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方军 ] 2006-10-12 12:47:39
方军商业日记 2006年10月12日
每个人都是自己过去的奴隶
昨天傍晚和汉声的黄永松先生聊天,听他讲过去的故事,他怎么一步步做汉声,怎么深入那些庞杂的主题,从民间传统文化到古迹保护,从童玩到食品……我本来以为那会是很复杂的故事,他却话从头说,后面的所有的主题,都可以追到最初的几个大主题,由它们生发、勾连。后来,我又请他给我找出他的那张“大表”,所有的线索,都被放入这张图表中,各得其所。
我又很关心,他怎么能深入如此多的事情?他说容易,一个主题,专或许很难,但“搞通”了就好。这个通,有多重含义,首先,是把一个主题搞通。其次是,发现复杂背后的简单。比如他研究“中国结”,发现看似复杂多变的中国结,其实可以总结为11种基本结,其他不过是组合。我理解,他说的的这个通,不仅仅是一个主题的通,其实,也是相互之间的通。老先生还说,什么东西我都不怕,我去钻研,他去荷兰研究荷兰给郑成功的降书,成功发现原来荷兰博物馆里的降书,背面还有字。我们出门的时候,看到汉声刚做到的有机食物的书,他很兴奋地给我们讲,里面的菜谱都是我们自己在工作室的厨房做的。
我曾经做过一个醒目的幻灯片,黑底、红色图案、白字,上面只有几个字“每个人都是自己过去的奴隶”。这并不是悲观,只是为了醒目。说起来,这句话有两重含义:首先,每个人都是自身过去的产物,并且这个过去,有一个最本源的东西,东走西突,最后或许发现依然在那个本源。林语堂曾经说(大意),许多西化的中国人,等到三四十岁,发现还是宽松的大褂子更舒服自在,那才是中国。其次,这句话说了一个现实,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同时又展示一个我们始终要突破的困境:如何突破这种束缚。
所有的事,都是这现实和突破之间。最初想起这句话是看李安的故事。他的艺术根源大体是家庭和文化冲突,和他性格上的温和。(他的温和力量是我见过最具穿透力的力量。)当时激起我这个想法的却是这样一个故事:《卧虎藏龙》出来之后,李安发现一切都变了,过去,他还是新秀,突然之间,世界各地都要给他办回顾展了。李安如何突破?结果我们都看到了,就是《断背山》。换个视角看,《断背山》却又处处展现李安的根源。
人的根源,可能是性格特征,可能是第一份工作,可能是一个耿耿于怀的不足……这个列表值得仔细想,详细列。我们每个人因而都有两件事要做:想自己的根源,想如何突破。
By [方军 ] 2006-10-12 12:47:39
方军商业日记 2006年10月12日
每个人都是自己过去的奴隶
昨天傍晚和汉声的黄永松先生聊天,听他讲过去的故事,他怎么一步步做汉声,怎么深入那些庞杂的主题,从民间传统文化到古迹保护,从童玩到食品……我本来以为那会是很复杂的故事,他却话从头说,后面的所有的主题,都可以追到最初的几个大主题,由它们生发、勾连。后来,我又请他给我找出他的那张“大表”,所有的线索,都被放入这张图表中,各得其所。
我又很关心,他怎么能深入如此多的事情?他说容易,一个主题,专或许很难,但“搞通”了就好。这个通,有多重含义,首先,是把一个主题搞通。其次是,发现复杂背后的简单。比如他研究“中国结”,发现看似复杂多变的中国结,其实可以总结为11种基本结,其他不过是组合。我理解,他说的的这个通,不仅仅是一个主题的通,其实,也是相互之间的通。老先生还说,什么东西我都不怕,我去钻研,他去荷兰研究荷兰给郑成功的降书,成功发现原来荷兰博物馆里的降书,背面还有字。我们出门的时候,看到汉声刚做到的有机食物的书,他很兴奋地给我们讲,里面的菜谱都是我们自己在工作室的厨房做的。
我曾经做过一个醒目的幻灯片,黑底、红色图案、白字,上面只有几个字“每个人都是自己过去的奴隶”。这并不是悲观,只是为了醒目。说起来,这句话有两重含义:首先,每个人都是自身过去的产物,并且这个过去,有一个最本源的东西,东走西突,最后或许发现依然在那个本源。林语堂曾经说(大意),许多西化的中国人,等到三四十岁,发现还是宽松的大褂子更舒服自在,那才是中国。其次,这句话说了一个现实,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同时又展示一个我们始终要突破的困境:如何突破这种束缚。
所有的事,都是这现实和突破之间。最初想起这句话是看李安的故事。他的艺术根源大体是家庭和文化冲突,和他性格上的温和。(他的温和力量是我见过最具穿透力的力量。)当时激起我这个想法的却是这样一个故事:《卧虎藏龙》出来之后,李安发现一切都变了,过去,他还是新秀,突然之间,世界各地都要给他办回顾展了。李安如何突破?结果我们都看到了,就是《断背山》。换个视角看,《断背山》却又处处展现李安的根源。
人的根源,可能是性格特征,可能是第一份工作,可能是一个耿耿于怀的不足……这个列表值得仔细想,详细列。我们每个人因而都有两件事要做:想自己的根源,想如何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