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情_与_礼_的抗争_崔莺莺形象分析

崔莺莺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一位具有时代叛逆性的光辉女性形象,时代的叛逆性是指她在遇到理想爱情时,能够与封建礼法进行抗争。马克思曾对人的属性做了两种定义,一种为人的自然性,即指人和各种生理欲望 ,包括生存欲望 、性欲等,在崔莺莺形象中,她的情感方面则侧重于人的自然性,另一种定义,也是马克思认为是人根本属性的社会性,社会性强调的是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空间,人的各种思想和行动总是受到社会多种社会关系的影响,而封建礼法对崔莺莺的束缚就体现为人的社会属性。

崔莺莺出生于条件优越的相国之府,她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封建教育:从针织女工,诗词尺算到封建礼法的教

育,这些都使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贵族小姐,正是这深厚                                  

的封建教育使崔莺莺在后来与封建礼法斗争中起着消极作用。

曲中,时值十九岁的崔莺莺正是一位妙龄的花季少女,在她的眼中,未来的世界都是美好的,她向往着理想爱情与美满婚姻。在她与母亲一道扶柩到陵安的时候,使这位已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嫁给当朝相国之子郑恒为妻的贵族小姐遇上了“五百年的风流孽冤”。从此,她在思想与行动上的“情”与“礼”的抗争就开始了。

在张珙第一次见到崔莺莺时,便喜欢上了她,随后,他便利用各种机会来了解和接近崔莺莺,当崔莺莺与红娘在烧香祝愿的时候,张珙便试探性地念诗回:“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愠皓魄,不见目中人”,崔莺莺便立即和诗回:“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崔莺莺的和诗则反映出了她的才思敏捷,

张珙与崔莺莺互相表达了爱慕之情,这就使张珙对崔莺莺的态度有了个底,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份信心。对于崔莺莺来说,和诗是她为获取理想爱情而喊出的心声,也是她在心理与行动上“情”与“礼”的抗争,在诗中,崔莺莺表露出她对父母之命的不满,她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当崔莺莺有与张珙继续和诗下去的时候,丫环红娘为了使他们的事不被老夫人发觉,就叫崔莺莺回家,此时,她不得不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发展,只得“回顾下”。“回顾下”这三个字体现出了崔莺莺的矛盾心理,她非常想与张珙继续和诗,披露出自己情感的心声。但另一方面她不得不顾忌来自代表封建势力的母亲的压力,最后,只得下去,这是她心理和行动上“情”与“礼”的再次较量,可以说,张珙与崔莺莺的和诗对今后事情的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

随着戏剧冲突的发展,存在于崔莺莺思想和行动的“情”与“礼”的抗争也日趋复杂。在张珙搬援兵解了普救寺之危后,老夫人变卦了,使原来很有希望的美满婚姻破碎了。在这种情形下,张珙一下又变消沉了许多。这时,在红娘的安排下,崔莺莺月夜听琴,在听琴的过程中,她唱到“这云似我罗帏数重,只恐怕嫦娥心动,因此上围住了广寒宫”,在这首曲中,崔莺莺唱出了闺中少女对所受的礼教束缚的怨愤之情,她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把自己比成了嫦娥,把老夫人及其代表的封建礼教比喻成了云霞。当张生把老夫人的变卦说成是崔莺莺说谎时,崔莺莺唱道:“这是俺娘的机变,非是妾身脱空,若由得我呵,乞求得效鸾凤,俺娘无夜无明算女工,我若得些闲,张生

亲背信弃义的做法表示了愤慨,再次表明了自己对张生的态度。

在与张生告别时,崔莺莺对张珙说:“则说道夫人时下有人唧哝”,这里指出了他们俩婚事改变是因为有人在老夫人那里说闲话,这表明崔莺莺对丫环红娘是存有戒心的。因为红娘是她与张珙关系发展的见证人。作为一名贵族小姐的崔莺莺深受着封建门阀等级制度的影响,她不可能对红娘有较深的了解。在她的眼中,作为丫环的红娘不可能不顺从于治家森严的老夫人意志,她没有意识到作为丫环的红娘比她对封建礼法的反抗更具有坚决性。虽然崔莺莺有提防红娘告密之念,但是,她又不得不利用红娘来为她传递信息,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自己被母亲察觉的可能,有较大的安全性。这些都是“情”与“礼”抗争的具体体现,作为接受过深厚封建礼法教育的崔莺莺不能对红娘放心,但是为了自己情感发展的需要,她不得不利用她。

在红娘为崔莺莺送帖给张珙时,张珙不知崔莺莺内情,将帖中崔莺莺邀请之意说与红娘听。后来,在张珙如约而至的时侯,崔莺莺违心地斥责他说:“先生虽有活人之恩,恩则当报。既为兄妹,何生此心,会后再勿如此,若更为之,与足下决无干休。”这里是崔莺莺碍于红娘在场,不 便与张珙进行交往,只得违心地对张生进行斥责,实际上,这是违背她的本意的。她此时是非常想与张珙进行约会,正当“情”与“礼”的抗争处于一种胶着状态时,崔莺莺便顺着红娘的话找个台阶说道,“若不是看红娘薄面,扯你到老夫人那里去,看你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这看起来似乎是崔莺莺为张生开托,其实是她在为自己开托。这些都表明崔莺莺所受封建礼教束缚之深,面对老夫人的淫威,只得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埋藏在自己的心里,不敢表露。

当张生在受到崔莺莺的斥责后,便害了相思病,在这种情形下,深受着“情”的折磨的崔莺莺表现出异常的勇敢,她毅然抛弃了封建礼教对她的束缚,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行动,深夜主动地向张珙表白爱情。至此,张珙与崔莺莺的关系前进了一大步。崔莺莺在这里就表现出是一个光辉的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这是她在“情”方面所取得的胜

利。这次表爱行动为他们以后的圆满婚姻打下了坚实基础。

正当张珙与崔莺莺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侯,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老夫人开始对崔莺莺的“不轨”行 为有了察觉。这时,老夫人把红娘拿来审问,红娘为张珙与崔莺莺的爱情理直气壮地回顶了老夫人,这样,便 使老夫人自己觉得理亏,作出了让步,但她仍用“门当户对”的封建等级制度来驾御于他们的婚姻之上,她要求张珙必须考取状元才能娶崔莺莺。此时,崔莺莺本该继续争取下去,但是她没有这样做,而是接受了老夫人的要求。这是崔莺莺作为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所表现出来的斗争不彻底性。作为一名贵族小姐,在平时是很难得抛头露面的,婚姻一般是由父母定的。这样,就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这次崔莺莺好不容易在外出的时侯遇到了一个满意的,本来是要充分利用有限时间的,免得日久生事,而此时老夫人要求张珙去考状元,崔莺莺没有表示反对,而是被动地接受了老夫人的要求,这样,崔莺莺就把自己理想婚姻建立在张珙考取状元的基础上,又使原本柳暗花明的爱情走向缥缈的境地。在张珙临走之前,他对崔莺莺说“金榜无名 誓不归”,在这里,张珙的决心固然使人钦佩,如果张珙此次赴京没有考取状元的话,那么崔莺莺只有按父母之命嫁给郑恒了,这也许就断送了崔莺莺的一生幸福。用前文的话来说,社会性对崔莺莺的影响是很深的。

最后,张珙考取了状元,并在众人的帮助之下,揭穿了前来完婚的郑恒的谎言,使张珙与崔莺莺圆了他们理想婚姻,“情”终于战胜了“礼”。

《西厢记》中,崔莺莺在处理与张生的爱情上,随着情的增长,她对封建礼教的斗争也越来越大胆。但是,由于她长期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她不敢站出来表明反对老夫人的做法,使自己与张珙的婚姻险些走进了死胡同。最后,在张珙考取状元的前提下,在红娘和众人的帮助之下,张珙与崔莺莺的理想婚姻得以实现。在“情”与“礼”的一系列抗争之后,“情”最终以微弱之势战胜了“礼”。

(责任编辑:张小萍)

崔莺莺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一位具有时代叛逆性的光辉女性形象,时代的叛逆性是指她在遇到理想爱情时,能够与封建礼法进行抗争。马克思曾对人的属性做了两种定义,一种为人的自然性,即指人和各种生理欲望 ,包括生存欲望 、性欲等,在崔莺莺形象中,她的情感方面则侧重于人的自然性,另一种定义,也是马克思认为是人根本属性的社会性,社会性强调的是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空间,人的各种思想和行动总是受到社会多种社会关系的影响,而封建礼法对崔莺莺的束缚就体现为人的社会属性。

崔莺莺出生于条件优越的相国之府,她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封建教育:从针织女工,诗词尺算到封建礼法的教

育,这些都使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贵族小姐,正是这深厚                                  

的封建教育使崔莺莺在后来与封建礼法斗争中起着消极作用。

曲中,时值十九岁的崔莺莺正是一位妙龄的花季少女,在她的眼中,未来的世界都是美好的,她向往着理想爱情与美满婚姻。在她与母亲一道扶柩到陵安的时候,使这位已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嫁给当朝相国之子郑恒为妻的贵族小姐遇上了“五百年的风流孽冤”。从此,她在思想与行动上的“情”与“礼”的抗争就开始了。

在张珙第一次见到崔莺莺时,便喜欢上了她,随后,他便利用各种机会来了解和接近崔莺莺,当崔莺莺与红娘在烧香祝愿的时候,张珙便试探性地念诗回:“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愠皓魄,不见目中人”,崔莺莺便立即和诗回:“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崔莺莺的和诗则反映出了她的才思敏捷,

张珙与崔莺莺互相表达了爱慕之情,这就使张珙对崔莺莺的态度有了个底,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份信心。对于崔莺莺来说,和诗是她为获取理想爱情而喊出的心声,也是她在心理与行动上“情”与“礼”的抗争,在诗中,崔莺莺表露出她对父母之命的不满,她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当崔莺莺有与张珙继续和诗下去的时候,丫环红娘为了使他们的事不被老夫人发觉,就叫崔莺莺回家,此时,她不得不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发展,只得“回顾下”。“回顾下”这三个字体现出了崔莺莺的矛盾心理,她非常想与张珙继续和诗,披露出自己情感的心声。但另一方面她不得不顾忌来自代表封建势力的母亲的压力,最后,只得下去,这是她心理和行动上“情”与“礼”的再次较量,可以说,张珙与崔莺莺的和诗对今后事情的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

随着戏剧冲突的发展,存在于崔莺莺思想和行动的“情”与“礼”的抗争也日趋复杂。在张珙搬援兵解了普救寺之危后,老夫人变卦了,使原来很有希望的美满婚姻破碎了。在这种情形下,张珙一下又变消沉了许多。这时,在红娘的安排下,崔莺莺月夜听琴,在听琴的过程中,她唱到“这云似我罗帏数重,只恐怕嫦娥心动,因此上围住了广寒宫”,在这首曲中,崔莺莺唱出了闺中少女对所受的礼教束缚的怨愤之情,她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把自己比成了嫦娥,把老夫人及其代表的封建礼教比喻成了云霞。当张生把老夫人的变卦说成是崔莺莺说谎时,崔莺莺唱道:“这是俺娘的机变,非是妾身脱空,若由得我呵,乞求得效鸾凤,俺娘无夜无明算女工,我若得些闲,张生

亲背信弃义的做法表示了愤慨,再次表明了自己对张生的态度。

在与张生告别时,崔莺莺对张珙说:“则说道夫人时下有人唧哝”,这里指出了他们俩婚事改变是因为有人在老夫人那里说闲话,这表明崔莺莺对丫环红娘是存有戒心的。因为红娘是她与张珙关系发展的见证人。作为一名贵族小姐的崔莺莺深受着封建门阀等级制度的影响,她不可能对红娘有较深的了解。在她的眼中,作为丫环的红娘不可能不顺从于治家森严的老夫人意志,她没有意识到作为丫环的红娘比她对封建礼法的反抗更具有坚决性。虽然崔莺莺有提防红娘告密之念,但是,她又不得不利用红娘来为她传递信息,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自己被母亲察觉的可能,有较大的安全性。这些都是“情”与“礼”抗争的具体体现,作为接受过深厚封建礼法教育的崔莺莺不能对红娘放心,但是为了自己情感发展的需要,她不得不利用她。

在红娘为崔莺莺送帖给张珙时,张珙不知崔莺莺内情,将帖中崔莺莺邀请之意说与红娘听。后来,在张珙如约而至的时侯,崔莺莺违心地斥责他说:“先生虽有活人之恩,恩则当报。既为兄妹,何生此心,会后再勿如此,若更为之,与足下决无干休。”这里是崔莺莺碍于红娘在场,不 便与张珙进行交往,只得违心地对张生进行斥责,实际上,这是违背她的本意的。她此时是非常想与张珙进行约会,正当“情”与“礼”的抗争处于一种胶着状态时,崔莺莺便顺着红娘的话找个台阶说道,“若不是看红娘薄面,扯你到老夫人那里去,看你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这看起来似乎是崔莺莺为张生开托,其实是她在为自己开托。这些都表明崔莺莺所受封建礼教束缚之深,面对老夫人的淫威,只得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埋藏在自己的心里,不敢表露。

当张生在受到崔莺莺的斥责后,便害了相思病,在这种情形下,深受着“情”的折磨的崔莺莺表现出异常的勇敢,她毅然抛弃了封建礼教对她的束缚,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行动,深夜主动地向张珙表白爱情。至此,张珙与崔莺莺的关系前进了一大步。崔莺莺在这里就表现出是一个光辉的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这是她在“情”方面所取得的胜

利。这次表爱行动为他们以后的圆满婚姻打下了坚实基础。

正当张珙与崔莺莺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侯,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老夫人开始对崔莺莺的“不轨”行 为有了察觉。这时,老夫人把红娘拿来审问,红娘为张珙与崔莺莺的爱情理直气壮地回顶了老夫人,这样,便 使老夫人自己觉得理亏,作出了让步,但她仍用“门当户对”的封建等级制度来驾御于他们的婚姻之上,她要求张珙必须考取状元才能娶崔莺莺。此时,崔莺莺本该继续争取下去,但是她没有这样做,而是接受了老夫人的要求。这是崔莺莺作为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所表现出来的斗争不彻底性。作为一名贵族小姐,在平时是很难得抛头露面的,婚姻一般是由父母定的。这样,就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这次崔莺莺好不容易在外出的时侯遇到了一个满意的,本来是要充分利用有限时间的,免得日久生事,而此时老夫人要求张珙去考状元,崔莺莺没有表示反对,而是被动地接受了老夫人的要求,这样,崔莺莺就把自己理想婚姻建立在张珙考取状元的基础上,又使原本柳暗花明的爱情走向缥缈的境地。在张珙临走之前,他对崔莺莺说“金榜无名 誓不归”,在这里,张珙的决心固然使人钦佩,如果张珙此次赴京没有考取状元的话,那么崔莺莺只有按父母之命嫁给郑恒了,这也许就断送了崔莺莺的一生幸福。用前文的话来说,社会性对崔莺莺的影响是很深的。

最后,张珙考取了状元,并在众人的帮助之下,揭穿了前来完婚的郑恒的谎言,使张珙与崔莺莺圆了他们理想婚姻,“情”终于战胜了“礼”。

《西厢记》中,崔莺莺在处理与张生的爱情上,随着情的增长,她对封建礼教的斗争也越来越大胆。但是,由于她长期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她不敢站出来表明反对老夫人的做法,使自己与张珙的婚姻险些走进了死胡同。最后,在张珙考取状元的前提下,在红娘和众人的帮助之下,张珙与崔莺莺的理想婚姻得以实现。在“情”与“礼”的一系列抗争之后,“情”最终以微弱之势战胜了“礼”。

(责任编辑:张小萍)


相关文章

  • 中国戏曲史
  • 中国戏曲史 音乐配臵:文武场面(丝竹管弦的管弦乐与锣鼓铙钹的打击乐) .曲牌体(杂剧.传奇).板腔体(地方戏).混合体(京剧).歌谣体(当代戏曲的一种探索). 曲牌体,也叫"曲牌联套体",以曲牌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同一宫 ...查看


  • 中国古代经典名著
  • 王实甫名剧<西厢记> 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名剧<西厢记>的故事,直接来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此外,流传的西洛书生张浩与东邻女李莺莺逾墙相会,终成眷属的故事和蒲妓崔徽为裴敬中憔悴而死的传说,在题 ...查看


  • 爱情与梦幻:论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 舌研 爱情与梦幻,论唐传奇 中女性形 象的悲剧命运 ,0乔华瑜 牟洪 明 天性立 即显露出来 ,自赎其身,照顾 .栽培荥阳生,至其功 成名就之时则理智地提 出分手,在荥阳公的坚持下 ...查看


  • 长 亭 送 别
  • 长 亭 送 别 [教学目标] 1.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鉴赏崔莺莺的形象.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播放歌曲旋律李叔同的<送别>,展示幻灯1 一.导入课文 古人 ...查看


  • 西厢记作者简介(2)
  • 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名德信,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元代着名戏曲作家,生平事迹亦不详.着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 ...查看


  • 量子论和古代文学对立统一的概述
  •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王禹偁的散文<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用竹楼含蓄地表现出一种愤懑不平的心情,表达了他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居陋自持的情操志趣. 2.文学史上"宋初三体"是指白体.晚唐体和 ...查看


  • 牡丹亭观后感
  • 观<牡丹亭>有感 昆曲历史悠久,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2001年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后来,中国又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剧种,但是有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昆曲有 ...查看


  • 西厢记读后感1000字
  • 西厢记读后感1000字(一)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描绘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的渴望,写出了生活在压抑中的女性的青春苦闷和莫名的惆怅,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查看


  • 论_水浒传_女英雄形象的时代价值
  • 2009年9月 第5期(总第141期)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dongYouthAdministrativeCadresCollegeSep,2009 No.5Sep.No.141 论5水浒传6女英雄形象的时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