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的环境宜居宜业。(资料照片 郑迅 摄)
繁忙的广州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 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摄
南沙六问
新区规划的正式发布,意味着南沙即将迎来一次“破茧化蝶”的经历。然而,尽管手握《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但期待南沙短时间内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显然并不实际,在众多城市智囊的眼中,南沙新区的跨越式发展尚需实现六大突破。
1
为何需要聚集人气?
伴随着以国家新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新城建设正在快马加鞭。
广州南沙,拥有339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不过现有常住人口仅26万人且甚至出现向老城区倒流的现象。尽管不少老城区的负担已然很重,但其聚集的人气却让南沙望尘莫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实行积分入户制以来,目前申请入户南沙的外来人员只有9人。
远离广州城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较弱、人文积淀不足……这些都是南沙目前人气不足的原因,也成为制约南沙发展的短板。
对此,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段险峰曾提出,南沙可以借鉴安徽合肥开发新区的经验。合肥将最好的三所高校和医院先后落户到新区,对人气的带动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段险峰介绍说,目前南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将带动四五千名高科技人才进驻,再加上这些人员的家属,总共可以带动一万人左右进驻南沙。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表示,新城需要给人自豪感。他说,现在西方很多成功的新城都做到了让居民产生自豪感:“比如伦敦旁边的米尔顿凯恩斯,建了欧洲最大最有名的购物中心,在伦敦如果你说住在米尔顿凯恩斯,别人就会认为你有品位也很潮。”在杨保军看来,这种自豪感是聚集人气的关键。
而华南城市研究院地产文化研究所所长钟炬则认为,南沙要发展,首先要聚人气,没有人气一切都是空谈。
2
容纳多少人口合适?
作为一片即将腾飞的处女地,南沙占尽天时地利,现在是存在着人气不高的问题。不过但跻身国家新区之后,未来会不会涌入太多的人口,走上“拥挤城市”的老路,造成巨大的城市灾难?
今年年初市政协会议热议“城乡一体化建设”时,曾有人提出今后十年广州至少新增500万人口,在中心城区已呈人口饱和的状态下,新增人口多数只能向周边地区分流,南沙大约要增加2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这相当于南沙每年要涌入20万人口,南沙是否承受得住?
广东省社科院广东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认为,大量人口的涌入对未来不一定是件好事, 他提到了一个前车之鉴———深圳。当年,深圳依靠大量的福利政策,吸引了众多移民,但人口爆炸式的增长,给城市带来了很多的负担与隐患,从某种角度看,实在得不偿失。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匡耀求教授提出,从宜居的角度来看,广州的人口承载力是1100万人,南沙最多只能承载86万人口。林江同意匡耀求的观点,如果南沙人口保持在80万到100万,会是一种理想状态。如果南沙环境宜居,有较好的发展机会,在10年内吸引来200万人口也并非不可能,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南沙人口要实现超强发展。
而暨南大学规划学院副教授胡刚却认为,十年引进200万人口不仅可行而且必要。他说,200万人口所需的合理土地面积为200平方公里,广州老城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早已远远超出这个数字,而南沙的面积绰绰有余。“作为国家级新区,没有人口,谈何发展?生产性的服务业,需要大量人口,没有一定的人口基数,是完全带不动的。”胡刚说。
3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国家级新区规划的批复,原本是广州“西伯利亚”的南沙从一片滩涂成为一片热土。不少环保人士担忧,南沙新区的生态环境,是否会重蹈被经济发展所牺牲的命运?原本优美的生态之城,是否面临危机?
对此,广东省综改院秘书长周林生指出,南沙新区的发展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这就意味着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也要及时跟上。另一方面,城乡也要统筹发展,“过去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是割裂的,今后城市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周林生说。
“在南沙,农业基础并不雄厚,南沙犹如一张白纸,任人规划。”林江认为,南沙新区可以学习欧洲的小城市,城市不大,没有太多高楼,人们生活悠闲,生活质量很高。林江希望:“把南沙打造成新型城市化的示范区,打造成一座优雅之都。”
广东省社科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郑奋明也认为,传统的城市化道路是粗放的工业化道路,依靠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快速扩张,这个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污都很厉害,南沙应当避免重蹈覆辙:“新型城市应该走的是可持续的、产业集约发展的高质量道路。”
此外,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还提出,南沙要发展低碳经济,把南沙建设成智慧城市,“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广州”。
南沙的环境宜居宜业。(资料照片 郑迅 摄)
繁忙的广州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 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摄
南沙六问
新区规划的正式发布,意味着南沙即将迎来一次“破茧化蝶”的经历。然而,尽管手握《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但期待南沙短时间内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显然并不实际,在众多城市智囊的眼中,南沙新区的跨越式发展尚需实现六大突破。
1
为何需要聚集人气?
伴随着以国家新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新城建设正在快马加鞭。
广州南沙,拥有339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不过现有常住人口仅26万人且甚至出现向老城区倒流的现象。尽管不少老城区的负担已然很重,但其聚集的人气却让南沙望尘莫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实行积分入户制以来,目前申请入户南沙的外来人员只有9人。
远离广州城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较弱、人文积淀不足……这些都是南沙目前人气不足的原因,也成为制约南沙发展的短板。
对此,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段险峰曾提出,南沙可以借鉴安徽合肥开发新区的经验。合肥将最好的三所高校和医院先后落户到新区,对人气的带动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段险峰介绍说,目前南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将带动四五千名高科技人才进驻,再加上这些人员的家属,总共可以带动一万人左右进驻南沙。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表示,新城需要给人自豪感。他说,现在西方很多成功的新城都做到了让居民产生自豪感:“比如伦敦旁边的米尔顿凯恩斯,建了欧洲最大最有名的购物中心,在伦敦如果你说住在米尔顿凯恩斯,别人就会认为你有品位也很潮。”在杨保军看来,这种自豪感是聚集人气的关键。
而华南城市研究院地产文化研究所所长钟炬则认为,南沙要发展,首先要聚人气,没有人气一切都是空谈。
2
容纳多少人口合适?
作为一片即将腾飞的处女地,南沙占尽天时地利,现在是存在着人气不高的问题。不过但跻身国家新区之后,未来会不会涌入太多的人口,走上“拥挤城市”的老路,造成巨大的城市灾难?
今年年初市政协会议热议“城乡一体化建设”时,曾有人提出今后十年广州至少新增500万人口,在中心城区已呈人口饱和的状态下,新增人口多数只能向周边地区分流,南沙大约要增加2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这相当于南沙每年要涌入20万人口,南沙是否承受得住?
广东省社科院广东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认为,大量人口的涌入对未来不一定是件好事, 他提到了一个前车之鉴———深圳。当年,深圳依靠大量的福利政策,吸引了众多移民,但人口爆炸式的增长,给城市带来了很多的负担与隐患,从某种角度看,实在得不偿失。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匡耀求教授提出,从宜居的角度来看,广州的人口承载力是1100万人,南沙最多只能承载86万人口。林江同意匡耀求的观点,如果南沙人口保持在80万到100万,会是一种理想状态。如果南沙环境宜居,有较好的发展机会,在10年内吸引来200万人口也并非不可能,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南沙人口要实现超强发展。
而暨南大学规划学院副教授胡刚却认为,十年引进200万人口不仅可行而且必要。他说,200万人口所需的合理土地面积为200平方公里,广州老城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早已远远超出这个数字,而南沙的面积绰绰有余。“作为国家级新区,没有人口,谈何发展?生产性的服务业,需要大量人口,没有一定的人口基数,是完全带不动的。”胡刚说。
3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国家级新区规划的批复,原本是广州“西伯利亚”的南沙从一片滩涂成为一片热土。不少环保人士担忧,南沙新区的生态环境,是否会重蹈被经济发展所牺牲的命运?原本优美的生态之城,是否面临危机?
对此,广东省综改院秘书长周林生指出,南沙新区的发展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这就意味着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也要及时跟上。另一方面,城乡也要统筹发展,“过去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是割裂的,今后城市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周林生说。
“在南沙,农业基础并不雄厚,南沙犹如一张白纸,任人规划。”林江认为,南沙新区可以学习欧洲的小城市,城市不大,没有太多高楼,人们生活悠闲,生活质量很高。林江希望:“把南沙打造成新型城市化的示范区,打造成一座优雅之都。”
广东省社科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郑奋明也认为,传统的城市化道路是粗放的工业化道路,依靠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快速扩张,这个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污都很厉害,南沙应当避免重蹈覆辙:“新型城市应该走的是可持续的、产业集约发展的高质量道路。”
此外,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还提出,南沙要发展低碳经济,把南沙建设成智慧城市,“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