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理论构想

2001年第6期

第38卷

(总208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PEKI NG UNI VERSIT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 N o. 6, 2001G eneral N o. 208V ol. 38

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 ) 的理论构想

王登峰, 崔 红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100871)

摘 要:本文旨在从理论上阐明编制原创性的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 ) 的整体思路及其意义。文中首先, 在的局限, 说明了系统研究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必要性; (NE O PI 2

R ) 的思路和过程的分析, 进一步明确了QZPS ) ;NE O PI 2R ; 量表编制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1) 0620048207

一、人格测量的工具及其存在的问题

11使用西方人格理论和测量工具的问题

人格理论及其测量工具是心理学研究和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是心理学走向应用的必要前提[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心理学的应用将日益广泛、深入, 对人格结构的研究和相应的人格测量工具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中国的人格心理学(心理学的其他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 一直采用西方的有关理论和概念, 并通过修订西方学者所编制的人格问卷, 直接应用于有关的研究和教育咨询、临床诊断、就业指导以及人员安置等方面, 这种状况在理论和应用中都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 在文化和遗传方面,

中国人与西方人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因此在人格结构上很可能与西方人不同[2]。除遗传的影响以外, 仅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人格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1) 所有文化下的人们共有的人格成分(etic ) ,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适应共同的或相似的生存压力的结果; (2) 某一文化下的人们所独有的人格成分(emic ) , 它是该文化下的人们适应其独有的生存压力的结果[3]。我们前面的研究, 以及其他学者的工作业已表明,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与西方人相比既有相似性, 又有其独特性。如果直接采用西方的人格测量工具, 所测到的是中国人与西方人相似的部分(etic ) , 以及西方人独有的部分(即西方人的emic ) 的混合, 因此既可能增加或夸大中国人所不具备的特点(西方人的emic ) , 又可能忽视中国人独有的特点(中

收稿日期:2001209218

作者简介:王登峰(1965—) , 男, 山东安丘人,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崔 红(1961—) , 女, 辽宁大连人,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研究生。

48

国人的emic ) 。依据这样的测量工具既无法从理论上把握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也很容易出现问题。例如, 对中国人人格词汇的研究表明, 中国人在描述人格特点时有自己独特的角度[4][5][6]。不仅如此, 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的研究都肯定, 人格模型在不同文化和地区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性[3][7][8]。

另外, 西方的标准化人格测验中所包含的测验项目, 其内容反映了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内涵与经验, 与中国人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测验项目, 即使经过修订以后也难以有效而贴切地涵盖中国人特有的生活内涵与经验。因此, 经过修订以后的测验项目难以涵盖中国人人格的全貌。

21目前使用的人格测量工具的局限由于以上等诸方面的原因, 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必须结合中国人的具体特点, 不能直接采用西方的理论和测量工具, 对于人格研究来讲尤其如此。目前国内使用的人格测量工具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修订的国外的成熟量表, 如EPQ 、、M MPI 、CPI 等。, 定的修改。在修订这些量表时, , ; (明显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

, 绝大多数项目都未做任环境, 如“, 何改动。。这一类测量工具的问题在于, 量表的建立和完善都未考虑中国人及其所处文化环境的特点, 即使经过修订, 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 因而其应用范围和价值存在明显局限。

另一类是结合中国人的特点编制的量表, 这类量表彻底摆脱了修订西方量表的模式, 从中国人的实际生存状况和典型特点入手选择测量的构想、编写测验的项目, 因而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目前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是由香港中文大学的张妙清与中科院心理所的宋维真等人编制的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 ) [9][10]。这一量表的结构是根据一组人格特质形容词得出的, 确定的步骤如下:(1) 请不同职业的被试(共281人) 写下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性格特征及其行为表现; (2) 请文学家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抽出描写性格特点的词汇、行为描述及谚语; (3) 参阅中外有关特质形容词的研究。以上共得到150个不同的性格特征形容词; (4) 由内地和香港的研究人员共同磋商, 选出双方认同的特征(共26个) 。量表的项目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 被试(281人) 所写的“性格特征及其行为表现”中具有代表性、共同性的项目; (2) 从已有的中英文量表和问卷中选取“符合中国国情的项目”; (3) 研究者自行编写。

CPAI 同时考虑了实证研究的发现和经验效标以确定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因而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但从其编制的程序来看,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量表结构的确定有一定的主观性, 不一定能够涵盖中国人人格的全貌。无论是被试的报告还是文学作品中的描述都很难做到公正、客观、全面; 专家的经验尽管重要, 也难以涵盖人格结构的所有内容, 对中国人自身特点的把握不一定全面、客观。其次,CPAI 的项目有相当一部分取自修订后的西方量表, 它们难以涵盖中国人的生活内涵与经验。

另外, 还有一些量表是由中国学者根据西方人的理论框架, 按照中国人的实际情况编写项目组成的。如“自我和谐量表”[11]的编制所依据的是R ogers (1961) [12]的构想, 即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个体的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程度和改善程度可以从七个方面进行评定。尽管在编写项目时充分考虑到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特点, 但由于所依据的理论框架的局限, 量表并不一

49

定能反映中国人的真实情况。

二、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的原则

从理论上看, 建立适合中国人的人格测量量表需要遵循两个重要的原则:(1) 应首先建立清楚、明确的关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理论, 这是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的基础; (2) 依据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具体生活经验编写测验项目, 这些项目应能反映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全貌以及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内涵。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的编制为完成这一工作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参考范例。

11西方“大五”人格结构的确立

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对人格的系统研究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 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 在人格的特质理论领域中发生了一场所谓的“静悄悄的革命”, 即“大五”人格理论和相应的测量工具的出现[13][14]。按照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 人们长期说、写所用的语言中, 应能包括用以描写人格特点的所有的术语。按照这一思路&(18,000个用于描写人格特点的形容词, 究者, 如Cattell (() 、分析, 最终由C ) &C osta (1987) 、G oldberg (1990) 、John (1990) 等, 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这五大维度是(参见表1) :神经

表1 中国人与西方人人格结构对照中国人的人格维度及其小因素

(QZPS

)      (初始题目数)

1、精明干练—愚钝懦弱      共445题西方人的人格维度及其层面(NE O PI 2R ) 1、外向性:行为活动的外在特点

 ・精明果敢—退缩平庸

 ・机敏得体—羞怯保守

 ・优雅多才—肤浅愚钝

2、严谨自制—放纵任性共243题共136题共113题共310题

共186题

共79题

共71题

共195题

共97题

共98题

共207题

共130题

共77题

共253题

共79题

共105题

共69题

共130题

共095题 ・热情Π合群、爱交际 ・自信Π活动性 ・追求兴奋Π积极情绪2、和悦性:人际关系特点 ・坚韧自制—浮躁任性 ・严谨自重—放纵狡猾 ・沉稳严肃—活跃轻松3、淡泊诚信—功利虚荣 ・信任Π诚实、坦诚 ・利他Π顺从 ・谦逊、质朴Π温和、亲切3、公正性:做事的风格 ・淡泊客观—贪心虚荣 ・诚信公正—功利虚假4、温顺随和—暴躁倔强 ・能力Π守秩序 ・负责任Π追求成功 ・自我控制Π严谨、深思熟虑4、情绪性:消极情绪和敏感性 ・温和宽厚—好斗计较 ・含蓄严谨—直率急躁5、外向活跃—内向沉静 ・焦虑Π愤怒、敌意 ・抑郁Π自我意识 ・冲动Π脆弱、敏感5、创造性:创造性以及思路开阔程度 ・活跃随和—安静拘束 ・开朗热情—拘谨多虑 ・主动亲和—被动孤僻6、善良友好—薄情冷淡7、热情豪爽—退缩自私 ・幻想Π爱美、有美感 ・情感丰富Π行动 ・观念Π价值

50

质(Neuroticism ) 、外向性(Extraversion ) 、开放性(Openness ) 、和悦性(Agreeableness ) 、以及负责性(C onscientiousness ) [13]。根据人格的五大维度,C osta &McCrae(1978,1985,1989) 建立了人格测量量表(NE O PI 2R ) , 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1NEO PI 2R 的编制思路

C osta &McCrae(1978,1985,1989) 编制NE O PI 2R 的初衷是要建立一种能够测量广泛范围内的个体差异的、多用途的人格问卷, 用以理解和预测广泛范围内的效标, 如职业兴趣、健康和疾病行为、心理适应、以及应付风格的特点等。他们首先选取了被广泛接受的两个人格维度, 即神经质和外向性, 并按自上而下的原则, 确定出每一个维度下所包含的重要的特质或“层面”(facets ) 。随后又确定了第三个维度, 即开放性维度[16][17], 并确定了这三个维度所包含的层面[18]。最后, 他们又增加了和悦性与负责性两个维度, 以及测量这两个维度所包含层面的量表[19]。这样,C osta 和McCrae 就构建了一个由五个维度、30个层面(每个维度含6个层面) , 240个项目(每个层面含8个项目) 组成的综合性人格问卷———NE O PI 2R 。

NE O PI 2R 的编制虽然是独立进行的, 的系统研究, 。, 无, 一定的局限。

三、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的思路

综上所述, 要建立中国人的人格测量量表, 需要首先确定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在此基础上, 编写既能反映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经验, 又能涵盖中国人人格结构的项目, 并按照严格的量表编制程序进行检验, 以确定完整的人格量表。

11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研究

按照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 如果将所有用于描写人类行为特点的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选出, 通过被试评定和统计分析, 应能揭示出中国人的人格结构。1995年, 王登峰和他的同事

(商务印书们发表了中文人格形容词的挑选结果[20]。研究采用《现代汉语词典》及其《补编》

馆,1988年版) , 中小学语文课本, 当时的报纸、杂志、小说, 以及从大学生描述他们自己及其所熟悉的人时所用的词中共抽取出7794个人格特质形容词(其中从词典中获得的词共6156个) 。这些形容词中有1542个是描写稳定的人格特点的, 约占20%; 描写活动、状态的词2779个, 约占36%; 对人格特点进行评价的词2478个, 约占32%; 另外还有995个词不能归为以上三类, 约占12%。

从中文和英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挑选结果中可以看出,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人格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 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中描述性的词与评价性的词所占的比例与英文中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

英语中这两类词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25%和29%(1∶1. 16) , 而在中文里两者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20%和32%(1∶1. 60) 。这说明对中国人来说, 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对一个人的客观描述。例如, 让中国大学生描述他们所熟悉的人时, 他们所用的词中竟有75. 6%是评价性的。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在认识事物(特别是社会现象) 时“综合”重于“分析”的特点[21], 而且相关的研究也已表明, 中国人在面对客观事物时, 往往注重对它们的评价, 而不是客观地反映它们的特点。另一方面, 这也意味着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来自他人的威胁可能更大, 因此需要及早作出评价和决策[2]。

51

第二, 中文人格形容词的数量远远少于英语中的形容词, 这固然与选词时所依据的词典的总词量有关, 但也可能反映了中国人的独特特点。其可能的原因之一, 就是由于中国人对他人的描述偏重于综合性和评价性, 而对人们具体行为特点的描述并不精确。这与西方人对人的行为特点的具体、细致的描述是有显著差异的。

为了系统地探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将台湾学者杨国枢所收集的用于描写稳定的人格特质的形容词与大陆的词表合并, 从中抽取出410个形容词, 作为中国人描述他人(及自己) 的代表性样本。由大陆和台湾被试就每个词能够描写自己及他人的程度进行评定。通过因素分析得出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个维度及其所包含的小因素(参见表1) 。到此为止, 基本上确定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21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的技术路线

表1所显示的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及其所包含的小因素, 是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 ) ①的基础。, 显示了与西方人的人格结构的相似的一面, 以及中国人的独特特点][4],QZPS 的编制主要在于能够写出反映这一人格结构。项目首先, , 依据每, 编写3至8个句子, 以反映该形容词所代表的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内心体验、欲求水平、以及具备(或不具备) 该特质的程度。其次, 以小因素为单

位, 把依据该小因素下的形容词所写的所有句子汇总, 依据该小因素的含义逐个修改句子, 直到其中的每一个句子都能测量该小因素的某一特点。最后, 根据每个人格维度的特点, 再对句子进行修改, 并协调各个维度及小因素间句子的数量, 构成中国人人格量表的初始题库。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完成, 共写出1600多个句子, 它们的分布见表1。

在此基础上, 依据标准化心理测验的编制程序, 完成QZPS 的项目分析, 信度、效度分析, 完成量表的编制和标准化。并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 确定上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建立全国性和不同群体的常模。

在确定量表的结构时,QZPS 中的“小因素”是对每一大因素(维度) 进行因素分析得出的, 与所属维度间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而NE O PI 2R 中的“层面”的划分却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 与NE O PI 2R 相比,QZPS 与人格结构研究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31QZPS 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QZPS 将是第一份完全根据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行为特点编制的综合性的人格测量工具, 它将包括短式和长式两种版本, 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另外, 在编制过程中, 突出了原创性和互动性的特点。QZPS 的编制, 依据的是对中国人人格维度的系统研究的结果, 而不似NE O PI -R 只依据大的维度, 层面的选择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同时, 项目的编写完全依据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内涵与经验, 保证了量表的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这是第一个适合中国人特点的原创性人格量表。在编写QZPS 的项目时, 根据形容词的含义写出具体的句子, 再根据人格维度和小因素的含义进行修改, 这种上下互动式的测验项目编写方式是这项工作的创新之处。该量

①“QZPS ”中的“QZ ”是“青年中国(Qingnian Zhongguo ) ”的缩写, 代表该量表是“中国人的”, 但尚属初创、发展阶段“; PS ”是英文“Pers onality Scale (人格量表) ”的缩写。“QZPS ”即代表“中国人人格量表”。

52

表的应用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QZPS 是依据实证研究的结果编制的, 同时也为对中国人人格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中国人人格的七个维度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值得深入、系统地进行研究。除了中国人独有的维度以外, 即使是与西方人相似的维度也有中国人自己的特点。例如, 在西方人的外向性维度中包含了热情(warmth ) 、合群、爱交际(gregariousness ) 、自信(assertive 2ness ) 、活动性(activity ) 、追求兴奋(excitement -seeking ) 以及积极情绪(positive em otions ) 等方面的内涵。而中国人的外向性特点则包含直率好动、开朗大方、以及热情亲和等方面的内涵。它们与其他心理特点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QZPS 可以作为所有这些研究的工具。这为进一步系统研究中国人的特点, 进而逐步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方面,QZPS 在教育咨询、临床诊断、就业指导以及人员安置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在这些领域中所使用的人格测量工具由于自身的局限, 难以准确、全面地测量人格的各个维度及其特点, , 测量工具的准确、全面和便捷是至关重要的, , , 、准确、全。这既是心理学发展的需要, 。

[参 考 文 献]

[1]陈仲庚, 张雨新1人格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

[2]王登峰, 崔红1文化、语言、人格结构[J]1北京大学学报,2000,37(4) :38-46.

[3]CH URCH A. Pers onality in a non 2Western culture :The Philippines[J].Psychological Bulletin , V ol. 102, N o. 1,

1987.

[4]杨国枢, 王登峰1中国人的人格维度[A].北京:第三届华人心理学家大会论文[C].1999.

[5]张智勇, 王垒, 漆鸣1中文人格特质词的基本维度研究:大学生自我评定的因素分析[J].心理学报, 1998

(1) .

[6]Y ANG K. , BOND M. Exploring implicit pers onality theories with indigenous or imported constructs :The Chinese

cas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V ol. 58, N o. 6, 1990.

[7]A LM AG OR M. , TE LLEGE N A. , W A LLER N. G. The Big Seven m odel :A cross 2cultural replication and further ex 2

ploration of the basic dimensions of natural language trait descriptor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 2ogy , V ol. 69(2) , 1995.

[8]K ATIG BAK M. S. , CH URCH A. T. , AK AMI NE T. X. Cross 2cultural generalizability of pers onality dimensions :re 2

lating indigenous and imported dimensions in tw o cultur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V ol. 70(1) , 1996.

[9]宋维真, 张建新等1编制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 ) 的意义与程序[J].心理学报,1993(4) 。

[10]CHE UNG F. , LE UNG K.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Pers 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J].Journal of Cross 2Cul 2

tural Psychology , V ol. 27, N o. 2

, 1996.

[11]王登峰1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 :19-22。

[12]ROGERS , C. R. A tentative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rocess in psychotherapies[A ].STEI N , M. P. (Ed. )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ies [C].New Y ork :Free Press , 1961, pp. 184-256.

53

[13]JOH N O. The “big five ”factor tax onomy :Dimensions of pers onality in the natural language and in questionnaires

[A].H andbook of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 esearch [Z].ed. By L. Pervin , G uilford Press , 1990.

[14]C OST A , P. T. , MCCRAE , R. R. . Revised N EO Per sonality Inventory (N EO PI 2R ) and N EO Five 2Factor Invento 2

ry (N EO 2FFI ) ,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 esources [M].Inc. , Lutz , F L :1989.

[15]A LLPORT G. , ODBERT H. T rait names :A psycho 2lexical study in Pshchological Monographs , V ol. 41, N o. 1,

1936.

[16]C OST A , P. T. , MCCRAE , R. R. . Age differences in pers onality structure :A cluster analytic approach[J].Jour 2

nal of G erontology , 1976, 31:564-570.

[17]C OST A , P. T. , MCCRAE , R. R. Objective pers onality assessment[A].M. S torandt , I. C. S iegler , &M.F. E li 2

as (Eds. ) , The Clinical Psychology of Aging [C].New Y ork :Plenum Press , 1978, pp. 119-143.

[18]C OST A , P. T. , MCCRAE , R. R. . S till stable after all these years :Pers onality as a key to s ome issues in adulthood

and old age [A].P. B. Baltes &O.G. Brim , Jr. (Eds. ) , Life Sp an Dexelopment and B eh avior (V ol. 3) [C].New Y ork :Academic Press , 1980, pp. 65-102.

[19]C OST A , P. T. , MCCRAE , R. R. , Dye , D. A. Facet scales for and :A revision

of the NE O Pers onality Inventory[A].Personality and I al [, , -898.

[20]王登峰, 方林, 左衍涛. (4) [21]王登峰1[C].时代文化出版公

司,1993。

(责任编辑  刘曙光)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Scale

W ANG Deng 2feng  C UI H ong

(Department o f P sychology , Peking University , Beijing 100871, China )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at clarifying theoretically the mechanism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 2ing the Chinese pers onality Assessment Scale (QZPS ) . S ome hang 2ups and potential disservices in apply 2ing Western scales and questionnaires are discussed , along with the em phasis on probing the Chinese per 2s onality structure.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on constructing the Chinese Pers onality Assessment Scale , and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are als 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 ey w ords :Pers onality structure ; Chinese Pers onality Assessment Scale (QZPS ) ; NE O PI 2R ; Scale construction

54

2001年第6期

第38卷

(总208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PEKI NG UNI VERSIT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 N o. 6, 2001G eneral N o. 208V ol. 38

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 ) 的理论构想

王登峰, 崔 红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100871)

摘 要:本文旨在从理论上阐明编制原创性的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 ) 的整体思路及其意义。文中首先, 在的局限, 说明了系统研究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必要性; (NE O PI 2

R ) 的思路和过程的分析, 进一步明确了QZPS ) ;NE O PI 2R ; 量表编制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1) 0620048207

一、人格测量的工具及其存在的问题

11使用西方人格理论和测量工具的问题

人格理论及其测量工具是心理学研究和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是心理学走向应用的必要前提[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心理学的应用将日益广泛、深入, 对人格结构的研究和相应的人格测量工具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中国的人格心理学(心理学的其他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 一直采用西方的有关理论和概念, 并通过修订西方学者所编制的人格问卷, 直接应用于有关的研究和教育咨询、临床诊断、就业指导以及人员安置等方面, 这种状况在理论和应用中都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 在文化和遗传方面,

中国人与西方人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因此在人格结构上很可能与西方人不同[2]。除遗传的影响以外, 仅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人格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1) 所有文化下的人们共有的人格成分(etic ) ,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适应共同的或相似的生存压力的结果; (2) 某一文化下的人们所独有的人格成分(emic ) , 它是该文化下的人们适应其独有的生存压力的结果[3]。我们前面的研究, 以及其他学者的工作业已表明,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与西方人相比既有相似性, 又有其独特性。如果直接采用西方的人格测量工具, 所测到的是中国人与西方人相似的部分(etic ) , 以及西方人独有的部分(即西方人的emic ) 的混合, 因此既可能增加或夸大中国人所不具备的特点(西方人的emic ) , 又可能忽视中国人独有的特点(中

收稿日期:2001209218

作者简介:王登峰(1965—) , 男, 山东安丘人,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崔 红(1961—) , 女, 辽宁大连人,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研究生。

48

国人的emic ) 。依据这样的测量工具既无法从理论上把握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也很容易出现问题。例如, 对中国人人格词汇的研究表明, 中国人在描述人格特点时有自己独特的角度[4][5][6]。不仅如此, 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的研究都肯定, 人格模型在不同文化和地区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性[3][7][8]。

另外, 西方的标准化人格测验中所包含的测验项目, 其内容反映了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内涵与经验, 与中国人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测验项目, 即使经过修订以后也难以有效而贴切地涵盖中国人特有的生活内涵与经验。因此, 经过修订以后的测验项目难以涵盖中国人人格的全貌。

21目前使用的人格测量工具的局限由于以上等诸方面的原因, 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必须结合中国人的具体特点, 不能直接采用西方的理论和测量工具, 对于人格研究来讲尤其如此。目前国内使用的人格测量工具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修订的国外的成熟量表, 如EPQ 、、M MPI 、CPI 等。, 定的修改。在修订这些量表时, , ; (明显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

, 绝大多数项目都未做任环境, 如“, 何改动。。这一类测量工具的问题在于, 量表的建立和完善都未考虑中国人及其所处文化环境的特点, 即使经过修订, 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 因而其应用范围和价值存在明显局限。

另一类是结合中国人的特点编制的量表, 这类量表彻底摆脱了修订西方量表的模式, 从中国人的实际生存状况和典型特点入手选择测量的构想、编写测验的项目, 因而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目前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是由香港中文大学的张妙清与中科院心理所的宋维真等人编制的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 ) [9][10]。这一量表的结构是根据一组人格特质形容词得出的, 确定的步骤如下:(1) 请不同职业的被试(共281人) 写下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性格特征及其行为表现; (2) 请文学家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抽出描写性格特点的词汇、行为描述及谚语; (3) 参阅中外有关特质形容词的研究。以上共得到150个不同的性格特征形容词; (4) 由内地和香港的研究人员共同磋商, 选出双方认同的特征(共26个) 。量表的项目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 被试(281人) 所写的“性格特征及其行为表现”中具有代表性、共同性的项目; (2) 从已有的中英文量表和问卷中选取“符合中国国情的项目”; (3) 研究者自行编写。

CPAI 同时考虑了实证研究的发现和经验效标以确定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因而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但从其编制的程序来看,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量表结构的确定有一定的主观性, 不一定能够涵盖中国人人格的全貌。无论是被试的报告还是文学作品中的描述都很难做到公正、客观、全面; 专家的经验尽管重要, 也难以涵盖人格结构的所有内容, 对中国人自身特点的把握不一定全面、客观。其次,CPAI 的项目有相当一部分取自修订后的西方量表, 它们难以涵盖中国人的生活内涵与经验。

另外, 还有一些量表是由中国学者根据西方人的理论框架, 按照中国人的实际情况编写项目组成的。如“自我和谐量表”[11]的编制所依据的是R ogers (1961) [12]的构想, 即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个体的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程度和改善程度可以从七个方面进行评定。尽管在编写项目时充分考虑到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特点, 但由于所依据的理论框架的局限, 量表并不一

49

定能反映中国人的真实情况。

二、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的原则

从理论上看, 建立适合中国人的人格测量量表需要遵循两个重要的原则:(1) 应首先建立清楚、明确的关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理论, 这是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的基础; (2) 依据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具体生活经验编写测验项目, 这些项目应能反映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全貌以及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内涵。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的编制为完成这一工作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参考范例。

11西方“大五”人格结构的确立

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对人格的系统研究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 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 在人格的特质理论领域中发生了一场所谓的“静悄悄的革命”, 即“大五”人格理论和相应的测量工具的出现[13][14]。按照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 人们长期说、写所用的语言中, 应能包括用以描写人格特点的所有的术语。按照这一思路&(18,000个用于描写人格特点的形容词, 究者, 如Cattell (() 、分析, 最终由C ) &C osta (1987) 、G oldberg (1990) 、John (1990) 等, 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这五大维度是(参见表1) :神经

表1 中国人与西方人人格结构对照中国人的人格维度及其小因素

(QZPS

)      (初始题目数)

1、精明干练—愚钝懦弱      共445题西方人的人格维度及其层面(NE O PI 2R ) 1、外向性:行为活动的外在特点

 ・精明果敢—退缩平庸

 ・机敏得体—羞怯保守

 ・优雅多才—肤浅愚钝

2、严谨自制—放纵任性共243题共136题共113题共310题

共186题

共79题

共71题

共195题

共97题

共98题

共207题

共130题

共77题

共253题

共79题

共105题

共69题

共130题

共095题 ・热情Π合群、爱交际 ・自信Π活动性 ・追求兴奋Π积极情绪2、和悦性:人际关系特点 ・坚韧自制—浮躁任性 ・严谨自重—放纵狡猾 ・沉稳严肃—活跃轻松3、淡泊诚信—功利虚荣 ・信任Π诚实、坦诚 ・利他Π顺从 ・谦逊、质朴Π温和、亲切3、公正性:做事的风格 ・淡泊客观—贪心虚荣 ・诚信公正—功利虚假4、温顺随和—暴躁倔强 ・能力Π守秩序 ・负责任Π追求成功 ・自我控制Π严谨、深思熟虑4、情绪性:消极情绪和敏感性 ・温和宽厚—好斗计较 ・含蓄严谨—直率急躁5、外向活跃—内向沉静 ・焦虑Π愤怒、敌意 ・抑郁Π自我意识 ・冲动Π脆弱、敏感5、创造性:创造性以及思路开阔程度 ・活跃随和—安静拘束 ・开朗热情—拘谨多虑 ・主动亲和—被动孤僻6、善良友好—薄情冷淡7、热情豪爽—退缩自私 ・幻想Π爱美、有美感 ・情感丰富Π行动 ・观念Π价值

50

质(Neuroticism ) 、外向性(Extraversion ) 、开放性(Openness ) 、和悦性(Agreeableness ) 、以及负责性(C onscientiousness ) [13]。根据人格的五大维度,C osta &McCrae(1978,1985,1989) 建立了人格测量量表(NE O PI 2R ) , 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1NEO PI 2R 的编制思路

C osta &McCrae(1978,1985,1989) 编制NE O PI 2R 的初衷是要建立一种能够测量广泛范围内的个体差异的、多用途的人格问卷, 用以理解和预测广泛范围内的效标, 如职业兴趣、健康和疾病行为、心理适应、以及应付风格的特点等。他们首先选取了被广泛接受的两个人格维度, 即神经质和外向性, 并按自上而下的原则, 确定出每一个维度下所包含的重要的特质或“层面”(facets ) 。随后又确定了第三个维度, 即开放性维度[16][17], 并确定了这三个维度所包含的层面[18]。最后, 他们又增加了和悦性与负责性两个维度, 以及测量这两个维度所包含层面的量表[19]。这样,C osta 和McCrae 就构建了一个由五个维度、30个层面(每个维度含6个层面) , 240个项目(每个层面含8个项目) 组成的综合性人格问卷———NE O PI 2R 。

NE O PI 2R 的编制虽然是独立进行的, 的系统研究, 。, 无, 一定的局限。

三、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的思路

综上所述, 要建立中国人的人格测量量表, 需要首先确定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在此基础上, 编写既能反映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经验, 又能涵盖中国人人格结构的项目, 并按照严格的量表编制程序进行检验, 以确定完整的人格量表。

11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研究

按照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 如果将所有用于描写人类行为特点的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选出, 通过被试评定和统计分析, 应能揭示出中国人的人格结构。1995年, 王登峰和他的同事

(商务印书们发表了中文人格形容词的挑选结果[20]。研究采用《现代汉语词典》及其《补编》

馆,1988年版) , 中小学语文课本, 当时的报纸、杂志、小说, 以及从大学生描述他们自己及其所熟悉的人时所用的词中共抽取出7794个人格特质形容词(其中从词典中获得的词共6156个) 。这些形容词中有1542个是描写稳定的人格特点的, 约占20%; 描写活动、状态的词2779个, 约占36%; 对人格特点进行评价的词2478个, 约占32%; 另外还有995个词不能归为以上三类, 约占12%。

从中文和英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挑选结果中可以看出,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人格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 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中描述性的词与评价性的词所占的比例与英文中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

英语中这两类词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25%和29%(1∶1. 16) , 而在中文里两者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20%和32%(1∶1. 60) 。这说明对中国人来说, 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对一个人的客观描述。例如, 让中国大学生描述他们所熟悉的人时, 他们所用的词中竟有75. 6%是评价性的。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在认识事物(特别是社会现象) 时“综合”重于“分析”的特点[21], 而且相关的研究也已表明, 中国人在面对客观事物时, 往往注重对它们的评价, 而不是客观地反映它们的特点。另一方面, 这也意味着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来自他人的威胁可能更大, 因此需要及早作出评价和决策[2]。

51

第二, 中文人格形容词的数量远远少于英语中的形容词, 这固然与选词时所依据的词典的总词量有关, 但也可能反映了中国人的独特特点。其可能的原因之一, 就是由于中国人对他人的描述偏重于综合性和评价性, 而对人们具体行为特点的描述并不精确。这与西方人对人的行为特点的具体、细致的描述是有显著差异的。

为了系统地探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将台湾学者杨国枢所收集的用于描写稳定的人格特质的形容词与大陆的词表合并, 从中抽取出410个形容词, 作为中国人描述他人(及自己) 的代表性样本。由大陆和台湾被试就每个词能够描写自己及他人的程度进行评定。通过因素分析得出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个维度及其所包含的小因素(参见表1) 。到此为止, 基本上确定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21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的技术路线

表1所显示的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及其所包含的小因素, 是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 ) ①的基础。, 显示了与西方人的人格结构的相似的一面, 以及中国人的独特特点][4],QZPS 的编制主要在于能够写出反映这一人格结构。项目首先, , 依据每, 编写3至8个句子, 以反映该形容词所代表的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内心体验、欲求水平、以及具备(或不具备) 该特质的程度。其次, 以小因素为单

位, 把依据该小因素下的形容词所写的所有句子汇总, 依据该小因素的含义逐个修改句子, 直到其中的每一个句子都能测量该小因素的某一特点。最后, 根据每个人格维度的特点, 再对句子进行修改, 并协调各个维度及小因素间句子的数量, 构成中国人人格量表的初始题库。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完成, 共写出1600多个句子, 它们的分布见表1。

在此基础上, 依据标准化心理测验的编制程序, 完成QZPS 的项目分析, 信度、效度分析, 完成量表的编制和标准化。并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 确定上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建立全国性和不同群体的常模。

在确定量表的结构时,QZPS 中的“小因素”是对每一大因素(维度) 进行因素分析得出的, 与所属维度间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而NE O PI 2R 中的“层面”的划分却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 与NE O PI 2R 相比,QZPS 与人格结构研究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31QZPS 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QZPS 将是第一份完全根据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行为特点编制的综合性的人格测量工具, 它将包括短式和长式两种版本, 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另外, 在编制过程中, 突出了原创性和互动性的特点。QZPS 的编制, 依据的是对中国人人格维度的系统研究的结果, 而不似NE O PI -R 只依据大的维度, 层面的选择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同时, 项目的编写完全依据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内涵与经验, 保证了量表的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这是第一个适合中国人特点的原创性人格量表。在编写QZPS 的项目时, 根据形容词的含义写出具体的句子, 再根据人格维度和小因素的含义进行修改, 这种上下互动式的测验项目编写方式是这项工作的创新之处。该量

①“QZPS ”中的“QZ ”是“青年中国(Qingnian Zhongguo ) ”的缩写, 代表该量表是“中国人的”, 但尚属初创、发展阶段“; PS ”是英文“Pers onality Scale (人格量表) ”的缩写。“QZPS ”即代表“中国人人格量表”。

52

表的应用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QZPS 是依据实证研究的结果编制的, 同时也为对中国人人格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中国人人格的七个维度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值得深入、系统地进行研究。除了中国人独有的维度以外, 即使是与西方人相似的维度也有中国人自己的特点。例如, 在西方人的外向性维度中包含了热情(warmth ) 、合群、爱交际(gregariousness ) 、自信(assertive 2ness ) 、活动性(activity ) 、追求兴奋(excitement -seeking ) 以及积极情绪(positive em otions ) 等方面的内涵。而中国人的外向性特点则包含直率好动、开朗大方、以及热情亲和等方面的内涵。它们与其他心理特点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QZPS 可以作为所有这些研究的工具。这为进一步系统研究中国人的特点, 进而逐步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方面,QZPS 在教育咨询、临床诊断、就业指导以及人员安置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在这些领域中所使用的人格测量工具由于自身的局限, 难以准确、全面地测量人格的各个维度及其特点, , 测量工具的准确、全面和便捷是至关重要的, , , 、准确、全。这既是心理学发展的需要, 。

[参 考 文 献]

[1]陈仲庚, 张雨新1人格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

[2]王登峰, 崔红1文化、语言、人格结构[J]1北京大学学报,2000,37(4) :38-46.

[3]CH URCH A. Pers onality in a non 2Western culture :The Philippines[J].Psychological Bulletin , V ol. 102, N o. 1,

1987.

[4]杨国枢, 王登峰1中国人的人格维度[A].北京:第三届华人心理学家大会论文[C].1999.

[5]张智勇, 王垒, 漆鸣1中文人格特质词的基本维度研究:大学生自我评定的因素分析[J].心理学报, 1998

(1) .

[6]Y ANG K. , BOND M. Exploring implicit pers onality theories with indigenous or imported constructs :The Chinese

cas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V ol. 58, N o. 6, 1990.

[7]A LM AG OR M. , TE LLEGE N A. , W A LLER N. G. The Big Seven m odel :A cross 2cultural replication and further ex 2

ploration of the basic dimensions of natural language trait descriptor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 2ogy , V ol. 69(2) , 1995.

[8]K ATIG BAK M. S. , CH URCH A. T. , AK AMI NE T. X. Cross 2cultural generalizability of pers onality dimensions :re 2

lating indigenous and imported dimensions in tw o cultur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V ol. 70(1) , 1996.

[9]宋维真, 张建新等1编制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 ) 的意义与程序[J].心理学报,1993(4) 。

[10]CHE UNG F. , LE UNG K.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Pers 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J].Journal of Cross 2Cul 2

tural Psychology , V ol. 27, N o. 2

, 1996.

[11]王登峰1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 :19-22。

[12]ROGERS , C. R. A tentative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rocess in psychotherapies[A ].STEI N , M. P. (Ed. )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ies [C].New Y ork :Free Press , 1961, pp. 184-256.

53

[13]JOH N O. The “big five ”factor tax onomy :Dimensions of pers onality in the natural language and in questionnaires

[A].H andbook of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 esearch [Z].ed. By L. Pervin , G uilford Press , 1990.

[14]C OST A , P. T. , MCCRAE , R. R. . Revised N EO Per sonality Inventory (N EO PI 2R ) and N EO Five 2Factor Invento 2

ry (N EO 2FFI ) ,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 esources [M].Inc. , Lutz , F L :1989.

[15]A LLPORT G. , ODBERT H. T rait names :A psycho 2lexical study in Pshchological Monographs , V ol. 41, N o. 1,

1936.

[16]C OST A , P. T. , MCCRAE , R. R. . Age differences in pers onality structure :A cluster analytic approach[J].Jour 2

nal of G erontology , 1976, 31:564-570.

[17]C OST A , P. T. , MCCRAE , R. R. Objective pers onality assessment[A].M. S torandt , I. C. S iegler , &M.F. E li 2

as (Eds. ) , The Clinical Psychology of Aging [C].New Y ork :Plenum Press , 1978, pp. 119-143.

[18]C OST A , P. T. , MCCRAE , R. R. . S till stable after all these years :Pers onality as a key to s ome issues in adulthood

and old age [A].P. B. Baltes &O.G. Brim , Jr. (Eds. ) , Life Sp an Dexelopment and B eh avior (V ol. 3) [C].New Y ork :Academic Press , 1980, pp. 65-102.

[19]C OST A , P. T. , MCCRAE , R. R. , Dye , D. A. Facet scales for and :A revision

of the NE O Pers onality Inventory[A].Personality and I al [, , -898.

[20]王登峰, 方林, 左衍涛. (4) [21]王登峰1[C].时代文化出版公

司,1993。

(责任编辑  刘曙光)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Scale

W ANG Deng 2feng  C UI H ong

(Department o f P sychology , Peking University , Beijing 100871, China )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at clarifying theoretically the mechanism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 2ing the Chinese pers onality Assessment Scale (QZPS ) . S ome hang 2ups and potential disservices in apply 2ing Western scales and questionnaires are discussed , along with the em phasis on probing the Chinese per 2s onality structure.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on constructing the Chinese Pers onality Assessment Scale , and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are als 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 ey w ords :Pers onality structure ; Chinese Pers onality Assessment Scale (QZPS ) ; NE O PI 2R ; Scale construction

54


相关文章

  •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2):196~202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1,3 王登峰 崔 红2,3 (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 ...查看


  • 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 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王登峰 崔红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摘要] 该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人格结构的比较和分析揭示文化与人格结构的关系,并探寻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文化意义.根据词汇学假设进行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 ...查看


  • 种常用的人格测验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 中垦高等医学教育2007年第4期 -17・ ●专题●职业裳质教育 几种常用的人格测验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焦玲艳,张华伟,陈景武 (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261042) [摘要]文章简单介绍了人格测验的类型.各自的特点和几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格测验 ...查看


  • 关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综述
  •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 楚艳平 引言:同一性(identity)几乎是当代社会科学无所不在的概念,它遍及哲学.心理学.精神分析.政治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同一性概念的内涵和理论角色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存在很大的不同.即使在心理学领域 ...查看


  • 大学生职业测评
  • <大学生职业测评>结果报告 回到信息中心 查看Word版本(需要将后缀从".asp"改为".doc") 注销 系统简介 本套测评系统是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委托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针对中国 ...查看


  • _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_的编制
  •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95-101 StudiesofPsychologyandBehavior <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 (北京师范大学 ...查看


  • 大五人格量表(简版)1
  • 大五人格测量表 填写说明:请依照您感受的程度,在每题的选项中选一项(在相应的栏目填上"Y ") 谢谢! ┌─────────────────────────┬──┬─┬─┬─┬──┐ │问项 │非常│同│无│不│非常│ ...查看


  • 贵州省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 第25卷第6期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25No.6Dec.2012 2012年12月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贵州省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邓慧慧1 ...查看


  • 大五人格理论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 大五人格理论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摘要:在国外的大五人格量表的常模是固定的针对青年的常模全体的,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我国不同年龄阶段的常模可能与外国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国内开始制作有针对性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常模.在生理学领域,虽然目前没有找到大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