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1.人教版八上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三、教学策略

创设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例子,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要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下滑的小

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巩固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分析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或不同的路程段中其大小会不同。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五、教学过程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试题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董慧玲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百米赛跑成绩为10s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他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B .他赛跑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他在百米内平均速度为100m/s D .他在冲刺时的速度可能大于10m/s 答案:D

解析:由于百米赛跑过程中,速度是变化的,一般一开始速度较慢,后来速度较快。故该同学平均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他在冲刺的时候速度可能会大于平均速度,即大于10m/s。

2.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图1

A .0.25m/s

B.0.2m/s C.0.17m/s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由图知,小球运动路程s=6cm-1cm=5cm=0.05m ,运动时间t=0.1s ×3=0.3s ,

小球的运动速度:

3.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1米/秒 B.15米/秒 C.2米/秒 D.1.5米/秒 答案:A

解析:物体的路程s =5m+10m=15m,运动时间t =15s,物体的平均速度

4.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

A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C .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D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答案:D

解析: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跑得快;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所以乌龟运动的快(即乌龟的平均速度大)。注意:平均速度等于一段路程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比值(兔子睡觉的时间也必须计算在内),因此选项A 、B 、C 中的说法都不对。

5.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着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m ,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 ,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 ,则( )

A .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 .3s 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D.后2s 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答案:C

解析:自行车在前2s 内通过的路程1m+2m=3m,用时2s ,因此前2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1.5m/s;自行车在3s 内通过的路程1m+2m+3m=6m,用时3s ,因此前3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m/s;自行车在后2s 内通过的路程2m+3m=5m,用时2s ,因此后2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5m/s;

6.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 用时6s ,后50m 用时7s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前50m 的平均速度是7.14m/s B .小明后50m 的平均速度是8.33m/s

C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69m/s D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74m/s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三、教学策略

创设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例子,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要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下滑的小

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巩固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分析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或不同的路程段中其大小会不同。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五、教学过程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试题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董慧玲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百米赛跑成绩为10s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他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B .他赛跑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他在百米内平均速度为100m/s D .他在冲刺时的速度可能大于10m/s 答案:D

解析:由于百米赛跑过程中,速度是变化的,一般一开始速度较慢,后来速度较快。故该同学平均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他在冲刺的时候速度可能会大于平均速度,即大于10m/s。

2.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图1

A .0.25m/s

B.0.2m/s C.0.17m/s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由图知,小球运动路程s=6cm-1cm=5cm=0.05m ,运动时间t=0.1s ×3=0.3s ,

小球的运动速度:

3.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1米/秒 B.15米/秒 C.2米/秒 D.1.5米/秒 答案:A

解析:物体的路程s =5m+10m=15m,运动时间t =15s,物体的平均速度

4.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

A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C .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D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答案:D

解析: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跑得快;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所以乌龟运动的快(即乌龟的平均速度大)。注意:平均速度等于一段路程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比值(兔子睡觉的时间也必须计算在内),因此选项A 、B 、C 中的说法都不对。

5.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着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m ,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 ,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 ,则( )

A .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 .3s 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D.后2s 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答案:C

解析:自行车在前2s 内通过的路程1m+2m=3m,用时2s ,因此前2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1.5m/s;自行车在3s 内通过的路程1m+2m+3m=6m,用时3s ,因此前3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m/s;自行车在后2s 内通过的路程2m+3m=5m,用时2s ,因此后2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5m/s;

6.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 用时6s ,后50m 用时7s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前50m 的平均速度是7.14m/s B .小明后50m 的平均速度是8.33m/s

C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69m/s D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74m/s


相关文章

  •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知识点
  •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 (1)单位换算:km m dm cm mm um nm (2)测量工具:刻度尺 1使用前"三看"2使用时"五会"(3)刻度尺的使用:○(量程.分度 ...查看


  •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 [课标内容对照 (沪科J )<课程标准>的要求 (沪科J )*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沪科J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 ...查看


  •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人教版)
  •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玻璃板.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 ...查看


  •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1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走进实验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


  • (人教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171466
  •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物理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玻璃 ...查看


  • 高一物理第一章-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1]
  • 高一物理第一章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下列运动员中,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 .百米冲刺时的运动员 B .在高台跳水的运动员 C .马拉松长跑的运动员 D .表演艺术体操的运动员 2.对于同一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参考系观察时,下列说法正 ...查看


  • 2018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复习(填空)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复习(填空) 2017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部分)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1. 物质的结构 (1)宇宙是由组成的. (2)物质一般以 (3)原子的中心是组成,绕核运动. (4)量度宇宙的大小通常用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复习资料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2)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3)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 ...查看


  • 初中物理人教版目录
  • 最新(2013版)人教版物理教材目录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