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衔接

初高中历史衔接

一、初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

1、初中历史教学重点应侧重学生基本知识体系的构建

奥苏贝尔认为,“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因此,学生必须在有效地掌握初中所学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高中更加深入的学习。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和理论等构成。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从上面的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教师在讲解新课时,只要是围绕各个历史事件的知识结构展开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为以后的高中学习打好基础。

2、初中历史教学着眼于学生历史学习间接兴趣的培养

初中生要学习大量的史实知识结构,如果仅靠单调的文字说明和教师的照本宣科,难以培养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因此,鉴于初中生还是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发展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应通过学习内容的情节、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外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注意力。在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红色之旅”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并且使用了大量的媒体资料,如视频、歌曲、以及照片等来具体展现史实的具体过程。通过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高中的历史学习创造条件。

二、高中历史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入与发展。

1、高中历史教学可以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与初中历史学习衔接

由于高中历史每课的知识点较多,而且教学的重点不能再放在基本史实的传授上,因此课堂上对史实基本结构的学习可以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对初中历史知识进行回顾。这样,如果学生形成的初中历史认知结构比较清晰稳固的话,则可以迅速地回忆起相关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

2、高中历史教学也可以通过先行组织者策略来同化初中知识

但是如果高中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结构不够清晰或发生遗忘,那么可以提供一个先行组织者,以同化旧知识并引出新知识。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它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方向,并提醒学生要注意

该课的中心内容。根据奥苏贝尔的解释,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可能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者一段说明文字,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直观形象的具体模型,但是在概括和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材料,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较陌生的新知识,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准备时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不熟悉的教材内容。使用先行组织者,由于它的概括性较强,有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对于需要解决问题的迁移测验项目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是呈现在一个更为抽象的层面上,把“大图”设置在具体内容之前。例如,在以上高中课例中,教师开始就引出了本课的主题——与国情相结合。通过这一较为抽象的主旨,带着学生学习具体的历史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将新知识归到这一主题之下,形成一个比较清晰地知识结构框架,有利于学生在初中知识有所遗忘的情况下,更好地理解高中新知识。

3、高中历史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深度上应比初中历史教学有所深入,着眼于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高中历史教学在教学材料的使用上,不再以视频或是图片等形象化的媒介为主,而是为学生呈现更多的文本材料。高中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已经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为主发展,通过课堂上文字材料的使用,提高学生阅读、概括、分析和应用材料的能力。其次,在课堂教学目标上,高中历史教学应在初中历史着重过程描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更为深刻、较为抽象的历史理论、历史规律和历史线索。通过方法和目标的逐步转换和深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初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外在形式的生动活泼,把更深刻的历史魅力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较为深刻地体验和感受到历史问题中所蕴含的文化力量对自己心灵的冲击。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都属于基础教育阶段,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不能将其人为割裂开来。同时又要看到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并采取适当的策略加强它们之间的衔接,从而使中学历史教学有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空间。

初高中历史衔接

一、初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

1、初中历史教学重点应侧重学生基本知识体系的构建

奥苏贝尔认为,“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因此,学生必须在有效地掌握初中所学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高中更加深入的学习。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和理论等构成。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从上面的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教师在讲解新课时,只要是围绕各个历史事件的知识结构展开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为以后的高中学习打好基础。

2、初中历史教学着眼于学生历史学习间接兴趣的培养

初中生要学习大量的史实知识结构,如果仅靠单调的文字说明和教师的照本宣科,难以培养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因此,鉴于初中生还是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发展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应通过学习内容的情节、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外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注意力。在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红色之旅”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并且使用了大量的媒体资料,如视频、歌曲、以及照片等来具体展现史实的具体过程。通过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高中的历史学习创造条件。

二、高中历史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入与发展。

1、高中历史教学可以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与初中历史学习衔接

由于高中历史每课的知识点较多,而且教学的重点不能再放在基本史实的传授上,因此课堂上对史实基本结构的学习可以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对初中历史知识进行回顾。这样,如果学生形成的初中历史认知结构比较清晰稳固的话,则可以迅速地回忆起相关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

2、高中历史教学也可以通过先行组织者策略来同化初中知识

但是如果高中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结构不够清晰或发生遗忘,那么可以提供一个先行组织者,以同化旧知识并引出新知识。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它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方向,并提醒学生要注意

该课的中心内容。根据奥苏贝尔的解释,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可能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者一段说明文字,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直观形象的具体模型,但是在概括和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材料,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较陌生的新知识,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准备时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不熟悉的教材内容。使用先行组织者,由于它的概括性较强,有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对于需要解决问题的迁移测验项目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是呈现在一个更为抽象的层面上,把“大图”设置在具体内容之前。例如,在以上高中课例中,教师开始就引出了本课的主题——与国情相结合。通过这一较为抽象的主旨,带着学生学习具体的历史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将新知识归到这一主题之下,形成一个比较清晰地知识结构框架,有利于学生在初中知识有所遗忘的情况下,更好地理解高中新知识。

3、高中历史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深度上应比初中历史教学有所深入,着眼于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高中历史教学在教学材料的使用上,不再以视频或是图片等形象化的媒介为主,而是为学生呈现更多的文本材料。高中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已经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为主发展,通过课堂上文字材料的使用,提高学生阅读、概括、分析和应用材料的能力。其次,在课堂教学目标上,高中历史教学应在初中历史着重过程描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更为深刻、较为抽象的历史理论、历史规律和历史线索。通过方法和目标的逐步转换和深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初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外在形式的生动活泼,把更深刻的历史魅力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较为深刻地体验和感受到历史问题中所蕴含的文化力量对自己心灵的冲击。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都属于基础教育阶段,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不能将其人为割裂开来。同时又要看到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并采取适当的策略加强它们之间的衔接,从而使中学历史教学有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空间。


相关文章

  • 有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研究
  • 摘要: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一直是广大历史教育研究者和中学历史教师关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初高中历史课程在课程体系.内容编排.知识深度和广度.教法和学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与过渡问题的研究有其现实意 ...查看


  • 关于初高中历史课程衔接问题的几点看法
  • 关于初高中历史课程衔接问题的几点看法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应是高一历史教师十分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进入高中历史学习以前,已经在初中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从而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因为本身初高中历史教学在各方面都不是孤立的,相 ...查看


  •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浅析 [摘 要]对高一新生来讲,初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差异,各方面都是全新的,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上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研究学生,只有让学生迈过这个初高中衔 ...查看


  • 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 如果你从历史故事入手 分析其中的道理 联想一下他们发生的朝代 那个朝代的时代的特征 可以很快的融入历史 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 它必定有起因 过程 结果 而众多历史事件归总到一起 就会发现它们会形成一定的历史规律 这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历 ...查看


  • 2016年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 近三年宜宾中考试题分析及中考复习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受徐主任的安排,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近三年宜宾中历史考试题分析及中考复习建议".要说建议肯定是谈不上,只是在此我将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和复习中遇到困惑与各 ...查看


  • 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
  • EE D U C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H据悉,2010 年之前,全国所有省 (市.自治区) 都将全部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2007 年6 月,作为第一批进入高中新程课改革 ...查看


  • 从基础教育到大学预科
  • 作者:谢维和 中国教育报 2011年12期 高中教育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教育层次,是一个具有高度关联性的教育层次或阶段,它一方面能够影响义务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建设.因此,高中教育的定位及其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 ...查看


  • 云南中考改革:怎样为学生减负
  • 10月24日,<云南省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试行)>(公开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公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初中阶段,不论男孩.女孩,都是思维发展最为活跃的重要时期.如果用机械记忆去束缚孩子,对高中教学非常 ...查看


  • 浅谈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利与弊
  •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其中就包括开卷考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被广泛采纳.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锐减,学生对历史的认知程度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