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想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加强财务管理,税务风险的识别、分析和防范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当高度重视。本文阐述了税务风险的定义,并从4个方面分析了税务风险的产生原因,进而提出了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税务风险;税务风险分析;税务风险防范
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可能涉及税收,由于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及对会计、税法掌握的不熟悉、理解的不透彻,容易使企业遭遇税务风险,从而承担一些不必要的税收支出或丧失企业本该享受的税收利益。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需要从企业经营的不同环节抓起,需要各部门及全员职工的配合,更需要税务专业人士对公司可能的业务往来进行长远的税务筹划,对企业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提前防范,合理避税,尽可能在税法允许的前提下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定义
税务风险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企业未按照税法规定承担纳税义务而导致的现时或潜在的税务处罚风险;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因未按照税收程序法的要求办理相应的手续、安排相应的业务流程导致企业丧失本该享受的税收优惠、税额抵扣等税收利益。企业面临税务风险很可能导致企业接受税务行政处罚,使得纳税信用等级下降,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甚至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企业税务风险分析
1. 合同管理不当导致的税务风险
企业的经营过程涉及各类合同的签订,而合同的条款往往离不开资金支付方式、支付时间、付款金额等和财务相关的条款,这些条款决定了企业税收的实质。而对于很多企业,直接由业务部门签订合同,财务人员并未参与合同的审核,等到合同签订后,需要支付款项或收取款项时,财务人员才能见到合同。这就给企业带来一些税务风险。因为对于企业而言,同样的业务、同样的金额,但不同的合同签订方式,对各方税收利益的影响不同;合同条款表述不同,需要缴纳的税种,应税项目,适用的税率也会有所差异;合同条款影响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收入确认的时间;合同条款影响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合同条款不清晰还容易引发涉税争议。
2. 相关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导致的税务风险
财务工作是开展税务工作的前提,一方面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缺乏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缺少税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导致企业面临税务风险;另一方面当财务人员对可能的税务风险提出建议时,也需要不同部门的理解和配合,给予重视。相关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导致的税务风险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会计核算过程出现纰漏,将导致纳税申报出现失误,出现漏税或重复纳税的情况;(2)会计人员对税法政策理解不到位将导致诸多税务风险,实务中会计和税法在确认收入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比如税务上的视同销售,会计上不确认收入,税法就需要确认收入;又如销售货物时,对方交纳的违约金,会计上不确认收入,税法上应当确认收入等;(3)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财务流程不顺畅,使企业无法及时发现税收风险点,逐渐日积月累形成较大的税务问题。比如财务人员未定期清理账务,未及时发现企业不用支付而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如遇税务稽查,该往来款项均应确认为收入。(4)各部门配合不足导致的税务风险。比如企业销售部门未将赊销金额报财务部门,导致账务收入小于实际收入。
3. 未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操作导致的税务风险
(1)未及时进行审批或备案导致的税务风险
企业在进行实际经营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税收实体法的规定,而且要遵循税收程序法的规定,对于特定的税收事项,比如减免税等税收优惠,要按照规定办理备案或审批手续。
在实务中,很多企业未提前对纳税事宜做纳税筹划,未及时做备案或审批手续,导致企业不能享受应有的税收利益,使企业整体利益受损。
(2)未及时申报、未及时缴纳税款导致的税务风险
企业应按期申报纳税,按时缴纳税款。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及时申报纳税或缴纳税款,需办理延期手续,否则企业将面临未按时交税的滞纳金或罚款。企业发生资产损失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时,也需按规定办理清单申报或专项申报手续,否则不得税前扣除。
4. 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税务风险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税收政策也在不断的更新,企业可能因为税收政策的变化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如果企业对税收政策不敏感,未及时知悉政策,分析政策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一方面可能无法及时享受企业应享有的税收利益;另一方面也无法根据政策的变化调整企业的业务结构。企业在准备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税收优惠政策是针对有明确特征的对象,只有符合规定特征的纳税人,才能享受该种优惠。企业想要获取税收优惠、利益资格的时候,就要符合相关政策要求,而这些政策往往对企业的财务指标和经营指标有一定的限制,这些限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综合权衡利弊,决定是否享受税收优惠。
三、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建议
1. 建立全环节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
企业的采购环节、运营环节、销售环节,包括资金运作的投资、筹资、融资等环节都会产生税务风险,因此企业的高管层应当高度重视税务风险并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税收知识,倡导企业全体员工树立风险防范的意识,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另外企业的监管层,如监察审计部门应当定期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账务进行监督审查。
2. 加强税务培训,培养专业人才
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应当设立专职税务岗位,对于规模一般的企业,也应当培养具备税务专业知识的人员。税务筹划虽然只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但却与普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同,需要财务人员加强自我学习,一方面全体财务人员应定期参加税务培训,并定期对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也应当加强对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交流,获得部门间的理解和支持,在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控制税收风险点。最后,有必要时,企业应当寻求税务师事务所团队的帮助,聘请税务顾问或税务代理,对企业的涉税事项进行咨询和建议。 3. 及时获取税收政策法规信息,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
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应当及时关注国家税务总局的网站和当地国税和地税网站,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法规,并分析政策法规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和税收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应当和当地税局建立良好的税务关系,对于不理解的税收事项及时与专管员沟通。
4. 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
首先企业应当规范合同业务流程,保证合同条款清晰明朗,不存在歧义,并让财务人员审核与财务相关的合同条款,及时发现合同中存在的税收隐患。在实务中不同的合同签订方案将影响税收的大小,企业财务人员应尽可能评估不同方案的税务风险和税收金额,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其次,企业财务人员在付款和进行账务处理时,务必要查看合同,依据合同付款和开具发票,制作合同台账,随时掌握合同的资金支付状况;再次,签订合同的时候尽量按税种的性质分类,不能混淆,比如企业签订软件销售合同时包含了软件维护服务,如果企业签订总金额,则应当按照合同总金额的17%缴纳增值税,如果企业在合同中分软件销售金额和软件维护服务金额,则销售软件按照17%缴纳增值税,软件维护服务按照6%缴纳增值税。
5. 有效识别税务风险点
财务人员及业务部门应当根据企业发生的业务,逐一排查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点,具体
包括如下内容:(1)定期检查账务,查看是否存在账务错误引起的税收错报漏报;是否存在应纳税而未纳税的情形;对公司往来定期清理,对长期挂账而不用支付的往来款项应确认为收入;(2)定期检查合同,确认印花税是否缴纳;复核已支付的款项是否和合同条款相符。
(3)定期检查员工的工资构成,查看是否存在未上税的职工薪酬,比如是否存在单独发给职工的奖金未和工资合并纳税的情形等;(4)定期检查增值税销售税额和进项税额,查看抵扣联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认证;(5)合理设计费用类明细科目,以便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梳理,对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广宣费等限额扣除项目应提前筹划,合理预算。
6. 提高税务筹划意识
企业应该培养税务筹划意识,及时关注并组织学习新的税收政策,对公司当前的业务和可能发生的业务分税种进行税务筹划,比如增值税的税务筹划需要从整体的业务流程来考虑,从税收成本的角度考虑企业是当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如果企业选择为一般纳税人,在确定供应商的时候应保证整个抵扣链条完整。
四、结束语
依法纳税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对于企业的税收,企业的管理者和全体职工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需要在经济业务的整体流程中控制税收风险点,需要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做一个税务筹划,在税法允许的前提下,合理规避税务风险,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企业想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加强财务管理,税务风险的识别、分析和防范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当高度重视。本文阐述了税务风险的定义,并从4个方面分析了税务风险的产生原因,进而提出了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税务风险;税务风险分析;税务风险防范
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可能涉及税收,由于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及对会计、税法掌握的不熟悉、理解的不透彻,容易使企业遭遇税务风险,从而承担一些不必要的税收支出或丧失企业本该享受的税收利益。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需要从企业经营的不同环节抓起,需要各部门及全员职工的配合,更需要税务专业人士对公司可能的业务往来进行长远的税务筹划,对企业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提前防范,合理避税,尽可能在税法允许的前提下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定义
税务风险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企业未按照税法规定承担纳税义务而导致的现时或潜在的税务处罚风险;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因未按照税收程序法的要求办理相应的手续、安排相应的业务流程导致企业丧失本该享受的税收优惠、税额抵扣等税收利益。企业面临税务风险很可能导致企业接受税务行政处罚,使得纳税信用等级下降,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甚至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企业税务风险分析
1. 合同管理不当导致的税务风险
企业的经营过程涉及各类合同的签订,而合同的条款往往离不开资金支付方式、支付时间、付款金额等和财务相关的条款,这些条款决定了企业税收的实质。而对于很多企业,直接由业务部门签订合同,财务人员并未参与合同的审核,等到合同签订后,需要支付款项或收取款项时,财务人员才能见到合同。这就给企业带来一些税务风险。因为对于企业而言,同样的业务、同样的金额,但不同的合同签订方式,对各方税收利益的影响不同;合同条款表述不同,需要缴纳的税种,应税项目,适用的税率也会有所差异;合同条款影响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收入确认的时间;合同条款影响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合同条款不清晰还容易引发涉税争议。
2. 相关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导致的税务风险
财务工作是开展税务工作的前提,一方面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缺乏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缺少税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导致企业面临税务风险;另一方面当财务人员对可能的税务风险提出建议时,也需要不同部门的理解和配合,给予重视。相关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导致的税务风险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会计核算过程出现纰漏,将导致纳税申报出现失误,出现漏税或重复纳税的情况;(2)会计人员对税法政策理解不到位将导致诸多税务风险,实务中会计和税法在确认收入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比如税务上的视同销售,会计上不确认收入,税法就需要确认收入;又如销售货物时,对方交纳的违约金,会计上不确认收入,税法上应当确认收入等;(3)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财务流程不顺畅,使企业无法及时发现税收风险点,逐渐日积月累形成较大的税务问题。比如财务人员未定期清理账务,未及时发现企业不用支付而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如遇税务稽查,该往来款项均应确认为收入。(4)各部门配合不足导致的税务风险。比如企业销售部门未将赊销金额报财务部门,导致账务收入小于实际收入。
3. 未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操作导致的税务风险
(1)未及时进行审批或备案导致的税务风险
企业在进行实际经营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税收实体法的规定,而且要遵循税收程序法的规定,对于特定的税收事项,比如减免税等税收优惠,要按照规定办理备案或审批手续。
在实务中,很多企业未提前对纳税事宜做纳税筹划,未及时做备案或审批手续,导致企业不能享受应有的税收利益,使企业整体利益受损。
(2)未及时申报、未及时缴纳税款导致的税务风险
企业应按期申报纳税,按时缴纳税款。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及时申报纳税或缴纳税款,需办理延期手续,否则企业将面临未按时交税的滞纳金或罚款。企业发生资产损失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时,也需按规定办理清单申报或专项申报手续,否则不得税前扣除。
4. 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税务风险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税收政策也在不断的更新,企业可能因为税收政策的变化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如果企业对税收政策不敏感,未及时知悉政策,分析政策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一方面可能无法及时享受企业应享有的税收利益;另一方面也无法根据政策的变化调整企业的业务结构。企业在准备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税收优惠政策是针对有明确特征的对象,只有符合规定特征的纳税人,才能享受该种优惠。企业想要获取税收优惠、利益资格的时候,就要符合相关政策要求,而这些政策往往对企业的财务指标和经营指标有一定的限制,这些限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综合权衡利弊,决定是否享受税收优惠。
三、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建议
1. 建立全环节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
企业的采购环节、运营环节、销售环节,包括资金运作的投资、筹资、融资等环节都会产生税务风险,因此企业的高管层应当高度重视税务风险并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税收知识,倡导企业全体员工树立风险防范的意识,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另外企业的监管层,如监察审计部门应当定期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账务进行监督审查。
2. 加强税务培训,培养专业人才
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应当设立专职税务岗位,对于规模一般的企业,也应当培养具备税务专业知识的人员。税务筹划虽然只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但却与普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同,需要财务人员加强自我学习,一方面全体财务人员应定期参加税务培训,并定期对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也应当加强对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交流,获得部门间的理解和支持,在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控制税收风险点。最后,有必要时,企业应当寻求税务师事务所团队的帮助,聘请税务顾问或税务代理,对企业的涉税事项进行咨询和建议。 3. 及时获取税收政策法规信息,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
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应当及时关注国家税务总局的网站和当地国税和地税网站,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法规,并分析政策法规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和税收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应当和当地税局建立良好的税务关系,对于不理解的税收事项及时与专管员沟通。
4. 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
首先企业应当规范合同业务流程,保证合同条款清晰明朗,不存在歧义,并让财务人员审核与财务相关的合同条款,及时发现合同中存在的税收隐患。在实务中不同的合同签订方案将影响税收的大小,企业财务人员应尽可能评估不同方案的税务风险和税收金额,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其次,企业财务人员在付款和进行账务处理时,务必要查看合同,依据合同付款和开具发票,制作合同台账,随时掌握合同的资金支付状况;再次,签订合同的时候尽量按税种的性质分类,不能混淆,比如企业签订软件销售合同时包含了软件维护服务,如果企业签订总金额,则应当按照合同总金额的17%缴纳增值税,如果企业在合同中分软件销售金额和软件维护服务金额,则销售软件按照17%缴纳增值税,软件维护服务按照6%缴纳增值税。
5. 有效识别税务风险点
财务人员及业务部门应当根据企业发生的业务,逐一排查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点,具体
包括如下内容:(1)定期检查账务,查看是否存在账务错误引起的税收错报漏报;是否存在应纳税而未纳税的情形;对公司往来定期清理,对长期挂账而不用支付的往来款项应确认为收入;(2)定期检查合同,确认印花税是否缴纳;复核已支付的款项是否和合同条款相符。
(3)定期检查员工的工资构成,查看是否存在未上税的职工薪酬,比如是否存在单独发给职工的奖金未和工资合并纳税的情形等;(4)定期检查增值税销售税额和进项税额,查看抵扣联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认证;(5)合理设计费用类明细科目,以便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梳理,对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广宣费等限额扣除项目应提前筹划,合理预算。
6. 提高税务筹划意识
企业应该培养税务筹划意识,及时关注并组织学习新的税收政策,对公司当前的业务和可能发生的业务分税种进行税务筹划,比如增值税的税务筹划需要从整体的业务流程来考虑,从税收成本的角度考虑企业是当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如果企业选择为一般纳税人,在确定供应商的时候应保证整个抵扣链条完整。
四、结束语
依法纳税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对于企业的税收,企业的管理者和全体职工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需要在经济业务的整体流程中控制税收风险点,需要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做一个税务筹划,在税法允许的前提下,合理规避税务风险,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