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作者:唐厚梅

家庭医学 2015年12期

  现象一 太过自我

  节假日,父母希望孩子到乡下去探望双方老人,孩子偏偏以“功课太多”为由拒绝;晚饭后,你刚想和孩子说会儿话,孩子一句“我回房去了”,把你刚要问的话噎住了。这孩子怎么不如年幼时与你关系那般亲热了呢?他(她)与家人若即若离,不免令人倍感失落。成长中的孩子,难道都是这样的吗?

  ●方法:猜猜我的心 每当你希望孩子做一件事情,但没有十分的把握让孩子答应去做时,不要马上提出要求,先同他(她)玩“猜心”游戏,让孩子猜猜你希望的是什么。游戏时给孩子N次多的机会,说足够多的提示。哪怕最终并未真正猜中,也要选出几个最好的答案。肯定孩子已经懂得关心他人内心世界,学会站在别人立场上想问题,并在孩子满足你心愿的基础上,给予一定奖励。

  ●点评:现在有许多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特立独行,根本就不会顾及别人的想法。反观家长,倒是处处注意为孩子着想,照顾孩子包括生活、学习、心理在内的多方面需要,如此一面倒的关怀对孩子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家长定期有意识地和孩子玩此类游戏,可以使孩子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逐渐成长为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现象二 予取予求

  每个月,或者每周,甚至每天,孩子都要向父母索要钱物。直到有一天,父母发现,纵使自己拼命干活,省吃俭用,也无法满足孩子日益膨胀的物质需求。

  ●方法:当“财政部长” 孩子不知父母为自己提供的一切已占了家庭开支的大半,怎会懂得节俭?在与富家子的攀比中,他们只懂得索取。因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有道理的。利用节假日,把以往家庭的收支情况列出清单后,与财政大权一并移交给孩子,让(她)他试试“早当家”。也许起先一两周他(她)会把家里的伙食弄得一塌糊涂,还可能会因大手大脚而出现“财政赤字”。但千万记住:只给建议,不给补助。经过几周折腾,孩子会懂得合理消费,计划花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点评: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物欲,催生了孩子的自私之心。让孩子了解家庭收支状况,参与家庭开支计划及管理,可让孩子产生主人翁精神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懂得维护家庭的利益,行事多为家庭的全局考虑。

  现象三 忘恩负义

  平时,父母总是对孩子百依百顺。然而父母也有自己的原则,当孩子跨越了原则的底线时,父母终于对孩子做出了相应惩罚。然而这理所应当的责罚却被孩子牢牢记在心里,记恨许久。

  ●方法:召开家庭反思会 定期召开“家庭反思会”,每人都总结一下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好,特别是对自己的爱护和关怀。并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何不足与缺点,打算今后怎样改正。除此之外,家庭中一定要商量制定出一套合适家庭状况的“守则”及“奖惩细则”,作为对家庭中各成员实施奖惩的依据。

  ●点评:孩子不会记恩,是因为家庭各成员之间素来没有养成记恩的习惯。孩子会记仇,是因为父母对自己的态度转变太大,强烈的刺激令他(她)想不牢牢记住都不行。再加上家人对同样犯错的大人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常常令孩子觉得很不公平。定期召开家庭反思会,可让“记恩”“思过”成为孩子处理家庭摩擦、调节自身心理的常用方式。

  现象四 恩将仇报

  上街帮孩子买了件礼物,本以为会给他(她)带来惊喜,却被孩子不屑地扔到一边;为使孩子英语成绩有所提高,特地为他(她)报个外语补习班,孩子却咬着牙对你说:“妈妈我恨死你了!”若情绪激烈一点,还会用头顶妈妈,用指甲抓妈妈。

  ●方法:原则+自主 如果想给孩子礼物,可先定好大致的价钱,再和孩子一起上街,由孩子挑选在这价钱范围内的物品。如果孩子的某门功课成绩确实不理想,可由孩子自主选择提高成绩的办法。如自己找同学老师补习,每晚抽时间复习,上周末补习班……如果孩子选择的方法效果不明显,再征求孩子的意见,及时改变方法。这样,既坚持了原则,又让孩子自己做了主。

  ●点评:一些孩子的自主意识特别强烈,家长事事包办会令他们十分反感。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性,会使他们感到心理上的满足。既然我们的目的并非操纵孩子的思想,指挥孩子的行动,那么这“双赢”的措施是最令彼此满意的,孩子定会因为你给予他(她)足够多的自主而倍感幸福。

  现象五 不做家务

  当工作了一天,面带倦容的母亲正忙忙碌碌地为家人准备晚餐时,家人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惬意地喝茶、看报、听音乐,没有一人前去帮忙。

  ●方法:全家总动员 此时父亲应积极行动,号召孩子和自己一同上前分担家务。父亲不要小看如此普通的事情,它会使孩子懂得一家人应彼此关心体贴,互相帮助合作。以后若有一方家长因出差、加班等因素不能参与家务劳动时,要把任务移交给孩子:“爸爸(妈妈)不在家,你是家里最年轻的,可要替我照顾好妈妈(爸爸)哦!”如果孩子尚未养成主动帮忙的习惯,可详细嘱咐,再时常打电话敦促一下。

  ●点评:家长首先要彼此珍爱对方,对家里其他人为自己做的一切不仅心存感激,还要以实际言行予以回报。大人只有经常让孩子感觉到家人之间彼此很看重、很在乎,才能让他(她)们逐渐明白家人对自己的重要性。那时,他(她)就很难面对家人的忙碌而忍心冷眼旁观,置身事外了。

作者:唐厚梅

家庭医学 2015年12期

  现象一 太过自我

  节假日,父母希望孩子到乡下去探望双方老人,孩子偏偏以“功课太多”为由拒绝;晚饭后,你刚想和孩子说会儿话,孩子一句“我回房去了”,把你刚要问的话噎住了。这孩子怎么不如年幼时与你关系那般亲热了呢?他(她)与家人若即若离,不免令人倍感失落。成长中的孩子,难道都是这样的吗?

  ●方法:猜猜我的心 每当你希望孩子做一件事情,但没有十分的把握让孩子答应去做时,不要马上提出要求,先同他(她)玩“猜心”游戏,让孩子猜猜你希望的是什么。游戏时给孩子N次多的机会,说足够多的提示。哪怕最终并未真正猜中,也要选出几个最好的答案。肯定孩子已经懂得关心他人内心世界,学会站在别人立场上想问题,并在孩子满足你心愿的基础上,给予一定奖励。

  ●点评:现在有许多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特立独行,根本就不会顾及别人的想法。反观家长,倒是处处注意为孩子着想,照顾孩子包括生活、学习、心理在内的多方面需要,如此一面倒的关怀对孩子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家长定期有意识地和孩子玩此类游戏,可以使孩子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逐渐成长为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现象二 予取予求

  每个月,或者每周,甚至每天,孩子都要向父母索要钱物。直到有一天,父母发现,纵使自己拼命干活,省吃俭用,也无法满足孩子日益膨胀的物质需求。

  ●方法:当“财政部长” 孩子不知父母为自己提供的一切已占了家庭开支的大半,怎会懂得节俭?在与富家子的攀比中,他们只懂得索取。因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有道理的。利用节假日,把以往家庭的收支情况列出清单后,与财政大权一并移交给孩子,让(她)他试试“早当家”。也许起先一两周他(她)会把家里的伙食弄得一塌糊涂,还可能会因大手大脚而出现“财政赤字”。但千万记住:只给建议,不给补助。经过几周折腾,孩子会懂得合理消费,计划花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点评: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物欲,催生了孩子的自私之心。让孩子了解家庭收支状况,参与家庭开支计划及管理,可让孩子产生主人翁精神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懂得维护家庭的利益,行事多为家庭的全局考虑。

  现象三 忘恩负义

  平时,父母总是对孩子百依百顺。然而父母也有自己的原则,当孩子跨越了原则的底线时,父母终于对孩子做出了相应惩罚。然而这理所应当的责罚却被孩子牢牢记在心里,记恨许久。

  ●方法:召开家庭反思会 定期召开“家庭反思会”,每人都总结一下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好,特别是对自己的爱护和关怀。并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何不足与缺点,打算今后怎样改正。除此之外,家庭中一定要商量制定出一套合适家庭状况的“守则”及“奖惩细则”,作为对家庭中各成员实施奖惩的依据。

  ●点评:孩子不会记恩,是因为家庭各成员之间素来没有养成记恩的习惯。孩子会记仇,是因为父母对自己的态度转变太大,强烈的刺激令他(她)想不牢牢记住都不行。再加上家人对同样犯错的大人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常常令孩子觉得很不公平。定期召开家庭反思会,可让“记恩”“思过”成为孩子处理家庭摩擦、调节自身心理的常用方式。

  现象四 恩将仇报

  上街帮孩子买了件礼物,本以为会给他(她)带来惊喜,却被孩子不屑地扔到一边;为使孩子英语成绩有所提高,特地为他(她)报个外语补习班,孩子却咬着牙对你说:“妈妈我恨死你了!”若情绪激烈一点,还会用头顶妈妈,用指甲抓妈妈。

  ●方法:原则+自主 如果想给孩子礼物,可先定好大致的价钱,再和孩子一起上街,由孩子挑选在这价钱范围内的物品。如果孩子的某门功课成绩确实不理想,可由孩子自主选择提高成绩的办法。如自己找同学老师补习,每晚抽时间复习,上周末补习班……如果孩子选择的方法效果不明显,再征求孩子的意见,及时改变方法。这样,既坚持了原则,又让孩子自己做了主。

  ●点评:一些孩子的自主意识特别强烈,家长事事包办会令他们十分反感。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性,会使他们感到心理上的满足。既然我们的目的并非操纵孩子的思想,指挥孩子的行动,那么这“双赢”的措施是最令彼此满意的,孩子定会因为你给予他(她)足够多的自主而倍感幸福。

  现象五 不做家务

  当工作了一天,面带倦容的母亲正忙忙碌碌地为家人准备晚餐时,家人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惬意地喝茶、看报、听音乐,没有一人前去帮忙。

  ●方法:全家总动员 此时父亲应积极行动,号召孩子和自己一同上前分担家务。父亲不要小看如此普通的事情,它会使孩子懂得一家人应彼此关心体贴,互相帮助合作。以后若有一方家长因出差、加班等因素不能参与家务劳动时,要把任务移交给孩子:“爸爸(妈妈)不在家,你是家里最年轻的,可要替我照顾好妈妈(爸爸)哦!”如果孩子尚未养成主动帮忙的习惯,可详细嘱咐,再时常打电话敦促一下。

  ●点评:家长首先要彼此珍爱对方,对家里其他人为自己做的一切不仅心存感激,还要以实际言行予以回报。大人只有经常让孩子感觉到家人之间彼此很看重、很在乎,才能让他(她)们逐渐明白家人对自己的重要性。那时,他(她)就很难面对家人的忙碌而忍心冷眼旁观,置身事外了。


相关文章

  • 浅谈幼儿园如何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
  • 一.幼儿园为什么要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每人都应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朋友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我们做教师的更应该教育 ...查看


  • 怎样培养聋孩子的感恩之心
  •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聋生自私.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爱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让人感到揪心的现状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多数聋生因其生理缺陷,造成了与父母.家人沟通的巨大障碍,使其常常处于孤独.封闭状态,不能理解别人 ...查看


  • 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 不久前我得知我的一个老朋友家里遭遇了入室盗窃,窃贼拿走了她家里所有能够拿走的有价值的东西.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讲,说是"损失巨大",毫不夸张.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朋友,朋友却安慰我说:"还好了,幸亏当时我们不在家 ...查看


  • 小学生感恩习惯培养案例分析
  • 小学生感恩教育案例 屈瑞静 目前,"感恩教育"已引起了学校.家长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感 ...查看


  • 感恩教育在学校教育和现实中的意义
  • [摘要]感恩教育是培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历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鲁迅先生则要求人民要"感谢命运,感 ...查看


  • 幼儿园教育随笔: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国的古训.在幼儿园里,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下雨天,爸爸妈妈总是把孩子抱进活动室,孩子连声"再见"也不说.年迈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而孩子却心安理得,竟没有一声&qu ...查看


  • 如何让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 如何让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摘 要]感恩教育是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道德观 念的树立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教学中总结了几种有效地方法.辅助 培养幼儿的感恩观念. [关键词]感恩教学:角色游戏:渗透 创设平台:家园配合 古人说:滴水之恩 ...查看


  • 唤醒孩子感恩的心
  • 唤 醒 孩 子 感 恩 的 心 民族学区中心学校 陈章群 成功的第一步是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感激之情.因为,只有对社会.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查看


  • 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 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参加"最是凝眸无限意" 探求家庭教育之道讲座>心得体会 在现在社会气氛里,我们要如何活明白自己,带好上帝的小孩.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过程,我们要做好榜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