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好.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2第12-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自主学习案】

一、依据教材回顾基础知识

1、 服饰方面中西合璧的产物有哪些?

2、 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有哪些?

3、 推动近代婚姻变革的原因?

4、 变化最为迟缓的风俗?

5、 中国第一条铁路?中国第一条自建的铁路?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施工的铁路?

6、 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的起步于哪次运动?代表企业?

7、 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8、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二、自我检测

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 逐步转型。 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作为社会转型重要组成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在力度和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

②近代中国人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 等方面,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 和 等方面。

③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播 ,娱乐生活,促进了 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④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促进了 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 和生活方式。

【合作探究案】

(2014·山东高考,节选)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环鸣凤。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

(2)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答案:(1)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①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

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

(2)阐述: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

迁移运用:

(2010·江苏单科·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

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总结升华】

【巩固练习案】

1.(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2.(2014·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

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3.(2007·天津文综·1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4.(2013·江苏单科·6)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5.(2012·浙江文综卷·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6.(2012·四川文综卷·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

表2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7.(2011·浙江文综·1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8.(2010·山东文综·1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10·海南单科·18)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2第12-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自主学习案】

一、依据教材回顾基础知识

1、 服饰方面中西合璧的产物有哪些?

2、 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有哪些?

3、 推动近代婚姻变革的原因?

4、 变化最为迟缓的风俗?

5、 中国第一条铁路?中国第一条自建的铁路?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施工的铁路?

6、 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的起步于哪次运动?代表企业?

7、 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8、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二、自我检测

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 逐步转型。 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作为社会转型重要组成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在力度和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

②近代中国人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 等方面,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 和 等方面。

③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播 ,娱乐生活,促进了 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④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促进了 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 和生活方式。

【合作探究案】

(2014·山东高考,节选)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环鸣凤。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

(2)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答案:(1)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①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

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

(2)阐述: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

迁移运用:

(2010·江苏单科·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

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总结升华】

【巩固练习案】

1.(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2.(2014·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

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3.(2007·天津文综·1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4.(2013·江苏单科·6)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5.(2012·浙江文综卷·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6.(2012·四川文综卷·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

表2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7.(2011·浙江文综·1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8.(2010·山东文综·1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10·海南单科·18)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相关文章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 12.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2.了解 ...查看


  •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
  •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 博兴二中 历史组 王春玲 2010.3.23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的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 ...查看


  • 高中历史岳麓版目录
  • 历史必修1(岳麓版) 目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4)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查看


  •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一专题 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基础知识过关题目 (注:已经基本掌握的题目可以不做,或者只写提纲或要点.思路.) 1.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必然性. 必要性:(1)十四世纪至十五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查看


  •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
  •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要求: ⑴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⑵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⑶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 ...查看


  • 招商推广方案
  • 名人数码广场招商推广方案 一.推广阶段 1.推广策略应该配合市场的需求变化,结合项目不同时期的工程进度进行制定和调整.为此,以项目目前现状可分以下二个阶段进行推广:    第一阶段:招商预热期 第二阶段:招商启动期 第三阶段:招商收尾 ...查看


  • 科技与生活
  • 科技改变生活 过去 现在 未来 在当今世界中,我们早已习惯与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也早已无法从中脱身开来(离开他了),试想一下,要是全球的通讯中断一分钟,就有可能有一名士兵因得不到及时的消息而被敌人消灭.你也有可能因为此而错失一个绝佳的机 ...查看


  • 统计课程设计--大学生消费水平情况统计调查与分析报告
  • 摘 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地提高,社会消费水平快速地增长,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不同于社会群众的不同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潮流,且 ...查看


  • 新闻通讯的好稿标准
  • 新闻纪实通讯的好稿标准 1.关于案件,重在写人,也就是当事人在案件中表现的人性色彩,而不是渲染案件本身.这是法制类稿件层次高低的区别. 2.稿件不能一味地写个人感情.家长里短等琐事,必须挖掘出人生意义,行文时要高雅一点.浪漫一点.深沉一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