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计算
1. 做一次自洽计算(静态计算),得到收敛的CHGCAR 、CHG 、WAVECAR
(注:不计算分波的话,第一步得到的CHGCAR ,就可以经过处理得到电荷密度图,需要自旋极化的情况的话,就在计算时INCAR 中加入ISPIN=2.)
2. 在自洽计算的基础上,做一次非自洽计算,读入文件:
第一步得到的:CHGCAR 、CHG 、WAVECAR
POSCAR 、POTCAR 、KPOINTS 、INCAR
但是INCAR 需要修改:
在INCAR 中加入参数:
LPARD=.TURE. !表示计算分波电荷密度,
具体分以下三种情况来控制需要计算的分波情况:
1) IBAND= 20 21 22 23 !表示计算这四条能带对应的分波电荷密度
NBMOD=4 !这里代表能带数,可以不手动设置
2) EINT= -0.1 0.1 !表示计算(-0.1,0.1)能量区间的分波电荷密度图
NBMOD=-2 !可以不手动设置
EINT=1 !表示计算1~费米能级能量区间的分波电荷密度图 NBMOD=-3
3) KPUSE= 1 2 3 4 !计算这四个K 点对应的分波电荷密度
以上,1)和3)可以同时使用,而2)一般单独使用。
此外,还有两个参数控制输出的情况:
LSEPB :指定是不是要把计算的partial charge density按每个带分别写到各自对应的文件PARCHG.nb.(设置为.TRUE.) 中,还是把它们合并写到一个文件中(相当于把各个带对应的partial charge density加起来,设置为.FALSE.) 。默认值为.FALSE. 。
LSEPK :指定是不是把要计算的partial charge density按每个k 分别写到各自对应的文件PARCHG.nk.(设置为.TRUE.) 中,还是把它们合并写到一个文件中(相当于把各个带对应的partial charge density加起来,设置为.FALSE.) 。默认值为.FALSE. 。
第二步:处理数据
1)
将计算结果中的POSCAR 和CHGCAR 下载到本地,分别用小程序处理。
POSCAR---POStoOKes11.exe (输入版本、原子种类数和原子符号)---得到MS 可以打开的结构文件.res 文件
CHGCAR (删除原子符号那一行)---chgcar2grd111.exe(输入版本,是否自旋极化)---可以得到.grd 文件。
2)
将结构文件导入
MS
导入电荷密度的数据,Edit —Insert form—找到文件位置,打开—OK !
看上去没什么变化,需要点击鼠标右键Display Style—field —勾选
Visible
电荷密度,就在图中显示出来,但还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显示的图片:
1)右键--Color Maps —Bands 可以调整图片的细腻程度—From …to 可以调整区间的大小,Legend 可以在右下角显示图例。
2)切片操作,View —Toolbars —Modules 显示切片操作需要的图标
得到一个平行于BC 面的切面:
我们可以对这个切面进行操作:选定这个切面,变成黄色,点击下面的图标 Align Left/Right:左对齐/右对齐 Align Vertical:垂直对齐
Align in/out: 对齐轴 Align With Screen:对齐屏幕 Align With View YZ Plane:对齐YZ 平面 Align Horizontal :水平对齐
3)只显示切片上的内容
不要选择切面,点击鼠标右键,Atom —None ,Lattice —None ,Field 不要勾选Visible ,
可以根据需要逐步调整。
第一步:计算
1. 做一次自洽计算(静态计算),得到收敛的CHGCAR 、CHG 、WAVECAR
(注:不计算分波的话,第一步得到的CHGCAR ,就可以经过处理得到电荷密度图,需要自旋极化的情况的话,就在计算时INCAR 中加入ISPIN=2.)
2. 在自洽计算的基础上,做一次非自洽计算,读入文件:
第一步得到的:CHGCAR 、CHG 、WAVECAR
POSCAR 、POTCAR 、KPOINTS 、INCAR
但是INCAR 需要修改:
在INCAR 中加入参数:
LPARD=.TURE. !表示计算分波电荷密度,
具体分以下三种情况来控制需要计算的分波情况:
1) IBAND= 20 21 22 23 !表示计算这四条能带对应的分波电荷密度
NBMOD=4 !这里代表能带数,可以不手动设置
2) EINT= -0.1 0.1 !表示计算(-0.1,0.1)能量区间的分波电荷密度图
NBMOD=-2 !可以不手动设置
EINT=1 !表示计算1~费米能级能量区间的分波电荷密度图 NBMOD=-3
3) KPUSE= 1 2 3 4 !计算这四个K 点对应的分波电荷密度
以上,1)和3)可以同时使用,而2)一般单独使用。
此外,还有两个参数控制输出的情况:
LSEPB :指定是不是要把计算的partial charge density按每个带分别写到各自对应的文件PARCHG.nb.(设置为.TRUE.) 中,还是把它们合并写到一个文件中(相当于把各个带对应的partial charge density加起来,设置为.FALSE.) 。默认值为.FALSE. 。
LSEPK :指定是不是把要计算的partial charge density按每个k 分别写到各自对应的文件PARCHG.nk.(设置为.TRUE.) 中,还是把它们合并写到一个文件中(相当于把各个带对应的partial charge density加起来,设置为.FALSE.) 。默认值为.FALSE. 。
第二步:处理数据
1)
将计算结果中的POSCAR 和CHGCAR 下载到本地,分别用小程序处理。
POSCAR---POStoOKes11.exe (输入版本、原子种类数和原子符号)---得到MS 可以打开的结构文件.res 文件
CHGCAR (删除原子符号那一行)---chgcar2grd111.exe(输入版本,是否自旋极化)---可以得到.grd 文件。
2)
将结构文件导入
MS
导入电荷密度的数据,Edit —Insert form—找到文件位置,打开—OK !
看上去没什么变化,需要点击鼠标右键Display Style—field —勾选
Visible
电荷密度,就在图中显示出来,但还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显示的图片:
1)右键--Color Maps —Bands 可以调整图片的细腻程度—From …to 可以调整区间的大小,Legend 可以在右下角显示图例。
2)切片操作,View —Toolbars —Modules 显示切片操作需要的图标
得到一个平行于BC 面的切面:
我们可以对这个切面进行操作:选定这个切面,变成黄色,点击下面的图标 Align Left/Right:左对齐/右对齐 Align Vertical:垂直对齐
Align in/out: 对齐轴 Align With Screen:对齐屏幕 Align With View YZ Plane:对齐YZ 平面 Align Horizontal :水平对齐
3)只显示切片上的内容
不要选择切面,点击鼠标右键,Atom —None ,Lattice —None ,Field 不要勾选Visible ,
可以根据需要逐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