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心理学论文

第二语言习得心理学方向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关注点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通过阐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现状,描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心理学方向的研究成果,从认知加工研究范式、目的语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迁移以及第二语言阅读中元认知展望心理学方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未来和发展。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认知加工 迁移 元认知

正文

一、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现状

我国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可以说正在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还是外语教学领域,都已经有研究者开始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偏误分析、中介语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语言能力结构等(有关综述见王建勤,1997);在外语教学领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包括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特别是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为国内开展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与国外的研究相比,我们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无论是在研究范围还是在研究方法上,我们与国外的差距都比较大。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范围开始拓展到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众多的方面。

早在20世纪时,桂诗春和宁春岩(1997)就对1993-1995年国内四种外语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界》《现代外语》中的755篇文章进行了一次分类统计,发现思辨性研究所占的比例(54%)最大,其次是描述性研

究(20%)、介绍性研究(13%)和理论性研究(10%),实验性研究所占比例最小,仅为3%,即在755篇文章中仅有24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并且他们还发现80%的研究没有数据,12%的研究虽有数据但无统计分析,有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只占7%。根据这次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亟待解决研究方法的更新问题。随着国内刊物对文章要求的提高,思辨性研究比例在减少,但是依然面临着很大压力。

一般来说我们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定性研究的主要特征有:1随着研究的进展逐渐形成假设;2通过自然的观察和访谈收集资料;3资料来源于自然情境;4对资料进行叙述、描述;5研究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案例。定量研究的主要特征有:1研究开始时就有精确的假设;2通过控制的观测收集资料;3将资料简化成数字进行分析;4研究一定数量的被试。定量研究的主要形式有实验研究、相关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研究的方式有个案研究、自然观察法。

从心理学的专业重要刊物《心理科学》《心理学报》《心理科学与发展》的文章来看,第二语言习得在心理学方向的研究并不是很广泛,产出的文章也比较少。在心理学方向上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有在认知加工水平上的研究,对于目的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研究以及元认知方向。还有一些是不同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以及二语词汇对双语者语义通达,还有语义提取等方面。

二、认知加工方向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在认知加工水平上的研究是为了阐释学习者对于第

二语言规则的认知过程,也就是学习者如何在已有母语语言规则的基础上纳入新的第二语言的规则系统,并保持良好的区分与应用。

首先从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内在因素寻找方向,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语言迁移、对目标语的认知和语言普遍性规则等。这些都是对第二语言习得内在机制的研究。对以某种母语的学习者习得目标语进行研究,能够揭示以某个目标语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一般性规律,对于之后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个体差异研究有指导性作用。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有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语言本体研究范式和认知加工研究范式。其中认知加工研究范式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而不是基于普遍语法与语言类型理论。所以本文主要讲述认知加工研究范式,该理论认为语言规则的习得不只是取决于语言规则本身的简单还是复杂,还受到学习者对语言规则加工方式的影响。

认知加工研究范式除了关注学习者习得的内容,更加关注学习者是如何在其认知加工过程中掌握目标语言的规则,深入研究构成规则的形式以及功能映射属性还有性质。认知加工研究范式理论从加工和表征的概念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将习得分为了6个阶段:第二语言输入、可注意输入、可理解输入、吸收、整合和第二语言输出。

如前言所述,认知加工研究范式也试图解释学习者对第二语言规则的表征,解释表征的变化。一般从规则在结构上表现的形式和功能之间的映射和学习者对规则的意识状态两个维度来考察表征及其变化。

习得过程具体为学习者建立形式和功能初步对应关系;随着语言刺激增

加形成一定权重形式-功能映射关系;对形式-功能映射程度调整直到与实际情况吻合。这其中最重要的过程即标记迁移包括了目标语和母语语言规则对习得第二语言的影响,是对习得过程解释最重要的环节。

认知加工研究范式侧重研究主体的习得过程,探求在主体作用下的第二语言系统是怎么工作变化的,对语言本体研究范式有重要补充作用。在心理学领域主要使用语言实验、相关分析等研究方式,对于摆脱语言学界“理论介绍和经验描述”的状况有重要帮助。

三、目的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即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从母语或者目的语迁移相关的语言规则。因为迁移的性质氛围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根据迁移的类型(母语还是第二语言)和迁移的性质分为6种情况践行研究分析。当其迁移表现为:当迁移来源为母语时,在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表现为促进、误用和回避;当第二语言为迁移来源时,在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情况下分别表现为促进、过度使用和回避。

促进机制使得第二语言习得中有了更好的方式。促进机制的存在有利于研究者找到更好的方式促进现实情况中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效果和效率。其应用主要是应用了语言输入假设理论,通过改变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入水平,形成期待中的顺应的语言习得机制,在结合同化机制完成语言的习得。

对于零迁移的情况,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在词汇、句型、御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回避现象。其中词汇回避最为突出,表现为义词使用、同义词使用、母语词汇迁移等。研究发现中国中学生使用英语从句时

学生回避使用某类从句的因素有:该类从句涉及的记忆量和学生受母语的干扰。

对于过度使用的发生原因总结为: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内部不适当类比而产生形态变化错误;习得规则较难学习者避免使用而母语相关规则代替。这些过度使用属于负迁移。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者对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予以同样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对错误的高度关注,在对比分析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中可以体现。对于回避的现象也有了比以往更多的研究。在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语言实验,试图通过反应时、正确率等数据反映回避现象的内在机制。

四、元认知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按照篇章信息积极主动地建立、检验和修正假设,利用先前知识来建构文本意义。这个过程中需要读者的监控、调整、修改、评价和总结等各种心理活动不断参与。由此,元认知在第二语言阅读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元认知理论自出现以来便受到了语言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元认知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更是成为近年来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于阅读与元认知的研究认为,当文章的水平相对容易时,阅读是自动加工的,读者可能不会意识到字的理解监控过程。当文章水平提高,出现困难时,调控行为就会立即介入。在单词、段落和文本水平上的自我调节(监控)被认为是元认知策略使用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理解水平和监控水平有

关。

在元认知的测量手段上也就是评定方法主要是有问卷调查和出声思考。问卷调查因为使用起来比较简单是最常用的方法。比较常见的又认知策略量表(MSI)、第二语言学习策略问卷(ESILL)和阅读策略调查(SQRS)等。

很多研究显示出,元认知帮助学生计划和监控他们的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乏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是造成学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阅读理解失败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在跨语言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到,阅读者的第一语言阅读能力和第二语言熟练水平都对其在第二语言阅读的加工过程有很大的影响。第二语言阅读往往会借鉴和使用在第一语言阅读中使用的策略。目前的研究第二语言阅读与元认知的研究都是建立在相近的语言系统之上的,例如英语-法语,英语-荷兰语。

在性别因素上的不同策略选择,无论男女都包括了最重要的三类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辅助策略,但是女性比男性对支持策略的使用频率更高。对于这个方向的探索仍需细致深入。

五、小结

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较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单一的理论性描述性研究逐步拓展,应用性更强。在心理学领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使得第二语言研究的实验研究更加丰富,研究的操作化程度更高,为将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方式和暗示。但是无论是在心理学领域还是语言学领域,第二语言习得虽然得到了足够的重视,研究范围依旧不够宽泛,研究程度依

旧不够细致深入,研究方法在心理学方向的研究已经证明了我们可以进行更多的可操作化的探究性实验,为丰富和发展语言研究提供了思绪。也启发我们可以更多的关注心理语言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桂诗春、宁春岩.语言研究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9.

4王敬欣、张阔.第二语言阅读中的元认知[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760-766.

5王永德.评述基于认知加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3):654-656.

6王永德.目的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J].心理科学.2008,31(2):418-420.

第二语言习得心理学方向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关注点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通过阐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现状,描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心理学方向的研究成果,从认知加工研究范式、目的语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迁移以及第二语言阅读中元认知展望心理学方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未来和发展。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认知加工 迁移 元认知

正文

一、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现状

我国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可以说正在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还是外语教学领域,都已经有研究者开始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偏误分析、中介语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语言能力结构等(有关综述见王建勤,1997);在外语教学领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包括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特别是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为国内开展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与国外的研究相比,我们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无论是在研究范围还是在研究方法上,我们与国外的差距都比较大。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范围开始拓展到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众多的方面。

早在20世纪时,桂诗春和宁春岩(1997)就对1993-1995年国内四种外语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界》《现代外语》中的755篇文章进行了一次分类统计,发现思辨性研究所占的比例(54%)最大,其次是描述性研

究(20%)、介绍性研究(13%)和理论性研究(10%),实验性研究所占比例最小,仅为3%,即在755篇文章中仅有24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并且他们还发现80%的研究没有数据,12%的研究虽有数据但无统计分析,有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只占7%。根据这次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亟待解决研究方法的更新问题。随着国内刊物对文章要求的提高,思辨性研究比例在减少,但是依然面临着很大压力。

一般来说我们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定性研究的主要特征有:1随着研究的进展逐渐形成假设;2通过自然的观察和访谈收集资料;3资料来源于自然情境;4对资料进行叙述、描述;5研究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案例。定量研究的主要特征有:1研究开始时就有精确的假设;2通过控制的观测收集资料;3将资料简化成数字进行分析;4研究一定数量的被试。定量研究的主要形式有实验研究、相关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研究的方式有个案研究、自然观察法。

从心理学的专业重要刊物《心理科学》《心理学报》《心理科学与发展》的文章来看,第二语言习得在心理学方向的研究并不是很广泛,产出的文章也比较少。在心理学方向上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有在认知加工水平上的研究,对于目的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研究以及元认知方向。还有一些是不同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以及二语词汇对双语者语义通达,还有语义提取等方面。

二、认知加工方向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在认知加工水平上的研究是为了阐释学习者对于第

二语言规则的认知过程,也就是学习者如何在已有母语语言规则的基础上纳入新的第二语言的规则系统,并保持良好的区分与应用。

首先从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内在因素寻找方向,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语言迁移、对目标语的认知和语言普遍性规则等。这些都是对第二语言习得内在机制的研究。对以某种母语的学习者习得目标语进行研究,能够揭示以某个目标语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一般性规律,对于之后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个体差异研究有指导性作用。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有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语言本体研究范式和认知加工研究范式。其中认知加工研究范式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而不是基于普遍语法与语言类型理论。所以本文主要讲述认知加工研究范式,该理论认为语言规则的习得不只是取决于语言规则本身的简单还是复杂,还受到学习者对语言规则加工方式的影响。

认知加工研究范式除了关注学习者习得的内容,更加关注学习者是如何在其认知加工过程中掌握目标语言的规则,深入研究构成规则的形式以及功能映射属性还有性质。认知加工研究范式理论从加工和表征的概念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将习得分为了6个阶段:第二语言输入、可注意输入、可理解输入、吸收、整合和第二语言输出。

如前言所述,认知加工研究范式也试图解释学习者对第二语言规则的表征,解释表征的变化。一般从规则在结构上表现的形式和功能之间的映射和学习者对规则的意识状态两个维度来考察表征及其变化。

习得过程具体为学习者建立形式和功能初步对应关系;随着语言刺激增

加形成一定权重形式-功能映射关系;对形式-功能映射程度调整直到与实际情况吻合。这其中最重要的过程即标记迁移包括了目标语和母语语言规则对习得第二语言的影响,是对习得过程解释最重要的环节。

认知加工研究范式侧重研究主体的习得过程,探求在主体作用下的第二语言系统是怎么工作变化的,对语言本体研究范式有重要补充作用。在心理学领域主要使用语言实验、相关分析等研究方式,对于摆脱语言学界“理论介绍和经验描述”的状况有重要帮助。

三、目的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即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从母语或者目的语迁移相关的语言规则。因为迁移的性质氛围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根据迁移的类型(母语还是第二语言)和迁移的性质分为6种情况践行研究分析。当其迁移表现为:当迁移来源为母语时,在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表现为促进、误用和回避;当第二语言为迁移来源时,在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情况下分别表现为促进、过度使用和回避。

促进机制使得第二语言习得中有了更好的方式。促进机制的存在有利于研究者找到更好的方式促进现实情况中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效果和效率。其应用主要是应用了语言输入假设理论,通过改变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入水平,形成期待中的顺应的语言习得机制,在结合同化机制完成语言的习得。

对于零迁移的情况,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在词汇、句型、御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回避现象。其中词汇回避最为突出,表现为义词使用、同义词使用、母语词汇迁移等。研究发现中国中学生使用英语从句时

学生回避使用某类从句的因素有:该类从句涉及的记忆量和学生受母语的干扰。

对于过度使用的发生原因总结为: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内部不适当类比而产生形态变化错误;习得规则较难学习者避免使用而母语相关规则代替。这些过度使用属于负迁移。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者对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予以同样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对错误的高度关注,在对比分析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中可以体现。对于回避的现象也有了比以往更多的研究。在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语言实验,试图通过反应时、正确率等数据反映回避现象的内在机制。

四、元认知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按照篇章信息积极主动地建立、检验和修正假设,利用先前知识来建构文本意义。这个过程中需要读者的监控、调整、修改、评价和总结等各种心理活动不断参与。由此,元认知在第二语言阅读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元认知理论自出现以来便受到了语言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元认知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更是成为近年来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于阅读与元认知的研究认为,当文章的水平相对容易时,阅读是自动加工的,读者可能不会意识到字的理解监控过程。当文章水平提高,出现困难时,调控行为就会立即介入。在单词、段落和文本水平上的自我调节(监控)被认为是元认知策略使用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理解水平和监控水平有

关。

在元认知的测量手段上也就是评定方法主要是有问卷调查和出声思考。问卷调查因为使用起来比较简单是最常用的方法。比较常见的又认知策略量表(MSI)、第二语言学习策略问卷(ESILL)和阅读策略调查(SQRS)等。

很多研究显示出,元认知帮助学生计划和监控他们的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乏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是造成学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阅读理解失败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在跨语言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到,阅读者的第一语言阅读能力和第二语言熟练水平都对其在第二语言阅读的加工过程有很大的影响。第二语言阅读往往会借鉴和使用在第一语言阅读中使用的策略。目前的研究第二语言阅读与元认知的研究都是建立在相近的语言系统之上的,例如英语-法语,英语-荷兰语。

在性别因素上的不同策略选择,无论男女都包括了最重要的三类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辅助策略,但是女性比男性对支持策略的使用频率更高。对于这个方向的探索仍需细致深入。

五、小结

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较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单一的理论性描述性研究逐步拓展,应用性更强。在心理学领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使得第二语言研究的实验研究更加丰富,研究的操作化程度更高,为将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方式和暗示。但是无论是在心理学领域还是语言学领域,第二语言习得虽然得到了足够的重视,研究范围依旧不够宽泛,研究程度依

旧不够细致深入,研究方法在心理学方向的研究已经证明了我们可以进行更多的可操作化的探究性实验,为丰富和发展语言研究提供了思绪。也启发我们可以更多的关注心理语言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桂诗春、宁春岩.语言研究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9.

4王敬欣、张阔.第二语言阅读中的元认知[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760-766.

5王永德.评述基于认知加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3):654-656.

6王永德.目的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J].心理科学.2008,31(2):418-420.


相关文章

  • 毕业答辩开场白
  • 毕业答辩开场白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叫***,是**级**1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C/S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论文是在朱**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 ...查看


  • 英语教学心理语言学论文
  • 英语教学心理语言学论文 摘要:心理语言学与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要将心理语言学的理论与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方面的教学有更好的结合,充分认识学生学习词汇的心理和规律,更好地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将枯燥的词汇 ...查看


  • 谈谈研究规范与学术诚信
  • 谈谈研究规范与学术诚信 机电系统与装备研究所 谢攀 2120140383 摘要:历年来知识界就被视为社会的良心.高校是学术的殿堂,然而在当今社会腐败的魔抓也伸向了这片曾经的净土.高校学生是全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之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对 ...查看


  • 医学类论文参考模板1
  • 使用标准封面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 入 学 年 月 ********* 姓 名 ********* 学 号 ********* 专 业 ********* 联 系 方 式 ********* ...查看


  • 试比较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 1
  • 2001年第6期总第146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LanguagesandTheirTeaching 2001,N06SenalN0146 试比较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 黄 摘 华 510320) (广东商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 ...查看


  • 南京师范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2009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简章 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邮编:210097 咨询电话:025-83598134 83598275 网址:http://202.119.98.7 南京师范大学简介 南 ...查看


  • 心理语言学论文发表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
  • 心理语言学论文发表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双月刊) 创刊于1979年,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大连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期刊尊重科学,理论联系际,以繁荣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外语教学与科研为已任,被 ...查看


  • 华南师范大学远程教育课程
  • 华南师范大学珠海远程教育各专业简介及主要课程设置 珠海远程教育 注:以下各专业主要课程仅供参考,学生入学后以学院安排的教学计划为准. 高起专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预备级.大学英语精读(1).远程学习方法.计算机基础 会计 ...查看


  • 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语集锦
  • 评语:本文研究了XXXX.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 评语: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 ...查看


  • 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 ·40·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9卷第4期(下半月版) 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陈勤佩 摘 要 目的:探讨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共7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基础护理,并重点给予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