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系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梁照堂,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古代,中国绘画并没有特别被称为中国画,只叫绘事绘画。自从明末清初油画的传入,尤其清末起才有了国画、中国画的称呼。随着以后西方学院体制的引进,中国此后的美术学院设置有油画系、国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等。
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国画家与油画家如同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但在西方的美术学院则只有绘画“Art”或“the Fine arts”的概念,只会跟工艺设计和摄影等区分,绘画本身并不像我们这样严格分类。所以,西方的画家同时兼几个画种,非常正常,例如毕加索,他又画油画、又做雕塑,又做工艺。又如马蒂斯,他既画油画,又做剪纸。如果这种情况在中国,很可能就被人诟病不够专业。
当然,虽然现实的主流是这样,但也仍然有一批中西兼长,既画国画,又画油画的国画家。特别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类画家尤为明显,有一批是国油并举或者说“国油双栖”的画家,这里特指在这两个方面均取得成就的画家。
例如徐悲鸿就是典型,国画油画均有不少代表作,油画有《徯我后》、《田横五百士》等代表作,国画有《奔马》、《神鸡》、《愚公移山》等作品;
《徯我后》,此画取材于《尚书-仲虺之诰》中的一句话:“徯我后,后来其苏。”(意思是说:等待我们贤明的领导人,他来了,我们就得救了。)此画描写了百姓不堪忍受夏桀的暴虐,殷切地期待商汤带兵来解救。大地干裂了,瘦弱的耕牛啃着树根,人们的眼睛里燃烧着焦灼的期待。
留学欧洲的林风眠也是典型,他早期的油画不像后期的“仕女”“静物”等题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题材很多是直面人生和思考人类生存的大题材的油画,国画方面则主要是“仕女”“鹤”等题材。
林凤眠的风景油画
还有吴作人,他既是油画家,又是国画家,特别著名的油画代表作是《齐白石坐像》,这幅作品很显然是受了列宾的《托尔斯泰坐像》的影响,还有《藏女汲水》等作,国画方面则画了大量的熊猫、牦牛、骆驼、金鱼等,并曾被广印有邮票、信封等印刷品,影响很大。
吴作人《藏女汲水》图,1946年
又如刘海粟,他画的油画有风景、静物,但国画则喜欢画黄山和荷花。
刘海粟油画作品《运输》。
吴冠中也画了大量的江南景色的油画和国画。
吴冠中油画《长江三峡》。
广东籍的关良,他的油画主要是静物、戏剧人物,国画主要是戏剧人物,用拙线笔墨表现戏剧人物是他的特色。
关良油画。
此外,还有朱屺瞻、丁衍庸等,均为国油兼具的画家。虽然这类画家数量不多,但均较为典型。并且在近代中国美术上,形成了一朵艺术奇葩。
除了这类双栖型的画家之外,还有一些有着西学背景的国画家,例如李可染,他曾经在国立杭州艺专油画系毕业,但后来他却在中国画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也渐渐地使得不少人忘记了他西画的经历。
又如李苦禅,他早年学习艺术的时候,也是从西画入手,而且,他刚刚到中央美院教学的时候,也并非教中国画。再如蒋兆和,他是一位很有名的国画人物画家,但他也画过油画,也画过宣传画,做过雕塑。还有黄永玉,他虽然没有画油画,但最先也是从西画开始。他和赖少其均从版画转为国画创作。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是李铁夫,他是中国最早的油画家之一,但他书法却写得非常雄放。
这些画家的长处在于,真正地把西画的技艺融汇到了国画里面。但他们的短处也非常显见,他们对西学的掌握使得他们的国画均不是传统型,而是融汇型。当然,赖少其是少有的一位在融汇之后,在传统走得比较深的画家。传统型画家比较典型的有谁?当数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金城。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一位老八股的老先生,殊不知他竟然是留英归国。虽然他没有画西画,但学的却是西学。
从中国近现代美术界中,国画与油画如此泾渭分明的情况下,却有这么一大批国油并举的画家,确实是美术史上的一个奇特的现象,而且他们的出现,也为我们研究近现代美术史提供了另一条线索的启示。
文:新快报 原文标题:国油并举的国画家 图:壹挥书画(ehuish365)整理
本文作者系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梁照堂,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古代,中国绘画并没有特别被称为中国画,只叫绘事绘画。自从明末清初油画的传入,尤其清末起才有了国画、中国画的称呼。随着以后西方学院体制的引进,中国此后的美术学院设置有油画系、国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等。
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国画家与油画家如同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但在西方的美术学院则只有绘画“Art”或“the Fine arts”的概念,只会跟工艺设计和摄影等区分,绘画本身并不像我们这样严格分类。所以,西方的画家同时兼几个画种,非常正常,例如毕加索,他又画油画、又做雕塑,又做工艺。又如马蒂斯,他既画油画,又做剪纸。如果这种情况在中国,很可能就被人诟病不够专业。
当然,虽然现实的主流是这样,但也仍然有一批中西兼长,既画国画,又画油画的国画家。特别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类画家尤为明显,有一批是国油并举或者说“国油双栖”的画家,这里特指在这两个方面均取得成就的画家。
例如徐悲鸿就是典型,国画油画均有不少代表作,油画有《徯我后》、《田横五百士》等代表作,国画有《奔马》、《神鸡》、《愚公移山》等作品;
《徯我后》,此画取材于《尚书-仲虺之诰》中的一句话:“徯我后,后来其苏。”(意思是说:等待我们贤明的领导人,他来了,我们就得救了。)此画描写了百姓不堪忍受夏桀的暴虐,殷切地期待商汤带兵来解救。大地干裂了,瘦弱的耕牛啃着树根,人们的眼睛里燃烧着焦灼的期待。
留学欧洲的林风眠也是典型,他早期的油画不像后期的“仕女”“静物”等题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题材很多是直面人生和思考人类生存的大题材的油画,国画方面则主要是“仕女”“鹤”等题材。
林凤眠的风景油画
还有吴作人,他既是油画家,又是国画家,特别著名的油画代表作是《齐白石坐像》,这幅作品很显然是受了列宾的《托尔斯泰坐像》的影响,还有《藏女汲水》等作,国画方面则画了大量的熊猫、牦牛、骆驼、金鱼等,并曾被广印有邮票、信封等印刷品,影响很大。
吴作人《藏女汲水》图,1946年
又如刘海粟,他画的油画有风景、静物,但国画则喜欢画黄山和荷花。
刘海粟油画作品《运输》。
吴冠中也画了大量的江南景色的油画和国画。
吴冠中油画《长江三峡》。
广东籍的关良,他的油画主要是静物、戏剧人物,国画主要是戏剧人物,用拙线笔墨表现戏剧人物是他的特色。
关良油画。
此外,还有朱屺瞻、丁衍庸等,均为国油兼具的画家。虽然这类画家数量不多,但均较为典型。并且在近代中国美术上,形成了一朵艺术奇葩。
除了这类双栖型的画家之外,还有一些有着西学背景的国画家,例如李可染,他曾经在国立杭州艺专油画系毕业,但后来他却在中国画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也渐渐地使得不少人忘记了他西画的经历。
又如李苦禅,他早年学习艺术的时候,也是从西画入手,而且,他刚刚到中央美院教学的时候,也并非教中国画。再如蒋兆和,他是一位很有名的国画人物画家,但他也画过油画,也画过宣传画,做过雕塑。还有黄永玉,他虽然没有画油画,但最先也是从西画开始。他和赖少其均从版画转为国画创作。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是李铁夫,他是中国最早的油画家之一,但他书法却写得非常雄放。
这些画家的长处在于,真正地把西画的技艺融汇到了国画里面。但他们的短处也非常显见,他们对西学的掌握使得他们的国画均不是传统型,而是融汇型。当然,赖少其是少有的一位在融汇之后,在传统走得比较深的画家。传统型画家比较典型的有谁?当数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金城。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一位老八股的老先生,殊不知他竟然是留英归国。虽然他没有画西画,但学的却是西学。
从中国近现代美术界中,国画与油画如此泾渭分明的情况下,却有这么一大批国油并举的画家,确实是美术史上的一个奇特的现象,而且他们的出现,也为我们研究近现代美术史提供了另一条线索的启示。
文:新快报 原文标题:国油并举的国画家 图:壹挥书画(ehuish365)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