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构建伙伴关系网是中国不结盟政策的升级版

不结盟是中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外交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宣示“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者国家集团,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强调“真正的不结盟”。这是中国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夹缝中求发展、维护独立自主所做的选择,也是对同苏联结盟政策进行调整与反思的结果。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民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上升,对中国外交产生了更高期待。同时,中国海外利益不断拓展,与外部世界的摩擦碰撞有所增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从变化的实力地位出发、调整中国外交政策的呼声出现,专家学者围绕“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不干涉内政原则”,“大国责任论”,“不当头”、“不结盟”等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原则展开大辩论。主张不结盟论者则认为,冷战后“敌友”界限相对模糊,结盟的重要性下降;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凸显,军事力量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总体来说,结盟对中国弊大于利:一是恶化中国的安全环境。如果中国采取结盟政策,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为抵御不利影响,很可能寻求与其他国家结盟或强化同盟关系,引发局势紧张。结盟将招致美国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军事压力。二是结盟超出中国能力。目前可供中国选择的结盟对象大多是小国,而且是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结盟会让中国背上沉重的包袱,成本大于收益。

结盟与不结盟的论争既是国际关系理论的争鸣,涉及如何看待国家间关系的性质问题,国家间关系是单纯的敌友关系,还是非敌非友、亦敌亦友的关系?如何看待军事因素在国家实力中的地位?如何看待军事同盟的作用?如何看待中国面临的战略安全环境?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新阶段之际,主张结盟论者提出了中国需要结交“铁杆朋友”的问题,这对于推动中国外交理论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结盟缺少可行性

在政策层面,主张结盟论者不可避免地遇到与谁结盟的问题。结盟需要双方同意,“一个巴掌拍不响”。从增加实力、防止孤立、减轻美国压力出发,国内一些专家认为与俄罗斯结盟对中国最有意义,但在现阶段,中俄结盟缺乏条件和基础。而与周边小国结盟对中国的好处有限,向这些国家提供安全保障,未必能消除其不安全感,这牵扯到复杂的历史恩怨和地缘政治因素。

中俄难以结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不愿构建“反美”同盟。中俄与美关系不再是简单的敌友关系,敌友界限相对模糊。中俄开展了高水平政治与安全合作,有化解美国压力的合作需求,但均不愿与美国重新陷入公开的阵营对抗。俄罗斯仍希望与美国为首的西方打交道,引进技术、资金,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可能引发领导权之争。美国同盟体系遍布全球,美国是当之无愧的盟主。从中苏同盟的历史看,苏联搞大国沙文主义导致同盟的破裂。目前俄罗斯实力虽然比苏联时期大幅下降,但也不愿做“二把手”,结盟有损双方关系的平等性。三是不愿“自缚手脚”。结盟是把双刃剑,虽可以增强安全,但也限制了行动自由。乌克兰危机后,欧、日、澳等盟国追随美国对俄制裁,俄罗斯进行了反制裁。假设中俄结盟,中国是否要与俄罗斯保持步调一致?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

构建伙伴关系网络:解套结盟争论

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并不是变换轨道、另辟蹊径,而是源于中国外交实践的“路径依赖”,是结交“铁杆朋友”的着力点。

构建伙伴关系网络已具备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主要大国、周边国家、非洲国家、拉美国家构建了名目繁多的伙伴关系。总体来说,中国构建的伙伴关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合作伙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另一类是带有“战略”字样的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建立的最高级双边关系,目前中国与越南、缅甸、泰国、老挝、阿富汗等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巴基斯坦建立了“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的分类表明,中国对外关系亲疏有别,并不是像主张结盟论者所批评的那样,要与所有国家构建同等程度的亲密关系。

一般来说,伙伴关系提升到战略层次,意味着双方都应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合作从政治、经济、人文领域扩大到安全、国际领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比“战略伙伴关系”层级更高。“全面”表示双方的合作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超越双边;“战略”表示在重大问题上有共识,双方的合作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不受一时一事的干扰。“伙伴”关系表示双方合作平等、互利、共赢,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努力扩大共同利益。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意味着战略互信增多,各自将对方视为本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甚至制定双边关系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3年3月以来,中国在构建伙伴关系方面积极有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建设,与印尼、马来西亚、韩国、蒙古、新西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巴西、法国、德国、英国、希腊、白俄罗斯、塞尔维亚、南非、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不同程度地提升或深化了“战略”伙伴关系。二是充实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与蒙古、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声明中包含了安全保障内容。如2014年8月发表的中蒙联合宣言规定,双方“不从事任何损害另一方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活动,不签署任何损害另一方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条约,不加入任何损害另一方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同盟、集团,不参与上述同盟、集团任何针对对方的活动。不允许任何第三国家、任何组织或团体在本国领土上从事损害另一方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活动”。在战略伙伴关系中,中方尊重对方的社会制度、主权和领土完整,对方在台湾问题,涉藏、涉疆等问题上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在充实战略伙伴关系方面,有的内容更具体。如2014年7月达成的中韩加强战略性安全合作包括:两国元首互访机制化、推动外交安全对话机制化、继续开展两军高层往来与国防战略对话等内容。

构建伙伴关系网络是中国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为结交“铁杆朋友”所做的积极努力,但是要构建“不是盟友、胜似盟友”的伙伴关系,还有待于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完善。目前构建伙伴关系网络面临界定不清、一些战略伙伴关系缺乏“战略性”的问题。笔者试图从过去两年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中找出有连贯性的表述,有困难。有的虽不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却包含了安全合作内容;有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却无安全合作内容,如2014年中国与委内瑞拉和阿根廷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双边联合声明中就没有涉及安全合作。此外,战略伙伴关系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之间也不是由低到高、必然要跨越的两个阶段。2014年11月,中国与新西兰的关系由“全面合作关系”直接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既广交朋友,又精益求精地结交“铁杆朋友”;既兼顾双边关系的发展现实,又系统性地规划伙伴关系建设,恐怕是中国今后构建伙伴关系网络面临的课题。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识》2015年第6期

作者:孙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

不结盟是中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外交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宣示“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者国家集团,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强调“真正的不结盟”。这是中国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夹缝中求发展、维护独立自主所做的选择,也是对同苏联结盟政策进行调整与反思的结果。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民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上升,对中国外交产生了更高期待。同时,中国海外利益不断拓展,与外部世界的摩擦碰撞有所增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从变化的实力地位出发、调整中国外交政策的呼声出现,专家学者围绕“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不干涉内政原则”,“大国责任论”,“不当头”、“不结盟”等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原则展开大辩论。主张不结盟论者则认为,冷战后“敌友”界限相对模糊,结盟的重要性下降;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凸显,军事力量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总体来说,结盟对中国弊大于利:一是恶化中国的安全环境。如果中国采取结盟政策,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为抵御不利影响,很可能寻求与其他国家结盟或强化同盟关系,引发局势紧张。结盟将招致美国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军事压力。二是结盟超出中国能力。目前可供中国选择的结盟对象大多是小国,而且是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结盟会让中国背上沉重的包袱,成本大于收益。

结盟与不结盟的论争既是国际关系理论的争鸣,涉及如何看待国家间关系的性质问题,国家间关系是单纯的敌友关系,还是非敌非友、亦敌亦友的关系?如何看待军事因素在国家实力中的地位?如何看待军事同盟的作用?如何看待中国面临的战略安全环境?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新阶段之际,主张结盟论者提出了中国需要结交“铁杆朋友”的问题,这对于推动中国外交理论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结盟缺少可行性

在政策层面,主张结盟论者不可避免地遇到与谁结盟的问题。结盟需要双方同意,“一个巴掌拍不响”。从增加实力、防止孤立、减轻美国压力出发,国内一些专家认为与俄罗斯结盟对中国最有意义,但在现阶段,中俄结盟缺乏条件和基础。而与周边小国结盟对中国的好处有限,向这些国家提供安全保障,未必能消除其不安全感,这牵扯到复杂的历史恩怨和地缘政治因素。

中俄难以结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不愿构建“反美”同盟。中俄与美关系不再是简单的敌友关系,敌友界限相对模糊。中俄开展了高水平政治与安全合作,有化解美国压力的合作需求,但均不愿与美国重新陷入公开的阵营对抗。俄罗斯仍希望与美国为首的西方打交道,引进技术、资金,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可能引发领导权之争。美国同盟体系遍布全球,美国是当之无愧的盟主。从中苏同盟的历史看,苏联搞大国沙文主义导致同盟的破裂。目前俄罗斯实力虽然比苏联时期大幅下降,但也不愿做“二把手”,结盟有损双方关系的平等性。三是不愿“自缚手脚”。结盟是把双刃剑,虽可以增强安全,但也限制了行动自由。乌克兰危机后,欧、日、澳等盟国追随美国对俄制裁,俄罗斯进行了反制裁。假设中俄结盟,中国是否要与俄罗斯保持步调一致?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

构建伙伴关系网络:解套结盟争论

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并不是变换轨道、另辟蹊径,而是源于中国外交实践的“路径依赖”,是结交“铁杆朋友”的着力点。

构建伙伴关系网络已具备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主要大国、周边国家、非洲国家、拉美国家构建了名目繁多的伙伴关系。总体来说,中国构建的伙伴关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合作伙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另一类是带有“战略”字样的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建立的最高级双边关系,目前中国与越南、缅甸、泰国、老挝、阿富汗等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巴基斯坦建立了“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的分类表明,中国对外关系亲疏有别,并不是像主张结盟论者所批评的那样,要与所有国家构建同等程度的亲密关系。

一般来说,伙伴关系提升到战略层次,意味着双方都应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合作从政治、经济、人文领域扩大到安全、国际领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比“战略伙伴关系”层级更高。“全面”表示双方的合作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超越双边;“战略”表示在重大问题上有共识,双方的合作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不受一时一事的干扰。“伙伴”关系表示双方合作平等、互利、共赢,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努力扩大共同利益。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意味着战略互信增多,各自将对方视为本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甚至制定双边关系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3年3月以来,中国在构建伙伴关系方面积极有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建设,与印尼、马来西亚、韩国、蒙古、新西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巴西、法国、德国、英国、希腊、白俄罗斯、塞尔维亚、南非、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不同程度地提升或深化了“战略”伙伴关系。二是充实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与蒙古、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声明中包含了安全保障内容。如2014年8月发表的中蒙联合宣言规定,双方“不从事任何损害另一方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活动,不签署任何损害另一方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条约,不加入任何损害另一方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同盟、集团,不参与上述同盟、集团任何针对对方的活动。不允许任何第三国家、任何组织或团体在本国领土上从事损害另一方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活动”。在战略伙伴关系中,中方尊重对方的社会制度、主权和领土完整,对方在台湾问题,涉藏、涉疆等问题上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在充实战略伙伴关系方面,有的内容更具体。如2014年7月达成的中韩加强战略性安全合作包括:两国元首互访机制化、推动外交安全对话机制化、继续开展两军高层往来与国防战略对话等内容。

构建伙伴关系网络是中国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为结交“铁杆朋友”所做的积极努力,但是要构建“不是盟友、胜似盟友”的伙伴关系,还有待于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完善。目前构建伙伴关系网络面临界定不清、一些战略伙伴关系缺乏“战略性”的问题。笔者试图从过去两年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中找出有连贯性的表述,有困难。有的虽不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却包含了安全合作内容;有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却无安全合作内容,如2014年中国与委内瑞拉和阿根廷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双边联合声明中就没有涉及安全合作。此外,战略伙伴关系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之间也不是由低到高、必然要跨越的两个阶段。2014年11月,中国与新西兰的关系由“全面合作关系”直接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既广交朋友,又精益求精地结交“铁杆朋友”;既兼顾双边关系的发展现实,又系统性地规划伙伴关系建设,恐怕是中国今后构建伙伴关系网络面临的课题。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识》2015年第6期

作者:孙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


相关文章

  • 中国梦与中国外交新理念
  •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的外交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国外交传统以及坚持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基础上,不断开拓进取,外交新思路新理念不断涌现:中国梦引领中国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外交新理念中突出的思想为――新型义利观,亲.诚.惠.容外交理念;中 ...查看


  • 高三政治知识图解及疑难解析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 知识图解及疑难解析: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四.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㈡<国际社会>知识结构图 ㈢<我国的对外政策>知识结构图 ㈣国际法与<联合国宪章>的关系 区别: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查看


  • "一带一路"峰会前夕,经济日报推出钟经文重磅文章: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拉开帷幕. 今天,<经济日报>在头版刊发"钟经文"署名文章<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文章指出,"一带一路" ...查看


  • 2015高中政治全国卷
  • (2015高中政治全国卷) 一.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的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 ...查看


  • 2015年陕西省高考政治试题与答案(word版)
  • 2015年陕西省高考政治试题与答案(word版) 本试卷.答案共 5页,14道题,满分100分 第Ⅰ卷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 ...查看


  • 中美地缘政治之博弈
  • 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可以说是世界上比较稳定的地区,既经历了高速经济发展,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冲突. 但近年来,地缘政治回归世界政治舞台.有中东变局,有俄罗斯和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冲突,但人们更多担心的是,在东亚地区中美两国之间的地缘政治之争. ...查看


  • 阿克苏地区二中2011
  • 阿克苏地区二中2015 - 2016学年度高一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里(本大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0 ...查看


  • 2015年考研时事政治热点试题及答案
  • 第一部分国内时事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l ...查看


  • 2016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第五部分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形势与政策 (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二)年度间(2015年1月-2015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两极格局解体 格局,即事物内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