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有一种奇怪的心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似乎就越美,越是有距离的事物似乎就越有高贵感与神秘感,越是美好的东西好像越不应该出现在自己的身边。这是人性普遍存在的弱点,这是绝大多数人一时无法越过的一个障碍,这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应该去克服的一个难题。
既然我们承认人性会有这样的弱点,作为普通人之一,我们得好好地思考一下,自己在生活里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对未知有很强的渴求,而对眼前的一切,特别是熟悉的一切会产生一定的厌倦感,甚至包括自己身边的人都会产生审美疲劳。这是一种极其正常心理现象。熟悉了,了解了,慢慢地麻木了,这是人的一种常态。不是有人说过,游泳溺死的人往往是那些高手,而不是那些新手,因为新手极其认真细致,甚至有些害怕,而高手往往自以为是,往往有的麻痹大意,对很多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切实有效的心理应对,更没有积极可靠的措施保证,一旦出现意外,自然是大事。同样的道理,人对熟悉的事物往往也是这样的心理,太熟悉了,就可能忽略熟悉事物中的变化,忽略熟悉事物之中的美好与可贵,甚至有时反而把注意放在了熟悉事物的不足与欠缺,放在了那些对自己不利的细节上,放在了那些自己感觉不舒服的地方。这样的一种心理就可能产生一种结果:想当然。而想当然又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忽视细节,不能耐心去观察,不能静心去对待,不能用心去琢磨,自然也就无法在这些看来熟悉的事物中寻找到不同寻常的元素,更不可能发现这些熟悉事物的背后蕴藏的美好与可贵的品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当父母的与孩子的关系为什么不如老师与学生关系?或者说,当老师的父母与自己孩子的关系为什么不如与自己的学生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太密切了,太熟悉了,父母的眼中也有自己孩子的优点,但希望孩子更优秀,于是总是可以随时发现孩子的不足与缺点,可能经常提醒孩子注意这注意那,结果呢?孩子本来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想让自己更加优秀,可是因为父母的不断唠叨,不断批评,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的产生,结果自然不是太好。而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毕竟隔着一层,毕竟有距离,有克制,有身份的差异,老师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所以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是会经常挖掘孩子的闪光点与优秀面,自然而然,大多数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之中,只要合理利用表扬的方式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师生的关系自然也就好多了。其实父母与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希望孩子、学生进步,但关注点不一样: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不足,而老师则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其实最美好的东西随处可见,哪怕最不乖的孩子,哪怕最调皮的学生,他们的身上都有那些值得肯定值得欣赏的品质与行为,最美好的元素其实在他们身上都有,只是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是否具备了发现其美好品质与行为的能力。
人总有一种奇怪的心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似乎就越美,越是有距离的事物似乎就越有高贵感与神秘感,越是美好的东西好像越不应该出现在自己的身边。这是人性普遍存在的弱点,这是绝大多数人一时无法越过的一个障碍,这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应该去克服的一个难题。
既然我们承认人性会有这样的弱点,作为普通人之一,我们得好好地思考一下,自己在生活里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对未知有很强的渴求,而对眼前的一切,特别是熟悉的一切会产生一定的厌倦感,甚至包括自己身边的人都会产生审美疲劳。这是一种极其正常心理现象。熟悉了,了解了,慢慢地麻木了,这是人的一种常态。不是有人说过,游泳溺死的人往往是那些高手,而不是那些新手,因为新手极其认真细致,甚至有些害怕,而高手往往自以为是,往往有的麻痹大意,对很多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切实有效的心理应对,更没有积极可靠的措施保证,一旦出现意外,自然是大事。同样的道理,人对熟悉的事物往往也是这样的心理,太熟悉了,就可能忽略熟悉事物中的变化,忽略熟悉事物之中的美好与可贵,甚至有时反而把注意放在了熟悉事物的不足与欠缺,放在了那些对自己不利的细节上,放在了那些自己感觉不舒服的地方。这样的一种心理就可能产生一种结果:想当然。而想当然又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忽视细节,不能耐心去观察,不能静心去对待,不能用心去琢磨,自然也就无法在这些看来熟悉的事物中寻找到不同寻常的元素,更不可能发现这些熟悉事物的背后蕴藏的美好与可贵的品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当父母的与孩子的关系为什么不如老师与学生关系?或者说,当老师的父母与自己孩子的关系为什么不如与自己的学生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太密切了,太熟悉了,父母的眼中也有自己孩子的优点,但希望孩子更优秀,于是总是可以随时发现孩子的不足与缺点,可能经常提醒孩子注意这注意那,结果呢?孩子本来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想让自己更加优秀,可是因为父母的不断唠叨,不断批评,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的产生,结果自然不是太好。而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毕竟隔着一层,毕竟有距离,有克制,有身份的差异,老师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所以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是会经常挖掘孩子的闪光点与优秀面,自然而然,大多数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之中,只要合理利用表扬的方式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师生的关系自然也就好多了。其实父母与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希望孩子、学生进步,但关注点不一样: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不足,而老师则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其实最美好的东西随处可见,哪怕最不乖的孩子,哪怕最调皮的学生,他们的身上都有那些值得肯定值得欣赏的品质与行为,最美好的元素其实在他们身上都有,只是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是否具备了发现其美好品质与行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