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知道的地震常识

(1)有关构造地震的几个概念

震源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也称震源区。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

震源深度 如果把震源看成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就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 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称为震中区。

震中距 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

(2)地震的深浅

按照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可划分为如下几类:

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震;也称为正常深度地震。世界上大多数地震都是浅源地震,我国绝大多数地震也为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为60~300千米的地震。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地震。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深的地震,震源深度约为700多千米。

有时也将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统称为深震。

同样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浅,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重。

(3)地震的远近

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观察,震中距是不一样的。地震可按震中距不同分为三类:

地方震 震中距小于100千米的地震。

近震 震中距为100~1000千米的地震。

远震 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

显然,同样大小的地震,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响或破坏越重。

(4)地震序列

一次中强以上地震前后,在震源区及其附近,往往有一系列地震相继发生;这些成因上有联系的地震就构成了一个地震序列。根据地震序列的能量分布、主震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比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的震级差等,可将地震序列划分为三种类型:

主震-余震型地震  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丰富;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级。

震群型地震  有两个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丰富;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级以下。

孤立型地震  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2.4级以上。

根据有无前震,又可把地震序列分为以下三类:

主震-余震型地震  没有前震活动,主震和最大余震震级差大致在1级以上。

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  有前震活动,其他特点与主震-余震型相同。

震群型地震  序列中没有震级突出大的单个地震。

分享到搜狐微博

(1)有关构造地震的几个概念

震源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也称震源区。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

震源深度 如果把震源看成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就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 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称为震中区。

震中距 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

(2)地震的深浅

按照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可划分为如下几类:

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震;也称为正常深度地震。世界上大多数地震都是浅源地震,我国绝大多数地震也为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为60~300千米的地震。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地震。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深的地震,震源深度约为700多千米。

有时也将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统称为深震。

同样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浅,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重。

(3)地震的远近

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观察,震中距是不一样的。地震可按震中距不同分为三类:

地方震 震中距小于100千米的地震。

近震 震中距为100~1000千米的地震。

远震 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

显然,同样大小的地震,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响或破坏越重。

(4)地震序列

一次中强以上地震前后,在震源区及其附近,往往有一系列地震相继发生;这些成因上有联系的地震就构成了一个地震序列。根据地震序列的能量分布、主震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比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的震级差等,可将地震序列划分为三种类型:

主震-余震型地震  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丰富;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级。

震群型地震  有两个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丰富;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级以下。

孤立型地震  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2.4级以上。

根据有无前震,又可把地震序列分为以下三类:

主震-余震型地震  没有前震活动,主震和最大余震震级差大致在1级以上。

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  有前震活动,其他特点与主震-余震型相同。

震群型地震  序列中没有震级突出大的单个地震。

分享到搜狐微博


相关文章

  • 遇到地震应该知道的避险自救常识---日本的经验值得一学
  • 遇到地震应该知道的避险自救常识 周刊网深度中国 2011-03-11 16:04:42 阅读3639 评论5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据日本气象厅及USGS资料统计,1955年至2004 年的59年里,日本共发生 ...查看


  • 学校安全教育之十二用电安全教案 1
  • 第十二周 课题十二:中学生用电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用电常识.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在生活中用电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中学生知道用电常识和用电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中学生养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查看


  • 防震减灾基本常识
  •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 一.做好地震预报. 地震之前是有预兆的.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这种预兆是:地下水变浑.翻花.冒泡.变味:鸡鸭猪羊乱跑乱叫:老鼠外逃,鱼儿在水面乱跳.这种情况预示着地壳将弯曲.摺皱断裂,就要发生地震了.目前全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准确 ...查看


  • 小学生安全教育教案[1]
  • 生命高于一切,学会自救,互救 教学目标: 1学会自救,能说清自救的方法和过和. 2学会自救,语言要清楚.明了.简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遇到意外事件时不要慌乱,要镇压定沉着地开动脑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呼这样几则新闻小故事 出示 ...查看


  • 一年级安全教案
  • 一年级安全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安全是保证人类生命正常存在的基本条件,重视安全就等于珍视生命,有了健康的身体.心理,才有丰富多彩的人生,因此,人类自有史以来,就同追求安全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质 ...查看


  •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地震来了
  •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的有关常识,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 2.能沉着.冷静面对危险情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激发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泡沫板. 2.急救箱及物品:手电筒.饼干.水.跳绳.书.玩具.收音机.手套 ...查看


  •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地震来了
  •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的有关常识,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 2.能沉着.冷静面对危险情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激发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泡沫板. 2.急救箱及物品:手电筒.饼干.水.跳绳.书.玩具.收音机.手套 ...查看


  •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地震演习
  •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的有关常识,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 2.能沉着.冷静面对危险情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激发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泡沫板. 2.急救箱及物品:手电筒.饼干.水.跳绳.书.玩具.收音机.手套 ...查看


  •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地震来了(幼儿园安全教案)
  •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的有关常识,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 2.能沉着.冷静面对危险情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激发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泡沫板. 2.急救箱及物品:手电筒.饼干.水.跳绳.书.玩具.收音机.手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