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两个人的罗生门

发表于2016-02-16 10:20:21

文:罗雯丽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罗生门本是黑泽明的一部电影,讲述一个武士带着自己美貌的妻子途经荒野,被一个猎人觊觎了美貌的妻子,之后,猎人将武士的妻子强奸,并杀死武士。

事情败露,猎人说,是这女子勾引了他并唆使他杀了武士。而这女子却说,她受到猎户的威胁,不得已就范,在她意欲自杀的时候,看清了丈夫的冷漠,悲伤过度,昏了过去,所以并不知道是谁杀死了丈夫。

灵媒召唤出武士的灵魂却说,他看见妻子已对猎户似有爱意,他愿意原谅猎户,却无法原谅妻子的恶毒,所以自杀。

第四者,则是一个途经的樵夫,因为觊觎猎户的短刀,也隐瞒了一些事实。一旁观察整个事件的僧人不由得感叹,人性之复杂。

一件事的发生,往往从每一个人各自的角度和解读来说,都是对的,可是对方由于有不同的期待,就常常造成不可挽回的矛盾。

爱情往往就是一个个纠葛颇深的罗生门故事。许多文艺作品都可以窥见它的影子,譬如芈月传中芈月与义渠王的爱情。

芈月为了江山,终于决定和丈夫义渠王决裂,义渠王也为了兄弟和妻子分道扬镳。

说来,此二人在结合初始便有别的心思。一个需要另外一个打江山,一个觉得自己娶了另外一个就可以坐享其成。一开始他们都认为自己在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也认为即使现在目标不一样,以后只要稍加转圜,就会一致。可惜,到最后也没有一致。

终于,兄弟之死,让义渠王意识到,自己心里最重要的那个人不是芈月,而是自己的好兄弟。对于义渠王这样的人来说,他的生命早已经因为战争而与兄弟们连接在了一起,他与他们之间是一种不曾写在纸上的生命契约关系。

他失去虎威而不作为,也失信于他的追随者,没有追随者,他的价值也将失去,他在芈月面前便再无“丈夫”的伟岸。总之,虎威之死,根本上就将义渠王推上了断头台,即使当时不死,他也将死于烂醉之中,。

芈月也终于意识到,她爱的是江山,不是美男,毕竟,江山能带给她比美男更大的安稳,也是她的理想所在。于是这貌合神离的爱情,便画上了句号。这其实就是一个罗生门的故事。

总之,娘娘如此无情,不禁让一票小伙伴们倒吸一口冷气——我等爱情还有无山盟海誓的一天?两个人的世界里,并不是谁占有主导权就可以阻止分离的发生,因为两个人都是有各自的思维的完整的人,他们会对爱情有截然不同的体验和期待,当一方的需求不能被满足,分开,也是自然的趋势,即使由于很多原因不分,恐怕在一起的愉快也少了许多。

我们喜欢看到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希望他们接吻之后便会永远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当然,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如果他们想要的人刚好和对方完全重合的话,他们就比较大的可能性会是一对幸福的璧人。然而其实情侣之间往往讲的根本不是同一个版本的故事,就像芈月和义渠王对彼此的期待一样。

Tom是一个常常需要出差的生意人,拥有许多伴侣,但是仍然在寻找那个灵魂伴侣。终于在一间酒吧里看到了因为微醉而跳上桌子疯狂大跳热舞的她,便认定她是他的终身所爱。他陷入对她不可救药的热恋,他对她的幻想是“她是那个能够陪我享受生活的女子”。而Anna对他不可救药的爱,发生在他们有一次他们共同看电视的时候,她觉得他是一个温暖而居家的男子,能够给她后半生带来温暖的安全感。

可想而知他们婚后的生活如何。他仍然每日出去逍遥自在,因为这是他想要的生活。她却在家日日以泪洗面,甚至自残,喝酒,开快车,因为她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Anna是患有边缘人格障碍的。边缘人格障碍的特点便是情绪高昂的时候“人来疯”,情绪低落的时候自残,开快车,甚至吸毒。他并不了解这一点,也无法理解他情绪低落的原因,而这样一场婚姻,将她的人格障碍放大得无以复加。

我们童年的经历基本已经决定了我们会想要什么样的伴侣和生活。往往,这个伴侣就是来弥补童年极其渴望的缺失的那一部分爱的。一个女边缘人格常常有着混乱的父女关系。所以她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能日日像父亲对女儿一样耐心温和的爱。

他,自小被父母训练成一个刚强的战士,需要的不是日日在家的相濡以沫,他想拥有的是世界,所以他需要的是一个独立,爱冒险的她。最后这段婚姻和平分手,二人各自开始了自己的个人心理治疗。

我们对另一半是有期待的,并且,我们必须很认真的接受这一点。如果对方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会觉得失望,这也是必然情绪。如果对方离我们的期待差距有10%,20%,对大部分人来说可以容忍,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实现。如果差距有50%,60%,甚至更高,那自然是需要仔细考虑剩下的这个部分能否通过改变自己来实现。

对大部分人来说,最重要的需求能够满足,次要需求都可以放过。而情侣分手往往是我们心中都有一个不可碰触的点,一旦意识到这个点是一个原则性问题,自己无法改变,即使非常爱,分手也可能不可避免。

通过以下问题,我们可以为我们的亲密关系做一个粗略的判断:

对于我来说,对方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他需要的品质又是什么?我们彼此有这些品质吗?

他吸引我的特质是什么?我吸引他的特质又是什么?

我在生活中有特别的需求吗?他能满足吗?他的需求我又能满足吗?

我们的理想分别是什么?我们的理想有共同点吗?

我希望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想要的又是什么样子。

两个人分别回答这些问题,是否合适在一起,就可以有一个基本判定了。

——The End——

责任编辑:晨歆

发表于2016-02-16 10:20:21

文:罗雯丽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罗生门本是黑泽明的一部电影,讲述一个武士带着自己美貌的妻子途经荒野,被一个猎人觊觎了美貌的妻子,之后,猎人将武士的妻子强奸,并杀死武士。

事情败露,猎人说,是这女子勾引了他并唆使他杀了武士。而这女子却说,她受到猎户的威胁,不得已就范,在她意欲自杀的时候,看清了丈夫的冷漠,悲伤过度,昏了过去,所以并不知道是谁杀死了丈夫。

灵媒召唤出武士的灵魂却说,他看见妻子已对猎户似有爱意,他愿意原谅猎户,却无法原谅妻子的恶毒,所以自杀。

第四者,则是一个途经的樵夫,因为觊觎猎户的短刀,也隐瞒了一些事实。一旁观察整个事件的僧人不由得感叹,人性之复杂。

一件事的发生,往往从每一个人各自的角度和解读来说,都是对的,可是对方由于有不同的期待,就常常造成不可挽回的矛盾。

爱情往往就是一个个纠葛颇深的罗生门故事。许多文艺作品都可以窥见它的影子,譬如芈月传中芈月与义渠王的爱情。

芈月为了江山,终于决定和丈夫义渠王决裂,义渠王也为了兄弟和妻子分道扬镳。

说来,此二人在结合初始便有别的心思。一个需要另外一个打江山,一个觉得自己娶了另外一个就可以坐享其成。一开始他们都认为自己在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也认为即使现在目标不一样,以后只要稍加转圜,就会一致。可惜,到最后也没有一致。

终于,兄弟之死,让义渠王意识到,自己心里最重要的那个人不是芈月,而是自己的好兄弟。对于义渠王这样的人来说,他的生命早已经因为战争而与兄弟们连接在了一起,他与他们之间是一种不曾写在纸上的生命契约关系。

他失去虎威而不作为,也失信于他的追随者,没有追随者,他的价值也将失去,他在芈月面前便再无“丈夫”的伟岸。总之,虎威之死,根本上就将义渠王推上了断头台,即使当时不死,他也将死于烂醉之中,。

芈月也终于意识到,她爱的是江山,不是美男,毕竟,江山能带给她比美男更大的安稳,也是她的理想所在。于是这貌合神离的爱情,便画上了句号。这其实就是一个罗生门的故事。

总之,娘娘如此无情,不禁让一票小伙伴们倒吸一口冷气——我等爱情还有无山盟海誓的一天?两个人的世界里,并不是谁占有主导权就可以阻止分离的发生,因为两个人都是有各自的思维的完整的人,他们会对爱情有截然不同的体验和期待,当一方的需求不能被满足,分开,也是自然的趋势,即使由于很多原因不分,恐怕在一起的愉快也少了许多。

我们喜欢看到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希望他们接吻之后便会永远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当然,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如果他们想要的人刚好和对方完全重合的话,他们就比较大的可能性会是一对幸福的璧人。然而其实情侣之间往往讲的根本不是同一个版本的故事,就像芈月和义渠王对彼此的期待一样。

Tom是一个常常需要出差的生意人,拥有许多伴侣,但是仍然在寻找那个灵魂伴侣。终于在一间酒吧里看到了因为微醉而跳上桌子疯狂大跳热舞的她,便认定她是他的终身所爱。他陷入对她不可救药的热恋,他对她的幻想是“她是那个能够陪我享受生活的女子”。而Anna对他不可救药的爱,发生在他们有一次他们共同看电视的时候,她觉得他是一个温暖而居家的男子,能够给她后半生带来温暖的安全感。

可想而知他们婚后的生活如何。他仍然每日出去逍遥自在,因为这是他想要的生活。她却在家日日以泪洗面,甚至自残,喝酒,开快车,因为她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Anna是患有边缘人格障碍的。边缘人格障碍的特点便是情绪高昂的时候“人来疯”,情绪低落的时候自残,开快车,甚至吸毒。他并不了解这一点,也无法理解他情绪低落的原因,而这样一场婚姻,将她的人格障碍放大得无以复加。

我们童年的经历基本已经决定了我们会想要什么样的伴侣和生活。往往,这个伴侣就是来弥补童年极其渴望的缺失的那一部分爱的。一个女边缘人格常常有着混乱的父女关系。所以她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能日日像父亲对女儿一样耐心温和的爱。

他,自小被父母训练成一个刚强的战士,需要的不是日日在家的相濡以沫,他想拥有的是世界,所以他需要的是一个独立,爱冒险的她。最后这段婚姻和平分手,二人各自开始了自己的个人心理治疗。

我们对另一半是有期待的,并且,我们必须很认真的接受这一点。如果对方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会觉得失望,这也是必然情绪。如果对方离我们的期待差距有10%,20%,对大部分人来说可以容忍,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实现。如果差距有50%,60%,甚至更高,那自然是需要仔细考虑剩下的这个部分能否通过改变自己来实现。

对大部分人来说,最重要的需求能够满足,次要需求都可以放过。而情侣分手往往是我们心中都有一个不可碰触的点,一旦意识到这个点是一个原则性问题,自己无法改变,即使非常爱,分手也可能不可避免。

通过以下问题,我们可以为我们的亲密关系做一个粗略的判断:

对于我来说,对方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他需要的品质又是什么?我们彼此有这些品质吗?

他吸引我的特质是什么?我吸引他的特质又是什么?

我在生活中有特别的需求吗?他能满足吗?他的需求我又能满足吗?

我们的理想分别是什么?我们的理想有共同点吗?

我希望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想要的又是什么样子。

两个人分别回答这些问题,是否合适在一起,就可以有一个基本判定了。

——The End——

责任编辑:晨歆


相关文章

  • 浅析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罗生门]
  • 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本文以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罗生门>位中心,拟从文中人物心理变化入手,尝试分析人性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利己主义.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罗生门 利己主义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擅长短篇 ...查看


  • 罗生门影评 1
  • <罗生门>的召唤 小教094 黄文超 0911011116 大雨滂沱,城门颓败,电影<罗生门>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呆滞的眼神,凝固的表情就像"哗啦啦"的雨声一样没有生气,面如死灰,似疑惑,似惶恐,似 ...查看


  • [罗生门]中的谎言与真相
  • <罗生门>中的谎言与真相 <罗生门>本是芥川龙之介的一篇小说,而黑泽明编导的同名电影则取材于芥川的另一篇小说<竹丛中>,两篇小说本来是毫无关联的,然而影片借"罗生门"为场景,让三个因滂 ...查看


  • 2010年编导考试题目
  • 2010年编导考试题目 一. 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1.在影视作品中,导演构思应考虑什么? 2.导演从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再创造? 3.以下影片属于什么类型?或包含几种类型? 如:<小鬼当家> 喜剧片.儿童片: < ...查看


  • 从芥川龙之介看[罗生门]
  • 从芥川龙之介看<罗生门> 作者:徐盈盈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3期 [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家,而<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重要的短篇小说之一,取材新颖,用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 ...查看


  • 罗生门影评
  • 罗生门观后感 著名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是一部对于人性探讨的电影.黑白的电影画面中充满的是对诡异变化的人性的多方位拷问,此外这部影片的叙述方式也十分独特. 影片开头就是一场磅礴大雨,一位乞丐,一位僧人和一位樵夫在破败的罗生门下 ...查看


  • 叙事学[罗生门]
  •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叙事学 学 院 :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日语语言文学 学 号: 2014020128 姓 名: 陈亚斐 授课老师: 李国栋 成 绩: 2015年1月 小说<竹林中>与电影<罗生门>叙事策略 ...查看


  • 读[罗生门]有感
  • 读<罗生门>有感 芥川龙之介,对于不少的文学爱好者来说,这必定是一个略带遗憾的名字.就像美术爱好者对于那个用黑白两色既能构筑唯美意境的比亚兹莱的英年早逝而扼腕一样,芥川年仅35岁的生命太过于彰显命运对天赋的吝啬.好在,在他们早早 ...查看


  • 罗生门读后感
  • "罗生门"读书笔记 读这本小说完全是一个巧合,有一次到书店闲逛淘书,看到了这本"罗生门",而我记得一个黑泽明的电影也叫罗生门,所以对于大师的信任,掏钱买了这本书.回家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电影只是使用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