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错题整理与解析(配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1错题整理与解析(配苏教版)

---名校新课程教学案之活页练习(部分)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课时(P1)

3. 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下列性质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A、 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B、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酸的通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使指示剂变色,如使紫色石蕊变红;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能与弱酸盐反应生成对应的弱酸和盐。

典型错误:误选C,这部分同学混淆了酸、碱对于指示剂的变色结果,应该是紫色石蕊遇碱变蓝;误选D,这是用具体的酸代入造成的错误,酸的通性是H+所体现的性质,而与氯化钡生成沉淀应该是酸根的性质。

答案:CD

10. 有一种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是+3、+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I2O4   B、I3O5   C、I4O7  D、I4O9

解析:碘酸碘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陌生的,但是生活告诉我们,食盐添加了碘,那就是碘酸钾,现我碘酸碘,故应存在碘酸根离子,内含碘的+5价,由此可见,碘酸碘的化学式应该是I(IO3)3。

典型错误:只考虑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采用代入法、凑配法解本题,就会误选A和C。

答案:D

物质的量 第二课时(P4)

6.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ag,一个12C的质量为bg,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    )

A、12b/a B、12a/b C、a/NA D、a·NA

解析:本题可先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去解,用该原子的真实质量a与b的12分之一作比较,则为12a/b;对于CD两项,可这样考虑,一个原子的质量为ag,则1mol原子(即NA个)的总质量为a·NAg,即该原子的摩尔质量为a·NA g/mol,再根据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对关系,即可得选项D正确。

典型错误:漏选D,这部分同学推理能力较差,没有充分理解摩尔质量、相对原子间的关系。

答案:BD

10. 钠、镁、铝分别与盐酸反应:

(1) 若盐酸足量,等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产生氢气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2) 若盐酸足量,等质量的钠、镁、铝产生氢气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溶液增重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3) 若盐酸等质量且足量,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则钠、镁、铝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盐酸浓度相等,体积相等,投入的钠、镁、铝质量相等,反应后有一种金属剩余,该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技巧性比较强的计算型填

空题。

对于(1),依据2Na∽H2 Mg∽H2 2Al∽3H2 ,可知等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故质量比也是1:2:3。

对于(2),条件改为等质量的钠、镁、铝,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是,根据(1)的结果,只需分别乘上1,2,3即可得答案。依据2Na∽H2 Mg∽H2 2Al∽3H2 ,可知,46g钠产生氢气2g,溶液质量增加44g,溶液质量增加率为22/23,类似可得镁使溶液质量的增加率为11/12,铝是8/9,现三种金属的投入质量一样,则溶液质量的增加值之比就是这三者之比。

对于(3),根据题述,可知经反应后三份溶液质量的增加值是一样的。故投入金属的质量之比应为(2)中第二空的倒数之比。

答案:(1)1:2:3 (2) (3) (4)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一课时(P5)

5. 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等的(    )

A、 原子数 B、体积 C、质子数 D、质量

解析:依据同温同压时,等物质的量的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可知选项B正确,再者,考虑到一个氢气分子的一个氦分子均含有2个质子,故质子数也恰好相同。

答案:BC

典型错误:漏选C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二课时(P6)

4. 由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   )

A、29:8:13   B、22:1:14   C、13:8:13   D、26:16:57

解析:首先,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44,2,28,而混合气体与氮气的相对密度为1,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与氮气相同,也是28,这样的话,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就没法确定,也就是任意的,于是,只需考虑44与2如何配比可以达到平均值28,可以利用十字交叉法轻松完成。

答案:CD

10. 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Y2(液)+3O2(气)==XO2(气)+2YO2(气),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密度是2.56g/L,则:

(1) 反应前O2的体积是_________(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

(3) 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16,则X、Y两元素分别是____和___(写元素符号)

解析:观察反应方程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气体的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即不管反应物的相对用量,反应前后的气体分子数不变,则相同状态下,气体的体积不会变,已知恰好完全燃烧,故生成物体积就是反应前的氧气的体积,接着可以算出氧气的物质的量,则XY2的物质的量是氧气的三分之一,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可利用密度与体积的乘积得到,减去氧气的质量,即得

液态化合物的质量,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可求得它的摩尔质量。

答案:(1)672mL,(2)76/mol,(3)C、S

常见物质的检验(P9)

3. 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无色试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结论:溶液显碱性

B、 无色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结论:试液是钠盐溶液

C、 无色试液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结论:试液中含氢氧化钙

D、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结论:该气体是氨气

解析: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一课时(P10)

7. 实验室欲配制100mL0.5mol/L的NaOH溶液,配制过程中的下列做法会使所配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偏低的是_______,无影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放在烧杯中称量且较慢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砝码与药品位置颠倒(没用游码)

C、 溶解搅拌时,溶液溅到烧杯外面

D、 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E、 移液时,忘记洗涤烧杯内壁

F、 移液时,有少量溶液流到容量瓶壁外

G、 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及时将过线的液体吸出

H、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二课时(P11)

4. 某硫酸铝溶液VmL中含ag铝离子,取出V/4mL溶液稀释成4VmL后,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单位为mol/L)( )

A、125a/54V    B、125a/36V   C、125a/18V     D、125a/V

5. 将50%的硫酸溶液和1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大于30%   B、小于30%   C、等于30%   D、无法判断

8. 标准状况下,aL氯化氢气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P12)

8. 和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单核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多核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的构成(P13)

9. 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若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

A.3种    B、6种    C、9种    D、12种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检测B (P17-18)

14. 不能从溴水中提取溴的试剂是( )

A、 酒精 B、汽油  C、苯  D、四氯化碳

19. 已知:碳元素有12C、13C、14C;氧元素有16O、17O、18O,则它们能够形成_____种CO2分子。

氯气的性质(P21)

2. 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新制氯水中只含氯气和水分子

B、 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 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氯气

D、 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增强

4. 下

列叙述中能证明次氯酸是一种弱酸的是(     )

A、 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

B、 次氯酸钙能与碳酸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

C、 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 

D、次氯酸能使染料和有机色质褪色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P26)

1.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的最佳方法是(    )

A、 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加热灼烧 D、配成溶液后通入二氧化碳

9. 有A、B、C三种物质,其焰色反应均为黄色。且A和B反应生成C;加热A时得到C和无色无味的气体D;D和C的水溶液作用又可生成A;D和B作用有C生成,D过量时,C转变为A。

(1) 写出A、B、C、D的化学式:A____B_____C______D______

(2)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C(溶液)_______________B+少量D____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______

离子反应(P27)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氯气是非电解质 B、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C、甲烷是非电解质 D、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

9.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 石灰石溶于稀硝酸: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

11.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H4+、Ba2+、Mg2+、Ag+、OH-、SO42-、CO32-中的某几种,现有该溶液做以下实验:(1)取此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盐酸无明显现象;(2)另取少许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将(2)中沉淀过滤,取滤液微热,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 由此推断,该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_,肯定无__________。

(2)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镁的提取及应用(P28)

8. 已知镁在二氧化碳中可以燃烧。现将agMg置于盛有bL(标准状况)二氧化碳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1) 在密闭容器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在反应容器中二氧化碳有剩余,则容器内的固体物质一定含有_________

(3) 若反应容器中氧气有剩余,则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_。此时,在bL二氧化碳和氧气

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V(O2)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用同时含a、b的式子表示)。

从铝土矿提取铝(P33)

6. 除去MgO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铝杂质,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稀硫酸 B、浓氨水   C、稀盐酸  D、氢氧化钠溶液

10. 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若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理论上能得到金属铝______g,需氧化铝_______g。

铝的氢氧化物(P34)

2. 下列物质中,属于复盐的是(   )

A、 光卤石 B、冰晶石 C、明矾  D、铝热剂 

4. 向明矾溶液里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当硫酸根恰好完全沉淀时,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

A、 一部分为氢氧化铝,一部分为铝离子    B、全部为氢氧化铝

C、一部分为氢氧化铝,一部分为偏铝酸根   D、全部为偏铝酸根

5. 欲在一定量的偏铝酸钠溶液中获得最大是沉淀,应加入的试剂是(   )

A、 硫酸钠 B、二氧化碳 C、氯化铵 D、氯化铝

7.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

A、 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  B、氯化铝和氢氧化钠 

C、偏铝酸钠和硫酸    D、碳酸氢钡和氢氧化钡

11. 向含1molKAl(SO4)2溶质的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Ba(OH)2溶液,当加入___L溶液时,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最多;当加入_____L溶液时,硫酸钡沉淀量最多,此时氢氧化铝沉淀为______g。当加入_____L溶液时,两种沉淀的物质的量之和为最大;当加入_____L溶液时,两种沉淀的质量之和为最大。

第2页 共4页

高中化学必修1错题整理与解析(配苏教版)

---名校新课程教学案之活页练习(部分)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课时(P1)

3. 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下列性质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A、 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B、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酸的通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使指示剂变色,如使紫色石蕊变红;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能与弱酸盐反应生成对应的弱酸和盐。

典型错误:误选C,这部分同学混淆了酸、碱对于指示剂的变色结果,应该是紫色石蕊遇碱变蓝;误选D,这是用具体的酸代入造成的错误,酸的通性是H+所体现的性质,而与氯化钡生成沉淀应该是酸根的性质。

答案:CD

10. 有一种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是+3、+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I2O4   B、I3O5   C、I4O7  D、I4O9

解析:碘酸碘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陌生的,但是生活告诉我们,食盐添加了碘,那就是碘酸钾,现我碘酸碘,故应存在碘酸根离子,内含碘的+5价,由此可见,碘酸碘的化学式应该是I(IO3)3。

典型错误:只考虑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采用代入法、凑配法解本题,就会误选A和C。

答案:D

物质的量 第二课时(P4)

6.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ag,一个12C的质量为bg,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    )

A、12b/a B、12a/b C、a/NA D、a·NA

解析:本题可先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去解,用该原子的真实质量a与b的12分之一作比较,则为12a/b;对于CD两项,可这样考虑,一个原子的质量为ag,则1mol原子(即NA个)的总质量为a·NAg,即该原子的摩尔质量为a·NA g/mol,再根据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对关系,即可得选项D正确。

典型错误:漏选D,这部分同学推理能力较差,没有充分理解摩尔质量、相对原子间的关系。

答案:BD

10. 钠、镁、铝分别与盐酸反应:

(1) 若盐酸足量,等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产生氢气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2) 若盐酸足量,等质量的钠、镁、铝产生氢气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溶液增重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3) 若盐酸等质量且足量,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则钠、镁、铝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盐酸浓度相等,体积相等,投入的钠、镁、铝质量相等,反应后有一种金属剩余,该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技巧性比较强的计算型填

空题。

对于(1),依据2Na∽H2 Mg∽H2 2Al∽3H2 ,可知等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故质量比也是1:2:3。

对于(2),条件改为等质量的钠、镁、铝,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是,根据(1)的结果,只需分别乘上1,2,3即可得答案。依据2Na∽H2 Mg∽H2 2Al∽3H2 ,可知,46g钠产生氢气2g,溶液质量增加44g,溶液质量增加率为22/23,类似可得镁使溶液质量的增加率为11/12,铝是8/9,现三种金属的投入质量一样,则溶液质量的增加值之比就是这三者之比。

对于(3),根据题述,可知经反应后三份溶液质量的增加值是一样的。故投入金属的质量之比应为(2)中第二空的倒数之比。

答案:(1)1:2:3 (2) (3) (4)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一课时(P5)

5. 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等的(    )

A、 原子数 B、体积 C、质子数 D、质量

解析:依据同温同压时,等物质的量的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可知选项B正确,再者,考虑到一个氢气分子的一个氦分子均含有2个质子,故质子数也恰好相同。

答案:BC

典型错误:漏选C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二课时(P6)

4. 由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   )

A、29:8:13   B、22:1:14   C、13:8:13   D、26:16:57

解析:首先,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44,2,28,而混合气体与氮气的相对密度为1,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与氮气相同,也是28,这样的话,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就没法确定,也就是任意的,于是,只需考虑44与2如何配比可以达到平均值28,可以利用十字交叉法轻松完成。

答案:CD

10. 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Y2(液)+3O2(气)==XO2(气)+2YO2(气),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密度是2.56g/L,则:

(1) 反应前O2的体积是_________(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

(3) 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16,则X、Y两元素分别是____和___(写元素符号)

解析:观察反应方程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气体的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即不管反应物的相对用量,反应前后的气体分子数不变,则相同状态下,气体的体积不会变,已知恰好完全燃烧,故生成物体积就是反应前的氧气的体积,接着可以算出氧气的物质的量,则XY2的物质的量是氧气的三分之一,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可利用密度与体积的乘积得到,减去氧气的质量,即得

液态化合物的质量,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可求得它的摩尔质量。

答案:(1)672mL,(2)76/mol,(3)C、S

常见物质的检验(P9)

3. 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无色试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结论:溶液显碱性

B、 无色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结论:试液是钠盐溶液

C、 无色试液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结论:试液中含氢氧化钙

D、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结论:该气体是氨气

解析: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一课时(P10)

7. 实验室欲配制100mL0.5mol/L的NaOH溶液,配制过程中的下列做法会使所配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偏低的是_______,无影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放在烧杯中称量且较慢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砝码与药品位置颠倒(没用游码)

C、 溶解搅拌时,溶液溅到烧杯外面

D、 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E、 移液时,忘记洗涤烧杯内壁

F、 移液时,有少量溶液流到容量瓶壁外

G、 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及时将过线的液体吸出

H、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二课时(P11)

4. 某硫酸铝溶液VmL中含ag铝离子,取出V/4mL溶液稀释成4VmL后,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单位为mol/L)( )

A、125a/54V    B、125a/36V   C、125a/18V     D、125a/V

5. 将50%的硫酸溶液和1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大于30%   B、小于30%   C、等于30%   D、无法判断

8. 标准状况下,aL氯化氢气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P12)

8. 和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单核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多核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的构成(P13)

9. 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若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

A.3种    B、6种    C、9种    D、12种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检测B (P17-18)

14. 不能从溴水中提取溴的试剂是( )

A、 酒精 B、汽油  C、苯  D、四氯化碳

19. 已知:碳元素有12C、13C、14C;氧元素有16O、17O、18O,则它们能够形成_____种CO2分子。

氯气的性质(P21)

2. 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新制氯水中只含氯气和水分子

B、 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 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氯气

D、 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增强

4. 下

列叙述中能证明次氯酸是一种弱酸的是(     )

A、 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

B、 次氯酸钙能与碳酸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

C、 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 

D、次氯酸能使染料和有机色质褪色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P26)

1.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的最佳方法是(    )

A、 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加热灼烧 D、配成溶液后通入二氧化碳

9. 有A、B、C三种物质,其焰色反应均为黄色。且A和B反应生成C;加热A时得到C和无色无味的气体D;D和C的水溶液作用又可生成A;D和B作用有C生成,D过量时,C转变为A。

(1) 写出A、B、C、D的化学式:A____B_____C______D______

(2)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C(溶液)_______________B+少量D____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______

离子反应(P27)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氯气是非电解质 B、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C、甲烷是非电解质 D、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

9.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 石灰石溶于稀硝酸: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

11.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H4+、Ba2+、Mg2+、Ag+、OH-、SO42-、CO32-中的某几种,现有该溶液做以下实验:(1)取此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盐酸无明显现象;(2)另取少许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将(2)中沉淀过滤,取滤液微热,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 由此推断,该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_,肯定无__________。

(2)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镁的提取及应用(P28)

8. 已知镁在二氧化碳中可以燃烧。现将agMg置于盛有bL(标准状况)二氧化碳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1) 在密闭容器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在反应容器中二氧化碳有剩余,则容器内的固体物质一定含有_________

(3) 若反应容器中氧气有剩余,则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_。此时,在bL二氧化碳和氧气

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V(O2)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用同时含a、b的式子表示)。

从铝土矿提取铝(P33)

6. 除去MgO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铝杂质,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稀硫酸 B、浓氨水   C、稀盐酸  D、氢氧化钠溶液

10. 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若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理论上能得到金属铝______g,需氧化铝_______g。

铝的氢氧化物(P34)

2. 下列物质中,属于复盐的是(   )

A、 光卤石 B、冰晶石 C、明矾  D、铝热剂 

4. 向明矾溶液里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当硫酸根恰好完全沉淀时,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

A、 一部分为氢氧化铝,一部分为铝离子    B、全部为氢氧化铝

C、一部分为氢氧化铝,一部分为偏铝酸根   D、全部为偏铝酸根

5. 欲在一定量的偏铝酸钠溶液中获得最大是沉淀,应加入的试剂是(   )

A、 硫酸钠 B、二氧化碳 C、氯化铵 D、氯化铝

7.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

A、 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  B、氯化铝和氢氧化钠 

C、偏铝酸钠和硫酸    D、碳酸氢钡和氢氧化钡

11. 向含1molKAl(SO4)2溶质的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Ba(OH)2溶液,当加入___L溶液时,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最多;当加入_____L溶液时,硫酸钡沉淀量最多,此时氢氧化铝沉淀为______g。当加入_____L溶液时,两种沉淀的物质的量之和为最大;当加入_____L溶液时,两种沉淀的质量之和为最大。

第2页 共4页


相关文章

  • 二轮复习策略
  • 二轮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怎样才能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我们认为应从整合教材知识和提升解题能力两方面进行. 一.整合教材知识 1.精读教材,理清概念 高中生物概念多而杂,若把教材概念集中复习,作为整合教材的第一步,能在较短时间内夯实基础, ...查看


  • 高中生物必修易错题
  • 2011-2012学年高二生物寒假作业 温馨提示: 请同学们按照以下判断题的提示,对必修一和必修三的教材内容进行复习.(注:这些判断题是多位名师将近几年新课标高考中的易错题抽出来组成的,希望同学们高度重视.建议先做,再查阅教材更正.可分开两 ...查看


  •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易错题搜集
  •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易错题搜集 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北京人事考试网提供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包括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模拟题.本文为广大考生整理教师资格考试中高中历史易错题. 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师资格考试中,主 ...查看


  • 学习高中生物的方法总结
  • [摘 要]生物是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科目之一,更是在理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同时,生物与实际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都离不开生物知识的应用,因此在高中阶段学好生物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更好的融入生活. [关键词]高中生 ...查看


  • 高三地理工作总结
  • 高三地理工作总结 高三地理组 2011.1 .17 自高二始,我们就着手复习区域部分,到本学期末,以复习了高中必修三本,选修一本,基本完成了预设的任务.回顾这段时期的工作,特总结如下: 一.教师工作方面: 1.研究高考,切实把握高考的动向. ...查看


  • 生物必修一易错题集锦
  • 生物必修一易错题集锦 ◆第一章 走近细胞 易错点1 不能区分不同生物生命系统的层次 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是细胞,病毒无细胞结构,也就无生命系统的层次,单细胞生物有细胞.个体两个层次,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多细胞生物需区分动物与植物 ...查看


  • 高三文科数学教学计划
  • 篇一:2013届高三数学(文科) 教学计划 2013 届高三数学(文科)教学计划 高三文科数学备课 组 一.复习思路: 如果把高三复习的 教学比作捕鱼, 一轮复习用密网, 大小鱼虾一网打; 二轮复习用鱼叉, 瞄准大的把它拿:如果把 一轮复习 ...查看


  • 必修一化学错题集
  • 必修一化学错题整理: 1.除去NaCl 中含有的Ca 2.Mg 2.SO 42-.HCO 3等离子,通常采用以下四种试剂:①Na 2CO 3 ++- ②BaCl 2 ③NaOH ④HCl .加入试剂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 ...查看


  • 名师解读[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 镇海中学名师解读<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3-02 06:45:58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中国宁波网讯(宁波日报记者陈敏)记者昨日从市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