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一、《课标》学年段学习要求:
学段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一)感受与鉴赏
【内容】音乐表现要素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
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内容】音乐情绪与情感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内容】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内容】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内容】演唱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内容】演奏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内容】综合性艺术表演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内容】识读乐谱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内容】探索音响与音乐
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内容】即兴创造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内容】创作实践
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
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
尝试用电脑创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内容】音乐与社会生活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 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内容】音乐与姊妹艺术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音乐教材编写的思路还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了实践与创造,加强了综合与渗透。教材以“单元主题”的方式呈现,包含了“聆听欣赏”、“学唱表演”、“编创活动”几个版块。
第九册教材分析:
欣赏:
全册共有聆听欣赏曲21首。其中外国作品9首,中国作品12首。按音乐体裁与形式:器乐独奏曲有:古筝曲《渔舟唱晚》、萨克斯曲《回家》、小提琴曲《思乡曲》、钢琴曲《雨滴》共四首;器乐合奏曲有:《晨景》、《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可爱的家》、《罗马的松树》、《暴风雨》、《乘雪橇》共七首。独唱歌曲有:《红梅赞》、《天黑黑》、《乡间的小路》、《谁不说俺家乡好》、《踩雨》、《踏雪寻梅》共六首,合唱歌曲有:《红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郞》、《可喜的一天》三首,还有一首京剧选段。
我们对各首曲目教学目标分成三层. 第一层次:会哼唱乐曲的主旋律,如:思乡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等。第二层次:熟悉乐曲旋律,知道曲名,作者。如:回家。第三层次:听上一、二遍,作为一种丰富音乐、积累音乐、拓宽音乐视野的素材。如:乡间的小路。
演唱:
全册共安排16首表演歌曲,其中8首是合唱歌曲,占了一半。。我们不妨和4年级作个比较。第七册中,表演歌曲15首,其中合唱4首;第八册表演歌曲16首其中合唱歌曲6首,可见本册教材合唱的曲目明显增加了。如何进行班级的合唱教学,这既是一个本册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编创活动:
1选择或编创节奏,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或作情景表演。如第一课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清晨》伴奏。第二课为《苹果丰收》、《快乐的农夫》伴奏。第四课为《外婆的澎湖湾》后半部分编配适当
的节奏。第六课为〈叮铃铃〉伴奏,用铃鼓为歌曲〈雏鹰之歌〉伴奏。
听辨乐曲的力度、速度、音区、音色、情绪及演奏乐器,区分乐曲段落, 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图形和词语表示乐曲的情绪。如第三课用色块表示音乐情绪。第五课以〈故乡〉为题画一幅图画。第四课用形容词表达歌曲〈天黑黑〉的情绪。第六课用图形表现歌曲〈可喜的一天〉的不同部分。听音乐看图排序,用图形或图画表示。第八课,用图形表示相同的主题旋律。
随音乐边唱边舞,歌表演。第五课表演唱《如今家乡山连山》
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了解音乐故事,在听赏音乐中发挥想象。如第三课:按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叙述的内容编创音乐小品;唱《雨花石》时按歌词含义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作背景。第五课写一段家乡的音乐文化名人事迹、民歌、童谣、艺术风采的短文。第八课,在音乐中想像冬天的雪景。
运用人声、自制乐器及其他乐器创作命题音响小品。第一课以《早晨》为题编创音乐。第二课以《丰收的喜悦》、《成功的喜悦》为题创作。第七课用打击乐表现下雨时的音响效果。以〈夏日的雨〉等命题创作音乐。
用模仿、重复的方法创作发展旋律。如第二课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第五课,用《思乡曲》的主题作变化发展。第八课,用模仿的方法创作曲调。
视唱旋律,改编不同节拍的旋律。如第四课,将歌曲《牧场上的家》的前八小节改编为4/4或6/8。
为音乐填词、根据词意配打击乐。如第四课为《回家》曲调配上歌词。第八课根据〈踏雪寻梅〉词意配打击乐
音乐知识与技能:
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在歌唱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的唱法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单元备课:
第一课:朝夕选择了4首分别表现早晨和傍晚的表演曲和欣赏曲,其中还有一个音乐编创活动。建议这个编创活动和欣赏《晨景》结合起来的。本课还有一个教学重点就是学习六八拍,学会听辨4/4、6/8
第二课:农家乐分别表现了丰收、赶圩、聚餐等农家乐场面。本课的民族民间音乐特色较浓郁。〈丰收锣鼓〉以各地锣鼓音乐表现丰收的喜悦、〈苹果丰收〉则表现了朝鲜族的音乐特色。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彝族歌曲。
第三课:足迹革命传统教育是这一课的主题。本课的三首歌曲都选自影片、一首选自歌剧、一首根据真实的历史人物。音乐形象直观生动,教学时可以和影片、歌剧的故事情节相结合。这课涉及到了倚音的演唱。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异同,理解倚音的演唱方法及演唱效果。
第四课:可爱的家有浓厚的异域风情。两首台湾的、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无论是哪国人,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
第五课故乡这一课两首表演歌曲都是两声部的歌曲,合唱教学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这一课还要求学生了解变拍子的知识。这一知识点学生较容易理解。不必作过于详尽的介绍。
第六课欢乐的少年四首音乐作品都表现了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雏鹰之歌》是一首比较新的歌,而且好听,很有劲,学生应该会挺喜欢的。这首歌有两个特点,一是带有新疆地区的音乐风格(可以用打击乐器伴奏,突出这一特点),二是有许多的下滑音。下滑音的演唱,我们可以用一些流行歌曲作例子,很多流行歌曲里都会出现下滑音,让学生在很熟悉的歌曲里找到唱下滑音的感觉,再来演唱歌曲。
第七课:雨花下雨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件挺麻烦的事情,但是小孩子却非常喜欢。《踩雨》这首歌就充分表现了小孩子光着脚丫踩在雨中的情景,充满了童趣。我们可以“雨”为主线,按“听雨----唱雨----戏雨”为线索,对整堂课进行设计。首先,听大(哒哒哒哒)、小(沙沙沙沙)、暴雨(雷加雨)的声音,并进行模仿,(注意强弱),然后是学唱歌曲(唱雨)。最后是戏雨,有首钢琴曲非常好听,可能有些老师听过,叫《雨的印记》,这首曲子很有下雨的感觉,可以给学生听一听,然后设问:这曲子里少了什么?雨声。“那就让我们来创造这些雨声吧”。“你需要那些道具来创造雨声?”老师尽量多提供些东西,如脸盆,水,空饼,报纸,塑料袋和一些打击乐器。最后让学生创作出来的印象效果和乐曲融合。
第八课:冬雪给孩子们带来了冬天的快乐。《雪花带来冬的梦》是一首带有生物科普知识的儿童歌曲,它告诉孩子们,冬天,“小青蛙”、“小甲虫”、“小刺猬”、“小狗熊”是在睡眠中度过寒冬的,等到春天“春风姑娘把你们来唤醒”。歌词拟人化、曲调平稳而带有叙事性。两个难点:升2的演唱和节奏X.XX 。介绍吴瑶香老师的课堂实录.
第十册教材分析:
1、聆听欣赏
全册共有聆听欣赏曲18首,其中外国作品4首,中国作品14首;器乐作品7首,声乐作品11首,包括两段现代京剧选段。跟以往的欣赏教材相比,本册的欣赏曲中国作品增多了,声乐作品增多了(合唱作品占了3首)。
2、歌曲演唱
在本册教材中共安排了五个单元的两声部歌唱教学,共有学唱歌曲16首,其中单声部歌曲7首,多声部合唱歌曲有《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迷人的火塘》、《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手拉手》、《可爱的苹果》9首;外国作品3首,中国作品13首。
3、编创活动
具体的编创活动内容及要求:
画一画旋律的图形谱,用手势表示曲调的起伏。(如歌曲《小鸟小鸟》中把歌曲前四句曲调画出来;欣赏《秋收》:试画出第二个主题音乐的图形谱,两个主题情绪有什么不同;欣赏《我们的田野》:画出歌曲曲调的线条图形,用手势表示曲调的起伏。
听辨乐曲的力度、速度、音区、音色、情绪及演奏乐器,区分乐曲段落, 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或图形表示乐曲的情绪。(如欣赏《致春天》:用彩色线条图形表示两段的情绪,听音乐用选择表格中合适的内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指出各段音乐开始时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用哪一段曲调作为结束的,速度和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欣赏《四季歌》:唱一唱主题,各主题在力度和音色上有什么变化;欣赏《秋收》:听到了哪些主要的演奏乐器;欣赏《京调》:乐曲分几部分?用色
块表示各部分间是重复还是对比,哪部分旋律节奏舒展悠长,哪部分活泼紧凑,用图形表示;欣赏《花之歌》:乐曲三个主题出现了几次?写出各段音乐的主奏乐器名称。)
选择或编创节奏,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或作情景表演。(如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唱到哪处用沙球敲击较合适,请选编节奏试一试;欣赏《春水》: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标出的节奏为歌曲伴奏;歌曲《迷人的火塘》:为歌曲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边唱边作情景表演;歌曲《铃儿响叮当》:选用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欣赏《铃儿响叮当》:用提供的节奏为每段歌曲伴奏;歌曲《手拉手》: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歌曲《盼红军》:用双响筒和碰铃或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
随音乐边唱边舞,做歌表演。(如歌曲《巴塘连北京》:用彩色纸自制头饰、围裙等,用藏族舞步边唱边舞;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为歌曲编创歌表演;欣赏《铃儿响叮当》:选择最喜欢的一段音乐编创动作进行表演;歌曲《蝈蝈和蛐蛐》:分角色设计表演唱;歌曲《我是中国人》:编排表演唱;欣赏《我的朋友在哪里》和《让世界充满爱》:为歌曲自编集体舞。随音乐边唱边跳;欣赏《花之歌》:
根据三段主题音乐分组编舞,然后闻乐起舞。)
了解少数民族知识,了解音乐神话故事,在听赏音乐中发挥想象。(如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看一看想一想,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西南部;欣赏《天地在我心》、《望月节》:找一找与民间神话有关的音乐,在乐声中为大伙讲故事;欣赏《水星----飞行使者》:当你听到乐曲中第二个主题曲调时想到了什么?)
运用人声、自制乐器及其他乐器创作命题音响小品。(如歌曲《让幻想展翅飞翔》:运用人声、
自制乐器及其他乐器创作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并自己命题;)
用模仿、重复的方法创作发展旋律。(如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用模仿、重复的方法将创作发展成完整的4小节曲调;第56页的练习:完成曲调,唱一唱是否通顺流畅。)
视唱旋律,改编不同节拍的旋律。(如教材第7页下面的练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试着唱歌曲中1~4小节曲调,把歌曲开始8小节旋律改编成3/4拍,唱一唱,感受不同节拍产生的不同情绪;歌曲《可爱的苹果》:试唱歌曲1~3小节曲调。)
为儿歌谱曲。(如歌曲《手拉手》:为儿歌谱曲。)
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开个音乐会。(如歌曲《可爱的苹果》:自编或自选歌曲、舞蹈、短诗、配乐朗诵等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情谊;歌曲《编花篮》:你还知道哪些以“花”为题的歌曲或乐曲,介绍给同学们,组织开个以“花”为题的音乐会。可以拓展整合联合评价方面。)
4、综合类音乐知识
出现的读谱知识有:
(1)切分音
(2)力度记号
课堂乐器
第一单元
主题是“春意”,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曲钢琴曲《致春天》、童声合唱《春水》,学唱歌曲
是《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本课四首作品的特点非常的鲜明,通过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欣赏和不同情绪的歌曲演唱,让学生感受浓浓的春意,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切分音是本课的知识点。
第二单元
主题是“欢乐的村寨”,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曲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学唱歌曲是《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不难看出,这个单元选的都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旨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极其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第三单元
主题是“幻想”,教材内容安排的聆听欣赏曲是歌曲《天地在我心》、歌声与乐队《望月节》、管弦乐《水星----飞行使者》,学唱歌曲是《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通过五个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进一步发展想象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从主题与内容来看,第三单元与第二单元相差极大。
第四单元
主题是“四季”,教材内容安排的聆听欣赏曲是根据青海民歌改编的管弦乐《四季歌》、器乐曲《秋收》,学唱歌曲是《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这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缩影的一方面反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提高对音乐欣赏的能力。
第五单元
主题是“您好!大自然”,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曲是合唱《我们的田野》、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学唱歌曲是《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本课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和“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的学习,让学生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就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田野在召唤》和《我们的田野》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从不同层面表现了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中的欢乐。
第六单元
主题是“京韵”,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曲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笛子与乐队《京调》,学唱歌曲是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音调缀成的戏歌《我是中国人》、《蝈蝈和蛐蛐》。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京剧“二黄”、“西皮”的唱腔,感受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第七单元
主题是“友谊”,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学唱歌曲是《手拉手》、《可爱的苹果》。这四首作品主题鲜明,情绪热烈,让学生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表达师生情、生生情及人间最珍贵的友谊,进一步友谊永存,体验人间的情和爱。
第八单元
主题是“百花园”,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曲是歌曲《牡丹之歌》、器乐曲《花之歌》,学唱
歌曲是四川民歌《盼红军》、河南民歌《编花篮》。让学生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带来的温馨与快乐。
三、教学建议:
1、把复杂的知识技能简单化。可以用简化低声部来实现合唱效果。以每个小节的开头音作为主音。
2、音乐知识的教学必须在音乐的活动中进行。
3、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说话。
音乐的美,就是音乐唱(奏) 的形式的美、使音乐现实化的声音的美、这些声音所表述的音乐内容的美、这些内容所包含的情感的美。音乐的美是以音乐本身为载体的,离开了音乐,音乐的美就不存在了。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强调音乐性,即在音乐中进行音乐教育。音乐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不断地感受、感知、理解、探索、表现及创造音乐的过程。而语文课式的大段讲解与诠释、美术课式的以“画”代“音”,剥夺学生接触了解音乐的机会和权力,就无从谈到音乐的美。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根据教师特长组合教材
2)根据学生实际组合教材
3)根据本地乡土文化组合教材
五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一、《课标》学年段学习要求:
学段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一)感受与鉴赏
【内容】音乐表现要素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
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内容】音乐情绪与情感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内容】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内容】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内容】演唱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内容】演奏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内容】综合性艺术表演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内容】识读乐谱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内容】探索音响与音乐
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内容】即兴创造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内容】创作实践
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
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
尝试用电脑创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内容】音乐与社会生活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 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内容】音乐与姊妹艺术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音乐教材编写的思路还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了实践与创造,加强了综合与渗透。教材以“单元主题”的方式呈现,包含了“聆听欣赏”、“学唱表演”、“编创活动”几个版块。
第九册教材分析:
欣赏:
全册共有聆听欣赏曲21首。其中外国作品9首,中国作品12首。按音乐体裁与形式:器乐独奏曲有:古筝曲《渔舟唱晚》、萨克斯曲《回家》、小提琴曲《思乡曲》、钢琴曲《雨滴》共四首;器乐合奏曲有:《晨景》、《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可爱的家》、《罗马的松树》、《暴风雨》、《乘雪橇》共七首。独唱歌曲有:《红梅赞》、《天黑黑》、《乡间的小路》、《谁不说俺家乡好》、《踩雨》、《踏雪寻梅》共六首,合唱歌曲有:《红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郞》、《可喜的一天》三首,还有一首京剧选段。
我们对各首曲目教学目标分成三层. 第一层次:会哼唱乐曲的主旋律,如:思乡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等。第二层次:熟悉乐曲旋律,知道曲名,作者。如:回家。第三层次:听上一、二遍,作为一种丰富音乐、积累音乐、拓宽音乐视野的素材。如:乡间的小路。
演唱:
全册共安排16首表演歌曲,其中8首是合唱歌曲,占了一半。。我们不妨和4年级作个比较。第七册中,表演歌曲15首,其中合唱4首;第八册表演歌曲16首其中合唱歌曲6首,可见本册教材合唱的曲目明显增加了。如何进行班级的合唱教学,这既是一个本册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编创活动:
1选择或编创节奏,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或作情景表演。如第一课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清晨》伴奏。第二课为《苹果丰收》、《快乐的农夫》伴奏。第四课为《外婆的澎湖湾》后半部分编配适当
的节奏。第六课为〈叮铃铃〉伴奏,用铃鼓为歌曲〈雏鹰之歌〉伴奏。
听辨乐曲的力度、速度、音区、音色、情绪及演奏乐器,区分乐曲段落, 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图形和词语表示乐曲的情绪。如第三课用色块表示音乐情绪。第五课以〈故乡〉为题画一幅图画。第四课用形容词表达歌曲〈天黑黑〉的情绪。第六课用图形表现歌曲〈可喜的一天〉的不同部分。听音乐看图排序,用图形或图画表示。第八课,用图形表示相同的主题旋律。
随音乐边唱边舞,歌表演。第五课表演唱《如今家乡山连山》
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了解音乐故事,在听赏音乐中发挥想象。如第三课:按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叙述的内容编创音乐小品;唱《雨花石》时按歌词含义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作背景。第五课写一段家乡的音乐文化名人事迹、民歌、童谣、艺术风采的短文。第八课,在音乐中想像冬天的雪景。
运用人声、自制乐器及其他乐器创作命题音响小品。第一课以《早晨》为题编创音乐。第二课以《丰收的喜悦》、《成功的喜悦》为题创作。第七课用打击乐表现下雨时的音响效果。以〈夏日的雨〉等命题创作音乐。
用模仿、重复的方法创作发展旋律。如第二课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第五课,用《思乡曲》的主题作变化发展。第八课,用模仿的方法创作曲调。
视唱旋律,改编不同节拍的旋律。如第四课,将歌曲《牧场上的家》的前八小节改编为4/4或6/8。
为音乐填词、根据词意配打击乐。如第四课为《回家》曲调配上歌词。第八课根据〈踏雪寻梅〉词意配打击乐
音乐知识与技能:
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在歌唱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的唱法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单元备课:
第一课:朝夕选择了4首分别表现早晨和傍晚的表演曲和欣赏曲,其中还有一个音乐编创活动。建议这个编创活动和欣赏《晨景》结合起来的。本课还有一个教学重点就是学习六八拍,学会听辨4/4、6/8
第二课:农家乐分别表现了丰收、赶圩、聚餐等农家乐场面。本课的民族民间音乐特色较浓郁。〈丰收锣鼓〉以各地锣鼓音乐表现丰收的喜悦、〈苹果丰收〉则表现了朝鲜族的音乐特色。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彝族歌曲。
第三课:足迹革命传统教育是这一课的主题。本课的三首歌曲都选自影片、一首选自歌剧、一首根据真实的历史人物。音乐形象直观生动,教学时可以和影片、歌剧的故事情节相结合。这课涉及到了倚音的演唱。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异同,理解倚音的演唱方法及演唱效果。
第四课:可爱的家有浓厚的异域风情。两首台湾的、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无论是哪国人,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
第五课故乡这一课两首表演歌曲都是两声部的歌曲,合唱教学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这一课还要求学生了解变拍子的知识。这一知识点学生较容易理解。不必作过于详尽的介绍。
第六课欢乐的少年四首音乐作品都表现了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雏鹰之歌》是一首比较新的歌,而且好听,很有劲,学生应该会挺喜欢的。这首歌有两个特点,一是带有新疆地区的音乐风格(可以用打击乐器伴奏,突出这一特点),二是有许多的下滑音。下滑音的演唱,我们可以用一些流行歌曲作例子,很多流行歌曲里都会出现下滑音,让学生在很熟悉的歌曲里找到唱下滑音的感觉,再来演唱歌曲。
第七课:雨花下雨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件挺麻烦的事情,但是小孩子却非常喜欢。《踩雨》这首歌就充分表现了小孩子光着脚丫踩在雨中的情景,充满了童趣。我们可以“雨”为主线,按“听雨----唱雨----戏雨”为线索,对整堂课进行设计。首先,听大(哒哒哒哒)、小(沙沙沙沙)、暴雨(雷加雨)的声音,并进行模仿,(注意强弱),然后是学唱歌曲(唱雨)。最后是戏雨,有首钢琴曲非常好听,可能有些老师听过,叫《雨的印记》,这首曲子很有下雨的感觉,可以给学生听一听,然后设问:这曲子里少了什么?雨声。“那就让我们来创造这些雨声吧”。“你需要那些道具来创造雨声?”老师尽量多提供些东西,如脸盆,水,空饼,报纸,塑料袋和一些打击乐器。最后让学生创作出来的印象效果和乐曲融合。
第八课:冬雪给孩子们带来了冬天的快乐。《雪花带来冬的梦》是一首带有生物科普知识的儿童歌曲,它告诉孩子们,冬天,“小青蛙”、“小甲虫”、“小刺猬”、“小狗熊”是在睡眠中度过寒冬的,等到春天“春风姑娘把你们来唤醒”。歌词拟人化、曲调平稳而带有叙事性。两个难点:升2的演唱和节奏X.XX 。介绍吴瑶香老师的课堂实录.
第十册教材分析:
1、聆听欣赏
全册共有聆听欣赏曲18首,其中外国作品4首,中国作品14首;器乐作品7首,声乐作品11首,包括两段现代京剧选段。跟以往的欣赏教材相比,本册的欣赏曲中国作品增多了,声乐作品增多了(合唱作品占了3首)。
2、歌曲演唱
在本册教材中共安排了五个单元的两声部歌唱教学,共有学唱歌曲16首,其中单声部歌曲7首,多声部合唱歌曲有《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迷人的火塘》、《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手拉手》、《可爱的苹果》9首;外国作品3首,中国作品13首。
3、编创活动
具体的编创活动内容及要求:
画一画旋律的图形谱,用手势表示曲调的起伏。(如歌曲《小鸟小鸟》中把歌曲前四句曲调画出来;欣赏《秋收》:试画出第二个主题音乐的图形谱,两个主题情绪有什么不同;欣赏《我们的田野》:画出歌曲曲调的线条图形,用手势表示曲调的起伏。
听辨乐曲的力度、速度、音区、音色、情绪及演奏乐器,区分乐曲段落, 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或图形表示乐曲的情绪。(如欣赏《致春天》:用彩色线条图形表示两段的情绪,听音乐用选择表格中合适的内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指出各段音乐开始时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用哪一段曲调作为结束的,速度和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欣赏《四季歌》:唱一唱主题,各主题在力度和音色上有什么变化;欣赏《秋收》:听到了哪些主要的演奏乐器;欣赏《京调》:乐曲分几部分?用色
块表示各部分间是重复还是对比,哪部分旋律节奏舒展悠长,哪部分活泼紧凑,用图形表示;欣赏《花之歌》:乐曲三个主题出现了几次?写出各段音乐的主奏乐器名称。)
选择或编创节奏,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或作情景表演。(如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唱到哪处用沙球敲击较合适,请选编节奏试一试;欣赏《春水》: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标出的节奏为歌曲伴奏;歌曲《迷人的火塘》:为歌曲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边唱边作情景表演;歌曲《铃儿响叮当》:选用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欣赏《铃儿响叮当》:用提供的节奏为每段歌曲伴奏;歌曲《手拉手》: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歌曲《盼红军》:用双响筒和碰铃或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
随音乐边唱边舞,做歌表演。(如歌曲《巴塘连北京》:用彩色纸自制头饰、围裙等,用藏族舞步边唱边舞;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为歌曲编创歌表演;欣赏《铃儿响叮当》:选择最喜欢的一段音乐编创动作进行表演;歌曲《蝈蝈和蛐蛐》:分角色设计表演唱;歌曲《我是中国人》:编排表演唱;欣赏《我的朋友在哪里》和《让世界充满爱》:为歌曲自编集体舞。随音乐边唱边跳;欣赏《花之歌》:
根据三段主题音乐分组编舞,然后闻乐起舞。)
了解少数民族知识,了解音乐神话故事,在听赏音乐中发挥想象。(如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看一看想一想,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西南部;欣赏《天地在我心》、《望月节》:找一找与民间神话有关的音乐,在乐声中为大伙讲故事;欣赏《水星----飞行使者》:当你听到乐曲中第二个主题曲调时想到了什么?)
运用人声、自制乐器及其他乐器创作命题音响小品。(如歌曲《让幻想展翅飞翔》:运用人声、
自制乐器及其他乐器创作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并自己命题;)
用模仿、重复的方法创作发展旋律。(如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用模仿、重复的方法将创作发展成完整的4小节曲调;第56页的练习:完成曲调,唱一唱是否通顺流畅。)
视唱旋律,改编不同节拍的旋律。(如教材第7页下面的练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试着唱歌曲中1~4小节曲调,把歌曲开始8小节旋律改编成3/4拍,唱一唱,感受不同节拍产生的不同情绪;歌曲《可爱的苹果》:试唱歌曲1~3小节曲调。)
为儿歌谱曲。(如歌曲《手拉手》:为儿歌谱曲。)
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开个音乐会。(如歌曲《可爱的苹果》:自编或自选歌曲、舞蹈、短诗、配乐朗诵等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情谊;歌曲《编花篮》:你还知道哪些以“花”为题的歌曲或乐曲,介绍给同学们,组织开个以“花”为题的音乐会。可以拓展整合联合评价方面。)
4、综合类音乐知识
出现的读谱知识有:
(1)切分音
(2)力度记号
课堂乐器
第一单元
主题是“春意”,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曲钢琴曲《致春天》、童声合唱《春水》,学唱歌曲
是《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本课四首作品的特点非常的鲜明,通过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欣赏和不同情绪的歌曲演唱,让学生感受浓浓的春意,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切分音是本课的知识点。
第二单元
主题是“欢乐的村寨”,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曲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学唱歌曲是《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不难看出,这个单元选的都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旨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极其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第三单元
主题是“幻想”,教材内容安排的聆听欣赏曲是歌曲《天地在我心》、歌声与乐队《望月节》、管弦乐《水星----飞行使者》,学唱歌曲是《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通过五个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进一步发展想象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从主题与内容来看,第三单元与第二单元相差极大。
第四单元
主题是“四季”,教材内容安排的聆听欣赏曲是根据青海民歌改编的管弦乐《四季歌》、器乐曲《秋收》,学唱歌曲是《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这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缩影的一方面反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提高对音乐欣赏的能力。
第五单元
主题是“您好!大自然”,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曲是合唱《我们的田野》、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学唱歌曲是《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本课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和“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的学习,让学生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就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田野在召唤》和《我们的田野》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从不同层面表现了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中的欢乐。
第六单元
主题是“京韵”,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曲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笛子与乐队《京调》,学唱歌曲是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音调缀成的戏歌《我是中国人》、《蝈蝈和蛐蛐》。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京剧“二黄”、“西皮”的唱腔,感受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第七单元
主题是“友谊”,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学唱歌曲是《手拉手》、《可爱的苹果》。这四首作品主题鲜明,情绪热烈,让学生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表达师生情、生生情及人间最珍贵的友谊,进一步友谊永存,体验人间的情和爱。
第八单元
主题是“百花园”,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曲是歌曲《牡丹之歌》、器乐曲《花之歌》,学唱
歌曲是四川民歌《盼红军》、河南民歌《编花篮》。让学生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带来的温馨与快乐。
三、教学建议:
1、把复杂的知识技能简单化。可以用简化低声部来实现合唱效果。以每个小节的开头音作为主音。
2、音乐知识的教学必须在音乐的活动中进行。
3、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说话。
音乐的美,就是音乐唱(奏) 的形式的美、使音乐现实化的声音的美、这些声音所表述的音乐内容的美、这些内容所包含的情感的美。音乐的美是以音乐本身为载体的,离开了音乐,音乐的美就不存在了。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强调音乐性,即在音乐中进行音乐教育。音乐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不断地感受、感知、理解、探索、表现及创造音乐的过程。而语文课式的大段讲解与诠释、美术课式的以“画”代“音”,剥夺学生接触了解音乐的机会和权力,就无从谈到音乐的美。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根据教师特长组合教材
2)根据学生实际组合教材
3)根据本地乡土文化组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