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研山铭》浅析
摘要:宋代是“尚意”书风大盛的时代,作为其典型代表书家之一的米芾终生“集古字”,浸淫二王,成为得晋人神髓的一代巨匠。其书法寓诡谲与天真于一体,老笔纷披,峻丽天成。作为其书风代表作之一的《研山铭》被高价拍回国内,其价值已远远超出作品本身,无论从商业拍卖角度还是从艺术收藏角度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米芾;《研山铭》;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74-01
2002年12月6日,是一个让中国文物界、书法界、鉴定界、收藏界、拍卖界无法忘记的日子,中国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晚年杰作《研山铭》在北京拍卖成功,以2999万元的成交价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下面就让我们来简单看一下《研山铭》是怎样的一副作品会以如此之高的价格创造了拍卖的记录呢?
《研山铭》,绢本手卷,行书,卷纵36厘米,横136厘米,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行书大字39个,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研山铭帖》是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品。相传山形砚石“研山”为南唐后主李煜之物,米芾得之欣喜若狂,特书《研山铭》以记之,此册后成为米芾书法中之精品。
那么米芾是一位什么样的传奇人物,书写了一副这样的不朽之作呢?就让我们去走进这位艺术家„„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室,海岳山人等,人称“米南宫”,宋代书法家。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尤其精通鉴别,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尤善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米芾一生醉心于书画艺术,爱石成癖,擅长临摹古人书法,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米芾生活在宋建立后近百年,而距宋王朝迁往江南还有70余年的时间段,这一时期正处于宋朝相对繁荣的中后期。经济复苏,文化发展,因为统治者爱好绘画、书法,便将书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的同时,这也意味着为后人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在唐人“尚法”的苑地里觅途,很难再发掘出新的东西。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宋代一些有识之士渐渐感悟到,与其追求古人无生命力的形骸,一味执着于法度,不如汲取晋唐人书法用笔之“理”和其中所表现的精神意趣,以此来表现自我,抒发性灵。遂摒弃唐法,转而崇尚意趣,而根据各自对传统的理解,因人而异地表现出来,逐步确立了宋人“尚意”书法的独特面貌,为米芾的书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社会背景,米芾的书法取诸家之长,被后人戏称为“集古字”,在经历了长期的博涉广约之后,米芾书法最终依归晋人风韵。
老米的字集诡谲和天真两种风格于一身,他善于在正侧、藏露、迟涩、提按、方圆、欹正、虚实的强烈对比中求得谐调统一。米芾的书法跌宕多姿,《研山铭》用笔沉顿雄快,沉雄苍劲,筋雄骨毅,刚劲强健,厚重爽利,具奔腾之势,挥洒纵横自如,豪迈洒落,不受前人法度制约,变化无穷,抒发天趣往往提处细若游丝,圆润遒
劲。结字自由放达,信手天成,下笔挥洒纵横,跌宕多姿,不受前人羁勒,倾侧之中含稳重,一笔一划都融合在作品的整体精神之中,字字因势生形,字与字之间绝少连属,数字间没有明显的游丝映带,却能一气贯通,显得自然畅达。正是欹侧之势使上下、左右顾盼生情,险绝而生稳,收似欹反正之效。在章法布局上米芾借鉴运用了前人的技巧,打破局部的平稀和对称,并以向左倾斜流动的态势,形成一种行距间相互穿插的格局,在动态中求得总体的平衡。通篇时疏时穿,虚实相生,都在有意无意之间。从整体布局上看气象萧森,笔走龙蛇,在跳荡的表象之下,有浑然的整体存在,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观《研山铭》通篇给人以强烈的音乐节奏感、韵律感。《研山铭》作为米芾作品中的大字精品可谓首屈一指,徐邦达先生很喜欢此帖,他曾说:“米芾大行书《研山铭》卷,后附其子米友仁跋二行,确为绝世神品。大米、小米为真迹,王庭筠不敢说。《研山图》待考,但肯定是宋代的。”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在宋初那样一个文化艺术大兴的时代背景之下,造就了米芾这样一位个性强烈、放旷、胆大、但心不够细,霸气,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家。《研山铭》就是出自这样一位艺术家之手,也就是这样一幅作品在2002年以2999万元的高价成交,仅仅是因为是这样一件书法作品在书法艺术界享有盛誉吗?从拍卖和商业的角度看,《研山铭》只是完成了中国书法拍卖史上的一次成功的运作;从艺术角度上看,《研山铭》是一件无与伦比的书法作品;从收藏角度看,《研山铭》是一件极具收藏价值的藏品。但如果把这许多因素
都加在一起时,我们就会发现,像《研山铭》这样一件具有如此丰富文化含量的作品,其价值绝不仅仅在于作品本身,由它从海外回流,日益被大家所关注,到最终《研山铭》留在国内,他的回拍还有一个甚至超越了自身的更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各界引发的影响和思索,为研究米芾书法提供了总要的依据和参考。从书法技法和艺术风貌上看《研山铭》已相当完备和成熟,无论是在当朝,还是现在米字影响都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已经持续了近千年,并将继续影响下去,给予一代又一代书法爱好者以营养,推动中国书法艺术向前进步!
米芾《研山铭》浅析
摘要:宋代是“尚意”书风大盛的时代,作为其典型代表书家之一的米芾终生“集古字”,浸淫二王,成为得晋人神髓的一代巨匠。其书法寓诡谲与天真于一体,老笔纷披,峻丽天成。作为其书风代表作之一的《研山铭》被高价拍回国内,其价值已远远超出作品本身,无论从商业拍卖角度还是从艺术收藏角度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米芾;《研山铭》;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74-01
2002年12月6日,是一个让中国文物界、书法界、鉴定界、收藏界、拍卖界无法忘记的日子,中国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晚年杰作《研山铭》在北京拍卖成功,以2999万元的成交价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下面就让我们来简单看一下《研山铭》是怎样的一副作品会以如此之高的价格创造了拍卖的记录呢?
《研山铭》,绢本手卷,行书,卷纵36厘米,横136厘米,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行书大字39个,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研山铭帖》是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品。相传山形砚石“研山”为南唐后主李煜之物,米芾得之欣喜若狂,特书《研山铭》以记之,此册后成为米芾书法中之精品。
那么米芾是一位什么样的传奇人物,书写了一副这样的不朽之作呢?就让我们去走进这位艺术家„„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室,海岳山人等,人称“米南宫”,宋代书法家。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尤其精通鉴别,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尤善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米芾一生醉心于书画艺术,爱石成癖,擅长临摹古人书法,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米芾生活在宋建立后近百年,而距宋王朝迁往江南还有70余年的时间段,这一时期正处于宋朝相对繁荣的中后期。经济复苏,文化发展,因为统治者爱好绘画、书法,便将书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的同时,这也意味着为后人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在唐人“尚法”的苑地里觅途,很难再发掘出新的东西。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宋代一些有识之士渐渐感悟到,与其追求古人无生命力的形骸,一味执着于法度,不如汲取晋唐人书法用笔之“理”和其中所表现的精神意趣,以此来表现自我,抒发性灵。遂摒弃唐法,转而崇尚意趣,而根据各自对传统的理解,因人而异地表现出来,逐步确立了宋人“尚意”书法的独特面貌,为米芾的书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社会背景,米芾的书法取诸家之长,被后人戏称为“集古字”,在经历了长期的博涉广约之后,米芾书法最终依归晋人风韵。
老米的字集诡谲和天真两种风格于一身,他善于在正侧、藏露、迟涩、提按、方圆、欹正、虚实的强烈对比中求得谐调统一。米芾的书法跌宕多姿,《研山铭》用笔沉顿雄快,沉雄苍劲,筋雄骨毅,刚劲强健,厚重爽利,具奔腾之势,挥洒纵横自如,豪迈洒落,不受前人法度制约,变化无穷,抒发天趣往往提处细若游丝,圆润遒
劲。结字自由放达,信手天成,下笔挥洒纵横,跌宕多姿,不受前人羁勒,倾侧之中含稳重,一笔一划都融合在作品的整体精神之中,字字因势生形,字与字之间绝少连属,数字间没有明显的游丝映带,却能一气贯通,显得自然畅达。正是欹侧之势使上下、左右顾盼生情,险绝而生稳,收似欹反正之效。在章法布局上米芾借鉴运用了前人的技巧,打破局部的平稀和对称,并以向左倾斜流动的态势,形成一种行距间相互穿插的格局,在动态中求得总体的平衡。通篇时疏时穿,虚实相生,都在有意无意之间。从整体布局上看气象萧森,笔走龙蛇,在跳荡的表象之下,有浑然的整体存在,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观《研山铭》通篇给人以强烈的音乐节奏感、韵律感。《研山铭》作为米芾作品中的大字精品可谓首屈一指,徐邦达先生很喜欢此帖,他曾说:“米芾大行书《研山铭》卷,后附其子米友仁跋二行,确为绝世神品。大米、小米为真迹,王庭筠不敢说。《研山图》待考,但肯定是宋代的。”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在宋初那样一个文化艺术大兴的时代背景之下,造就了米芾这样一位个性强烈、放旷、胆大、但心不够细,霸气,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家。《研山铭》就是出自这样一位艺术家之手,也就是这样一幅作品在2002年以2999万元的高价成交,仅仅是因为是这样一件书法作品在书法艺术界享有盛誉吗?从拍卖和商业的角度看,《研山铭》只是完成了中国书法拍卖史上的一次成功的运作;从艺术角度上看,《研山铭》是一件无与伦比的书法作品;从收藏角度看,《研山铭》是一件极具收藏价值的藏品。但如果把这许多因素
都加在一起时,我们就会发现,像《研山铭》这样一件具有如此丰富文化含量的作品,其价值绝不仅仅在于作品本身,由它从海外回流,日益被大家所关注,到最终《研山铭》留在国内,他的回拍还有一个甚至超越了自身的更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各界引发的影响和思索,为研究米芾书法提供了总要的依据和参考。从书法技法和艺术风貌上看《研山铭》已相当完备和成熟,无论是在当朝,还是现在米字影响都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已经持续了近千年,并将继续影响下去,给予一代又一代书法爱好者以营养,推动中国书法艺术向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