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
公平社会分配,缩小财富差距
车燕平
山西省吕梁市会计学校山西吕梁033000
【摘要】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增长过程中,民众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如何公平、合理地做好社会财富的分配,本文从打破垄断提高居民工资收入,成为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等三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社会保障分配经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财富的蛋糕不断做大,但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分好“社会财富蛋糕”将成为未来五年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如何更好地健全社保体系、深化各项改革、打破垄断提高居民工资收入,成为扭转收入差距扩大、切好“社会财富蛋糕”的三大关键所在。
收入分配改革,重点在于如何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因此,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初次分配上,即如何提高工资等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分类制,分成11个征税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等。国家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计征办法,税率也不同。“这样的个税制度,便于征管,但不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高培勇指出,人与人的收入差距,本来就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项目的差距。因此,仅单一地提高个税起征点,不能发挥个税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
(二)将收入分配改革目标量化
有关专家建议,应把收入分配改革量化纳入“十二五”规划,实行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重点改革完善收入所得税政策。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制度性调整与安排。
1、调整政府与企业收入分配。一方面,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利润和国有股权转让收入上缴制度,以及垄断行业资源占用税等制度,将各项上缴收入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其他转移支付;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低工资行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减免税费力度,缩小低工资行业与高工资行业工资水平差距。
2、调整企业与劳动者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劳动者报酬的保障机制。建立资本所得与劳动报酬增长比较制度,提出资本与劳动报酬分配的合理比例关系。迟福林建议,以工资谈判协商制度为重点建立劳动者报酬的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企业主、工会、政府三方共同协商的工资谈判机制,尤其要促进各类企业与职工之间劳动报酬协商机制的建立。其次是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政策,实现全体劳动者同工同酬。再次是修改完善劳动法,加强和细化现有工会和劳动报酬形成机制的相关内容。
3、在再分配领域继续健全并实施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支出中逐步明确增加用于民生建设的比例及随财政收入增长而相应提高的幅度,使之制度化。要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民生建设财政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逐步实现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对等,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改进完善并分类实施征收和综合征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三)确立财产公开制度和透明有序的收入分配秩序无论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还是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确立和保护财产权,都有赖于财产公开和透明有序的收入分配秩序。“十二五”应当把确立财产公开制度和透明有序的分配秩序作为收入分配治理的重大任务。例如,在“灰色收入”产生的重点领域实行“阳光工资”。在完善工资标准的基础上,清理、规范各类津贴、补贴,提高收入透明度。努力建立法制化的财产申报制度。健全以权力监督、行政监督为主,司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为辅的多层次监督体系,加大对公务员财产的监督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在全社会实行财产公开和申报制度。
参考文献
[1]赖德胜;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2]孙红玉;浅析分配正义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J];北方经贸;2011,(8)
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伴随着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居民财产拥有量和储蓄量也快速增加。据统计,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储蓄总额高达27万亿元人民币。但当调查问及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消费或有钱不敢消费时,普遍答案是由于收入太低和缺乏社会保障。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不断完善。2009年我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已达29.8%,比2004年提高约8个百分点。但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政府公共支出比重仍然较低,分布不均衡、保障水平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使得居民不得不过多地把收入用来支付快速增长的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住房等支出。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能成为调整收入分配的重要方面,在社会保险项目实施条件不成熟的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强化养老补贴和养老救助制度,通过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救助和社会增益产品供给,缩小贫富群体差别。可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等地纳入城镇职工医疗和养老保险,以便缩小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就业者的社保差别。
二、提高居民工资收入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在政府、企业与居民三者之间大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在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分配中,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逐步下滑。收入差距过大不仅是扩大内需与转变增长动力的瓶颈和障碍,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7年,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已从69.3%下降到57.5%,累计下降11.8个百分点。国际通用的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显示,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已达0.48,大大超过了0.4的警戒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3.3:1,不同行业收入差距在10倍以上。
专家认为,行政垄断、审批等体制上的障碍,造成了行业准入和分配上的不公平。通讯、金融、电力、煤气等少数垄断行业的收入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是导致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主要原因。
分析人士指出,我国必须建立一个能让更多国民财富分配给劳工阶层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渠道,这也是中国经济建立由消费驱动的新增长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十二五”期间要以提高产业工人、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为重点,提升国民整体性富裕程度。“橄榄形”社会成型的关键在于提升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主要提高工人、农民的富裕程度。
三、深化改革
要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还需深化改革,从财税改革、确立财产公开制度和透明有序的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社保体系等多处着手,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一)财政税收改革深度推进
390
2011.12
理论探讨
公平社会分配,缩小财富差距
车燕平
山西省吕梁市会计学校山西吕梁033000
【摘要】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增长过程中,民众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如何公平、合理地做好社会财富的分配,本文从打破垄断提高居民工资收入,成为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等三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社会保障分配经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财富的蛋糕不断做大,但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分好“社会财富蛋糕”将成为未来五年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如何更好地健全社保体系、深化各项改革、打破垄断提高居民工资收入,成为扭转收入差距扩大、切好“社会财富蛋糕”的三大关键所在。
收入分配改革,重点在于如何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因此,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初次分配上,即如何提高工资等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分类制,分成11个征税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等。国家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计征办法,税率也不同。“这样的个税制度,便于征管,但不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高培勇指出,人与人的收入差距,本来就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项目的差距。因此,仅单一地提高个税起征点,不能发挥个税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
(二)将收入分配改革目标量化
有关专家建议,应把收入分配改革量化纳入“十二五”规划,实行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重点改革完善收入所得税政策。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制度性调整与安排。
1、调整政府与企业收入分配。一方面,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利润和国有股权转让收入上缴制度,以及垄断行业资源占用税等制度,将各项上缴收入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其他转移支付;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低工资行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减免税费力度,缩小低工资行业与高工资行业工资水平差距。
2、调整企业与劳动者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劳动者报酬的保障机制。建立资本所得与劳动报酬增长比较制度,提出资本与劳动报酬分配的合理比例关系。迟福林建议,以工资谈判协商制度为重点建立劳动者报酬的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企业主、工会、政府三方共同协商的工资谈判机制,尤其要促进各类企业与职工之间劳动报酬协商机制的建立。其次是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政策,实现全体劳动者同工同酬。再次是修改完善劳动法,加强和细化现有工会和劳动报酬形成机制的相关内容。
3、在再分配领域继续健全并实施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支出中逐步明确增加用于民生建设的比例及随财政收入增长而相应提高的幅度,使之制度化。要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民生建设财政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逐步实现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对等,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改进完善并分类实施征收和综合征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三)确立财产公开制度和透明有序的收入分配秩序无论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还是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确立和保护财产权,都有赖于财产公开和透明有序的收入分配秩序。“十二五”应当把确立财产公开制度和透明有序的分配秩序作为收入分配治理的重大任务。例如,在“灰色收入”产生的重点领域实行“阳光工资”。在完善工资标准的基础上,清理、规范各类津贴、补贴,提高收入透明度。努力建立法制化的财产申报制度。健全以权力监督、行政监督为主,司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为辅的多层次监督体系,加大对公务员财产的监督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在全社会实行财产公开和申报制度。
参考文献
[1]赖德胜;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2]孙红玉;浅析分配正义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J];北方经贸;2011,(8)
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伴随着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居民财产拥有量和储蓄量也快速增加。据统计,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储蓄总额高达27万亿元人民币。但当调查问及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消费或有钱不敢消费时,普遍答案是由于收入太低和缺乏社会保障。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不断完善。2009年我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已达29.8%,比2004年提高约8个百分点。但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政府公共支出比重仍然较低,分布不均衡、保障水平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使得居民不得不过多地把收入用来支付快速增长的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住房等支出。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能成为调整收入分配的重要方面,在社会保险项目实施条件不成熟的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强化养老补贴和养老救助制度,通过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救助和社会增益产品供给,缩小贫富群体差别。可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等地纳入城镇职工医疗和养老保险,以便缩小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就业者的社保差别。
二、提高居民工资收入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在政府、企业与居民三者之间大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在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分配中,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逐步下滑。收入差距过大不仅是扩大内需与转变增长动力的瓶颈和障碍,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7年,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已从69.3%下降到57.5%,累计下降11.8个百分点。国际通用的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显示,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已达0.48,大大超过了0.4的警戒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3.3:1,不同行业收入差距在10倍以上。
专家认为,行政垄断、审批等体制上的障碍,造成了行业准入和分配上的不公平。通讯、金融、电力、煤气等少数垄断行业的收入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是导致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主要原因。
分析人士指出,我国必须建立一个能让更多国民财富分配给劳工阶层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渠道,这也是中国经济建立由消费驱动的新增长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十二五”期间要以提高产业工人、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为重点,提升国民整体性富裕程度。“橄榄形”社会成型的关键在于提升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主要提高工人、农民的富裕程度。
三、深化改革
要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还需深化改革,从财税改革、确立财产公开制度和透明有序的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社保体系等多处着手,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一)财政税收改革深度推进
390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