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为何总是清的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莱茵河为何总是清的

陈亦权

  (1)德国莱茵河素来以清澈闻名。在德国境内,莱茵河畔有大大小小不少于3000家企业,它们生产的污水也绝不在少量,然而,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

  (2)在许多国家的企业界看来,污水处理都是一种成本负担,因为要处理污水,就势必要采购大量设备和仪器,增加用地,还有建设工程,还要长期配备人工,电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消耗也不少。然而,对于德国的企业来说,处理污水却并不意味着增加成本负担,而是一种能够收取回报的产业投资。

  (3)在杜伊斯堡这座德国最大的内陆港城市,以两家大型药品厂和一家造纸厂为例,这三家企业都没有在自己的厂区兴建污水处理系统,而是三家合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使之成为一家独立的股份制企业,再由政府派人、出钱来管理和监督,政府占其中33%的股份,三家企业分占余下的股份。

  (4)这样一来,本来是三家企业各自承担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现在变成了三家合力承担。接下来,附近有新的企业成立,或者有企业准备新建污水处理系统时,政府就会向他们提议,不比自己新建,只需要挖一条管道把污水排进那三家企业合力兴建的污水处理厂就可以了。虽然这家企业今后每年得交一笔为数不少的费用,但与兴建污水处理系统所需要的经费比起来,实在是不值得一提。而污水处理厂所收到的这笔污水处理费用,就是它所创造的效益。

  (5)同样以杜伊斯堡市为例,这座拥有53万常住人口的城市,每年要产生约数千万吨生活污水,如果这些生活污水直接排进莱茵河,相信莱茵河水将很快变成黑色。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杜伊斯堡市民的生活用水也是要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科学合理铺设的地下管道,将整个城市的生活污水引向几个固定的污水处理厂。

  (6)当然,市民并非无偿享用这项待遇,他们在缴纳水费的同时,还得根据各自的使用量缴纳50%的污水处理费。对于这笔有明确用途而又为数不多的增收费用,全德国无一人提出反对。而增收的这个费用,又成了污水处理厂的利润。

  (7)因为有利可图,德国的企业非常乐意兴建污水处理厂。再以杜伊斯堡市为例,到2010年,全市范围内已经有30座大型污水处理厂,还有更多的企业申请兴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政府职能暂停污水处理厂的审批。

  (8)杜伊斯堡市市长阿道夫·绍尔兰德的解释很能给人一些启迪:“如果一提公益就意味着要增加某些人的负担,显然这不是真正的公益。我们提倡但不依靠人们主动去做公益事业,也不施压逼迫人们去做,而是用我们的智慧去规划和部署,让公益事业也成为一种营利事业,从而实现真正的公益。”

  (9)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莱茵河为什么总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也不难理解,同样作为一个国家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为什么总是那么“污不忍睹”!(选自2011年第一期《读者》)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莱茵河“总是清”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德国杜伊斯堡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污水处理情况的。

3.第一段“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其中“同一件事”指的什么事?“不同的处理方式”指的是哪些处理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九段结尾写道:“长江、黄河为什么总是那么‘污不忍睹’!”根据你的知识积累,你能说说导致长江、黄河“污不忍睹”的原因吗?请说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是因为莱茵河流域的污水都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流入莱茵河。

2.举例子 企业污水 生活污水

3.总领下文

4.同一件事指污水处理;不同的处理方式指一是企业或政府进行污水处理可以从中盈利,二是企业或政府花费一定的资金处理污水不能从中盈利,处理污水成了负担。

5.企业不能按照国家规定建设污水处理措施;有了污水处理措施不能正常运转;偷排污水;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莱茵河为何总是清的

陈亦权

  (1)德国莱茵河素来以清澈闻名。在德国境内,莱茵河畔有大大小小不少于3000家企业,它们生产的污水也绝不在少量,然而,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

  (2)在许多国家的企业界看来,污水处理都是一种成本负担,因为要处理污水,就势必要采购大量设备和仪器,增加用地,还有建设工程,还要长期配备人工,电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消耗也不少。然而,对于德国的企业来说,处理污水却并不意味着增加成本负担,而是一种能够收取回报的产业投资。

  (3)在杜伊斯堡这座德国最大的内陆港城市,以两家大型药品厂和一家造纸厂为例,这三家企业都没有在自己的厂区兴建污水处理系统,而是三家合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使之成为一家独立的股份制企业,再由政府派人、出钱来管理和监督,政府占其中33%的股份,三家企业分占余下的股份。

  (4)这样一来,本来是三家企业各自承担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现在变成了三家合力承担。接下来,附近有新的企业成立,或者有企业准备新建污水处理系统时,政府就会向他们提议,不比自己新建,只需要挖一条管道把污水排进那三家企业合力兴建的污水处理厂就可以了。虽然这家企业今后每年得交一笔为数不少的费用,但与兴建污水处理系统所需要的经费比起来,实在是不值得一提。而污水处理厂所收到的这笔污水处理费用,就是它所创造的效益。

  (5)同样以杜伊斯堡市为例,这座拥有53万常住人口的城市,每年要产生约数千万吨生活污水,如果这些生活污水直接排进莱茵河,相信莱茵河水将很快变成黑色。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杜伊斯堡市民的生活用水也是要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科学合理铺设的地下管道,将整个城市的生活污水引向几个固定的污水处理厂。

  (6)当然,市民并非无偿享用这项待遇,他们在缴纳水费的同时,还得根据各自的使用量缴纳50%的污水处理费。对于这笔有明确用途而又为数不多的增收费用,全德国无一人提出反对。而增收的这个费用,又成了污水处理厂的利润。

  (7)因为有利可图,德国的企业非常乐意兴建污水处理厂。再以杜伊斯堡市为例,到2010年,全市范围内已经有30座大型污水处理厂,还有更多的企业申请兴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政府职能暂停污水处理厂的审批。

  (8)杜伊斯堡市市长阿道夫·绍尔兰德的解释很能给人一些启迪:“如果一提公益就意味着要增加某些人的负担,显然这不是真正的公益。我们提倡但不依靠人们主动去做公益事业,也不施压逼迫人们去做,而是用我们的智慧去规划和部署,让公益事业也成为一种营利事业,从而实现真正的公益。”

  (9)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莱茵河为什么总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也不难理解,同样作为一个国家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为什么总是那么“污不忍睹”!(选自2011年第一期《读者》)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莱茵河“总是清”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德国杜伊斯堡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污水处理情况的。

3.第一段“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其中“同一件事”指的什么事?“不同的处理方式”指的是哪些处理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九段结尾写道:“长江、黄河为什么总是那么‘污不忍睹’!”根据你的知识积累,你能说说导致长江、黄河“污不忍睹”的原因吗?请说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是因为莱茵河流域的污水都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流入莱茵河。

2.举例子 企业污水 生活污水

3.总领下文

4.同一件事指污水处理;不同的处理方式指一是企业或政府进行污水处理可以从中盈利,二是企业或政府花费一定的资金处理污水不能从中盈利,处理污水成了负担。

5.企业不能按照国家规定建设污水处理措施;有了污水处理措施不能正常运转;偷排污水;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意对即可)


相关文章

  • 散文解读教学策略 专题讲座 毛洪其
  • 专题讲座 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 毛洪其 老师们: "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策略",这是一个大话题,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首先"教学策略"就是一个泛化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它有很多界定,代表性的观 ...查看


  • 贝多芬的童年阅读答案
  • 阅读理解. 贝多芬的童年 罗曼.罗兰 鲁特维克.范.贝多芬,一七七O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科隆附近的篷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出身是弗拉芒族.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查看


  • 注重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能力
  •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通过提供社会热点实情或模拟情景,注重考查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质是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所以,明确知识和能力的联系,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本人认为,只有注重知识的迁移,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查看


  • 0985外国新闻事业史
  • 0985]<外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 19世纪纽约"三大便士报"指哪三个报纸?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纽约<论坛报 [论述题] ...查看


  • 哪些细碎而温暖的时光
  • 今天是大年初二,也是第一个在自己的小家渡过的年初二.蓝天.白云.花海.温暖的阳光是这个城市春天般的标志.然而,沸腾了这个小城的,则是从对面广场上传来的.把门窗都震撼得不断颤抖的各种春节文艺演出,当然还有飘散在空气中比炎炎夏日还要炽热和浓烈的 ...查看


  • 写给女儿的书
  • 今年8月,在第二届重庆读书月活动中,一本名为<若有所思话德国>的札记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作者张刚是一位副厅级干部,现任重庆市纪委法规和申诉室主任. 这本书只是一扇窗口,背后是睿智父亲教育女儿的良苦用心. ■ 一个约定催生一本书 ...查看


  • 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宝安区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二 地理 2014.1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在每个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测试题库
  •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测试题库 三.案例分析 1.[<勇气>是冀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个美国伞兵被误投到了敌占区,他向空投地附近的法国农妇求救.法国农妇毫不犹 ...查看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河流专题
  • 河流专题 一.前言 1.基本含义 河流专题复习就是以河流为线索,将相关知识进行迁移.重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加深 对主干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从而达到巩固.落实基础知识,提高相关能力的目的等. 2.重要意义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