行(或时尚)是一种群众性的社
会心理现象,是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了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峰”现象。
13. 四部工作法:即将整个公共关系工作过程
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1)公共关系调查;(2)公共关系策划;(3)公共关系实施;(4)公共关系评估。
14. 组织形象四象线图:(1)高知名度/高美誉
度;组织处于这种形象地位,属于最佳的公共关系状态。(2)高美誉度/低知名度;组织处于这种形象地位,属于较为稳定、安全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其美誉度高于50点,知名度则低于50点。(3)低知名度/低美誉度;处于这种形象地位,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不良状态,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处于50点一下,既没有名气,公众评价也不好。(4)低美誉度/高知名度;处于这种形象地位,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臭名远扬”的恶劣状态:不仅信誉差,而且知之者甚众。
15. 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
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16. 有效公共关系:一个组织的形象构思与策
划成功与否,取决于三方面的协调与平衡:(1)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协调与平衡(2)总体形象与特定形象的协调与平衡(3)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协调与平衡。
17. 晕轮效应:即一种片面的知觉。人们在认
识事物或人的时候,往往会从对象的某些突出的特征或品质推广为对象的整体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了对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质,形成某种幻化的知觉。 简笿:
1、 简述把关人理论
答:“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导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传播学学者十分重视这种信息传播过程的枢纽作用,并且认为这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普遍现象,即在一个传播系统中,信息总是通过某些决策和关口来完成传递过程的。在信源与受众之间,存有决定中止或中转信息的把关人。把关人有时指个别人,有时指一个集体。在社会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导的过程中,就有许多把关人。而编辑取舍新闻和传播媒介对制品的审核则是典型的把关行为。
2、 简述社区公众对组织的影响
答:发展良好的社区关系是为了争取社区公众对组织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为组织创造一个稳固的生存环境;同时体现组织对社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社区关系扩大组织的区域性影响。1、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社区如同组织扎根的土壤,没有良好的社区关系,组织就会失去立足之地。2、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公众形象。社区公众涉及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和阶层,类型繁多,涉及面广,对组织客观上存在关各种不同的要求和评价。
3、 公关人员应该进行哪些观念更新?
答:公关人员应该进行以下观念更新:1、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的意识。包括:塑造形象的意识、服务公众的意识、真诚互惠的意识、沟通交流的意识、立足长远的意识、创新审美的意识。2、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包括:自信的心理、热情的心理、开放的心理3、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求和者头脑中的内化,也就是客观知识世界经过求知者有选择的输入、储存、加工,在头脑中形成的由智力联系起来的多元素、多系列、多时效的动态综合体;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能力结构。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结构与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一样,它是一个系统,由一系列彼此关联的能力所构成。包括(1)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2)良好的组织能力(3)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4)敏锐的观察能力(5)很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6)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7)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
4、 政府政务活动如何公开?
答:政府公共关系工作除了要广泛了解民意之外,还要尽可能争取公众的了解。1、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发言人制度。其次,要完善政府的新闻发布工作的内容:(1)保持政府消息来源的畅通;(2)做好新闻分析综合工作; (3)随时回答新闻界的咨询;(4)例行的新闻发布;文字媒介的信息在制作的时候可以字斟句酌,反复(5)专题的记者招待会;(6)安排专访。2、政府推敲修改,对信息内容的表达更具条理性、逻辑性办事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所谓办事公开,包括和准确性。公共关系传播工作是离不开报纸、杂志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的,要通过报纸、杂志去搜集公众的信息,更要通开办事人员(挂牌办公)。通过这种公开化,使复杂过报纸、杂志向公众传播信息。 的行政组织架构变得简明、清晰、透明。 电子媒介是指运用电子技术、电子设备及其产品进5、建立有效的公众形象需要注意那三方面的协调与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其中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平衡? 录音、录像、光碟(CD、LD、VCD、DVD)等等。答:一个组织的形象构思与策划成功与否,取决于它们在信息传播中具有以下特征:(1)时效性。比三个方面的协调与平衡:1、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印刷媒介相比,对信息的传播更迅速、更及时,消协调与平衡。公共关系是组织求发展的一种策略,息的报导与事件的发生、发展能够做到同步,具有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了促进组织的发展。2、总体形同时性。(2)远播性。不受空间的局限,不受气候象与特定形象的协调与平衡。组织形象的好坏是相的影响,即使与事件和发生地点相隔遥远,消息的对于公众的要求而言的,形象设计目的是设法赢得报导也能做到同步,具有同位性。(3)主动性。比公众的好感和支持。3、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协调与平印刷媒介更加生动,现场感比较强,更富于感染力。衡。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是公共关系追求的目标,不(4)技术性。科技含量高,需要专门的技术设备,应偏颇任何一项。 专门的技术人才。公共关系经常要运用电子媒介及6、简述政府公共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 时、有效地影响公众是非常重要的传播手段。 答:政府公共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有:1、公众利益至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各有优势和弱点,在公共关系上原则。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中要把两种传播手段相结合运用,充分发挥它们优会主义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势,互补它们的弱点。 意为人民谋利益。”2、真实公开原则。政府公共关 系活动的实质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的信息传播管理。3、科学指导原则。科学指导原则是指政府在开展公关活动中必须接受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研究公共关系运作的特殊规律,从而提高公共关系活动的效率和质量。4、整体统一原则。坚持政府公关活动中整体统一原则是指政府公关部门在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时要从政府的整体系统、整体利益和整体效应出发。(1)政府所涉及的一切与社会公众的关系,都是政府公共关系整体的有机组成部份。(2)政府公共关系并不仅仅是政府公关职能部门的事情,它需要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政府的上下级部门、中央和地方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 7. 举例说明公共传播中选择媒介的适应对象原则? 答:根据公共关系对象的特征选择和使用传播媒介与沟通方法。即根据不同的公众对象选用不同的传播方法,才可能使信息有效地到达目标公众,并被公众所接受。不同的的公众对象,使用不同的转播媒介。要使信息有效的到达公众对象,就必须考虑公众对象的经济状况、教育程度、职业习惯、生活方式及他们通常接受信息的习惯(如阅读、听广播)等等,根据这些情况去选择适当的传播工具。 8.如何理解政府公共关系主体的权威性? 答: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主体指各级政府机关及全体公务员。狭义上的主体有两类:(1)指那些公共关系性质很强的政府机构,如新闻处、秘书处、信访办、经协办、统战和宣传部门等。这类机构虽然没有以公关命名,实际上已经是具体负责某一方面的政府公关工作的职能部门。(2)以公关命名的政府的机构。当政府把政府公关作为一项专门化的管理职能从其他工作中分离、独立出来,就产生了统一执行各项公关职能的专职政府公关机构。政府是从社会独立分化出来的又居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社会权威管理组织。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它拥有极大的权力,具有权威性。 9.简述两级传播模式 答:“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十年内,对大众传播的威力,流行着一种“魔弹说”或“皮下注射说”。这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论观点,即认为大众媒介对受人具有一击中的“魔弹”效果或类似药到病除的“皮下注射”的效应。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两级传播”的假设:“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份。”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 10.简述人际关系与公共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答:首先,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仅是个人。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个人亦是以组织的身份与公众交往的,是组织的化身与代表。其次,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含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再次,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许多私人事务与公众没有关系。最后,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可见,公共关系并不等于人际关系。 12.简述媒介公众的重要性 答:组织与新闻媒介建立良好关系的目的是争取新闻传播界对本组织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以便形成对本组织有利的舆论气氛;并通过新闻媒介实现与大众的广泛沟通,增强组织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媒介公共关系的意义在于:(1)良好的媒介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新闻传播机构及人士是社会信息流通过程中的“把关人”他们决定着各种社会信息的取舍、流量和流向,确定着公众舆论的中心议题,能够赋予被传播者特殊的、重要的社会地位,即具有“确定方程”和“授予地位”的功能;(2)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组织要实现大范围、远距离的沟通必须借助于各种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借助于现代印刷、电子等传播技术,大量高速地复制信息,以实现大范围、远距离的传播。 13.对比公关部门与公关公司? 答: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特点:(1)了解内情;(2)便于协调;(3)效率较高;(4)成本较低;(5)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 专业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1)较为客观公正;(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3)较灵活,适应性强;(4)关系较疏远;(5)动作成本较高。 14.对比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 答:文字传播媒介是指借助于可视的语言文字符号传递社会住处的各种载体。报纸、杂志通过印刷文字将大量的信息和意见传递给公众同属于文字传播媒介。也称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它具有优于言语的交流的一些特征:(1)记录性。文字可以将信息资料记录下来,进行跨时空的传播。(2)扩散性。文字传播可以借助各种媒体传送到遥远的地方,扩散到大范围的公众,从而扩大了信息的影响力。(3)渗透性。文字传播资料可以长时间保存,同一信息有可能对读者产生反复刺激和影响,而且读者接受信息的过程比较从容,有利于通过思考来加深理解,因此文字传播的信息渗透性比较强。(4)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