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复习资料

理论力学

2-6求如图2.30所示各梁支座的约束反力。

(a)

(b)

(c)

图2.30

By

FBy

(b)

(a)

(c)

NB

解:分别选各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分别列平衡方程,有

(a)

联立求解,可得:FAx

FF

y

x

0 FAxFcos450

o

0

o

FAyFByFsin45

0

o

M

o

A

(F)0

FBy4Fsin45

20

Fcos457.07kN

,FBy

o

Fsin45

2

o

3.54kN

FAyFsin45FBy3.54kN

(b)

F

x

0 FAx0

y

o

F

0 FAyFByF0

A

M

联立求解,可得:FAx

0kN

(F)0

FBy4F20

,FBy

F2

5kN

,FAy

FFBy5kN

o

(c)

FF

x

0 FAxFNBsin450 FAyFNBcos45

A

Fcos60

Fsin60

o

0

0

oo

y

o

联立求解,可得:FAx

9.33kN

M

,FNB

(F)0

FNBcos45

4Fsin6020

6.12kN

,FAy

4.33kN

2-10如图2.34所示的起重机支架的AB、AC杆用铰链支承在立柱上,并在A点用铰链互

相连接,绳索一端绕过滑轮A起吊重物G = 20kN,另一端连接在卷扬机D上,AD与水平成30°角。设滑轮和各杆自重及滑轮的大小均不计。求平衡时杆AB和AC所受的力。 解:选滑轮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有

FF

其中FAD

G20kN

x

0 FACsin30oFADcos30oFABcos30o0 0 FACcos30oFADsin30oFABsin30oG0

0,F

AC34.36kN

y

,联立求解,有FAB

2-16连杆机构OABC,受铅直力F1和水平力F,如图2.40所示,已知F = 3.5kN,求平衡时力F1的大小以及杆OA、AB、BC所受的力。不计杆自重。

解:分别选两节点A、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分别列平衡方程,有

节点A:

F

y

x

0 FABcos30oF0

F

节点B:

0 FABsin30oFAO0

x

F

0 FBAsin60oFBCsin30o0

F

其中FAB

FBA

y

0 FBAcos60oFBCcos30oF10

,F

3.5kN

,联立求解,有 ,FAB

73

3kN

F1

73

3kN

,FOA

76

3kN

,FBC

7kN

2-17如图2.41所示结构中各构件的自重略去不计,在构件AB上作用一力偶,其力偶矩M800Nm,求点A和C的约束反力。

解:分别选构件AB和构件BC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于BC为二力构件,可以确定作用于BC杆上的两个力的方向如图所示。由于FA和FB两个力和力偶M平衡,可知FA和FB两个力应构成力偶。列构件AB平衡方程,有

M

其中M

800Nm

i

0 FBcos450.3FBsin450.12M0

FBFC2694N

oo

。解得:FA

2-19在图2.43所示的曲柄滑道机构中,杆AE上有一导槽,套在杆BD的销子C上,销子C可在光滑导槽内滑动。已知M14kNm,转向如图所示,AB = 2m,30,机构在图示位臵处于平衡。求M2以及铰链A、B的约束反力。

图2.43

E

解:分别选杆AE和杆BD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于销子C可在光滑导槽内滑动,可以确定销子C作用于AE杆上的力FC的方向垂直于导槽,方向如图所示。由于FA和FC两个力和力偶M1平衡,可知FA和FC两个力应构成力偶。列AE杆的平衡方程,有

MM

i

0 FA23M10

FC1.155kN

'

其中M14kNm。解得:FA

i

。同理,列BD杆的平衡方程,有

0 FC23M20

由于FC'FC,可得:M24kNm,FBFC'1.155kN。

3-1 重物悬挂如图3.27所示,已知G=1.8kN,其他重量不计。求铰链A的约束反力和杆BC所受的力。

解:选AB

和滑轮D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有

F

x

0 FAxFBcos45FD0

y

o

F

0 FAyFBsin45G0

o

M

A

(F)0

FBsin450.6FD0.1G0.30

o

其中:FD

G1.8kN

联立求解,可得:

FAx2400N,FAy1200N,FB848.5N

3-8 如图3.34所示结构中,P110kN,P212kN,q2kN/m,求平衡时支座A、B的约束反力。

图3.34

图3.35

解:分别选整体和BC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有

整体:

F

x

0 FAxF

Bxq4P1cos600

y

o

F

C

0 FAyFByP1sin60P20

o

o

o

M

A

(F)0

FBy6P1cos604P1sin602P24q420

杆BC:

M

(F)0

FBx4FBy4P220

其中:P110kN,P2

12kN

,q2kN/m,联立求解,可得:

5(1

33)kN

FAx

,FAy

14203

3

kN

453

3

2253

3

FBx

kN

FBy

kN

By By

3-9 如图3.35所示构架,轮重为P,半径为r,BDE为直角弯杆,BCA为一杆。A、B、点E为铰链,点D为光滑接触,BCCAL/2,求:点A、B、D约束反力和轮压ACB杆的压力。

Ay Ay

解:分别选整体和BA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分别列平衡方程,有

整体:

F

x

0 FDFAx0

y

F

A

0 FAyP0

MF

(F)0

FDrP

L2

0

杆BC:

F

y

x

0 FBxFAx0

0 FByFAyFC0

其中:P110kN,P2

FAx

PL2r

MA(F)0

FByLFC

L2

0

12kN

,q2kN/m,联立求解,可得:

PL2r

,FAy

P

,FBx

FByP

,FD

PL2r

,FC

2P

3-11 如图3.37所示的构架,由杆AB和BC所组成,重物M重P =2kN。已知AB=AC =2m,D为杆AB中点,定滑轮半径R = 0.3m,不计滑轮及杆的自重,求支座A、C处的约束反力。

B

By

解:分别选整体和BC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分别列平衡方程,有

整体:

杆BC:

F

y

x

0 FAxFCx0

FM

B(F

0 FAyFCyP0(F)0

A

FCx2P2.30

M

)0

FCx2FCy2FE1.30

其中:FE

P2kN

,联立求解,可得:

,FAy

FCy1kN

FAxFCx2.3kN

4-1 一重物由OA、OB两杆及绳OC支持,两杆分别垂直于墙面,由绳OC维持在水平面内,如图4.29所示。已知W10kN,OA30cm,OB40cm,不计杆重。求绳的拉力和两杆所受的力。

z O

y

图4.29

解:选节点O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列平衡方程,有

x

Fx0 FOAFOCcos30Fy0 FOBFOCcos30

z

o

o

3545

0 0

F

联立求解,可得

0 FOCsin30W0

o

FOA10.4kN,FOB13.9kN,FOC2W20kN

4-3 如图4.31所示,已知力P20N,求P对z轴的矩。

解:Mz(P)Pcos60osin45o(0.10.05)Pcos60ocos45o0.150

4-13 求如图4.41(a)、(b)所示平面图形的形心C

的坐标。图中尺寸单位为mm。、

(a)

(b)

解:(a) 由平面图形的形心的坐标公式,图(a)所示的平面图形的形心C坐标为

xC



A

Aixi

i

200200(100)

12

10012

2

410032

20(100)

58.9mm

2

2

20020010020

xC

AyA

i

ii

0

(b) 图(b)所示的平面图形的形心C坐标为

xC

A

Aixi

i

1209060

1609014012

6090

12

14060

79.7mm

2

2

12090

1209045

12

4012

yC



A

Aiyi

i

609030

12

40(901240

2

2

4403

)

34.9mm

120906090

4-13 机器基础如图4.43所示,该基础由均质物质组成,求其重心坐标。

解:由平面图形的形心的坐标公式,平面图形的形心C坐标为

xC

yC

VxVAy

A

iiii

84624416

84644184644412

846441

2.31cm

ii

3.85cm

Az

A

i

zC

ii

846(3)441(0.5)

846441

2.81cm

5-3重力为500N的物体A臵于重力为400N的物体B上,B又臵于水平面C上,如图5.23所示。已知A、B之间的摩擦系数fAB0.3,B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fBC0.2,今在A上作用一与水平面成30的力F,问:(1) 当力F逐渐加大时,是A先滑动呢,还是A、B一起滑动?(2) 如果B物体重力为200N,情况又如何?

图5.23 解:(1)分别选择物块A和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不妨假设当力F逐渐加大时,物块A先处于滑动的临界状态,此时,由平衡方程,有

A: Fx0 FcosFsAB0

F

其中FsAB=方程有

B:

fABFNAB

y

0

FsinFNABGA0

209.5N

。而此时,由物块B的平衡

,联立求解,可得F

,FsAB

'

181.4N

F

F

'

x

00

FsBCFsAB0

'

y

FNABFNBCGB0

'

其中FsAB

FsAB

'

,FNAB

FNAB

,联立求解,可得

可知FsBC

fBCFNBC

,FNBC1004.75N

,故物块B未达到临界状态。故A先滑动。

FsBCFsAB181.4N

(2) 如果B物体重力为200N,仿照前面计算过程,可得FsBC可知FsBCfBCFNBC。故A、B一起滑动。

181.4N

,FNBC

804.75N

5-8如图5.28所示系统中,已知物体ABCD重P = 50kN,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为f = 0.4,斜面倾角30,AB = CD = 10cm,AD = BC = 50cm,绳索AE段水平,试求能使系统平衡时物体M重量Q的最小值。

y

x

图5.28

解:当重量Q的较小时,物块可能有两种运动趋势:向下滑动或向下倾倒。画出物块的受力图,分别计算这两种运动所需要的Q的最小值。

当物块有向下滑动趋势时,由物块的平衡,有

F

x

0 FsPsinFTcos0

F

其中Fs

fFN

y

0

FNPcosFTsin0

,FT

Q

,联立求解,可得保持物体不下滑时力Q的最小值为

QminP

sinfcoscosfsin

7.2kN

当物块有向下倾倒趋势时,物块受钭面的法向约束反力通过C点,由物块的平衡,有

其中:FT

Q

MC(F)0 Pcos

CD2

Psin

BC2

FT(ADcosCDsin)0

,解得保持物体不倾倒时力Q的最小值为

sin

BC

cos

CD

8.46kN

QminP

ADcosCDsin

要保证物块既不向下滑动又不向下倾倒,重量Q的最小值应取为

Qmin8.46kN

5-16 楔形夹具如图5.36所示。A块顶角为,受水平向左的力P作用,B块受垂直向下的力Q作用。A块与B块之间的静滑动摩擦系数为fs,如不计A、B的重量,试求能保持平衡的力P的范围。

解:分别选择楔形块A与楔形块B为研究对象。当力P较大时,楔形块B相对于楔形块A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此时两楔形块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有

楔形块A: Fx0 FNABsinFsABcosP0

楔形块B:

其中,FNBA可得

P

sinfscoscosfssin

Q

F

y

0 FNBAcosFsBAsinQ0

fsFNAB

FNAB

,FsBA

FsAB

。在木块滑动的临界状态下,有FsAB

。联立求解,

同理,当力P较小时,楔形块B相对于楔形块A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两楔形块的受力图

和前面的楔形块的受力图相似,只需改变各自的摩擦力方向即可。列平衡方程,有

楔形块A: Fx0 FNABsinFsABcosP0

楔形块B:

其中,FNBA解,可得

P

sinfscoscosfssin

Q

F

y

0 FNBAcosFsBAsinQ0

fsFNAB

FNAB

,FsBA

FsAB

。在木块处于滑动的临界状态下,有FsAB

。联立求

综合考虑以上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可知能保持夹具平衡的力P的范围为

sinfscoscosfssin

Q

≤P≤

sinfscoscosfssin

Q

6-3 在半径为R的铁圈上套一小环,另一直杆AB穿入小环M,并绕铁圈上的A轴逆时针转动t (常数),铁圈固定不动,如图6.33所示。试分别用直角坐标法和自然坐标法写出小环M的运动方程,并求其速度和加速度。 解:(1) 应用直角坐标法,点M的运动方程为 xRcos2t,yRsin2t 其速度可表示为

vx

dxdt

2Rsin2t

,vy

dydt

2Rcos2tdvxdt

2

其加速度可表示为

ay

dvydt

4Rsin2t

2

ax

4Rcos2t

s2R2Rt

(2) 应用自然坐标法,点M的运动方程为 其速度可表示为

v

dsdt2Rdvdt

,an

v

2

其加速度可表示为

a

0

R

4R

2

6-7 如图6.37所示,滑块C由绕过定滑轮A的绳索牵引而沿铅直导轨上升,滑块中心到导轨的水平距离AO = b。设将绳索的自由端以匀速度u拉动,试求重物C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与距离OC = x间的关系式。不计滑轮尺寸。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应用直角坐标法,滑块C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可表示为v

d

bxdt

2

2

dxdt

,a

dvdt

由题意,可知

u

xbx

2

2

dxdt

u

,这样,有v

dxdtdvdt



uxubx

3

bx

22

22

上式两边同时对时间求导数,有a



6-12 如图6.42所示为曲柄滑杆机构,滑杆上有一圆弧形滑道,其半径R = 0.1m,圆心O1在导杆BC上。曲柄长OA = 0.1m,以等角速度4rad/s绕O轴转动。求导杆BC的运动规律及当曲柄与水平线间的夹角45时,导杆BC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

解:导杆BC作平动,其运动方程可用其上任一点(如O1点)的运动方程来表示。为了方便,不妨假设在运动的初始时刻曲柄处于水平向右的位臵。以O点为原点,通过O点的水平轴为x轴,O1点的运动方程为

x0.1cos0.1cos0.2cos4t 对上式分别对时间求一阶和二阶导数,可得导杆BC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v

dxdt

0.8sin4t

,a

dvdt

3.2cos4t

当4t45时,有v0.8sin45o0.566m/s,a3.2cos45o2.263m/s2

6-17 如图6.47所示的半径为r的定滑轮作定轴转动,通过绳子带动杆AB绕点A转动。某瞬时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分别为和ε,求该瞬时杆AB上点C的速度和加速度。已知ACCDDBr。

解:在图示瞬时,D点向上运动,其运动的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分别为 vDr,a Dr

由于杆AB绕点A转动,故AB杆转动的角速度为和角速度为 AB

12

vDAD

r2r

2

,AB

14

aDAD

r2r

2

杆AB上点C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vC

aCr

r

n2

,aCrAB

r

2

12

r

7-2 如图7.27所示,半径为R的大圆环,在自身平面中以等角速度绕A轴转动,并带动

一小环M沿固定的直杆A滑动,试求图示位臵小环M的速度。 解:选小环M为动点,大圆环为动系,由vavevr作M的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vavetan

其中veAM2Rcos,代入上式,可得小环M的速度va2Rsin 方向水平向左。

7-3 如图7.28所示的两种滑道摇杆机构,已知两平行轴距离O1O220cm,在某瞬时20,30, 16rad/s,分别求两种机构中的角速度2。

解:分别选滑块A为动点,杆O1B和O2B为动系。由

vavevr分别作

A的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

vesin()O1O2

sin(90

o

由速度合成图,可知va

O1O2AO2A

O1A1sin()sin(90

o

由三角形

,即O1A

O1O2c

os)(

s

,有

O1O2cos()

O1Asincos

O2A

)

)

in,

O1O2sin1sin()cos()

这样,绝对速度可表示为va 2

vaO2A

而杆O2A的角速度2为

sin20

o

o

o

sinsin()cos

1

sin50cos30

63.09rad/s

sin()

由速度合成图,可知vevasin()O1A1sin()而杆O2A的角速度2为

2

veO2A

sincos

O1O2sin1cos()

oo

1sin()

sin20cos30

6sin50

o

1.82rad/s

7-12 如图7.37所示,直角曲杆OBC绕O轴转动,使套在其上的小环M沿固定直杆OA滑动。已知:OB = 0.1m,OB与BC垂直,曲杆的角速度0.5 rad/s,角加速度为零,求当60时,小环M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选小环M为动点,直角曲杆OBC为动系,由vavevr和aaaenarak分别作M

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由速度合成图,可知小环M的速度

vavetanOMtan

OBcos

tan0.173(m/s),vr

vecos

OBcos

2

0.2(m/s)

由加速

n

度合成图,列

ak

方向的投影方程,有

aacosaecos

ak

其中:

nae

代入上式,OM0.20.50.05m/s,ak2vr20.50.20.2m/s,

2

2

2

2

可知小环M的加速度aa

aecosak

cos

n

0.35(m/s)

2

7-15 如图7.40所示,大圆环的半径R = 200mm,在其自身平面内以匀角速度= 1rad/s

绕轴O顺时针方向转动,小圆环A套在固定立柱BD及大圆环上。当∠AOO1= 60时,半径OO1与立柱BD平行,求这瞬时小圆环A的绝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

arak分别作A 解:选小圆环A为动点,大圆环为动系,由vavevr和aa

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由速度合成图,可知小圆环A的绝对速度和相对速度分

nae

nar

别为va2vecos30o22001cos30o346.4(mm/s) vrve2001200(mm/s) 由加速度合成图,列ak方向的投影方程,有

aacos60oaencos60oakarn 其中:

nae

R

2

200mm/s

2

,ak2vr400mm/s,

o

2

nar

vr

2

R

200mm/s

2

,入上式,

可知小圆环A的绝对加速度 aa

aecos60

n

akar

o

n

cos60

1400(mm/s)

2

负号说明小圆环A的绝对加速度真实方向向下。

8-1 如图8.30所示的两齿条以v1和v2同方向运动。在两齿条间夹一齿轮,其半径为r,求齿轮的角速度及其中心O的速度。

解:齿轮作平面运动,以B为基点,分析A点的速度。由vAvBvAB作A点的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vABvAvBv1v2 齿轮的角速度为O

vABAB

v1v22r

再以B为基点,分析O点的速度。由vOvBvOB作O点的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齿轮中心O的速度vOvBvOBv2Or

v1v2

2

8-4 在瓦特行星传动机构中,平衡杆O1A绕O1

轴转动,并借连杆AB带动曲柄OB,而曲柄OB活动地装臵在O轴上,如图8.33所示。在O轴上装有齿

AB150cm,轮I,齿轮II的轴安装在连杆AB的另一端。

已知:r1r2,O1A75cm,

杆O1A的角速度O16rad/s。求当60、90时,OB和齿轮I的角速度。

8.32 图8.33

解:图示结构中连杆AB作平面运动。由vA和vB的速度方向可知连杆AB的速度瞬心为点P。由于齿轮II和连杆A固接,可知齿轮II上C点的速度为vC,如图所示。连杆AB的角速度为

AB

vAPA

O1O1A

PA

675300

1.5rad/s

连杆AB端点B和齿轮II上C点的速度分别为

vBABPB1.5150

3225

3(cm/s)

vCABPC1.5(1503303)1803(cm/s) OB和齿轮I的角速度分别为 OB

I

vCOC

vBOB

225

3

3.75(rad/s) 6033

6(rad/s)

180

303

8-8 图8.37所示机构中,曲柄OA以等角速度绕O轴转动,且OA = O1B = r,在图示位臵时∠AOO1= 90,∠BAO = ∠BO1O = 45,求此时点B加速度和O1B杆的角加速度。 解:在图示机构运动的过程中,连杆AB作平面运动。为了计算点B加速度和O1B杆的角加速度,必须先进行速度分析。以A为基点分析B点的速度,由vBvAvBA作B点的速度合成图。由图可知 vBvBA

22vA

22r0

nnn

再以A为基点分析B点的加速度,由aBaBaAaBAaBA作B点的加速度合成图。列投影方程:

non

aaBA B方向:aBaAcos45

其中:

n

aB

vBO1B

2

12

2r0

,ar,a

nA20nBA

vBAAB

2

212

r0

2

,代入上式,可得B点的切向

加速度

aBB点的加速度

n22 aB(aB)(aB)

12

r0

2

22

r0

2

O1B杆的角加速度为

OB

1

aBO1B

12

0

2

A

图8.37

8-12图8.41所示机构中滑块A的速度为常值,vA0.2m/s,AB0.4m。试求当AC = CB,30时,杆CD的速度与加速度。

aBA

图8.41

解:(1)由A、B两点的速度vA和vB方向,可知杆AB的速度瞬心为点P。杆AB转动的角速度AB

vAPA

0.20.2

1rad/s

。选套筒C为动点,杆AB为动系,由vavevr作套

ve2cos30

o

筒D的速度合成图。由图可知杆CD的速度va为

vavr

PCAB2cos30

o

15

(m/s)

n

(2)以A为基点分析B点的加速度,由aBaBA aBA作B点的加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no2o2

aABABtan600.43(m/s) BAaBAtan60故杆AB的角加速度为

AB

aBAAB

3(rad/s)

2

n

aCA作C1(3)再以A为基点分析杆AB上与套筒C重合的点C1的加速度,由aC1aCA11

点的加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以套筒C为动点,杆AB为动系,由aCaearak作套筒C

n

aCA代入得 的加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式中aeaC。将aC1aC1A1

1

aCaC

n

1A

aC

1A

arak

列ak方向的投影方程有

ak aCcos30oaC1A

2

ACAB0.23m/s,ak2ABvr其中:aC1A

215

3m/s

2

,代入上式,可得杆CD的加

速度为

aC

aC1Aakcos30

o

23

(m/s)

2

8-18如图8.47所示曲柄连杆机构中,曲柄OA绕O轴转动,角速度为0,角加速度为

0,在某瞬时曲柄与水平间成60角,而连杆AB与曲柄OA垂直。

滑块B在圆形槽内滑动,

此时半径O1B与连杆AB间成30角。如OA = a,AB,O1B2a,求在该瞬时,滑块B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解:(1)连杆AB作平面运动。以A为基点,分析B点的速度。由vBvAvBA作B点的速度合成图,由图可知:

vBvA/cos602a0 vBAvAtan60

o

o

0

nnn

aBaAaAaBAaBA作B点的加(2)以A为基点,分析B点的加速度。由aB

nnoon

速度合成图。列投影方程aBA方向的投影方程,有aBcos30aBcos60aAaBA

其中:a

n

B

vBO1B

2

4a0

2a

22

2a,aAOA0

a0,a

20

nBA

vBABA

2

22

2

0,解得

2

aB2a0

2

0

AA

图8.47

9-1 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匀速转动的水平转台上,它与转轴的距离为r,如图9.9所示。设物体与转台表面的摩擦系数为f,求当物体不致因转台旋转而滑出时,水平台的最大转速。

解:选物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应用自然坐标形式的质点动力学微分方程,有

FNmg0

mr2Fs

根据静滑动摩擦定律,有Fs≤fFN,代入上式,有

gfr

即物体不致因转台旋转而滑出时,水平台的最大转速为 max

gfr

9-5 如图9.12所示,胶带运输机卸料时,物料以初速度v0脱离胶带,设v0与水平线的夹角为。求物体脱离胶带后,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方程。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物料脱离胶带后只受重力作用,应用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有 即

mdxdt

2222

0,m

dydt

2

2

mg

dxdt

0

dydt

2

2

g

其微分方程的通解可写为

xAtB

,y

12

gtCtD

2

dxdt

t0

代入初始条件

y

0

x

t0

0

v0cos

t0

dydt

t0

v0sin

0

,C

v0sin

可解得Av0cos,B

,D

0

12

gtv0tsin

2

物料脱离胶带后的运动方程可写为xv0tcos,y

9-11 如图9.16所示,在三棱体ABC的粗糙斜面上放有重为W的物体M,三棱体以匀加速

度a沿水平方向运动。为使物件M在三棱体上处于相对静止,试求a的最大值,以及这时M对三棱体的压力。假设摩擦系数为f,并且f

解:(1) 物件M在三棱体上处于相对静止,物件M加速度和三棱体的加速度a一致如图(a)所示。

(2) 选物件M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应用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有 FNsinFscos

Wga

FNcosFssinW0 其中:FsfFN,解得 a FN

10-1 计算如图10.15所示的下列各刚体的动量。

(a) 质量为m,长为L的细长杆,绕垂直于图面的O轴以角速度转动;

(b) 质量为m,半径为R的均质圆盘,绕过边缘上一点且垂直于图面的O轴以角速

度转动;

(c) 非均质圆盘质量为m,质心距转轴OCe,绕垂直于图面的O轴以角速度转动; (d) 质量为m,半径为R的均质圆盘,沿水平面滚动而不滑动,质心的速度为vC。 解:(a)由于刚体质心的速度vC有PmvC

12mL

12L

sinfcoscosfsin

W

cosfsin

g

,方向水平向右。根据刚体动量的计算公式,

方向水平向右。

(b)由于刚体质心的速度vCR,方向水平向右,故刚体的动量为

PmvCmRPmvCmePmvC

方向水平向右。

(c)由于刚体质心的速度vCe,方向垂直于OC的连线,故刚体的动量为

方向垂直于OC的连线。

(d)由于刚体质心的速度为vC,方向水平向右,故刚体的动量为 方向水平向右。

(a)

(b)

(c)

(d)

图10.15

10-6 如图10.18所示的椭圆规尺AB的质量为2m1,曲柄OC的质量为m1,而滑块A和

B

的质量均为m

2。已知OCACCBl,曲柄和尺的质心分别在其中点上,曲柄绕O轴

转动的角速度为常量。求当曲柄水平向右时质点系的动量。 解:质点系的动量为四个物体动量的矢量和,即

PPi 四个物体的动量分别为

PAm2vAm2PAABj2m2lcostj PBm2vBm2PBABi2m2lsinti PAB2m1vC2m1lsinti2m1lcostj POCm1vD

12

m1lsinti

12

m1lcostj

52

这样,质点系的动量可表示为 P

P

i

(

52

m1lsint2m2lsint)i(m1lcost2m2lcost)j5

当曲柄水平向右时,即t0时,代入上式,可得P(m1l2m2l)j

2

说明质点系的动量方向垂直向上。

10-9 在图10.21所示曲柄滑块机构中,曲柄OA以匀角速度绕O轴转动。当开始时,曲柄OA水平向右。已知曲柄重P1,滑块A重量为P2,滑杆重量为P3,曲柄的重心在OA的中点,且OAL,滑杆的重心在点C,且BCL/2。试求:(1)机构质量中心的运动方程; (2)作用在点O的最大水平力。

解:(1)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应用质点系质心坐标公式计算机构质量中心坐标为

P1xC

LcostP2LcostP3(Lcost

P1P2P3

L)

(P12P22P3)LcostP3L

2(P1P2P3)

(P12P2)Lsint2(P1P2P3)

2

P1yC

LsintP2LsintP1P2P3

(2)应用质心运动定理,有

FOx

P1P2P3

g

Cx

(P12P22P3)Lcost

2g

2

作用在点O的最大水平力为

FOx

max

(P12P22P3)L

2g

10-13 如图10.25所示机构中,鼓轮A质量为m1,转轴O为其质心。重物B的质量为m2,重物C的质量为m3。斜面光滑,倾角为。已知B物体的加速度为a,求轴承O处的约束反力。

解:选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假设某时刻物体B的速度为v,物体C的速度为vC。它们之间满足关系

Rr

vCRvr

,即vC

Rr

v

质点系的动量在两坐标方向的投影可表示为

Pxm3vCcos

m3vcos

Rr

m3vsinm2v

Pym3vCsinm2v

应用动量定理,有

dPydt

dPxdt

FOxFNsin

FOym1gm2gm3gFNcos

其中:FNm3gcosdvdt

a

。解得轴承O处的约束反力为FOx(m3gsin

Rr

m3a)sin

Rr

m3a)cos

.

FOym1gm2(ga)(m3gsin

10-15 如图10.27所示用相同材料做成的均质杆AC和BC用铰链在点C连接。已知

AC25cm,BC40cm。处于铅直面内的各杆从CC124cm处静止释放。当A、B、C运动到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求杆端A、B各自沿光滑水平面的位移sA和sB

解:选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于水平面光滑,故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质心在水平方向运动守恒。由于初始时系统静止,故质心在水平方向的坐标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不妨设杆单位长度的质量为m,单位是kg/cm,则两杆的质量分别为

m125mx1

12

,m240m。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两杆在初始时刻x方向坐标分别为

2

2524

2

3.5

,x27

1

而端B会向右滑动。当A、运动到位于同一直线上时,两杆的质心x坐标分别为'''

x1sA12.5,x2sA2520sA45。由质心运动守恒定理xCxC,有

25m3.540m23

25m40m

25m(sA12.5)40m(

sA45

)

25

m40m

2B、C

40

2

24

2

23

。杆在下落的过程中,端A会向左滑动,

解得杆端A沿光滑水平面的位移sA:sA17(cm) 杆端B沿光滑水平面的位移sB为

sB172540(732)9(cm)

11-1各均质物体的质量均为m,物体的尺寸及绕固定轴转动角速度方向如图11.35所示。试求各物体对通过点O并与图面垂直的轴的动量矩。

(a)

(b) (c)

图11.35

1212

解:(a)杆OA对通过点O并与图面垂直的轴的动量矩为LOJO (b)圆盘对通过点O并与图面垂直的轴的动量矩为LOJO

12

mRmR

2

2

32mR

2

(c)圆盘对通过点O并与图面垂直的轴的动量矩为LOJO(mR2mR2)

11-3 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质圆盘与长为l、质量为M的均质杆铰接,如图11.37所示。杆以角速度ω绕轴O转动,圆盘以相对角速度ωr绕点A转动,(1)ωrω;(2)ωrω,试求系统对转轴O的动量矩。

解:系统对转轴O的动量矩是由杆对转轴O的动量矩和圆盘对的动量矩两部分组成。杆对转轴O的动量矩为LO杆Ml2

31

转轴O

(1)当ωrω时,圆盘转动的绝对角速度为ωaωr2ω

圆盘对转轴O的动量矩为LO圆盘故系统对转轴O的动量矩为

LOLO杆LO圆盘

13

MlmRml

2

2

2

12

mRamvAlmRml

222

(2)当ωrω时,圆盘转动的绝对角速度为 ωaωr0 圆盘对转轴O的动量矩为LO圆盘故系统对转轴O的动量矩为

LOLO杆LO圆盘

13

Mlml

2

2

12

mRamvAlml

22

11-6 一直角曲架ADB能绕其铅垂边AD旋转,如图11.40所示。在水平边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C,开始时系统以角速度0绕轴AD转动,物体C距D点为a,设曲架对AD轴的转动惯量为Jz,求曲架转动的角速度与距离DCr之间的关系。

解:选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从受力图可以看出,系统所受的全部外力对z轴的矩等于零。系统对z轴的动量矩也保持不变,即

(Jzma2)0(Jzmr2)

解得曲架转动的角速度与距离DCr之间的关系为 

JzmaJzmr

22

0

11-12 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重物,分别挂在两条绳子上,绳又分别缠绕在半径为r1、r2并装在同一轴的两鼓轮上,如图11.46所示。已知两鼓轮对O轴的转动惯量为JO,系统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求鼓轮的角加速度。

解:选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应用动量矩定理,有a

(JOm1r12m2r22)m2gr2m1gr1 解得鼓轮的角加速度为

m2r2m1r1JO

2m1r1

2

g

2m2r2

g

11-13 重物A质量为m1,系在绳子上,绳子跨过不计质量的固图

11.46 定滑轮D,并绕在鼓轮B上,如图11.47所示。由于重物下降带动了轮C,使它沿水平轨道滚动而不滑动。设鼓轮半径为r,轮

C的半径为R,两者固连在一起,总质量为m2,对于其水平轴O的回转半径为。求重物A下降的加速度以及轮C与地面接触点处的静摩擦力。

'

a

A

N

1A

图11.47

解:分别选轮子和重物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如图所示。轮子作平面运动,应用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有 FTFsm2aO FTrFsRm22 重物A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m1gFT'm1aA

其中:aOR,aA(Rr),FT'FT。联立求解,可得重物A下降的加速度为 aA

m1(Rr)

2

22

2

m1(Rr)m2(R)

(

2

2

2

g

轮C与地面接触点处的静摩擦力为Fs

Rr)m1m2g

2

m1(Rr)m2(R)

11-18 如图11.52所示结构中,重物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B物体与水平面间摩擦系数为f,鼓轮O的质量为M,半径为R和r,对O轴的回转半径分别为,求A下降的加速度以及绳子两端的拉力。

B

B

m2g

TB

F'

FdB

F

TA

FNB

aA

A

m1g

图11.52

解:分别选重物A、B和鼓轮O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如图所示。分别列动力学方程,有

重物A: m1gFTAm1aA 重物B: FNBm2g0 FTBFdBm2aB

其中:FdBfFNB。 鼓轮O: M2FTArFTBR

由运动学关系,可知:aAr,aBR。联立求解可得A下降的加速度为 aA

m1rfm2Rm1r

2

m2R

2

M

2

gr m2Rr

aA

绳子两端的拉力为FTAm1gm1aA FTBfm2g

12-3 弹簧原长为l0,刚度系数为k1960N/m,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点M相连,如图12.29所示。试分别计算下列各种情况时弹簧力所做的功。 (1) 质点由M1至M2;(2) 质点

- 21 -

由M2至M3;(3) 质点由M3至M1。

图12.28 图12.29

解:根据弹力做功的公式,计算下列各种情况时弹簧力所做的功。 (1)质点由M1至M2,弹簧力所做的功为 W12

12

k(12)

2

2

19602

(0.020.05)2.06(J)

22

(2)质点由M2至M3,弹簧力所做的功为

W23

1212

k(23)

2

2

1960219602

[0.05

2

(0.02)]2.06(J)

2

(3)质点由M3至M1,弹簧力所做的功为

W31

k(31)

2

2

[(0.02)0.02]0

22

12-8 如图12.34所示,一不变力偶矩M作用在绞车的均质鼓轮上,轮的半径为r,质量为m

1。绕在鼓轮上绳索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2的重物,此重物沿倾角为的斜面上升。设初始系统静止,斜面与重物间的摩擦系数为f。试求绞车转过后的角速度。

N

图12.33 图12.34

s

解:选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如图所示。绞车转过,重物向上滑动r的距离。在此过程中,作用在鼓轮上的力偶矩M所做的功为WMM,滑动摩擦力

Fdsfm2grcos

所做的功为WFd

,重物重力所做的功为W重

14

fm2grsin

,而其它的

力均不做功。故绞车转过后,系统所受的全部力做功的和为

W

i

Mm2gr(fcossin)0。设绞车转过

初始系统静止,系统的动能T1

后的角速度为,则重物沿斜面上升

m2r

2

2

的速度为r,此时系统的动能为T2

由动能定理T2

T1

12

12

m1r

2

22

2

12

(m12m2)r

22

Wi

,有

2r

14

(m12m2)rMm2gr(fcossin)

解得绞车转过后的角速度为

Mm2gr(fcossin)

(m12m2)

- 22 -

理论力学

2-6求如图2.30所示各梁支座的约束反力。

(a)

(b)

(c)

图2.30

By

FBy

(b)

(a)

(c)

NB

解:分别选各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分别列平衡方程,有

(a)

联立求解,可得:FAx

FF

y

x

0 FAxFcos450

o

0

o

FAyFByFsin45

0

o

M

o

A

(F)0

FBy4Fsin45

20

Fcos457.07kN

,FBy

o

Fsin45

2

o

3.54kN

FAyFsin45FBy3.54kN

(b)

F

x

0 FAx0

y

o

F

0 FAyFByF0

A

M

联立求解,可得:FAx

0kN

(F)0

FBy4F20

,FBy

F2

5kN

,FAy

FFBy5kN

o

(c)

FF

x

0 FAxFNBsin450 FAyFNBcos45

A

Fcos60

Fsin60

o

0

0

oo

y

o

联立求解,可得:FAx

9.33kN

M

,FNB

(F)0

FNBcos45

4Fsin6020

6.12kN

,FAy

4.33kN

2-10如图2.34所示的起重机支架的AB、AC杆用铰链支承在立柱上,并在A点用铰链互

相连接,绳索一端绕过滑轮A起吊重物G = 20kN,另一端连接在卷扬机D上,AD与水平成30°角。设滑轮和各杆自重及滑轮的大小均不计。求平衡时杆AB和AC所受的力。 解:选滑轮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有

FF

其中FAD

G20kN

x

0 FACsin30oFADcos30oFABcos30o0 0 FACcos30oFADsin30oFABsin30oG0

0,F

AC34.36kN

y

,联立求解,有FAB

2-16连杆机构OABC,受铅直力F1和水平力F,如图2.40所示,已知F = 3.5kN,求平衡时力F1的大小以及杆OA、AB、BC所受的力。不计杆自重。

解:分别选两节点A、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分别列平衡方程,有

节点A:

F

y

x

0 FABcos30oF0

F

节点B:

0 FABsin30oFAO0

x

F

0 FBAsin60oFBCsin30o0

F

其中FAB

FBA

y

0 FBAcos60oFBCcos30oF10

,F

3.5kN

,联立求解,有 ,FAB

73

3kN

F1

73

3kN

,FOA

76

3kN

,FBC

7kN

2-17如图2.41所示结构中各构件的自重略去不计,在构件AB上作用一力偶,其力偶矩M800Nm,求点A和C的约束反力。

解:分别选构件AB和构件BC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于BC为二力构件,可以确定作用于BC杆上的两个力的方向如图所示。由于FA和FB两个力和力偶M平衡,可知FA和FB两个力应构成力偶。列构件AB平衡方程,有

M

其中M

800Nm

i

0 FBcos450.3FBsin450.12M0

FBFC2694N

oo

。解得:FA

2-19在图2.43所示的曲柄滑道机构中,杆AE上有一导槽,套在杆BD的销子C上,销子C可在光滑导槽内滑动。已知M14kNm,转向如图所示,AB = 2m,30,机构在图示位臵处于平衡。求M2以及铰链A、B的约束反力。

图2.43

E

解:分别选杆AE和杆BD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于销子C可在光滑导槽内滑动,可以确定销子C作用于AE杆上的力FC的方向垂直于导槽,方向如图所示。由于FA和FC两个力和力偶M1平衡,可知FA和FC两个力应构成力偶。列AE杆的平衡方程,有

MM

i

0 FA23M10

FC1.155kN

'

其中M14kNm。解得:FA

i

。同理,列BD杆的平衡方程,有

0 FC23M20

由于FC'FC,可得:M24kNm,FBFC'1.155kN。

3-1 重物悬挂如图3.27所示,已知G=1.8kN,其他重量不计。求铰链A的约束反力和杆BC所受的力。

解:选AB

和滑轮D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有

F

x

0 FAxFBcos45FD0

y

o

F

0 FAyFBsin45G0

o

M

A

(F)0

FBsin450.6FD0.1G0.30

o

其中:FD

G1.8kN

联立求解,可得:

FAx2400N,FAy1200N,FB848.5N

3-8 如图3.34所示结构中,P110kN,P212kN,q2kN/m,求平衡时支座A、B的约束反力。

图3.34

图3.35

解:分别选整体和BC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有

整体:

F

x

0 FAxF

Bxq4P1cos600

y

o

F

C

0 FAyFByP1sin60P20

o

o

o

M

A

(F)0

FBy6P1cos604P1sin602P24q420

杆BC:

M

(F)0

FBx4FBy4P220

其中:P110kN,P2

12kN

,q2kN/m,联立求解,可得:

5(1

33)kN

FAx

,FAy

14203

3

kN

453

3

2253

3

FBx

kN

FBy

kN

By By

3-9 如图3.35所示构架,轮重为P,半径为r,BDE为直角弯杆,BCA为一杆。A、B、点E为铰链,点D为光滑接触,BCCAL/2,求:点A、B、D约束反力和轮压ACB杆的压力。

Ay Ay

解:分别选整体和BA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分别列平衡方程,有

整体:

F

x

0 FDFAx0

y

F

A

0 FAyP0

MF

(F)0

FDrP

L2

0

杆BC:

F

y

x

0 FBxFAx0

0 FByFAyFC0

其中:P110kN,P2

FAx

PL2r

MA(F)0

FByLFC

L2

0

12kN

,q2kN/m,联立求解,可得:

PL2r

,FAy

P

,FBx

FByP

,FD

PL2r

,FC

2P

3-11 如图3.37所示的构架,由杆AB和BC所组成,重物M重P =2kN。已知AB=AC =2m,D为杆AB中点,定滑轮半径R = 0.3m,不计滑轮及杆的自重,求支座A、C处的约束反力。

B

By

解:分别选整体和BC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分别列平衡方程,有

整体:

杆BC:

F

y

x

0 FAxFCx0

FM

B(F

0 FAyFCyP0(F)0

A

FCx2P2.30

M

)0

FCx2FCy2FE1.30

其中:FE

P2kN

,联立求解,可得:

,FAy

FCy1kN

FAxFCx2.3kN

4-1 一重物由OA、OB两杆及绳OC支持,两杆分别垂直于墙面,由绳OC维持在水平面内,如图4.29所示。已知W10kN,OA30cm,OB40cm,不计杆重。求绳的拉力和两杆所受的力。

z O

y

图4.29

解:选节点O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列平衡方程,有

x

Fx0 FOAFOCcos30Fy0 FOBFOCcos30

z

o

o

3545

0 0

F

联立求解,可得

0 FOCsin30W0

o

FOA10.4kN,FOB13.9kN,FOC2W20kN

4-3 如图4.31所示,已知力P20N,求P对z轴的矩。

解:Mz(P)Pcos60osin45o(0.10.05)Pcos60ocos45o0.150

4-13 求如图4.41(a)、(b)所示平面图形的形心C

的坐标。图中尺寸单位为mm。、

(a)

(b)

解:(a) 由平面图形的形心的坐标公式,图(a)所示的平面图形的形心C坐标为

xC



A

Aixi

i

200200(100)

12

10012

2

410032

20(100)

58.9mm

2

2

20020010020

xC

AyA

i

ii

0

(b) 图(b)所示的平面图形的形心C坐标为

xC

A

Aixi

i

1209060

1609014012

6090

12

14060

79.7mm

2

2

12090

1209045

12

4012

yC



A

Aiyi

i

609030

12

40(901240

2

2

4403

)

34.9mm

120906090

4-13 机器基础如图4.43所示,该基础由均质物质组成,求其重心坐标。

解:由平面图形的形心的坐标公式,平面图形的形心C坐标为

xC

yC

VxVAy

A

iiii

84624416

84644184644412

846441

2.31cm

ii

3.85cm

Az

A

i

zC

ii

846(3)441(0.5)

846441

2.81cm

5-3重力为500N的物体A臵于重力为400N的物体B上,B又臵于水平面C上,如图5.23所示。已知A、B之间的摩擦系数fAB0.3,B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fBC0.2,今在A上作用一与水平面成30的力F,问:(1) 当力F逐渐加大时,是A先滑动呢,还是A、B一起滑动?(2) 如果B物体重力为200N,情况又如何?

图5.23 解:(1)分别选择物块A和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不妨假设当力F逐渐加大时,物块A先处于滑动的临界状态,此时,由平衡方程,有

A: Fx0 FcosFsAB0

F

其中FsAB=方程有

B:

fABFNAB

y

0

FsinFNABGA0

209.5N

。而此时,由物块B的平衡

,联立求解,可得F

,FsAB

'

181.4N

F

F

'

x

00

FsBCFsAB0

'

y

FNABFNBCGB0

'

其中FsAB

FsAB

'

,FNAB

FNAB

,联立求解,可得

可知FsBC

fBCFNBC

,FNBC1004.75N

,故物块B未达到临界状态。故A先滑动。

FsBCFsAB181.4N

(2) 如果B物体重力为200N,仿照前面计算过程,可得FsBC可知FsBCfBCFNBC。故A、B一起滑动。

181.4N

,FNBC

804.75N

5-8如图5.28所示系统中,已知物体ABCD重P = 50kN,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为f = 0.4,斜面倾角30,AB = CD = 10cm,AD = BC = 50cm,绳索AE段水平,试求能使系统平衡时物体M重量Q的最小值。

y

x

图5.28

解:当重量Q的较小时,物块可能有两种运动趋势:向下滑动或向下倾倒。画出物块的受力图,分别计算这两种运动所需要的Q的最小值。

当物块有向下滑动趋势时,由物块的平衡,有

F

x

0 FsPsinFTcos0

F

其中Fs

fFN

y

0

FNPcosFTsin0

,FT

Q

,联立求解,可得保持物体不下滑时力Q的最小值为

QminP

sinfcoscosfsin

7.2kN

当物块有向下倾倒趋势时,物块受钭面的法向约束反力通过C点,由物块的平衡,有

其中:FT

Q

MC(F)0 Pcos

CD2

Psin

BC2

FT(ADcosCDsin)0

,解得保持物体不倾倒时力Q的最小值为

sin

BC

cos

CD

8.46kN

QminP

ADcosCDsin

要保证物块既不向下滑动又不向下倾倒,重量Q的最小值应取为

Qmin8.46kN

5-16 楔形夹具如图5.36所示。A块顶角为,受水平向左的力P作用,B块受垂直向下的力Q作用。A块与B块之间的静滑动摩擦系数为fs,如不计A、B的重量,试求能保持平衡的力P的范围。

解:分别选择楔形块A与楔形块B为研究对象。当力P较大时,楔形块B相对于楔形块A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此时两楔形块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有

楔形块A: Fx0 FNABsinFsABcosP0

楔形块B:

其中,FNBA可得

P

sinfscoscosfssin

Q

F

y

0 FNBAcosFsBAsinQ0

fsFNAB

FNAB

,FsBA

FsAB

。在木块滑动的临界状态下,有FsAB

。联立求解,

同理,当力P较小时,楔形块B相对于楔形块A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两楔形块的受力图

和前面的楔形块的受力图相似,只需改变各自的摩擦力方向即可。列平衡方程,有

楔形块A: Fx0 FNABsinFsABcosP0

楔形块B:

其中,FNBA解,可得

P

sinfscoscosfssin

Q

F

y

0 FNBAcosFsBAsinQ0

fsFNAB

FNAB

,FsBA

FsAB

。在木块处于滑动的临界状态下,有FsAB

。联立求

综合考虑以上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可知能保持夹具平衡的力P的范围为

sinfscoscosfssin

Q

≤P≤

sinfscoscosfssin

Q

6-3 在半径为R的铁圈上套一小环,另一直杆AB穿入小环M,并绕铁圈上的A轴逆时针转动t (常数),铁圈固定不动,如图6.33所示。试分别用直角坐标法和自然坐标法写出小环M的运动方程,并求其速度和加速度。 解:(1) 应用直角坐标法,点M的运动方程为 xRcos2t,yRsin2t 其速度可表示为

vx

dxdt

2Rsin2t

,vy

dydt

2Rcos2tdvxdt

2

其加速度可表示为

ay

dvydt

4Rsin2t

2

ax

4Rcos2t

s2R2Rt

(2) 应用自然坐标法,点M的运动方程为 其速度可表示为

v

dsdt2Rdvdt

,an

v

2

其加速度可表示为

a

0

R

4R

2

6-7 如图6.37所示,滑块C由绕过定滑轮A的绳索牵引而沿铅直导轨上升,滑块中心到导轨的水平距离AO = b。设将绳索的自由端以匀速度u拉动,试求重物C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与距离OC = x间的关系式。不计滑轮尺寸。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应用直角坐标法,滑块C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可表示为v

d

bxdt

2

2

dxdt

,a

dvdt

由题意,可知

u

xbx

2

2

dxdt

u

,这样,有v

dxdtdvdt



uxubx

3

bx

22

22

上式两边同时对时间求导数,有a



6-12 如图6.42所示为曲柄滑杆机构,滑杆上有一圆弧形滑道,其半径R = 0.1m,圆心O1在导杆BC上。曲柄长OA = 0.1m,以等角速度4rad/s绕O轴转动。求导杆BC的运动规律及当曲柄与水平线间的夹角45时,导杆BC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

解:导杆BC作平动,其运动方程可用其上任一点(如O1点)的运动方程来表示。为了方便,不妨假设在运动的初始时刻曲柄处于水平向右的位臵。以O点为原点,通过O点的水平轴为x轴,O1点的运动方程为

x0.1cos0.1cos0.2cos4t 对上式分别对时间求一阶和二阶导数,可得导杆BC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v

dxdt

0.8sin4t

,a

dvdt

3.2cos4t

当4t45时,有v0.8sin45o0.566m/s,a3.2cos45o2.263m/s2

6-17 如图6.47所示的半径为r的定滑轮作定轴转动,通过绳子带动杆AB绕点A转动。某瞬时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分别为和ε,求该瞬时杆AB上点C的速度和加速度。已知ACCDDBr。

解:在图示瞬时,D点向上运动,其运动的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分别为 vDr,a Dr

由于杆AB绕点A转动,故AB杆转动的角速度为和角速度为 AB

12

vDAD

r2r

2

,AB

14

aDAD

r2r

2

杆AB上点C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vC

aCr

r

n2

,aCrAB

r

2

12

r

7-2 如图7.27所示,半径为R的大圆环,在自身平面中以等角速度绕A轴转动,并带动

一小环M沿固定的直杆A滑动,试求图示位臵小环M的速度。 解:选小环M为动点,大圆环为动系,由vavevr作M的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vavetan

其中veAM2Rcos,代入上式,可得小环M的速度va2Rsin 方向水平向左。

7-3 如图7.28所示的两种滑道摇杆机构,已知两平行轴距离O1O220cm,在某瞬时20,30, 16rad/s,分别求两种机构中的角速度2。

解:分别选滑块A为动点,杆O1B和O2B为动系。由

vavevr分别作

A的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

vesin()O1O2

sin(90

o

由速度合成图,可知va

O1O2AO2A

O1A1sin()sin(90

o

由三角形

,即O1A

O1O2c

os)(

s

,有

O1O2cos()

O1Asincos

O2A

)

)

in,

O1O2sin1sin()cos()

这样,绝对速度可表示为va 2

vaO2A

而杆O2A的角速度2为

sin20

o

o

o

sinsin()cos

1

sin50cos30

63.09rad/s

sin()

由速度合成图,可知vevasin()O1A1sin()而杆O2A的角速度2为

2

veO2A

sincos

O1O2sin1cos()

oo

1sin()

sin20cos30

6sin50

o

1.82rad/s

7-12 如图7.37所示,直角曲杆OBC绕O轴转动,使套在其上的小环M沿固定直杆OA滑动。已知:OB = 0.1m,OB与BC垂直,曲杆的角速度0.5 rad/s,角加速度为零,求当60时,小环M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选小环M为动点,直角曲杆OBC为动系,由vavevr和aaaenarak分别作M

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由速度合成图,可知小环M的速度

vavetanOMtan

OBcos

tan0.173(m/s),vr

vecos

OBcos

2

0.2(m/s)

由加速

n

度合成图,列

ak

方向的投影方程,有

aacosaecos

ak

其中:

nae

代入上式,OM0.20.50.05m/s,ak2vr20.50.20.2m/s,

2

2

2

2

可知小环M的加速度aa

aecosak

cos

n

0.35(m/s)

2

7-15 如图7.40所示,大圆环的半径R = 200mm,在其自身平面内以匀角速度= 1rad/s

绕轴O顺时针方向转动,小圆环A套在固定立柱BD及大圆环上。当∠AOO1= 60时,半径OO1与立柱BD平行,求这瞬时小圆环A的绝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

arak分别作A 解:选小圆环A为动点,大圆环为动系,由vavevr和aa

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由速度合成图,可知小圆环A的绝对速度和相对速度分

nae

nar

别为va2vecos30o22001cos30o346.4(mm/s) vrve2001200(mm/s) 由加速度合成图,列ak方向的投影方程,有

aacos60oaencos60oakarn 其中:

nae

R

2

200mm/s

2

,ak2vr400mm/s,

o

2

nar

vr

2

R

200mm/s

2

,入上式,

可知小圆环A的绝对加速度 aa

aecos60

n

akar

o

n

cos60

1400(mm/s)

2

负号说明小圆环A的绝对加速度真实方向向下。

8-1 如图8.30所示的两齿条以v1和v2同方向运动。在两齿条间夹一齿轮,其半径为r,求齿轮的角速度及其中心O的速度。

解:齿轮作平面运动,以B为基点,分析A点的速度。由vAvBvAB作A点的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vABvAvBv1v2 齿轮的角速度为O

vABAB

v1v22r

再以B为基点,分析O点的速度。由vOvBvOB作O点的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齿轮中心O的速度vOvBvOBv2Or

v1v2

2

8-4 在瓦特行星传动机构中,平衡杆O1A绕O1

轴转动,并借连杆AB带动曲柄OB,而曲柄OB活动地装臵在O轴上,如图8.33所示。在O轴上装有齿

AB150cm,轮I,齿轮II的轴安装在连杆AB的另一端。

已知:r1r2,O1A75cm,

杆O1A的角速度O16rad/s。求当60、90时,OB和齿轮I的角速度。

8.32 图8.33

解:图示结构中连杆AB作平面运动。由vA和vB的速度方向可知连杆AB的速度瞬心为点P。由于齿轮II和连杆A固接,可知齿轮II上C点的速度为vC,如图所示。连杆AB的角速度为

AB

vAPA

O1O1A

PA

675300

1.5rad/s

连杆AB端点B和齿轮II上C点的速度分别为

vBABPB1.5150

3225

3(cm/s)

vCABPC1.5(1503303)1803(cm/s) OB和齿轮I的角速度分别为 OB

I

vCOC

vBOB

225

3

3.75(rad/s) 6033

6(rad/s)

180

303

8-8 图8.37所示机构中,曲柄OA以等角速度绕O轴转动,且OA = O1B = r,在图示位臵时∠AOO1= 90,∠BAO = ∠BO1O = 45,求此时点B加速度和O1B杆的角加速度。 解:在图示机构运动的过程中,连杆AB作平面运动。为了计算点B加速度和O1B杆的角加速度,必须先进行速度分析。以A为基点分析B点的速度,由vBvAvBA作B点的速度合成图。由图可知 vBvBA

22vA

22r0

nnn

再以A为基点分析B点的加速度,由aBaBaAaBAaBA作B点的加速度合成图。列投影方程:

non

aaBA B方向:aBaAcos45

其中:

n

aB

vBO1B

2

12

2r0

,ar,a

nA20nBA

vBAAB

2

212

r0

2

,代入上式,可得B点的切向

加速度

aBB点的加速度

n22 aB(aB)(aB)

12

r0

2

22

r0

2

O1B杆的角加速度为

OB

1

aBO1B

12

0

2

A

图8.37

8-12图8.41所示机构中滑块A的速度为常值,vA0.2m/s,AB0.4m。试求当AC = CB,30时,杆CD的速度与加速度。

aBA

图8.41

解:(1)由A、B两点的速度vA和vB方向,可知杆AB的速度瞬心为点P。杆AB转动的角速度AB

vAPA

0.20.2

1rad/s

。选套筒C为动点,杆AB为动系,由vavevr作套

ve2cos30

o

筒D的速度合成图。由图可知杆CD的速度va为

vavr

PCAB2cos30

o

15

(m/s)

n

(2)以A为基点分析B点的加速度,由aBaBA aBA作B点的加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no2o2

aABABtan600.43(m/s) BAaBAtan60故杆AB的角加速度为

AB

aBAAB

3(rad/s)

2

n

aCA作C1(3)再以A为基点分析杆AB上与套筒C重合的点C1的加速度,由aC1aCA11

点的加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以套筒C为动点,杆AB为动系,由aCaearak作套筒C

n

aCA代入得 的加速度合成图如图所示。式中aeaC。将aC1aC1A1

1

aCaC

n

1A

aC

1A

arak

列ak方向的投影方程有

ak aCcos30oaC1A

2

ACAB0.23m/s,ak2ABvr其中:aC1A

215

3m/s

2

,代入上式,可得杆CD的加

速度为

aC

aC1Aakcos30

o

23

(m/s)

2

8-18如图8.47所示曲柄连杆机构中,曲柄OA绕O轴转动,角速度为0,角加速度为

0,在某瞬时曲柄与水平间成60角,而连杆AB与曲柄OA垂直。

滑块B在圆形槽内滑动,

此时半径O1B与连杆AB间成30角。如OA = a,AB,O1B2a,求在该瞬时,滑块B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解:(1)连杆AB作平面运动。以A为基点,分析B点的速度。由vBvAvBA作B点的速度合成图,由图可知:

vBvA/cos602a0 vBAvAtan60

o

o

0

nnn

aBaAaAaBAaBA作B点的加(2)以A为基点,分析B点的加速度。由aB

nnoon

速度合成图。列投影方程aBA方向的投影方程,有aBcos30aBcos60aAaBA

其中:a

n

B

vBO1B

2

4a0

2a

22

2a,aAOA0

a0,a

20

nBA

vBABA

2

22

2

0,解得

2

aB2a0

2

0

AA

图8.47

9-1 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匀速转动的水平转台上,它与转轴的距离为r,如图9.9所示。设物体与转台表面的摩擦系数为f,求当物体不致因转台旋转而滑出时,水平台的最大转速。

解:选物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应用自然坐标形式的质点动力学微分方程,有

FNmg0

mr2Fs

根据静滑动摩擦定律,有Fs≤fFN,代入上式,有

gfr

即物体不致因转台旋转而滑出时,水平台的最大转速为 max

gfr

9-5 如图9.12所示,胶带运输机卸料时,物料以初速度v0脱离胶带,设v0与水平线的夹角为。求物体脱离胶带后,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方程。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物料脱离胶带后只受重力作用,应用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有 即

mdxdt

2222

0,m

dydt

2

2

mg

dxdt

0

dydt

2

2

g

其微分方程的通解可写为

xAtB

,y

12

gtCtD

2

dxdt

t0

代入初始条件

y

0

x

t0

0

v0cos

t0

dydt

t0

v0sin

0

,C

v0sin

可解得Av0cos,B

,D

0

12

gtv0tsin

2

物料脱离胶带后的运动方程可写为xv0tcos,y

9-11 如图9.16所示,在三棱体ABC的粗糙斜面上放有重为W的物体M,三棱体以匀加速

度a沿水平方向运动。为使物件M在三棱体上处于相对静止,试求a的最大值,以及这时M对三棱体的压力。假设摩擦系数为f,并且f

解:(1) 物件M在三棱体上处于相对静止,物件M加速度和三棱体的加速度a一致如图(a)所示。

(2) 选物件M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应用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有 FNsinFscos

Wga

FNcosFssinW0 其中:FsfFN,解得 a FN

10-1 计算如图10.15所示的下列各刚体的动量。

(a) 质量为m,长为L的细长杆,绕垂直于图面的O轴以角速度转动;

(b) 质量为m,半径为R的均质圆盘,绕过边缘上一点且垂直于图面的O轴以角速

度转动;

(c) 非均质圆盘质量为m,质心距转轴OCe,绕垂直于图面的O轴以角速度转动; (d) 质量为m,半径为R的均质圆盘,沿水平面滚动而不滑动,质心的速度为vC。 解:(a)由于刚体质心的速度vC有PmvC

12mL

12L

sinfcoscosfsin

W

cosfsin

g

,方向水平向右。根据刚体动量的计算公式,

方向水平向右。

(b)由于刚体质心的速度vCR,方向水平向右,故刚体的动量为

PmvCmRPmvCmePmvC

方向水平向右。

(c)由于刚体质心的速度vCe,方向垂直于OC的连线,故刚体的动量为

方向垂直于OC的连线。

(d)由于刚体质心的速度为vC,方向水平向右,故刚体的动量为 方向水平向右。

(a)

(b)

(c)

(d)

图10.15

10-6 如图10.18所示的椭圆规尺AB的质量为2m1,曲柄OC的质量为m1,而滑块A和

B

的质量均为m

2。已知OCACCBl,曲柄和尺的质心分别在其中点上,曲柄绕O轴

转动的角速度为常量。求当曲柄水平向右时质点系的动量。 解:质点系的动量为四个物体动量的矢量和,即

PPi 四个物体的动量分别为

PAm2vAm2PAABj2m2lcostj PBm2vBm2PBABi2m2lsinti PAB2m1vC2m1lsinti2m1lcostj POCm1vD

12

m1lsinti

12

m1lcostj

52

这样,质点系的动量可表示为 P

P

i

(

52

m1lsint2m2lsint)i(m1lcost2m2lcost)j5

当曲柄水平向右时,即t0时,代入上式,可得P(m1l2m2l)j

2

说明质点系的动量方向垂直向上。

10-9 在图10.21所示曲柄滑块机构中,曲柄OA以匀角速度绕O轴转动。当开始时,曲柄OA水平向右。已知曲柄重P1,滑块A重量为P2,滑杆重量为P3,曲柄的重心在OA的中点,且OAL,滑杆的重心在点C,且BCL/2。试求:(1)机构质量中心的运动方程; (2)作用在点O的最大水平力。

解:(1)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应用质点系质心坐标公式计算机构质量中心坐标为

P1xC

LcostP2LcostP3(Lcost

P1P2P3

L)

(P12P22P3)LcostP3L

2(P1P2P3)

(P12P2)Lsint2(P1P2P3)

2

P1yC

LsintP2LsintP1P2P3

(2)应用质心运动定理,有

FOx

P1P2P3

g

Cx

(P12P22P3)Lcost

2g

2

作用在点O的最大水平力为

FOx

max

(P12P22P3)L

2g

10-13 如图10.25所示机构中,鼓轮A质量为m1,转轴O为其质心。重物B的质量为m2,重物C的质量为m3。斜面光滑,倾角为。已知B物体的加速度为a,求轴承O处的约束反力。

解:选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假设某时刻物体B的速度为v,物体C的速度为vC。它们之间满足关系

Rr

vCRvr

,即vC

Rr

v

质点系的动量在两坐标方向的投影可表示为

Pxm3vCcos

m3vcos

Rr

m3vsinm2v

Pym3vCsinm2v

应用动量定理,有

dPydt

dPxdt

FOxFNsin

FOym1gm2gm3gFNcos

其中:FNm3gcosdvdt

a

。解得轴承O处的约束反力为FOx(m3gsin

Rr

m3a)sin

Rr

m3a)cos

.

FOym1gm2(ga)(m3gsin

10-15 如图10.27所示用相同材料做成的均质杆AC和BC用铰链在点C连接。已知

AC25cm,BC40cm。处于铅直面内的各杆从CC124cm处静止释放。当A、B、C运动到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求杆端A、B各自沿光滑水平面的位移sA和sB

解:选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于水平面光滑,故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质心在水平方向运动守恒。由于初始时系统静止,故质心在水平方向的坐标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不妨设杆单位长度的质量为m,单位是kg/cm,则两杆的质量分别为

m125mx1

12

,m240m。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两杆在初始时刻x方向坐标分别为

2

2524

2

3.5

,x27

1

而端B会向右滑动。当A、运动到位于同一直线上时,两杆的质心x坐标分别为'''

x1sA12.5,x2sA2520sA45。由质心运动守恒定理xCxC,有

25m3.540m23

25m40m

25m(sA12.5)40m(

sA45

)

25

m40m

2B、C

40

2

24

2

23

。杆在下落的过程中,端A会向左滑动,

解得杆端A沿光滑水平面的位移sA:sA17(cm) 杆端B沿光滑水平面的位移sB为

sB172540(732)9(cm)

11-1各均质物体的质量均为m,物体的尺寸及绕固定轴转动角速度方向如图11.35所示。试求各物体对通过点O并与图面垂直的轴的动量矩。

(a)

(b) (c)

图11.35

1212

解:(a)杆OA对通过点O并与图面垂直的轴的动量矩为LOJO (b)圆盘对通过点O并与图面垂直的轴的动量矩为LOJO

12

mRmR

2

2

32mR

2

(c)圆盘对通过点O并与图面垂直的轴的动量矩为LOJO(mR2mR2)

11-3 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质圆盘与长为l、质量为M的均质杆铰接,如图11.37所示。杆以角速度ω绕轴O转动,圆盘以相对角速度ωr绕点A转动,(1)ωrω;(2)ωrω,试求系统对转轴O的动量矩。

解:系统对转轴O的动量矩是由杆对转轴O的动量矩和圆盘对的动量矩两部分组成。杆对转轴O的动量矩为LO杆Ml2

31

转轴O

(1)当ωrω时,圆盘转动的绝对角速度为ωaωr2ω

圆盘对转轴O的动量矩为LO圆盘故系统对转轴O的动量矩为

LOLO杆LO圆盘

13

MlmRml

2

2

2

12

mRamvAlmRml

222

(2)当ωrω时,圆盘转动的绝对角速度为 ωaωr0 圆盘对转轴O的动量矩为LO圆盘故系统对转轴O的动量矩为

LOLO杆LO圆盘

13

Mlml

2

2

12

mRamvAlml

22

11-6 一直角曲架ADB能绕其铅垂边AD旋转,如图11.40所示。在水平边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C,开始时系统以角速度0绕轴AD转动,物体C距D点为a,设曲架对AD轴的转动惯量为Jz,求曲架转动的角速度与距离DCr之间的关系。

解:选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从受力图可以看出,系统所受的全部外力对z轴的矩等于零。系统对z轴的动量矩也保持不变,即

(Jzma2)0(Jzmr2)

解得曲架转动的角速度与距离DCr之间的关系为 

JzmaJzmr

22

0

11-12 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重物,分别挂在两条绳子上,绳又分别缠绕在半径为r1、r2并装在同一轴的两鼓轮上,如图11.46所示。已知两鼓轮对O轴的转动惯量为JO,系统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求鼓轮的角加速度。

解:选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应用动量矩定理,有a

(JOm1r12m2r22)m2gr2m1gr1 解得鼓轮的角加速度为

m2r2m1r1JO

2m1r1

2

g

2m2r2

g

11-13 重物A质量为m1,系在绳子上,绳子跨过不计质量的固图

11.46 定滑轮D,并绕在鼓轮B上,如图11.47所示。由于重物下降带动了轮C,使它沿水平轨道滚动而不滑动。设鼓轮半径为r,轮

C的半径为R,两者固连在一起,总质量为m2,对于其水平轴O的回转半径为。求重物A下降的加速度以及轮C与地面接触点处的静摩擦力。

'

a

A

N

1A

图11.47

解:分别选轮子和重物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如图所示。轮子作平面运动,应用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有 FTFsm2aO FTrFsRm22 重物A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m1gFT'm1aA

其中:aOR,aA(Rr),FT'FT。联立求解,可得重物A下降的加速度为 aA

m1(Rr)

2

22

2

m1(Rr)m2(R)

(

2

2

2

g

轮C与地面接触点处的静摩擦力为Fs

Rr)m1m2g

2

m1(Rr)m2(R)

11-18 如图11.52所示结构中,重物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B物体与水平面间摩擦系数为f,鼓轮O的质量为M,半径为R和r,对O轴的回转半径分别为,求A下降的加速度以及绳子两端的拉力。

B

B

m2g

TB

F'

FdB

F

TA

FNB

aA

A

m1g

图11.52

解:分别选重物A、B和鼓轮O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如图所示。分别列动力学方程,有

重物A: m1gFTAm1aA 重物B: FNBm2g0 FTBFdBm2aB

其中:FdBfFNB。 鼓轮O: M2FTArFTBR

由运动学关系,可知:aAr,aBR。联立求解可得A下降的加速度为 aA

m1rfm2Rm1r

2

m2R

2

M

2

gr m2Rr

aA

绳子两端的拉力为FTAm1gm1aA FTBfm2g

12-3 弹簧原长为l0,刚度系数为k1960N/m,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点M相连,如图12.29所示。试分别计算下列各种情况时弹簧力所做的功。 (1) 质点由M1至M2;(2) 质点

- 21 -

由M2至M3;(3) 质点由M3至M1。

图12.28 图12.29

解:根据弹力做功的公式,计算下列各种情况时弹簧力所做的功。 (1)质点由M1至M2,弹簧力所做的功为 W12

12

k(12)

2

2

19602

(0.020.05)2.06(J)

22

(2)质点由M2至M3,弹簧力所做的功为

W23

1212

k(23)

2

2

1960219602

[0.05

2

(0.02)]2.06(J)

2

(3)质点由M3至M1,弹簧力所做的功为

W31

k(31)

2

2

[(0.02)0.02]0

22

12-8 如图12.34所示,一不变力偶矩M作用在绞车的均质鼓轮上,轮的半径为r,质量为m

1。绕在鼓轮上绳索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2的重物,此重物沿倾角为的斜面上升。设初始系统静止,斜面与重物间的摩擦系数为f。试求绞车转过后的角速度。

N

图12.33 图12.34

s

解:选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如图所示。绞车转过,重物向上滑动r的距离。在此过程中,作用在鼓轮上的力偶矩M所做的功为WMM,滑动摩擦力

Fdsfm2grcos

所做的功为WFd

,重物重力所做的功为W重

14

fm2grsin

,而其它的

力均不做功。故绞车转过后,系统所受的全部力做功的和为

W

i

Mm2gr(fcossin)0。设绞车转过

初始系统静止,系统的动能T1

后的角速度为,则重物沿斜面上升

m2r

2

2

的速度为r,此时系统的动能为T2

由动能定理T2

T1

12

12

m1r

2

22

2

12

(m12m2)r

22

Wi

,有

2r

14

(m12m2)rMm2gr(fcossin)

解得绞车转过后的角速度为

Mm2gr(fcossin)

(m12m2)

- 22 -


相关文章

  • 2016中国石油大学考研内部信息
  • 2016 年中国石油大学考研内部信息一.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简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 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97 年,学校首 批进入国家"211 工程 ...查看


  • 天津大学土力学考研真题资料(含参考书信息)
  • 天津大学土力学考研真题资料(含参考书信息) 很多考生在备考时总是无法确定参考书目,天津考研网联合天津大学在读硕博团队为考生整理出详细的参考书信息,考生还可以根据往年的参考书目进行复习,往年的参考书目对考研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①杨进良主编&l ...查看


  • 注册化工工程师考试参考书.doc
  • 注册化工工程师执业资格基础考试参考书目 一 高等数学 同济大学编<高等数学>:(上册,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2.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线性代数>(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查看


  • 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途径探讨
  • 第9卷第2期1997年6月 中国煤田地质 COALGEOLOGYOFCHINAVo119NO12Jun1 1997 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途径探讨 邹 海 (中国矿业大学 徐州 221008) (淮南矿业学院 232001) X 桂和荣 陈兆炎 ...查看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 <工程力学A 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1105001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A Ⅱ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AⅡ 学 分:3 总 学 时:48 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2 习题课学时:6 适 ...查看


  •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本课程既具有基础性,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与分析计算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即它为 ...查看


  • 2018华中科技大学理论物理考研信息大全
  • 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2018年考研需要做的事情是现在就收集好考研备考信息.因此,聚英考研网为大家收集了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理论物理的备考资料,希望能对大家一整年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历年分数 年份 ...查看


  •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力学考研经验谈
  •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力学考研经验谈 材料力学是华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很多专业都要考的专业科目,例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专业,这些都是华工机汽学院热门的专业,我报的是第一个(国家重点专业,非常热门 ...查看


  • 专业名称自然地理学
  • 专业名称:自然地理学 课程编号:B[1**********]01 课程名称:海岸动力地貌学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考核方式及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 ...查看


  • 科学家用量子力学解释死后世界,竟与佛学重逢!
  • 灵魂是人类探讨的永恒话题,人们在乎生前的世界,同样也好奇自己死后是否会有一个灵魂继续下一段历程.然而死亡是一种非常个体化的体验,"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死后即使灵魂不灭,死者也无法再借口言说,把自己的体验告诉给活着的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