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海师附中 张丽

(海南省2006年会考)10、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地区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 B.宗教 C.经济 D.文化

12、(海南省2007年会考)海南建省之初,很多人向海南迁移,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宗教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民族因素

(海南省2010年会考)建国以来海南曾出现过几次人口迁移的高峰:1950年解放初期,

大量解放军官兵留驻海南;1966年后,大批“知青”上山下乡迁入海南;1988年海南建省

办经济特区,又有10万人才下海南。据此材料回答10~11题。

10.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吸引了10万人才下海南的主要原因是:①投资创业,充满

商机;②经济发达,工资较高;③政策优惠,就业机会多;④国家号召,支援边疆;⑤环境

优美,适宜养老。

A.①④ B.①③ C.②⑤ D.④⑤

11.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A.1950年海南解放初期的人口迁移,属于自发性迁移

B.建国以来海南的人口迁移皆由气候环境因素所致

C.知青上山下乡引发的人口迁移是由经济因素引起的

D.几十年来大量人口迁入海南,促进了海南经济的大发展

13.(海南省2013年会考)图5示意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

B.甲表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C.乙表示北美洲、欧洲、拉丁美洲

D.乙表示北美洲、非洲、中东

(海南省2014年会考)10.图6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该功能区最不可

能的是

A.工业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海南省2015年会考)

改革开放初期,东莞市依托港口、政策、侨乡的优势,引进资金、技

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生活消费品加工厂,吸引大量的农民前往务工。据此完成9~10

题。

10.吸引大量农民到东莞务工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

C. 资源

(海南省2008年会考)以下提供两道选答题,每题10分,请从中选择一道解答, B. 气候 D. 交通

并在所选定的题首方框里打“√”,只能选答一题。若两道都答,只取打“√”

的;若两题都打“√”,则只取第24题的得分。

材料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还因此出现“民工潮”这

一新名词。

材料2

24.(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为:从农村迁往城

市;从 迁往 ;从 迁往 。(4分)

(2)我国这种大规模人口流动,对迁出地的影响有:

。(3分)此次大规模人口流动,对

迁入地的影响有: 。(3分)

材料1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老年人国内迁移的人数和比重都很大,主要迁往佛

罗里达州.加利福尼亚州等远离工业中心和特大城市的南方阳光地带和不冷不热的海洋性气

候区。75岁以上的老人的迁移比重占老年人总人口的15.9%。

材料2 近几年,海南房价上涨较快;就岛内来说,三亚上涨幅度大于海口。据有关资

料统计,购房者中约80%为岛外人士,其中大部分为老年人。

25.(1)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老年人国内迁移的主要流向是:

从东北部迁往 部和 部的阳光地带和海洋性气候区。(2

分)

(2)导致美国老年人外迁的因素有: 。(3分)

(3)吸引我国老年人到海南岛购房养老的原因是: 。(3分)

(4)前段时间,“海南日报”报道:有人认为岛外人士(主要是老年人)在海南购房是造成海南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为了抑制海南房价,应该限制岛外人士在海南买房。请你对“是否限制岛外人士在海南买房”谈谈你的看法。(请在答题位置的“不应限制”或“应该限制”后写出理由)(2分)

不应限制: 。

应该限制: 。

24题(10分)

(1) (共4分) 山区 平原 内地 沿海(贫困地区 、发达地区或西部、东部)(每点1分,共4分。)

(2) (共3分) (对迁出地)有利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差异等。不利的影响有: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留守老人和儿童增多、造成社会一些不稳定因素等。(每点1分,满分3分。其它答案如正确也相应给分。)

(共3分) (对迁入地)有利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利于迁

入地区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繁荣等。不利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增加

对城市的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环境的压力增加等。(每点1分,满分3分。其它答案如正确也相应给分。)

25题(10分)

(1) (2分) 西部(或太平洋沿岸)、南部(或墨西哥湾沿岸)(可颠倒)(每空1分,共2分)

(2) (3分) 美国东北部气候潮湿;阴冷、光照少;工业集中,污染严重;人口密度大;物价较高。(每点1分,满分3分。如回答西部、南部地区对老年人的吸引力因素也相应给分。)

(3) (3分) 海南气候好:大气洁净,阳光明媚,温度宜人(海洋性气候);四季瓜果蔬菜不断;人口密度小;物价较低。(每点1分,满分3分。其它答案如正确也相应给分。)

(4) (2分) (不应限制):有利于促进海南房地产的发展;增加岛外人士在海南的消费、投资,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海南知名度和开放程度。

(应该限制):造成海南房价、物价上涨;增加了岛内人士的经济支出;增加海南人口老龄化程度,占用当地的医疗、交通、娱乐等公共资源,挤占当地百姓利益,影响当地公共服务水平,增大当地的社会成本。

(以上答案要点,答对1点给1分,满分2分。其它答案如正确也相应给分。)

30、(海南省2011年会考)阅读材料,回答下

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12.

材料二 《一位老人从乙地区B市发给甲

地区孙子的信》…… 每天日落,这里的海湾就

挤满了人群,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好不

热闹。人群当中,多数操着浓重的老家口音,

老人的比例还不小,他们和我一样,一般是

10月南下,来年4月北上回家,当地人给我们一个雅号,叫做“候鸟老人”。

(3)“候鸟老人”往返的规律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 他们为什么将B市作为“越冬”的首选地? 。(3分)

(3)主要受气温变化的影响;(1分) ;市地处热带,冬季温暖;风光秀美(答出气候差异

即得2分)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海师附中 张丽

(海南省2006年会考)10、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地区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 B.宗教 C.经济 D.文化

12、(海南省2007年会考)海南建省之初,很多人向海南迁移,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宗教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民族因素

(海南省2010年会考)建国以来海南曾出现过几次人口迁移的高峰:1950年解放初期,

大量解放军官兵留驻海南;1966年后,大批“知青”上山下乡迁入海南;1988年海南建省

办经济特区,又有10万人才下海南。据此材料回答10~11题。

10.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吸引了10万人才下海南的主要原因是:①投资创业,充满

商机;②经济发达,工资较高;③政策优惠,就业机会多;④国家号召,支援边疆;⑤环境

优美,适宜养老。

A.①④ B.①③ C.②⑤ D.④⑤

11.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A.1950年海南解放初期的人口迁移,属于自发性迁移

B.建国以来海南的人口迁移皆由气候环境因素所致

C.知青上山下乡引发的人口迁移是由经济因素引起的

D.几十年来大量人口迁入海南,促进了海南经济的大发展

13.(海南省2013年会考)图5示意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

B.甲表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C.乙表示北美洲、欧洲、拉丁美洲

D.乙表示北美洲、非洲、中东

(海南省2014年会考)10.图6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该功能区最不可

能的是

A.工业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海南省2015年会考)

改革开放初期,东莞市依托港口、政策、侨乡的优势,引进资金、技

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生活消费品加工厂,吸引大量的农民前往务工。据此完成9~10

题。

10.吸引大量农民到东莞务工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

C. 资源

(海南省2008年会考)以下提供两道选答题,每题10分,请从中选择一道解答, B. 气候 D. 交通

并在所选定的题首方框里打“√”,只能选答一题。若两道都答,只取打“√”

的;若两题都打“√”,则只取第24题的得分。

材料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还因此出现“民工潮”这

一新名词。

材料2

24.(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为:从农村迁往城

市;从 迁往 ;从 迁往 。(4分)

(2)我国这种大规模人口流动,对迁出地的影响有:

。(3分)此次大规模人口流动,对

迁入地的影响有: 。(3分)

材料1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老年人国内迁移的人数和比重都很大,主要迁往佛

罗里达州.加利福尼亚州等远离工业中心和特大城市的南方阳光地带和不冷不热的海洋性气

候区。75岁以上的老人的迁移比重占老年人总人口的15.9%。

材料2 近几年,海南房价上涨较快;就岛内来说,三亚上涨幅度大于海口。据有关资

料统计,购房者中约80%为岛外人士,其中大部分为老年人。

25.(1)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老年人国内迁移的主要流向是:

从东北部迁往 部和 部的阳光地带和海洋性气候区。(2

分)

(2)导致美国老年人外迁的因素有: 。(3分)

(3)吸引我国老年人到海南岛购房养老的原因是: 。(3分)

(4)前段时间,“海南日报”报道:有人认为岛外人士(主要是老年人)在海南购房是造成海南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为了抑制海南房价,应该限制岛外人士在海南买房。请你对“是否限制岛外人士在海南买房”谈谈你的看法。(请在答题位置的“不应限制”或“应该限制”后写出理由)(2分)

不应限制: 。

应该限制: 。

24题(10分)

(1) (共4分) 山区 平原 内地 沿海(贫困地区 、发达地区或西部、东部)(每点1分,共4分。)

(2) (共3分) (对迁出地)有利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差异等。不利的影响有: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留守老人和儿童增多、造成社会一些不稳定因素等。(每点1分,满分3分。其它答案如正确也相应给分。)

(共3分) (对迁入地)有利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利于迁

入地区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繁荣等。不利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增加

对城市的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环境的压力增加等。(每点1分,满分3分。其它答案如正确也相应给分。)

25题(10分)

(1) (2分) 西部(或太平洋沿岸)、南部(或墨西哥湾沿岸)(可颠倒)(每空1分,共2分)

(2) (3分) 美国东北部气候潮湿;阴冷、光照少;工业集中,污染严重;人口密度大;物价较高。(每点1分,满分3分。如回答西部、南部地区对老年人的吸引力因素也相应给分。)

(3) (3分) 海南气候好:大气洁净,阳光明媚,温度宜人(海洋性气候);四季瓜果蔬菜不断;人口密度小;物价较低。(每点1分,满分3分。其它答案如正确也相应给分。)

(4) (2分) (不应限制):有利于促进海南房地产的发展;增加岛外人士在海南的消费、投资,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海南知名度和开放程度。

(应该限制):造成海南房价、物价上涨;增加了岛内人士的经济支出;增加海南人口老龄化程度,占用当地的医疗、交通、娱乐等公共资源,挤占当地百姓利益,影响当地公共服务水平,增大当地的社会成本。

(以上答案要点,答对1点给1分,满分2分。其它答案如正确也相应给分。)

30、(海南省2011年会考)阅读材料,回答下

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12.

材料二 《一位老人从乙地区B市发给甲

地区孙子的信》…… 每天日落,这里的海湾就

挤满了人群,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好不

热闹。人群当中,多数操着浓重的老家口音,

老人的比例还不小,他们和我一样,一般是

10月南下,来年4月北上回家,当地人给我们一个雅号,叫做“候鸟老人”。

(3)“候鸟老人”往返的规律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 他们为什么将B市作为“越冬”的首选地? 。(3分)

(3)主要受气温变化的影响;(1分) ;市地处热带,冬季温暖;风光秀美(答出气候差异

即得2分)


相关文章

  • 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教学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 意义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表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 有不同的特点: 3情感. ...查看


  • 世界城市状况报告
  • 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报告 联合国人居署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页码:259页 出版日:2008年11月 ISBN :978-7-112-08575-0 版次:2008年11月第一版 开本:889*1194毫米 作者:联合国人居署 编 ...查看


  •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复习提纲
  • 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高考复习提纲 一.知识点网络 二.知识点精讲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数据:"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 ...查看


  • 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1.2.3章)
  • 必修二地理复习纲要 复习目标: 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课本难重点,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强化地图和图表的判读和运用: 能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 ...查看


  • 高中人文地理复习提纲
  • 人文地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 ...查看


  • 人口的数量变化_教案
  •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 ...查看


  • 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天津市某区为例
  • 题目: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以天津市某区为例 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以天津市某区为例 摘要: 城郊是城市向农村转换的过渡地带,也是城市和农村相互渗透.社会经济发展特殊而又活跃的地区,兼容了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 ...查看


  • 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研究
  • 第23卷第3期2009年3月中国土地科学ChinaLandScienceVol.23No.3Mar.,2009 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研究 2闫永涛1,,冯长春2 (1.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2.北京大 ...查看


  •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1.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在农业文明之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农业文明的出现,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人口增长仍是缓慢:产业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