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介绍

历时两年摄制的纪录片《新丝绸之路》已于2005年10月完成,将于2006

年3月10日在CCTV-1黄金时间播出。

26年前中日合拍的《丝绸之路》曾经在国内外引起过很大的反响。不可

否认,26年前的《丝绸之路》确实是一部力作,它的拍摄作为一种国家行

为,在规模上代表了当时我们所能达到的纪录片制作的最高水平。当时参与

摄制的日方组NHK电视台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 家被允许进入中国腹地进行

纪录拍摄的西方媒体,而中国政府为保障拍摄的顺利进行采取了一系列高规

格的措施,例如开通铁路专线,甚至是出动军队。

这次对丝绸之路的重拍,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重新体会26年前的成

就,也重新审视和反省它的叙述方式和看待历史的视角。时间过去了26年,

这对于我们所面对的几千年的历史来说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对于

我们,对于中国当代的电视媒体,二十多年的经历是意义非凡的。当然,如

今我们已不再可能轻易的将一个纪录片的拍摄升级为国家行为。纪录片制作

者们也开始摒弃长久以来形成的诸如“好大喜功”、“全景展示”以及追求所谓

“波澜壮阔”“史诗性”的积习,力图去把握一些复杂的情感,——因为世界和历

史本身就是复杂的,况且这二十多年来我们同整个国家一起,一直在经历着

封闭与开放间的挣扎。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可以而且理应变得多元化。当我们

试图用另外一种更超然、更客观的角度回看我们那些已经被定义为“灿烂辉

煌”的历史时,不由的产生出悲凉或是说无奈的情愫。正如我们的丝绸之路,

作为欧亚大陆上陆路交通的主干道,它在中古和上古时期所确立起来的独一

无二的地位在近古被渐渐颠覆,西方世界的兴起和海上交通的成熟让它湮没

在历史和传说之中。

是西方人开启了丝绸之路的近代史,甚至“丝绸之路(SILK ROAD)”这样一

个术语都是西方人命名的。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写的

《中国》一书中,首次使用“丝绸之路”一词,代替了曾经出现过的“玉石之

路”、“佛教之路”等名称。重新“发现”它的是一批西方探险家,他们以坚忍不

拔的毅力深入到这片古老的亚洲腹地,在自然环境和人为条件都非常恶劣的

情况下开始了最早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然而不幸的是,他们本身并不单

单是学者,几乎每一个外国探险家在离去时都带走了数额庞大的文物。那些

被挖掘、被切割的文物现在还陈列在他们各自国家的博物馆里,和他们的名

字一起被世人观瞻。今天的人们如果需要对那些文物进行研究或拍摄的话,

便不得不遍访瑞典、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十几个

国家。

现在,人们所说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西域沙漠中的绿洲之路。用如

今的地名表述,这条路由东往西的延伸依次是:以长安或洛阳为起点,经过

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和敦煌的古阳关西去,进入新疆后分成北道、中道、南道

三条路线西行。北道经吐鲁番、吉木萨尔、伊宁前往里海沿岸;中道经楼

兰、焉耆、轮台、库车、温宿、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地中海东岸地

区;南道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且末、民丰、和田、莎车,翻

越世界屋脊,过阿姆河到伊朗,最终抵达伊斯坦布尔城,也就是昔日东罗马

帝国的首府。

历时两年摄制的纪录片《新丝绸之路》已于2005年10月完成,将于2006

年3月10日在CCTV-1黄金时间播出。

26年前中日合拍的《丝绸之路》曾经在国内外引起过很大的反响。不可

否认,26年前的《丝绸之路》确实是一部力作,它的拍摄作为一种国家行

为,在规模上代表了当时我们所能达到的纪录片制作的最高水平。当时参与

摄制的日方组NHK电视台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 家被允许进入中国腹地进行

纪录拍摄的西方媒体,而中国政府为保障拍摄的顺利进行采取了一系列高规

格的措施,例如开通铁路专线,甚至是出动军队。

这次对丝绸之路的重拍,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重新体会26年前的成

就,也重新审视和反省它的叙述方式和看待历史的视角。时间过去了26年,

这对于我们所面对的几千年的历史来说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对于

我们,对于中国当代的电视媒体,二十多年的经历是意义非凡的。当然,如

今我们已不再可能轻易的将一个纪录片的拍摄升级为国家行为。纪录片制作

者们也开始摒弃长久以来形成的诸如“好大喜功”、“全景展示”以及追求所谓

“波澜壮阔”“史诗性”的积习,力图去把握一些复杂的情感,——因为世界和历

史本身就是复杂的,况且这二十多年来我们同整个国家一起,一直在经历着

封闭与开放间的挣扎。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可以而且理应变得多元化。当我们

试图用另外一种更超然、更客观的角度回看我们那些已经被定义为“灿烂辉

煌”的历史时,不由的产生出悲凉或是说无奈的情愫。正如我们的丝绸之路,

作为欧亚大陆上陆路交通的主干道,它在中古和上古时期所确立起来的独一

无二的地位在近古被渐渐颠覆,西方世界的兴起和海上交通的成熟让它湮没

在历史和传说之中。

是西方人开启了丝绸之路的近代史,甚至“丝绸之路(SILK ROAD)”这样一

个术语都是西方人命名的。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写的

《中国》一书中,首次使用“丝绸之路”一词,代替了曾经出现过的“玉石之

路”、“佛教之路”等名称。重新“发现”它的是一批西方探险家,他们以坚忍不

拔的毅力深入到这片古老的亚洲腹地,在自然环境和人为条件都非常恶劣的

情况下开始了最早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然而不幸的是,他们本身并不单

单是学者,几乎每一个外国探险家在离去时都带走了数额庞大的文物。那些

被挖掘、被切割的文物现在还陈列在他们各自国家的博物馆里,和他们的名

字一起被世人观瞻。今天的人们如果需要对那些文物进行研究或拍摄的话,

便不得不遍访瑞典、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十几个

国家。

现在,人们所说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西域沙漠中的绿洲之路。用如

今的地名表述,这条路由东往西的延伸依次是:以长安或洛阳为起点,经过

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和敦煌的古阳关西去,进入新疆后分成北道、中道、南道

三条路线西行。北道经吐鲁番、吉木萨尔、伊宁前往里海沿岸;中道经楼

兰、焉耆、轮台、库车、温宿、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地中海东岸地

区;南道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且末、民丰、和田、莎车,翻

越世界屋脊,过阿姆河到伊朗,最终抵达伊斯坦布尔城,也就是昔日东罗马

帝国的首府。


相关文章

  • [新丝绸之路]_纪录片_视频_央视网
  • 节目列表 <新丝绸之路> 序篇 <新丝绸之路> 第2集 吐鲁番的记忆 <新丝绸之路> 第4集 一个人的龟兹 <新丝绸之路> 第6集 敦煌生命 <新丝绸之路> 第8集 探访黑水城 & ...查看


  • [精品]观看[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 观看<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范文一 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于6月30日--7月6日每晚20时30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该片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 ...查看


  • 韩国纪录片[超级中国]掀"中国热"
  • ■<超级中国>视频截图 据新华社电 据香港<亚洲周刊>3月22日一期(提前出版)报道,新年伊始,韩国KBS电视台播出了一套超大型纪录片<Super China(超级中国)>.该片启播后,七集平均收视率高达 ...查看


  • CCTV大型纪录片[货币]十集全介绍
  • CCTV大型纪录片<货币>十集内容简介 她是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上的泥板,她是黄河远古文明用于交易的贝壳,她是小亚细亚吕底亚王国的黄金,她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古老银行家族的徽章.她是欲望的载体,她是交换的工具,她是我们最熟悉的,却也是最 ...查看


  • [中国文房四宝]第2集:造化 文房四宝的演变之路
  • (时长约50分钟,系统显示时间不准确) 笔墨纸砚,被称为中国文房四宝,是懂得表情达意的书写工具,也是领悟国人情怀的神奇载体.而中国安徽,历来被誉为文房四宝的故乡,宣纸.徽墨.宣笔.歙砚,以其精湛的工艺制作闻名于世,光耀古今.近日,由安徽广播 ...查看


  • 从[舌尖上的中国]看中国纪录片发展
  • 从<舌尖上的中国>看中国纪录片发展 李慧 自1990年创作出<流浪北京>这一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后,我国纪录片事业发展开来.二十多年来,由大都花高金买进<探索发现>.<动物世界> ...查看


  • 教师筑梦中国观后感
  • 中学教师<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观后感 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于6月30日――7月6日每晚20时30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该片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 ...查看


  • 从[面条之路]说到文化的全球化
  • 从<面条之路>说到文化的全球化 http://www.enorth.com.cn 2011-07-31 14:54 最近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播放的韩国KBS 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面条之路>,为我们 ...查看


  • [筑梦中国]第六集发展新境和第七集圆梦有时心得体会两篇汇编
  • <筑梦中国>第六集发展新境和第七集圆梦有时心 得体会两篇汇编 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于6月30日--7月6日每晚20时30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 该片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