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关系的特征和调整原则是哪些

相邻关系的特征和调整原则是哪些

相邻关系的特征和调整原则是哪些?相邻关系的调整原则是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这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的,还有在实际处理相邻关系的时候,要综合平衡相邻各方的权利和权益。

相邻关系

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各自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时,都要尊重他方所有人或使用人的权利,相互间应当给予一定的方便或接受一定的限制,法律将这种相邻人间的关系用权利义务的形式确定下来,就是相邻关系。

相邻关系的特征

第一、相邻关系的主体是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

第二、相邻关系的客体是行使不动产权利时所体现的利益。

第三、相邻关系的内容主要是一方有权要求另一方给与必要的便利,而另一方的权利因此受到限制。

相邻关系的调整原则

在实际生活中,相邻人因相邻不动产的权利的行使必然地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发生矛盾,产生纠纷,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应当按照法律关于相邻关系的原则和各项具体规定妥善、正确地处理相邻关系。相邻关系和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一样,受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的指导。因此,处理相邻关系必须遵守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例如,公民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同时,我国法律对处理相邻关系还规定了一些特殊原则。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据此,处理相邻关系应遵循下列三项原则:

1、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相邻关系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于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处理相邻关系应当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为原则。例如,甲、乙、丙三个承包经营人承包的土地相互毗连,其土地都是长期依靠同一条小溪灌溉,甲承包的土地处于小溪的上游,乙承包的土地处于小溪的中游,丙承包的土地处于下游。由于天旱水源不足,小溪的水源不能满足土地灌溉的需要。这时,甲或乙都不能截断溪流

仅供自己的土地灌溉;而是要正确处理用水相邻关系,把有限的水用于三人最需要、经济效益最大的地块,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的发展。

2、团结互助。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与人的关系在本质上都是一种互助协作的关系。这根源于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共同利益,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是根本不同的。因此,有必要而且也能够依团结互助的原则处理相邻关系。例如,在乙必须通过甲的土地才能从公用通道到达乙的土地时,甲应当允许。再如,低地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对于高地的自然流水应当允许流往自己的土地,不得堵截,使高地遭受损失。

团结互助原则还要求相邻人应当协商解决相邻纠纷,应当互谅互让、尊重对方的权益;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无视邻人的合法权益。

3、公平合理。我国法律严格保护民事权利,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非法侵犯。而相邻关系从本质上是对一方权利的需要,从社会整体利益考虑作出的规定;不仅不与保护民事权利的原则相矛盾,而且是对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的更充分的保护。因此,应当公平合理地处理相邻关系,一方权利的延伸和另一方权利的限制都必须在合理、必要的限度内为之;并且要求各方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亦应承担一定的义务。例如,相邻一方因架设电线或埋设电缆、管道必须使用他方的土地,他方应当允许,但使用的一方应当选择危害最小的地点和方法安设,对所占用的土地和施工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并且应于事后清理现场。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这是处理相邻关系的三项原则。这三项原则又是互相联系的:在实际处理相邻关系的时候,应当综合平衡相邻各方的权利和利益,综合考虑这三项原则的精神,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出发,本着团结互助的要求,公平合理地处理相邻关系。

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相邻关系的特征和调整原则是哪些

相邻关系的特征和调整原则是哪些?相邻关系的调整原则是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这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的,还有在实际处理相邻关系的时候,要综合平衡相邻各方的权利和权益。

相邻关系

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各自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时,都要尊重他方所有人或使用人的权利,相互间应当给予一定的方便或接受一定的限制,法律将这种相邻人间的关系用权利义务的形式确定下来,就是相邻关系。

相邻关系的特征

第一、相邻关系的主体是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

第二、相邻关系的客体是行使不动产权利时所体现的利益。

第三、相邻关系的内容主要是一方有权要求另一方给与必要的便利,而另一方的权利因此受到限制。

相邻关系的调整原则

在实际生活中,相邻人因相邻不动产的权利的行使必然地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发生矛盾,产生纠纷,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应当按照法律关于相邻关系的原则和各项具体规定妥善、正确地处理相邻关系。相邻关系和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一样,受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的指导。因此,处理相邻关系必须遵守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例如,公民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同时,我国法律对处理相邻关系还规定了一些特殊原则。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据此,处理相邻关系应遵循下列三项原则:

1、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相邻关系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于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处理相邻关系应当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为原则。例如,甲、乙、丙三个承包经营人承包的土地相互毗连,其土地都是长期依靠同一条小溪灌溉,甲承包的土地处于小溪的上游,乙承包的土地处于小溪的中游,丙承包的土地处于下游。由于天旱水源不足,小溪的水源不能满足土地灌溉的需要。这时,甲或乙都不能截断溪流

仅供自己的土地灌溉;而是要正确处理用水相邻关系,把有限的水用于三人最需要、经济效益最大的地块,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的发展。

2、团结互助。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与人的关系在本质上都是一种互助协作的关系。这根源于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共同利益,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是根本不同的。因此,有必要而且也能够依团结互助的原则处理相邻关系。例如,在乙必须通过甲的土地才能从公用通道到达乙的土地时,甲应当允许。再如,低地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对于高地的自然流水应当允许流往自己的土地,不得堵截,使高地遭受损失。

团结互助原则还要求相邻人应当协商解决相邻纠纷,应当互谅互让、尊重对方的权益;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无视邻人的合法权益。

3、公平合理。我国法律严格保护民事权利,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非法侵犯。而相邻关系从本质上是对一方权利的需要,从社会整体利益考虑作出的规定;不仅不与保护民事权利的原则相矛盾,而且是对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的更充分的保护。因此,应当公平合理地处理相邻关系,一方权利的延伸和另一方权利的限制都必须在合理、必要的限度内为之;并且要求各方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亦应承担一定的义务。例如,相邻一方因架设电线或埋设电缆、管道必须使用他方的土地,他方应当允许,但使用的一方应当选择危害最小的地点和方法安设,对所占用的土地和施工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并且应于事后清理现场。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这是处理相邻关系的三项原则。这三项原则又是互相联系的:在实际处理相邻关系的时候,应当综合平衡相邻各方的权利和利益,综合考虑这三项原则的精神,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出发,本着团结互助的要求,公平合理地处理相邻关系。

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相关文章

  • 行政管理学专业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助记词记忆法
  • 第一章 法律的一般原理 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决定性因素: 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它的决定性因素:第一:是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 第二:是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 ...查看


  •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 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决定性因素: 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它的决定性因素:第一:是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 第二:是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 ...查看


  • 2015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复习指导简答
  • 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第一,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第二,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第三,劳动法上的劳动带有劳雇关系(或劳雇关系的劳动,区别于单个的家务劳动). 2.劳动 ...查看


  • 民法简答题01
  • 一章 民法概述 考05.10 1.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答: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⑴ 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① 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 ② 一般是当事人 ...查看


  • 劳动法简答论述
  • 简答题: 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答: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在这两类社会关系中,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 简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劳动关系的特征:(1)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查看


  • 无名合同的适用规则在法律规定中有哪些方面
  •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点击>>http://s.yingle.com 无名合同的适用规则在法律规定中有哪些方面 无名合同在法律规定中是一种特殊的合同,一种法律上还没有确定名字的合同,这一类合同的签订也是受到法 ...查看


  • 劳动和保障法
  • 简答题 1.简要回答劳动合同履行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含义. 劳动合同的履行,是合同当事人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它发生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生产计划的实施和企业民主管理交织在一起. 2律要求劳动合同的履行遵循下列原则: ( ...查看


  • 劳动法所有可能出的简答论述题
  • 1) 论述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2) 简述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某些其他关系的种类. 3) 简述劳动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4) 简述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5) 论述我国劳动法的作用. 6) 论述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7) 简述公 ...查看


  • [体育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 <体育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体育法学 课程编号:102123002 总学时数:32 学 分:2 学时分配:讲授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