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形成过程的论述

教学成果形成过程的论述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探索活动的开始,没有问题,探索就成了无本之木。提出问题是指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从教学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从这些问题出发展开探索。问题可以由学生去发现而后提出,也可以由老师引导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把学生引向探索的胜境,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2.独立思考。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在倡导合作学习的同时首先注意独立思考,在学生思考出自己的意见后再进行交流。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没有独立的思考,学生就不可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因此,在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中要充分地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再配合学具操作或实验进行独立思考。

3.合作讨论。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于“愤”、“悱”迷惑之时,陷于苦求不得之际,或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无法认定时,便转入合作讨论:小组合作、共同讨论、相互交流。让学生围绕问题动手、动口、动脑,进行观察、实验、操作、猜测、讨论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不断试探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方向,提供操作活动线索或进行一般化的策略方法指导,在关键问题上作好提示与点拨。

4.交流争论。交流争论是指各学习小组把本组讨论的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一般是一人代表全组发言,其余补充,此时要引导不同意见的组或同学进行合理的争论。全班汇报是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集思广益、互补共进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知识再讨论、再争论、再碰撞,进一步的对知识进行验证、再认识、再升华,能极大地拓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沟通,形成立体、动态的全员互动沟通网络。汇报一般采用小组集体汇报的形式。汇报时,每个成员都应在汇报中发挥主体作用,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有人板演,有人讲述说明,有人补充,有人主持。在交流中,各小组对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和思考,这样,相同与不同的结果就会产生碰撞,大家各抒己见,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可以进一步深化认识。

5.总结反思。总结,是指对已进行探索活动做一个概括。活动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败的。如果提出的探索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找到正确的答案,活动就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的。反思,是指让学生对探索目标、探索思路、探索策略方法、探索过程等进行回顾整理,使学生在知识深化、思维细化、能力强化的同时,领悟探索的思路、策略和方法,增强参与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探索,并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问题。

6.运用拓展。运用拓展是指让学生将探索所得推广到各种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甚至是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生活中的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甚至是复杂的、综合性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会灵活运用,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广泛迁移,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探索活动结束后运用所学的练习可有巩固型和拓展型两大类。巩固型又可分为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布置单项练习,目的是单纯巩固当堂所学数学知识或技能。布置综合练习,目的是巩固、深化过去多项所学知识技能。拓展型练习又可分为跨学科练习和生活化练习。跨学科练习,使知识的运用从数学学科拓展到其他学科。

教学成果形成过程的论述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探索活动的开始,没有问题,探索就成了无本之木。提出问题是指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从教学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从这些问题出发展开探索。问题可以由学生去发现而后提出,也可以由老师引导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把学生引向探索的胜境,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2.独立思考。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在倡导合作学习的同时首先注意独立思考,在学生思考出自己的意见后再进行交流。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没有独立的思考,学生就不可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因此,在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中要充分地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再配合学具操作或实验进行独立思考。

3.合作讨论。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于“愤”、“悱”迷惑之时,陷于苦求不得之际,或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无法认定时,便转入合作讨论:小组合作、共同讨论、相互交流。让学生围绕问题动手、动口、动脑,进行观察、实验、操作、猜测、讨论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不断试探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方向,提供操作活动线索或进行一般化的策略方法指导,在关键问题上作好提示与点拨。

4.交流争论。交流争论是指各学习小组把本组讨论的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一般是一人代表全组发言,其余补充,此时要引导不同意见的组或同学进行合理的争论。全班汇报是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集思广益、互补共进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知识再讨论、再争论、再碰撞,进一步的对知识进行验证、再认识、再升华,能极大地拓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沟通,形成立体、动态的全员互动沟通网络。汇报一般采用小组集体汇报的形式。汇报时,每个成员都应在汇报中发挥主体作用,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有人板演,有人讲述说明,有人补充,有人主持。在交流中,各小组对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和思考,这样,相同与不同的结果就会产生碰撞,大家各抒己见,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可以进一步深化认识。

5.总结反思。总结,是指对已进行探索活动做一个概括。活动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败的。如果提出的探索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找到正确的答案,活动就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的。反思,是指让学生对探索目标、探索思路、探索策略方法、探索过程等进行回顾整理,使学生在知识深化、思维细化、能力强化的同时,领悟探索的思路、策略和方法,增强参与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探索,并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问题。

6.运用拓展。运用拓展是指让学生将探索所得推广到各种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甚至是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生活中的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甚至是复杂的、综合性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会灵活运用,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广泛迁移,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探索活动结束后运用所学的练习可有巩固型和拓展型两大类。巩固型又可分为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布置单项练习,目的是单纯巩固当堂所学数学知识或技能。布置综合练习,目的是巩固、深化过去多项所学知识技能。拓展型练习又可分为跨学科练习和生活化练习。跨学科练习,使知识的运用从数学学科拓展到其他学科。


相关文章

  • 教师资格证最全考点
  • 全国免费电话:400-099-7200 教师资格证核心考点精选 教育学 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简答)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强化义务教育,延长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高等教育的类型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淡化:教育制 ...查看


  • 教育学习题库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一.填空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_______,揭示教育规律. 2.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_____>.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______,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4.教育 ...查看


  • 招教考试简答.论述题七
  • 招教考试简答.论述题 1. 简述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⑴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扬教育民主: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⑵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查看


  • 历年专升本试题
  • 历年专升本<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04年试题 1.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原因有哪些?(1)刺激物的强度:(2)新异性:(3)对比:(4)活动和变化 2.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1)知觉的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查看


  • 2015年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观题猜想1
  •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观题 一.论述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论述)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等具有能动作用.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 ...查看


  • 哈尔滨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P2.中等学校心理学的性质 判断或辨析 1)中等学校心理学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特征为主. 2)注重理论性,而以应用为主. P3.中等学校心理学的意义 论述 中等学校心理学就是中等学校教育心理学.它以教育心理学 ...查看


  • 东北师大真题
  • 教育综合 2010年333教育综合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 1. 论语 2. 蔡元培 3. <理想国> 4. 终身教育 5. 美育 6. 因材施教 二.简答(每题10分)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学习动机理论 2.简要回答全面 ...查看


  •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论述题考点总结(很全)
  • 论述题 第一章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1.知.情.意三者的关系.(2005年论述题) 答: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并不是孤立.不相联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总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关系:地引起 ...查看


  • 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
  • [原文出处]外国教育研究 [原刊地名]长春 [原刊期号]199906 [原刊页号]14-18 [分 类 号]G1 [分 类 名]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03 [ 标 题]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 [ 作 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