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们如何影响企业战略
只有当企业的管理者清楚认识到,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最真实的需求以及影响其需求的因素,并采取有利于满足内外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行动,才能使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优势和竞争标的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的成功。处于新兴市场中的中国企业大多被利益相关者推向多元化,因此应预先考虑战略类型的变革对企业信誉的影响,制定应对策略。
如果你连续三年关注我们的信誉100企业榜单就会从中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凡是排名靠前的企业无一不是高度专业化经营的公司,而排名靠后的企业往往是多元化经营的公司,这一点在中国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多元化经营的公司的信誉低于专业化经营公司信誉的呢?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在中国,联想、TCL、康佳、春兰等等上了规模的企业,都热衷于多元化的公司战略,而正是这样的战略方法,令大量中国企业陷入了困境,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力连年下滑。 多元化经营战略之所以被中国众多企业采纳,是基于中间产品市场,包括知识、技术、商誉、零部件、材料等市场不完全性的考量。这种不完全性是市场失效及中间产品的特殊性所致,如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在外部市场上转让容易扩散。中间产品的这种特殊性导致买方或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价格的不确定性。这种缺乏市场以供企业之间交换产品,或某些市场经营效率低下的最终结果都将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开展多元化经营,避免外部交易成本,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便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
利益相关者战略路径
那么,利益相关者为何会对企业战略成功的决定要素产生影响。弗里曼认为影响的产生基于以下三个原理:
(1)合作原理。它说明外部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两者之间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企业家和管理者一起工作,维持和顾客、供应商、金融家和社区机构之间的交易和关系。每个团体对企业工作的支持对企业战略的成功至关重要。
(2)持续创造原理。它认为企业是一个持续创造价值的源泉,在价值的激励下和利益相关者合作,创造出新的价值。现代企业创造价值不但不必摧毁别人,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善每个人的状况来实现。
(3)复杂性原理。它认为人是复杂的,具有许多不同的价值观。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人有时是自私的,有时又会为了他人的利益而行动。
基于上述原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战略成功的利害关系表现在:①和企业合作,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和目标企业进行合作创造更多价值,并共同分享这些价值;②对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或社会支持,当利益相关者预期企业的行为对社会有利时,他们可能会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或社会支持。
从信誉理论的角度来说,企业战略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们提供了了解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和对企业未来成长进行预期的途径。换句话说就是,企业战略可以帮助大众有效地识别企业并且揭示企业未来计划发展的方向。
这样,利益相关者是如何影响企业多元化战略实施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执行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企业主要是集中发展他们的核心业务活动的企业。一般而言,执行这类战略的企业管理者能够集中注意力于一个基本的业务活动或一系列相关联的业务活动,因此这类企业更有效率。并且由于它们业务高度的集中,这类企业的沟通传播和企业传递给利益相关者们的高效率的形象可能更加清晰和简明,这也就更容易为利益相关者所认知和理解。诸如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往往比较青睐于专业化生产某类产品的企业提供的产品。这也就是源于执行这类战略的企业由其专业化而带来的产品、服务质量的保证,进而赢得了可靠的企业信誉,这一信息有效地传递给了它的利益相关者。
当然,从企业绩效角度看,相关多元化有其吸引力的方面,但是对这种多元化战略进行管理的无效性也随之出现。对照专业化经营,执行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的难度加大,它需要企业管理者同时协调不同的业务活动,还要面对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但在现实中在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管理者需要在多项业务活动中都投入精力与资源,从而顾及不到其广大利益相关者们的利益平衡。
而且,多元化战略要求在业务单位间有更多的协调,所需的信息和协调机制变得更为重要和成本高昂,而这无疑会造成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企业运营效率的降低。
同时,企业执行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众多未知的成本会降低企业的信誉。这可能是源于企业多元化经营领域的增加而带来的沟通传播信号的多样性。企业的目标和它的使命对于利益相关者而言变得不够清晰乃至于模糊。
如果企业持续进入多样化且不相关的领域,企业的战略焦点逐渐变得不清晰甚至扭曲,以及来自于各业务单位的职能、功能的重复和管理的无效性变得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运营的协同性在不相关的业务活动表现出来的很少,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原有的信誉平台,在这些毫无联系的市场中,企业多年努力建立起来的信誉平台将毫无作用。
这样做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战略传递给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的混杂。企业的经营领域越多样化,企业传递的信息也就越发杂乱。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企业越集中发展,其传递给外界的信息就越清晰。一个大企业可能产生这样的多样化信息以至于它对内的沟通和对外的传播更可能缺少任何显著的关联性。大企业的各事业部经理通常只控制着自己部门信息的发布。这样多样化的信息的来源可能会混淆外部公众,使他们对企业管理者的评价打折扣,也使得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失去对企业关注的热情,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导致企业信誉的降低。
利益的信誉观
企业信誉的价值体现在其对企业竞争优势获取的重要性上。企业信誉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它的两个关键特性:第一,信誉拥有可以被企业同时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潜力,企业信誉所承载的品质、诚信和对社会的负责使得企业可以成功地进入看似毫不相关的产业中;第二,其形成与构筑过程的历史性与积累性,能够为企业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资源。
通过分析发现,执行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企业的战略焦点越明确,企业的运营效率就越高,而且传递给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就越集中可靠。由于专业化战略能够反映更清晰和更易于理解的企业使命,因此,执行此战略的企业的信誉就会高于其他战略的企业。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是完全不可行的。因为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很多企业毕竟是沿着相关多元化的路径演化的,万向集团就是稳健地高速发展成为了初具跨国公司雏形的国内一流大型多元化企业集团的代表。
我们必须要高度注意的是,在企业执行多元化战略的过程中,业务单元中协同效应的发挥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但同时也需要考虑企业的行为是否能够博得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保持关注与赞赏,从而提升企业信誉。随着企业经营持续多样化至不相关领域,企业的形象和信誉被协同效应和战略分离(以及随之而来的沟通信息的扭曲)这两类对立的力量所影响,管理者需要对其进行平衡,以保证企业被利益相关者所关注与信任,使企业的信誉不会受到损失。
由此可见,只有当企业的管理者清楚认识到,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最真实的需求以及影响其需求的因素,并采取有利于满足内外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行动,才能使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优势和竞争标的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的成功。
作者:潘少华 来源:《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8年第6期
利益相关者们如何影响企业战略
只有当企业的管理者清楚认识到,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最真实的需求以及影响其需求的因素,并采取有利于满足内外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行动,才能使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优势和竞争标的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的成功。处于新兴市场中的中国企业大多被利益相关者推向多元化,因此应预先考虑战略类型的变革对企业信誉的影响,制定应对策略。
如果你连续三年关注我们的信誉100企业榜单就会从中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凡是排名靠前的企业无一不是高度专业化经营的公司,而排名靠后的企业往往是多元化经营的公司,这一点在中国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多元化经营的公司的信誉低于专业化经营公司信誉的呢?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在中国,联想、TCL、康佳、春兰等等上了规模的企业,都热衷于多元化的公司战略,而正是这样的战略方法,令大量中国企业陷入了困境,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力连年下滑。 多元化经营战略之所以被中国众多企业采纳,是基于中间产品市场,包括知识、技术、商誉、零部件、材料等市场不完全性的考量。这种不完全性是市场失效及中间产品的特殊性所致,如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在外部市场上转让容易扩散。中间产品的这种特殊性导致买方或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价格的不确定性。这种缺乏市场以供企业之间交换产品,或某些市场经营效率低下的最终结果都将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开展多元化经营,避免外部交易成本,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便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
利益相关者战略路径
那么,利益相关者为何会对企业战略成功的决定要素产生影响。弗里曼认为影响的产生基于以下三个原理:
(1)合作原理。它说明外部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两者之间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企业家和管理者一起工作,维持和顾客、供应商、金融家和社区机构之间的交易和关系。每个团体对企业工作的支持对企业战略的成功至关重要。
(2)持续创造原理。它认为企业是一个持续创造价值的源泉,在价值的激励下和利益相关者合作,创造出新的价值。现代企业创造价值不但不必摧毁别人,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善每个人的状况来实现。
(3)复杂性原理。它认为人是复杂的,具有许多不同的价值观。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人有时是自私的,有时又会为了他人的利益而行动。
基于上述原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战略成功的利害关系表现在:①和企业合作,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和目标企业进行合作创造更多价值,并共同分享这些价值;②对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或社会支持,当利益相关者预期企业的行为对社会有利时,他们可能会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或社会支持。
从信誉理论的角度来说,企业战略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们提供了了解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和对企业未来成长进行预期的途径。换句话说就是,企业战略可以帮助大众有效地识别企业并且揭示企业未来计划发展的方向。
这样,利益相关者是如何影响企业多元化战略实施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执行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企业主要是集中发展他们的核心业务活动的企业。一般而言,执行这类战略的企业管理者能够集中注意力于一个基本的业务活动或一系列相关联的业务活动,因此这类企业更有效率。并且由于它们业务高度的集中,这类企业的沟通传播和企业传递给利益相关者们的高效率的形象可能更加清晰和简明,这也就更容易为利益相关者所认知和理解。诸如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往往比较青睐于专业化生产某类产品的企业提供的产品。这也就是源于执行这类战略的企业由其专业化而带来的产品、服务质量的保证,进而赢得了可靠的企业信誉,这一信息有效地传递给了它的利益相关者。
当然,从企业绩效角度看,相关多元化有其吸引力的方面,但是对这种多元化战略进行管理的无效性也随之出现。对照专业化经营,执行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的难度加大,它需要企业管理者同时协调不同的业务活动,还要面对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但在现实中在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管理者需要在多项业务活动中都投入精力与资源,从而顾及不到其广大利益相关者们的利益平衡。
而且,多元化战略要求在业务单位间有更多的协调,所需的信息和协调机制变得更为重要和成本高昂,而这无疑会造成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企业运营效率的降低。
同时,企业执行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众多未知的成本会降低企业的信誉。这可能是源于企业多元化经营领域的增加而带来的沟通传播信号的多样性。企业的目标和它的使命对于利益相关者而言变得不够清晰乃至于模糊。
如果企业持续进入多样化且不相关的领域,企业的战略焦点逐渐变得不清晰甚至扭曲,以及来自于各业务单位的职能、功能的重复和管理的无效性变得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运营的协同性在不相关的业务活动表现出来的很少,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原有的信誉平台,在这些毫无联系的市场中,企业多年努力建立起来的信誉平台将毫无作用。
这样做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战略传递给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的混杂。企业的经营领域越多样化,企业传递的信息也就越发杂乱。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企业越集中发展,其传递给外界的信息就越清晰。一个大企业可能产生这样的多样化信息以至于它对内的沟通和对外的传播更可能缺少任何显著的关联性。大企业的各事业部经理通常只控制着自己部门信息的发布。这样多样化的信息的来源可能会混淆外部公众,使他们对企业管理者的评价打折扣,也使得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失去对企业关注的热情,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导致企业信誉的降低。
利益的信誉观
企业信誉的价值体现在其对企业竞争优势获取的重要性上。企业信誉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它的两个关键特性:第一,信誉拥有可以被企业同时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潜力,企业信誉所承载的品质、诚信和对社会的负责使得企业可以成功地进入看似毫不相关的产业中;第二,其形成与构筑过程的历史性与积累性,能够为企业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资源。
通过分析发现,执行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企业的战略焦点越明确,企业的运营效率就越高,而且传递给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就越集中可靠。由于专业化战略能够反映更清晰和更易于理解的企业使命,因此,执行此战略的企业的信誉就会高于其他战略的企业。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是完全不可行的。因为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很多企业毕竟是沿着相关多元化的路径演化的,万向集团就是稳健地高速发展成为了初具跨国公司雏形的国内一流大型多元化企业集团的代表。
我们必须要高度注意的是,在企业执行多元化战略的过程中,业务单元中协同效应的发挥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但同时也需要考虑企业的行为是否能够博得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保持关注与赞赏,从而提升企业信誉。随着企业经营持续多样化至不相关领域,企业的形象和信誉被协同效应和战略分离(以及随之而来的沟通信息的扭曲)这两类对立的力量所影响,管理者需要对其进行平衡,以保证企业被利益相关者所关注与信任,使企业的信誉不会受到损失。
由此可见,只有当企业的管理者清楚认识到,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最真实的需求以及影响其需求的因素,并采取有利于满足内外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行动,才能使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优势和竞争标的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的成功。
作者:潘少华 来源:《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