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话年俗

春节话年俗

春节是一年之中最喜庆、最隆重的节日。全国各地,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用他们独有的风俗来为一年的辛勤和收获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并希望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家人身体健康。当然,过年的目的也是为了我们这些让漂泊异乡的游子与久别的家人团聚,互保平安,共叙亲情。 我的家乡在长治市长子县,位于太行山区,上党盆地西侧,素有“中国青椒之乡”的美称。在尧舜时代为尧王长子丹朱封地,并由此得县名。说到过春节的风俗,在我们家乡袓辈传承下来的有许多。如民间流传的“二十三日走,初一五更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民谚,讲的就是腊月二十三日“送老爷(凡间的各路神仙)”,和年三十日夜“接老爷”的年俗。古时称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在这天晚上,千家万户都会燃放鞭炮,在诸神牌前焚香祷告,打发“老爷”上天,希望它们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扫尘”就是从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日这几天,各家各户不论是旧屋还是新居,都要全家齐上阵,进行室内外大扫除,干干净净过新年。

除夕夜“守岁”(又叫熬岁),也是长子人过年的年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这是北宋诗人苏东坡在《守岁》一诗中,形象地描绘儿童守岁时的情景。只不过,如今在村上人们越来越淡漠与亲人间的相聚,更注重的是借此机会可

以一群人找一僻静之所赌博;未成年人是推杯换盏,一醉方休;儿童则是成群结伴在马路上放鞭炮。风俗一直是父辈们在坚守着。

每年的除夕夜,母亲都会忙碌大半天来准备祭拜各路神仙的供品,除十碗供菜外,还得准备五盘大米、五盘馍、五盘枣、三杯清茶、三杯酒,总之,供桌是摆得满满的。在祭拜时有一个说法,让家中正在上学的孩子跪下来,在供桌边的蜡烛上焚烧一张剪好的正方形黄纸,绕着供桌中央的香炉慢慢转三圈,待黄纸将要燃尽的时候轻轻朝上扬,燃尽的纸灰会飘落下来,如果落在香炉上,说明孩子将来是大材;如果落在供品上或者供桌上,说明孩子将来有本事;如果落在供桌以外的地方,说明孩子将来平庸,如此进行三次。儿时,我的未来似乎就一直在各路大仙的手上攥着,可我并不以为然,只是觉着好玩,有时就跪在供桌前能烧掉十几张黄纸,还不觉过瘾。在家中祭拜完后,母亲就等待着凌晨12点到庙里烧香,为全家人祈福。

每年首到的是老奶奶庙,庙宇不大,被用砖砌成的一米高的围墙围着,坐落在村头的一块空地上,它的存在是全村人的精神寄托。庙里分别住着三位菩萨,正中央是老奶奶像,左右两侧分别是财神关公、送子观音,由于长年累月的上香和焚纸,三位菩萨的居所已经被熏的黑不溜秋,因此,今年村里规定只得在院子里祭拜。能否上头香,是村里人迫切关心的问题,按照老话谁家抢得头香,来年必是万事风顺、家人幸福安康。于是,有些人家为了头香,早早就会在庙宇门

口等待,直到凌晨12点钟声响起。我与母亲抢过头香,是前年春节,尽管庙宇离我家并不是很远,我们仍是三步并着两步走,当时哥哥也陪着去了,在祭拜观音娘娘的时候,母亲与哥哥许下了共同的心愿,生子。第二年,他们如愿以偿。第二座庙是土地爷庙,母亲拿着碗,里面放着一块猪肉,再放一双筷子,放在土地爷像面前,虔诚地上香跪拜,再焚烧几件纸剪衣服,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

长子鼓书,老人叫“说书”,属于家乡的一大特色。村里每年春节都会由已成家的青年自发组织捐款,请说书团来村里红火三天,说书团的规模一般为10人,音乐、演唱各一半,人人均可吹拉弹唱,人称“万金油”。场地就在路口找一空地,搭建一个台子,音响设备一装就齐活了。在大型书面演出之前,曲艺人一般都先开始说几个搞笑段子,尽是些喜闻乐见的农家乐事,甚至有些曲艺人即兴表演,小段子往往能让在场的观众笑得前俯后仰。之后才是正本,一般是两人对唱,内容多是教育人们要尊老爱幼、为官清廉,借古喻今等,尤其婆媳关系的内容居多。说书人要极度默契,而且还要角色互换,摇头晃脑,指手画脚,嘻笑怒骂,表情夸张,幽默滑稽,令人目不暇接,啼笑不止。说到高潮时,场内不时爆发出哄堂大笑,整个场地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说到悲苦时,艺人声音嘶哑,如泣如诉,声泪俱下,听众也往往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再加上弦音低沉,似断非断,悲从中来,整个书场无人不悲、无人不恸。

“吃嘴”的年俗,是村里的左邻右室、同姓的家族,亲戚和朋友邀请新娶的媳妇到他们家去认一下门,吃一顿好饭。其实,这几天是新郎和新娘最痛苦的日子,在村里几乎家家都带亲,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们盛情难却,可是分身乏术,实在应付不过来,有的新郎新娘一天要吃七八顿饭,而且还是逢吃必喝,躲都躲不掉。今年有个一块长大的朋友,在我们面前哭诉,家都回不了,在这一家吃完刚出门,另一家人早就堵在了门口,直接就被“押”到了他家,吃不下去不行,尝也得尝尝,不喝更不行,怎么也得意思意思吧。这可真是“这一方盛情款待,另一方无限忧愁”啊!

在家乡还有一句话是“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就是说在新年前,不管穷人还是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剃头剪发。

年俗,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流传和继承,是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各地年俗虽说不同,但人们的愿望是一样的,就是希望家人身体健康,生活越过越红火。

春节话年俗

春节是一年之中最喜庆、最隆重的节日。全国各地,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用他们独有的风俗来为一年的辛勤和收获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并希望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家人身体健康。当然,过年的目的也是为了我们这些让漂泊异乡的游子与久别的家人团聚,互保平安,共叙亲情。 我的家乡在长治市长子县,位于太行山区,上党盆地西侧,素有“中国青椒之乡”的美称。在尧舜时代为尧王长子丹朱封地,并由此得县名。说到过春节的风俗,在我们家乡袓辈传承下来的有许多。如民间流传的“二十三日走,初一五更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民谚,讲的就是腊月二十三日“送老爷(凡间的各路神仙)”,和年三十日夜“接老爷”的年俗。古时称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在这天晚上,千家万户都会燃放鞭炮,在诸神牌前焚香祷告,打发“老爷”上天,希望它们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扫尘”就是从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日这几天,各家各户不论是旧屋还是新居,都要全家齐上阵,进行室内外大扫除,干干净净过新年。

除夕夜“守岁”(又叫熬岁),也是长子人过年的年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这是北宋诗人苏东坡在《守岁》一诗中,形象地描绘儿童守岁时的情景。只不过,如今在村上人们越来越淡漠与亲人间的相聚,更注重的是借此机会可

以一群人找一僻静之所赌博;未成年人是推杯换盏,一醉方休;儿童则是成群结伴在马路上放鞭炮。风俗一直是父辈们在坚守着。

每年的除夕夜,母亲都会忙碌大半天来准备祭拜各路神仙的供品,除十碗供菜外,还得准备五盘大米、五盘馍、五盘枣、三杯清茶、三杯酒,总之,供桌是摆得满满的。在祭拜时有一个说法,让家中正在上学的孩子跪下来,在供桌边的蜡烛上焚烧一张剪好的正方形黄纸,绕着供桌中央的香炉慢慢转三圈,待黄纸将要燃尽的时候轻轻朝上扬,燃尽的纸灰会飘落下来,如果落在香炉上,说明孩子将来是大材;如果落在供品上或者供桌上,说明孩子将来有本事;如果落在供桌以外的地方,说明孩子将来平庸,如此进行三次。儿时,我的未来似乎就一直在各路大仙的手上攥着,可我并不以为然,只是觉着好玩,有时就跪在供桌前能烧掉十几张黄纸,还不觉过瘾。在家中祭拜完后,母亲就等待着凌晨12点到庙里烧香,为全家人祈福。

每年首到的是老奶奶庙,庙宇不大,被用砖砌成的一米高的围墙围着,坐落在村头的一块空地上,它的存在是全村人的精神寄托。庙里分别住着三位菩萨,正中央是老奶奶像,左右两侧分别是财神关公、送子观音,由于长年累月的上香和焚纸,三位菩萨的居所已经被熏的黑不溜秋,因此,今年村里规定只得在院子里祭拜。能否上头香,是村里人迫切关心的问题,按照老话谁家抢得头香,来年必是万事风顺、家人幸福安康。于是,有些人家为了头香,早早就会在庙宇门

口等待,直到凌晨12点钟声响起。我与母亲抢过头香,是前年春节,尽管庙宇离我家并不是很远,我们仍是三步并着两步走,当时哥哥也陪着去了,在祭拜观音娘娘的时候,母亲与哥哥许下了共同的心愿,生子。第二年,他们如愿以偿。第二座庙是土地爷庙,母亲拿着碗,里面放着一块猪肉,再放一双筷子,放在土地爷像面前,虔诚地上香跪拜,再焚烧几件纸剪衣服,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

长子鼓书,老人叫“说书”,属于家乡的一大特色。村里每年春节都会由已成家的青年自发组织捐款,请说书团来村里红火三天,说书团的规模一般为10人,音乐、演唱各一半,人人均可吹拉弹唱,人称“万金油”。场地就在路口找一空地,搭建一个台子,音响设备一装就齐活了。在大型书面演出之前,曲艺人一般都先开始说几个搞笑段子,尽是些喜闻乐见的农家乐事,甚至有些曲艺人即兴表演,小段子往往能让在场的观众笑得前俯后仰。之后才是正本,一般是两人对唱,内容多是教育人们要尊老爱幼、为官清廉,借古喻今等,尤其婆媳关系的内容居多。说书人要极度默契,而且还要角色互换,摇头晃脑,指手画脚,嘻笑怒骂,表情夸张,幽默滑稽,令人目不暇接,啼笑不止。说到高潮时,场内不时爆发出哄堂大笑,整个场地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说到悲苦时,艺人声音嘶哑,如泣如诉,声泪俱下,听众也往往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再加上弦音低沉,似断非断,悲从中来,整个书场无人不悲、无人不恸。

“吃嘴”的年俗,是村里的左邻右室、同姓的家族,亲戚和朋友邀请新娶的媳妇到他们家去认一下门,吃一顿好饭。其实,这几天是新郎和新娘最痛苦的日子,在村里几乎家家都带亲,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们盛情难却,可是分身乏术,实在应付不过来,有的新郎新娘一天要吃七八顿饭,而且还是逢吃必喝,躲都躲不掉。今年有个一块长大的朋友,在我们面前哭诉,家都回不了,在这一家吃完刚出门,另一家人早就堵在了门口,直接就被“押”到了他家,吃不下去不行,尝也得尝尝,不喝更不行,怎么也得意思意思吧。这可真是“这一方盛情款待,另一方无限忧愁”啊!

在家乡还有一句话是“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就是说在新年前,不管穷人还是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剃头剪发。

年俗,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流传和继承,是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各地年俗虽说不同,但人们的愿望是一样的,就是希望家人身体健康,生活越过越红火。


相关文章

  • 2011春节新年对联大全
  • 2011春节新年对联大全 新年春节对联:虎踞龙盘今胜昔,花得鸟语旧更新 新年春节对联:人民气魄如龙虎,祖国江山似画图 新年春节对联:唯大英雄能伏虎,是真俊杰敢擒龙 新年春节对联:英雄气概如龙虎,祖国江山似画图 新年春节对联:丙部琳琅春馥郁, ...查看


  • 关于春节的作文:我眼中的春节景观_800字
  • 关于春节的作文:我眼中的春节景观 盼啊,盼啊,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 ...查看


  • 猴年新春祝福语大全
  • 过年想让您的祝福送不完吗?下面YJBYS小编整理了春节祝福语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短信翻开,春节快乐!向阳是重生的力气,敦促奋斗的人跋涉;初恋是懵懂的情愫,牵绊相爱的人心上;春节是春节的伊始,带来等候的人希望.兄弟,春节快乐! 结束了一年的 ...查看


  • 2010年新年春节对联大全2
  • 新年春节对联:年逢寅虎群情奋,岁别丑牛大地春 新年春节对联:牛肥马壮丰收岁,虎跃龙腾大有年 新年春节对联:牛肥马壮家家富,虎跃龙腾处处春 新年春节对联:牛奋千程荣盛世,虎驮五福贺新春 新年春节对联:牛奋四蹄开锦绣,虎添双翼会风云 新年春节对 ...查看


  • 关于春节的作文:写对联_650字
  • 关于春节的作文:写对联 春节即将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过春节.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 记得去年春节快来临时,我在家里学写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写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写 ...查看


  • 兔年春节祝福短信集锦
  •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搜索的兔年春节祝福短信集锦,供大家参考. 兔年春节祝福短信集锦 兔年春节祝福短信 :新的1年开始,祝好事接2连3,心情4季如春,生活5颜6色,7彩缤纷,偶尔8点小财,烦恼抛到9霄云外!请接受我10心10意的祝福.祝新春快 ...查看


  • 关于春节的作文:大年初一_250字
  • 关于春节的作文:大年初一 今天是大年初一,"劈哩啪啦"的鞭炮声音响个不停,五颜六色的鞭炮在天空中会变成美丽的图形,各种各样,数不胜数.我早早地起了床,穿上妈妈为我新买的衣服.裤子,我向在家里的爷爷拜了年,"祝爷 ...查看


  • 2014马年春节祝福短信精选
  • 这篇关于<2014马年春节祝福短信精选>,是本站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年祝福语:zhufuyu/manian/ 春节祝福语:zhufuyu/chunjie/ 除夕祝福语:zhufuyu/chuxi/ 春节到了 ...查看


  • 2016春节短信祝福短信大全
  • 春节短信祝福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节短信祝福语:愿片片洁白美丽的雪花,带着我美好的祝愿,飞到你的身边,祝你新年如意,事业发达! 春节短信祝福语:你给我的新年红包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就按,再按,我说准备好了才按呀--真够朋友,我一定 ...查看


  • 2016春节短信祝福语短信
  • 春节短信祝福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节短信祝福语:愿片片洁白美丽的雪花,带着我美好的祝愿,飞到你的身边,祝你新年如意,事业发达! 春节短信祝福语:你给我的新年红包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就按,再按,我说准备好了才按呀--真够朋友,我一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