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学生版

高2018届期末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一·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训练

《蜀道难》

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 , 。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 。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10.《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 。” 11.《蜀道难》中,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用衬托手法,生动暗示行人入蜀艰难的诗句是 , 。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 。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4、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 ,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咏怀古迹(其三)》

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 。

2、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 , 。

3、说明昭君人生悲剧根源及其 思乡之情句子 , 。

《登高》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 3、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4、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5、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 6、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琵琶行》

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3个句子: , , 。

2.诗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并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 。

3.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 。 4.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 。 5.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 , 。 , 。 6.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

是: , 。 , 。 7.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

是: , 。 , 。 8.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 。

9.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 。 10.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

11.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 ,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 , 。

12.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

是: , 。 , 。

《秋兴八首(其一)》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 。

2、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 。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 , 。 4、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 , 。

1

13.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

是: , 。 , 。 14.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 。 15.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

是: , 。 , 。 16.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 , 。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 , 。

“ , ”。

20.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 , 。” 21.杜鹃,《琵琶行》中的“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2.有些人离家在外,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 , ”的感喟。 23、《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

子: , 。 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 。

24、《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 , 。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 , 。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

界: , 。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

是: ,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 。 25、《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

“ , 。”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 ”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26、《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 ”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

“ ”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 ”、“ ”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 ”、“ ”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27、《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

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 ,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 , 。

28、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

“ , ”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29《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2、《锦瑟》一诗的诗句“ ,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4、《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 , 。

5、《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

句 , 。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 , 。

6、《锦》诗中“ , ”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马嵬》

1、《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 , 。

2、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 , 。 3、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 , 。

2

1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

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出孟子实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1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施:① , 。(农业不违农时方面的);② ,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渔业方面的) ;③ , 。(林业方面的);进一步措施:是: , ; , 。 ④ , , (纺织方面的);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⑤ , , 。(牧业方面的);子是: , ; , 。 ⑥ , , , 。(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1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⑦ , , 。(兴办教育)。前面的1——6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 ,7是属于从教民角度提出了一条措施。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2、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 ”论: , 。 (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 “ ”(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1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是: , , 。 1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

《劝学》 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1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是: , 。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2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 , 。” 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 , , , 。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21、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 , ; , 。” 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2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例证是:“ , ,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23、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句子是:“ , 。” 人,是因为“ ”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荀子·劝学》中“ , ”,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2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是: , 。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25、“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 , , ”的境界。 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8、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26、《劝学》用“ 来说明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 , , 。” 习有益。 9、《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27、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作品)中的“ , ”。 “ , ; ,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10、《荀子•劝学》中“ , ”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超过前人的思想,与韩愈的“ , ”的思想一致。 就会在这里出现。 28、“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1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2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 “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30、《劝学》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是: , , ; , , 。 “ , 。 , 。 , 。 , 。”

《寡人之于国也》

3

《过秦论》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 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

7、《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族为耻学于师找借口的语句

是: , , , 。

8、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 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9、《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 , , ”的错误态度。

10、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 1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12、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 , , , ”

1、《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 ,

2、《师说》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 , , 。 3、《师说》中阐述师生间辩证关系的句子

是: , , , , 。 4、《师说》中韩愈认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 , ”。

5、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 , , , , 。” 6、《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 , ”的观点是相同的。

4

高2018届期末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一·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训练

《蜀道难》

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 , 。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 。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10.《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 。” 11.《蜀道难》中,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用衬托手法,生动暗示行人入蜀艰难的诗句是 , 。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 。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4、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 ,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咏怀古迹(其三)》

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 。

2、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 , 。

3、说明昭君人生悲剧根源及其 思乡之情句子 , 。

《登高》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 3、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4、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5、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 6、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琵琶行》

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3个句子: , , 。

2.诗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并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 。

3.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 。 4.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 。 5.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 , 。 , 。 6.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

是: , 。 , 。 7.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

是: , 。 , 。 8.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 。

9.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 。 10.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

11.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 ,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 , 。

12.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

是: , 。 , 。

《秋兴八首(其一)》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 。

2、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 。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 , 。 4、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 , 。

1

13.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

是: , 。 , 。 14.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 。 15.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

是: , 。 , 。 16.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 , 。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 , 。

“ , ”。

20.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 , 。” 21.杜鹃,《琵琶行》中的“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2.有些人离家在外,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 , ”的感喟。 23、《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

子: , 。 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 。

24、《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 , 。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 , 。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

界: , 。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

是: ,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 。 25、《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

“ , 。”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 ”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26、《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 ”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

“ ”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 ”、“ ”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 ”、“ ”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27、《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

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 ,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 , 。

28、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

“ , ”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29《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2、《锦瑟》一诗的诗句“ ,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4、《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 , 。

5、《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

句 , 。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 , 。

6、《锦》诗中“ , ”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马嵬》

1、《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 , 。

2、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 , 。 3、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 , 。

2

1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

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出孟子实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1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施:① , 。(农业不违农时方面的);② ,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渔业方面的) ;③ , 。(林业方面的);进一步措施:是: , ; , 。 ④ , , (纺织方面的);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⑤ , , 。(牧业方面的);子是: , ; , 。 ⑥ , , , 。(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1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⑦ , , 。(兴办教育)。前面的1——6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 ,7是属于从教民角度提出了一条措施。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2、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 ”论: , 。 (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 “ ”(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1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是: , , 。 1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

《劝学》 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1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是: , 。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2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 , 。” 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 , , , 。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21、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 , ; , 。” 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2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例证是:“ , ,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23、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句子是:“ , 。” 人,是因为“ ”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荀子·劝学》中“ , ”,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2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是: , 。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25、“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 , , ”的境界。 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8、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26、《劝学》用“ 来说明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 , , 。” 习有益。 9、《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27、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作品)中的“ , ”。 “ , ; ,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10、《荀子•劝学》中“ , ”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超过前人的思想,与韩愈的“ , ”的思想一致。 就会在这里出现。 28、“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1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2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 “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30、《劝学》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是: , , ; , , 。 “ , 。 , 。 , 。 , 。”

《寡人之于国也》

3

《过秦论》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 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

7、《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族为耻学于师找借口的语句

是: , , , 。

8、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 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9、《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 , , ”的错误态度。

10、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 1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12、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 , , , ”

1、《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 ,

2、《师说》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 , , 。 3、《师说》中阐述师生间辩证关系的句子

是: , , , , 。 4、《师说》中韩愈认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 , ”。

5、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 , , , , 。” 6、《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 , ”的观点是相同的。

4


相关文章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一)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 绩,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重要,高三有效的复习方法也非常重要.临 考阶段的复习,应分清轻重缓急,不断总结提高.轻重缓急,指属于 记忆方面的内容, 如名句名篇, 可 ...查看


  •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古诗文背诵默写复习题
  •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古诗文背诵默写复习题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古诗文背诵默写复习题太子头上的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古诗文背诵默写复习题 <蜀道难> 1.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开国何茫然. 2. 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 ...查看


  • 高一语文试卷分析
  •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析 一.检测目的 对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教与学的全面检测,主要检测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古代诗文的背诵和默写. 3.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古代诗词的基本 ...查看


  • 语文必修三.四古诗文默写检测(含答案)
  •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修四古诗文 默写比赛试卷 总分:100分(每空一分) 姓名: 序号: 1.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 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 4. 问君西游何时还?.,雄飞雌从绕林间. 5. 连 ...查看


  • 教学质量评估
  • 教学质量评估分析报告 结束了为期将近三个月的教育实习,收获很多.我实习的学校是平利县中学,班级是高一(16)班,在实习期间,学校进行了两次月考,因为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教学实习科目是语文,所以下面我就高一(16)班第二次月考(期中质量检测 ...查看


  • 高一语文名言名句默写(必修一.必修二)
  •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古诗文默写 班级: 姓名: 学号: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 .既见复关, . 2.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3.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4 ...查看


  • 高一下月考语文成绩分析
  • 安阳市第三中学2012-2013学年下期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题简评 本次语文考试以学业水平测试试卷模式为指导,共设置五道大题.包括基础知识题,古诗文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以及作文,总分150分.总体难度不高,主要考察 ...查看


  •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诗文情境默写经典练习
  • 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五古诗文情境默写经典练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 ...查看


  • 语文必修二古诗文默写检测答案 人教版
  • 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 也己. "(以上"学而"篇)给我们阐明了君子的"为学之道". 2.. 颜渊.季路侍和孔子一起探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