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理论综述
摘要:从18世纪30年代康替龙提出企业家概念以后的200年间,经萨伊到马歇尔,历经企业家理论早期发展的三个阶段。熊彼特对职业企业家范畴和功能的界定,为把企业家理论纳入现代企业理论奠定了理论前提。现代企业理论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契约理论、的推进几乎都是以企业家理论为出发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问题与企业的性质和类型、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等这些现代企业理论所考察的基本问题密切相关,现代企业家理论已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企业家 企业家理论
企业家这个词,从16世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冒险者的身份。而在这之后到现在的若干个世纪里,企业家先后被赋予了经营者、资本家、经理、革新者等身份。这些身份的赋予,反映了在时代更替,生产力发展,制度变迁的历史中,对企业家的不断思索。但是,在这段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社会化生产的先行者和执行者,企业家这一路走得并不顺利,企业家理论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企业家这个名词的诞生,到企业家在经济实践中地位的确立;从经济学理论中偶尔对企业家的提及,到系统的企业家理论的形成,企业家和企业家理论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雨。
市场不是由上帝、大自然或经济力量所创造,而是由企业家所创造。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和一个极具凝聚力的企业家精神。“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家的作用对整个企业生死攸关。不是所有在领导岗位的都是企业家,不能创新的企业领导者只是一个企业工作者。有许多企业领导人,特别是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能凭借超凡的个人能力来改变一个企业的现有处境,挽狂澜于既倒,变劣势为优势,化优势为胜势。因此,组织需要依靠那些伟人来摆脱困境,向前发展。恰如郭士纳之于IBM,韦尔奇之于GE,比尔·盖茨之于微软,葛洛夫之于英特尔,拉里·艾利森之于甲骨文,盛田昭夫之于索尼,施振荣之于Acer,柳传志之于联想,张瑞敏之于海尔„„。对高科技企业来讲,固然需要技术天才,然而,那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当家人和掌门人更不可或缺。他们有着清晰的愿景,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不放过任何创新
的机会,既追求新奇而且又能使创新资本化”
何为企业家(Entrepreneur),历来有不同的见解。企业理论开创者之一法国经济学家J·B·萨伊,最先对企业家作了定义:“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产量较小的领域,转到生产率较高、产量更大的领域的人是企业家”。美国经济学家黑尔斯的定义是,“所谓企业家,即那些能够抓住经济生活中的机遇,或能够对经济生活中发生的机会作出反应,通过创新为其本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使整个经济体系发生变化的人。”
英国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指出:“企业家们属于敢于冒险和承担风险的有高度技能的职业阶层”;“企业家们总是以自己的创造力、洞察力和统帅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均衡,创造出更多的交易机会和效用,给企业的生产过程指明方向,是生产要素组织化。”
奥地利学派的柯兹纳,在其著作《竞争与企业家精神》中将企业家定义为:“具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获利机会,具有洞察力的人”。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指出:“企业家是实现创新、进行新组合的人,否则只能是管理者”。
英国经济学家彭罗斯,把企业家的意义进行了提升:“企业家的事业心和对风险的态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因为企业家的事业心包含承担风险的意志,探索避免风险的热情,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以及把对利润的追求当成自己的伟大使命”。美国学者奈特,在其博士论文《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认为,所谓企业家就是那些在极不确定的环境下,作出决策并必须自己承担决策全部后果的人。他明确指出,企业家必然是“工商企业主”,而不是负责日常决策、领取薪水的经理。
当代美国经济学家卡森,在《企业家:一个经济理论》中对企业家定义的外延进行了拓宽:“企业家就是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就是赋予资源以生产财富的能力的人。”日本学者Uiroshi Mannari认为,企业家是指“占有或取得企业资产并承担经营风险、从事市场交易的主体。”
尽管如此众多的企业家定义给人不确定感,但其共同性还是鲜明的,那就是企业家既敢于创新又勇于承担风险;企业家既能创办企业,又能经营好企业。更重要的是,企业家不是一个实体概念,而是一个职能概念。当大多数人提到企业家时,趋向于把企业家与小企业联系在一起。其实并非所有的小企业管理者都是企业家,许多小企业管理者并不进行创新,相当多的小企业管理者,不过是许多大型组织中保守的、循规蹈矩的缩影。企业家同样可能存在于已经建立起来的大型组织中。GE的杰克·韦尔奇,就是大型组织卓越企业家的典范。
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曾在26个国家和地区与几十万名企业家交谈。其中79%的企业领导认为,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的成功非常重要。全球最大科技顾问公司Accenture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在全球高级主管心目中,企业家精神是组织健康长寿的基因
和要穴。正是企业家精神造就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奇迹,引发了20余年美国新经济的兴起。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呢?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熊彼特关于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的创新者观点,凸显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特征。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一个企业,要么增值,要么就是在人力资源上报废,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但创新不是 “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创新是企业家活动的典型特征,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等。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象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
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坎迪隆和奈特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与风险(risk)或不确定性(uncertainty)联系在一起。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创新风险是二进制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能对冲不能交易,企业家没有别的
第三条道路。在美国3M公司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接吻青蛙”常常意味着冒险与失败,但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同样,对1939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的惠普、194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索尼、 1976年在台湾成立的Acer、1984年分别在中国北京、青岛成立的联想和海尔等众多企业而言,虽然这些企业创始人的生长环境、成长背景和创业机缘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他们敢为人先,第一个跳出来吃螃蟹。
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正如艾伯特·赫希曼所言:企业家在重大决策中实行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尽管伟大的企业家表面上常常是一个人的表演,但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擅长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需要扩展到企业的每个员工。企业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一个超人(superman),但企业家应努力成为蜘蛛人(spiderman),要有非常强的“结网”的能力和意识。西门子是一个例证,这家公司秉承员工为 “企业内部的企业家”的理念,开发员工的潜质。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人充当教练角色,让员工进行合作,并为其合理的目标定位实施引导,同时给予足够的施展空间,并及时予以鼓励。西门子公司因此获得令人羡慕的产品创新记录和成长记录。
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到:“这种需要人们不停地工作的事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这是唯一可能的动机。但与此同时,从个人幸福的观点来看,它表述了这类生活是如此的不合理:在生活中,一个人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货币只是成功的标志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
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荀子曰:“学不可以已”。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说到:“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学习与智商相辅相成,以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从企业家到整个企业必须是持续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和终生学习。日本企业的学习精神尤为可贵,他们向爱德华兹·戴明学习质量和品牌管理;向约琴
夫·M·朱兰学习组织生产;向彼得·德鲁克学习市场营销及管理。同样,美国企业也在虚心学习,企业流程再造和扁平化组织,正是学习日本的团队精神结出的硕果。
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英特尔总裁葛洛夫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意味着在遵循摩尔定律的信息时代,只有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创新,以夸父追日般的执著,咬定青山不放松,才可能稳操胜券。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资本家可以用脚投票,变卖股票退出企业,劳动者亦可以退出企业,然而企业家却是唯一不能退出企业的人。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在20世纪80年代诺基亚人涉足移动通讯,但到90年代初芬兰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诺基亚未能幸免遭到重创,公司股票市值缩水了50%。在此生死存亡关头,公司非但没有退却,反而毅然决定变卖其他产业,集中公司全部的资源专攻移动通讯。坚韧执着的诺基亚成功了,如今诺基亚手机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5%。
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诚信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企业家在修炼领导艺术的所有原则中,诚信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原则。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显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其实,凡勃伦在其名著《企业论》中早就指出:有远见的企业家非常重视包括诚信在内的商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利曼更是明确指出:“企业家只有一个责任,就是在符合游戏规则下,运用生产资源从事利润的活动。亦即须从事公开和自由的竞争,不能有欺瞒和诈欺。”
企业家理论,从企业家诞生的时刻起,就有了研究的必要。通过回顾企业家理论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家理论的发展与企业家的发展似乎并不均衡。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企业家理论的总结性远远强于其前瞻性,而在其前瞻性较强的历史时期,我们又发现其理论性大于其实践性。
从以上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家理论似乎从来没有得到主流经济学的重视,主流经济学都把企业家竞争从资本主义模型中剔除掉,因此也就削弱了专家和公众对资本家的活力的理解及尊重。但是在主流经济学的非主流一面和非主流经济学中,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企业家理论的发展就越充分;企业家理论发展的越充分,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就越快。从最开始对企业家定义的讨论到现在用契约理论对企业家加以分析,对企业家的分析,逐渐从孤立的个体分析发展到了将企业家放入一个广阔的环境中加以分析。几百年间,企业家理论经历了由点到面,由表到里的发展过程。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作为一种理论,企业家理论在实践中的实际操作性并不强。在将来的发展中,要使企业家理论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实践性必须加强!
在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同时或之后,还有许多经济学家企业家进行了研究,他们采取了更多样的方法,在不同经济学流派、不同学科的渗透中,使企业家理论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莱宾斯坦的企业家理论
莱宾斯坦在《企业家精神和发展》一文中认为,企业家就是避免别人或他们所属的组织
易于出现的低效率从而取得成功的人。莱宾斯坦抨击了新古典厂商理论,重新审视了企业内决策制定过程。莱宾斯坦在决策的制定中引入了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决策的制定可能依靠习惯、常规、道德规范、模仿或惯性,这常常具有非最大化的性质。而信息的不完备(合同中可以明确规定报酬但不能规定努力程度)和惰性就会产生相对于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而言的非配置性低效率,莱宾斯坦将之命名为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X低效率,以涵盖所有非配置性低效率。企业家的职能就在于克服组织中的X低效率。
2.卡森的企业家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卡森对各种企业家观点进行了综合,并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对企业家行为的认识,给出了企业家行为分析的一个以内生性偏好和内生性实施为特征的动态的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卡森将企业家定义为“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判断性决策的本质在于,在决策中不可能采用一条明显是正确的、而且只使用公开可获信息的规则”。卡森还强调了文化与个性因素对激发企业家行为的重要性。在企业家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卡森以企业家的决策是理性的为前提,保留了新古典主义的最大化和均衡分析方法,得出了企业家市场供求均衡模型。不确定性越强,越需要在经营中运用判断性决策,对企业家的需求也就越大;此外,卡森还首创了企业家市场均衡模型,不过,卡森同时指出:“‘企业家市场’中任何类型的‘均衡’,基本上是种分析性的虚构,因为把市场调整到均衡这正是企业家的任务”。
3.张维迎的企业家理论
张维迎在《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中,按照资本雇用劳动的逻辑,剖析了古典企业中经营者—企业家—资本家合三为一的现象,建立了企业家的一般均衡模型,把经营能力、个人财富和风险厌恶作为三个变量函数,说明了均衡状态下企业家、工人、管理者和资本家的特征,认为显示企业家才能又同时拥有足够资本的人才能够被认为是合格的企业家。他假设不同个人的经营能力至少部分的是天赋的,无法全靠后天培育,因此,一开始就是水平不一的。正是个人间经营能力的这种差别,为人们相互合作建立企业创造了机会。企业家的重要性来源于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资本雇佣劳动是一种保证具有真正才能的人被选作企业家的方法。把剩余索取权授与经营者可能会给企业以至每个企业成员带来更小的福利损失。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种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价值的特定类型的人力资本,企业家在企业发展、社会经济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于是否由迎合潮流的,真正的企业家掌握了企业的运营;企业家的成长与更替是保持企业持续成长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知道,企业家一直被定义为社会经济发展最稀缺要素的所有者,是经济增长生产力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家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组合方式带来经济增长。现在,伴随着企业家的巨大作用日益为世界所认识,企业家理论必将在21世纪的经济理论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易于出现的低效率从而取得成功的人。莱宾斯坦抨击了新古典厂商理论,重新审视了企业内决策制定过程。莱宾斯坦在决策的制定中引入了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决策的制定可能依靠习惯、常规、道德规范、模仿或惯性,这常常具有非最大化的性质。而信息的不完备(合同中可以明确规定报酬但不能规定努力程度)和惰性就会产生相对于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而言的非配置性低效率,莱宾斯坦将之命名为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X低效率,以涵盖所有非配置性低效率。企业家的职能就在于克服组织中的X低效率。
2.卡森的企业家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卡森对各种企业家观点进行了综合,并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对企业家行为的认识,给出了企业家行为分析的一个以内生性偏好和内生性实施为特征的动态的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卡森将企业家定义为“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判断性决策的本质在于,在决策中不可能采用一条明显是正确的、而且只使用公开可获信息的规则”。卡森还强调了文化与个性因素对激发企业家行为的重要性。在企业家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卡森以企业家的决策是理性的为前提,保留了新古典主义的最大化和均衡分析方法,得出了企业家市场供求均衡模型。不确定性越强,越需要在经营中运用判断性决策,对企业家的需求也就越大;此外,卡森还首创了企业家市场均衡模型,不过,卡森同时指出:“‘企业家市场’中任何类型的‘均衡’,基本上是种分析性的虚构,因为把市场调整到均衡这正是企业家的任务”。
3.张维迎的企业家理论
张维迎在《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中,按照资本雇用劳动的逻辑,剖析了古典企业中经营者—企业家—资本家合三为一的现象,建立了企业家的一般均衡模型,把经营能力、个人财富和风险厌恶作为三个变量函数,说明了均衡状态下企业家、工人、管理者和资本家的特征,认为显示企业家才能又同时拥有足够资本的人才能够被认为是合格的企业家。他假设不同个人的经营能力至少部分的是天赋的,无法全靠后天培育,因此,一开始就是水平不一的。正是个人间经营能力的这种差别,为人们相互合作建立企业创造了机会。企业家的重要性来源于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资本雇佣劳动是一种保证具有真正才能的人被选作企业家的方法。把剩余索取权授与经营者可能会给企业以至每个企业成员带来更小的福利损失。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种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价值的特定类型的人力资本,企业家在企业发展、社会经济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于是否由迎合潮流的,真正的企业家掌握了企业的运营;企业家的成长与更替是保持企业持续成长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知道,企业家一直被定义为社会经济发展最稀缺要素的所有者,是经济增长生产力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家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组合方式带来经济增长。现在,伴随着企业家的巨大作用日益为世界所认识,企业家理论必将在21世纪的经济理论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现在的企业家日益职能化,更替化。随着企业家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和为世界所肯定,企业家有望在经济学领域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一种理论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总结性,更在于它的前瞻性,随着企业家理论的继续发展,对前瞻性的要求将更加的强烈。
现在的企业家理论,其理论化程度已经非常的高,而按照理论发展的目的,它向实践的回归将是历史的必然。
企业家理论综述
摘要:从18世纪30年代康替龙提出企业家概念以后的200年间,经萨伊到马歇尔,历经企业家理论早期发展的三个阶段。熊彼特对职业企业家范畴和功能的界定,为把企业家理论纳入现代企业理论奠定了理论前提。现代企业理论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契约理论、的推进几乎都是以企业家理论为出发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问题与企业的性质和类型、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等这些现代企业理论所考察的基本问题密切相关,现代企业家理论已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企业家 企业家理论
企业家这个词,从16世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冒险者的身份。而在这之后到现在的若干个世纪里,企业家先后被赋予了经营者、资本家、经理、革新者等身份。这些身份的赋予,反映了在时代更替,生产力发展,制度变迁的历史中,对企业家的不断思索。但是,在这段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社会化生产的先行者和执行者,企业家这一路走得并不顺利,企业家理论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企业家这个名词的诞生,到企业家在经济实践中地位的确立;从经济学理论中偶尔对企业家的提及,到系统的企业家理论的形成,企业家和企业家理论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雨。
市场不是由上帝、大自然或经济力量所创造,而是由企业家所创造。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和一个极具凝聚力的企业家精神。“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家的作用对整个企业生死攸关。不是所有在领导岗位的都是企业家,不能创新的企业领导者只是一个企业工作者。有许多企业领导人,特别是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能凭借超凡的个人能力来改变一个企业的现有处境,挽狂澜于既倒,变劣势为优势,化优势为胜势。因此,组织需要依靠那些伟人来摆脱困境,向前发展。恰如郭士纳之于IBM,韦尔奇之于GE,比尔·盖茨之于微软,葛洛夫之于英特尔,拉里·艾利森之于甲骨文,盛田昭夫之于索尼,施振荣之于Acer,柳传志之于联想,张瑞敏之于海尔„„。对高科技企业来讲,固然需要技术天才,然而,那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当家人和掌门人更不可或缺。他们有着清晰的愿景,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不放过任何创新
的机会,既追求新奇而且又能使创新资本化”
何为企业家(Entrepreneur),历来有不同的见解。企业理论开创者之一法国经济学家J·B·萨伊,最先对企业家作了定义:“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产量较小的领域,转到生产率较高、产量更大的领域的人是企业家”。美国经济学家黑尔斯的定义是,“所谓企业家,即那些能够抓住经济生活中的机遇,或能够对经济生活中发生的机会作出反应,通过创新为其本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使整个经济体系发生变化的人。”
英国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指出:“企业家们属于敢于冒险和承担风险的有高度技能的职业阶层”;“企业家们总是以自己的创造力、洞察力和统帅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均衡,创造出更多的交易机会和效用,给企业的生产过程指明方向,是生产要素组织化。”
奥地利学派的柯兹纳,在其著作《竞争与企业家精神》中将企业家定义为:“具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获利机会,具有洞察力的人”。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指出:“企业家是实现创新、进行新组合的人,否则只能是管理者”。
英国经济学家彭罗斯,把企业家的意义进行了提升:“企业家的事业心和对风险的态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因为企业家的事业心包含承担风险的意志,探索避免风险的热情,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以及把对利润的追求当成自己的伟大使命”。美国学者奈特,在其博士论文《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认为,所谓企业家就是那些在极不确定的环境下,作出决策并必须自己承担决策全部后果的人。他明确指出,企业家必然是“工商企业主”,而不是负责日常决策、领取薪水的经理。
当代美国经济学家卡森,在《企业家:一个经济理论》中对企业家定义的外延进行了拓宽:“企业家就是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就是赋予资源以生产财富的能力的人。”日本学者Uiroshi Mannari认为,企业家是指“占有或取得企业资产并承担经营风险、从事市场交易的主体。”
尽管如此众多的企业家定义给人不确定感,但其共同性还是鲜明的,那就是企业家既敢于创新又勇于承担风险;企业家既能创办企业,又能经营好企业。更重要的是,企业家不是一个实体概念,而是一个职能概念。当大多数人提到企业家时,趋向于把企业家与小企业联系在一起。其实并非所有的小企业管理者都是企业家,许多小企业管理者并不进行创新,相当多的小企业管理者,不过是许多大型组织中保守的、循规蹈矩的缩影。企业家同样可能存在于已经建立起来的大型组织中。GE的杰克·韦尔奇,就是大型组织卓越企业家的典范。
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曾在26个国家和地区与几十万名企业家交谈。其中79%的企业领导认为,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的成功非常重要。全球最大科技顾问公司Accenture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在全球高级主管心目中,企业家精神是组织健康长寿的基因
和要穴。正是企业家精神造就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奇迹,引发了20余年美国新经济的兴起。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呢?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熊彼特关于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的创新者观点,凸显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特征。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一个企业,要么增值,要么就是在人力资源上报废,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但创新不是 “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创新是企业家活动的典型特征,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等。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象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
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坎迪隆和奈特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与风险(risk)或不确定性(uncertainty)联系在一起。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创新风险是二进制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能对冲不能交易,企业家没有别的
第三条道路。在美国3M公司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接吻青蛙”常常意味着冒险与失败,但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同样,对1939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的惠普、194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索尼、 1976年在台湾成立的Acer、1984年分别在中国北京、青岛成立的联想和海尔等众多企业而言,虽然这些企业创始人的生长环境、成长背景和创业机缘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他们敢为人先,第一个跳出来吃螃蟹。
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正如艾伯特·赫希曼所言:企业家在重大决策中实行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尽管伟大的企业家表面上常常是一个人的表演,但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擅长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需要扩展到企业的每个员工。企业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一个超人(superman),但企业家应努力成为蜘蛛人(spiderman),要有非常强的“结网”的能力和意识。西门子是一个例证,这家公司秉承员工为 “企业内部的企业家”的理念,开发员工的潜质。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人充当教练角色,让员工进行合作,并为其合理的目标定位实施引导,同时给予足够的施展空间,并及时予以鼓励。西门子公司因此获得令人羡慕的产品创新记录和成长记录。
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到:“这种需要人们不停地工作的事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这是唯一可能的动机。但与此同时,从个人幸福的观点来看,它表述了这类生活是如此的不合理:在生活中,一个人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货币只是成功的标志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
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荀子曰:“学不可以已”。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说到:“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学习与智商相辅相成,以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从企业家到整个企业必须是持续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和终生学习。日本企业的学习精神尤为可贵,他们向爱德华兹·戴明学习质量和品牌管理;向约琴
夫·M·朱兰学习组织生产;向彼得·德鲁克学习市场营销及管理。同样,美国企业也在虚心学习,企业流程再造和扁平化组织,正是学习日本的团队精神结出的硕果。
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英特尔总裁葛洛夫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意味着在遵循摩尔定律的信息时代,只有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创新,以夸父追日般的执著,咬定青山不放松,才可能稳操胜券。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资本家可以用脚投票,变卖股票退出企业,劳动者亦可以退出企业,然而企业家却是唯一不能退出企业的人。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在20世纪80年代诺基亚人涉足移动通讯,但到90年代初芬兰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诺基亚未能幸免遭到重创,公司股票市值缩水了50%。在此生死存亡关头,公司非但没有退却,反而毅然决定变卖其他产业,集中公司全部的资源专攻移动通讯。坚韧执着的诺基亚成功了,如今诺基亚手机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5%。
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诚信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企业家在修炼领导艺术的所有原则中,诚信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原则。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显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其实,凡勃伦在其名著《企业论》中早就指出:有远见的企业家非常重视包括诚信在内的商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利曼更是明确指出:“企业家只有一个责任,就是在符合游戏规则下,运用生产资源从事利润的活动。亦即须从事公开和自由的竞争,不能有欺瞒和诈欺。”
企业家理论,从企业家诞生的时刻起,就有了研究的必要。通过回顾企业家理论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家理论的发展与企业家的发展似乎并不均衡。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企业家理论的总结性远远强于其前瞻性,而在其前瞻性较强的历史时期,我们又发现其理论性大于其实践性。
从以上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家理论似乎从来没有得到主流经济学的重视,主流经济学都把企业家竞争从资本主义模型中剔除掉,因此也就削弱了专家和公众对资本家的活力的理解及尊重。但是在主流经济学的非主流一面和非主流经济学中,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企业家理论的发展就越充分;企业家理论发展的越充分,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就越快。从最开始对企业家定义的讨论到现在用契约理论对企业家加以分析,对企业家的分析,逐渐从孤立的个体分析发展到了将企业家放入一个广阔的环境中加以分析。几百年间,企业家理论经历了由点到面,由表到里的发展过程。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作为一种理论,企业家理论在实践中的实际操作性并不强。在将来的发展中,要使企业家理论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实践性必须加强!
在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同时或之后,还有许多经济学家企业家进行了研究,他们采取了更多样的方法,在不同经济学流派、不同学科的渗透中,使企业家理论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莱宾斯坦的企业家理论
莱宾斯坦在《企业家精神和发展》一文中认为,企业家就是避免别人或他们所属的组织
易于出现的低效率从而取得成功的人。莱宾斯坦抨击了新古典厂商理论,重新审视了企业内决策制定过程。莱宾斯坦在决策的制定中引入了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决策的制定可能依靠习惯、常规、道德规范、模仿或惯性,这常常具有非最大化的性质。而信息的不完备(合同中可以明确规定报酬但不能规定努力程度)和惰性就会产生相对于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而言的非配置性低效率,莱宾斯坦将之命名为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X低效率,以涵盖所有非配置性低效率。企业家的职能就在于克服组织中的X低效率。
2.卡森的企业家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卡森对各种企业家观点进行了综合,并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对企业家行为的认识,给出了企业家行为分析的一个以内生性偏好和内生性实施为特征的动态的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卡森将企业家定义为“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判断性决策的本质在于,在决策中不可能采用一条明显是正确的、而且只使用公开可获信息的规则”。卡森还强调了文化与个性因素对激发企业家行为的重要性。在企业家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卡森以企业家的决策是理性的为前提,保留了新古典主义的最大化和均衡分析方法,得出了企业家市场供求均衡模型。不确定性越强,越需要在经营中运用判断性决策,对企业家的需求也就越大;此外,卡森还首创了企业家市场均衡模型,不过,卡森同时指出:“‘企业家市场’中任何类型的‘均衡’,基本上是种分析性的虚构,因为把市场调整到均衡这正是企业家的任务”。
3.张维迎的企业家理论
张维迎在《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中,按照资本雇用劳动的逻辑,剖析了古典企业中经营者—企业家—资本家合三为一的现象,建立了企业家的一般均衡模型,把经营能力、个人财富和风险厌恶作为三个变量函数,说明了均衡状态下企业家、工人、管理者和资本家的特征,认为显示企业家才能又同时拥有足够资本的人才能够被认为是合格的企业家。他假设不同个人的经营能力至少部分的是天赋的,无法全靠后天培育,因此,一开始就是水平不一的。正是个人间经营能力的这种差别,为人们相互合作建立企业创造了机会。企业家的重要性来源于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资本雇佣劳动是一种保证具有真正才能的人被选作企业家的方法。把剩余索取权授与经营者可能会给企业以至每个企业成员带来更小的福利损失。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种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价值的特定类型的人力资本,企业家在企业发展、社会经济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于是否由迎合潮流的,真正的企业家掌握了企业的运营;企业家的成长与更替是保持企业持续成长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知道,企业家一直被定义为社会经济发展最稀缺要素的所有者,是经济增长生产力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家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组合方式带来经济增长。现在,伴随着企业家的巨大作用日益为世界所认识,企业家理论必将在21世纪的经济理论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易于出现的低效率从而取得成功的人。莱宾斯坦抨击了新古典厂商理论,重新审视了企业内决策制定过程。莱宾斯坦在决策的制定中引入了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决策的制定可能依靠习惯、常规、道德规范、模仿或惯性,这常常具有非最大化的性质。而信息的不完备(合同中可以明确规定报酬但不能规定努力程度)和惰性就会产生相对于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而言的非配置性低效率,莱宾斯坦将之命名为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X低效率,以涵盖所有非配置性低效率。企业家的职能就在于克服组织中的X低效率。
2.卡森的企业家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卡森对各种企业家观点进行了综合,并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对企业家行为的认识,给出了企业家行为分析的一个以内生性偏好和内生性实施为特征的动态的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卡森将企业家定义为“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判断性决策的本质在于,在决策中不可能采用一条明显是正确的、而且只使用公开可获信息的规则”。卡森还强调了文化与个性因素对激发企业家行为的重要性。在企业家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卡森以企业家的决策是理性的为前提,保留了新古典主义的最大化和均衡分析方法,得出了企业家市场供求均衡模型。不确定性越强,越需要在经营中运用判断性决策,对企业家的需求也就越大;此外,卡森还首创了企业家市场均衡模型,不过,卡森同时指出:“‘企业家市场’中任何类型的‘均衡’,基本上是种分析性的虚构,因为把市场调整到均衡这正是企业家的任务”。
3.张维迎的企业家理论
张维迎在《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中,按照资本雇用劳动的逻辑,剖析了古典企业中经营者—企业家—资本家合三为一的现象,建立了企业家的一般均衡模型,把经营能力、个人财富和风险厌恶作为三个变量函数,说明了均衡状态下企业家、工人、管理者和资本家的特征,认为显示企业家才能又同时拥有足够资本的人才能够被认为是合格的企业家。他假设不同个人的经营能力至少部分的是天赋的,无法全靠后天培育,因此,一开始就是水平不一的。正是个人间经营能力的这种差别,为人们相互合作建立企业创造了机会。企业家的重要性来源于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资本雇佣劳动是一种保证具有真正才能的人被选作企业家的方法。把剩余索取权授与经营者可能会给企业以至每个企业成员带来更小的福利损失。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种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价值的特定类型的人力资本,企业家在企业发展、社会经济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于是否由迎合潮流的,真正的企业家掌握了企业的运营;企业家的成长与更替是保持企业持续成长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知道,企业家一直被定义为社会经济发展最稀缺要素的所有者,是经济增长生产力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家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组合方式带来经济增长。现在,伴随着企业家的巨大作用日益为世界所认识,企业家理论必将在21世纪的经济理论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现在的企业家日益职能化,更替化。随着企业家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和为世界所肯定,企业家有望在经济学领域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一种理论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总结性,更在于它的前瞻性,随着企业家理论的继续发展,对前瞻性的要求将更加的强烈。
现在的企业家理论,其理论化程度已经非常的高,而按照理论发展的目的,它向实践的回归将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