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吕 丹

《东方之珠》是苏教版第五册的第14课,这篇课文文质兼美,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这是一篇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美感的好教材,能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走进“东方之珠”。

1.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选用一首《东方之珠》歌曲来导入,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与歌词的渲染,学生很快融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这种感受下听到了美妙的歌词“小河弯弯向南流„„”,初步感受到了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魅力所在。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导入方式激起了学生的共鸣。

2.结合画面理解词语。

出示群楼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学生观察后自然而然说出“摩天大厦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出示铜锣湾整体图,学生根据画面可以说出从“琳琅满目”可以看出商品多,使人看了眼花缭乱。“人流如潮”说明人很多,铜锣湾真热闹。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词语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学习起来很直观、轻松,变得更加乐学、爱学。

3.播放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里的海豚海狮的精彩表演吸引了许多前来观赏的游客。我播放海洋动物的精彩表演,如动物们表演的“顶球”、“钻圈”、“举重”、“嬉水跳跃”等,让学生们仿

佛走进了海洋馆,与这些可爱的动物们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较好。

二、侧重不同,紧抓 “东方之珠”。

本节课,我紧抓课文中心句“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展开教学。在第三段中我让学生抓住“顶球”、“钻圈”、“举重”、“嬉水跳跃”等词语,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还有什么“精彩”的节目,用“有的„„有的„„有的„„”来进行说话训练;再利用图片,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观赏海豚与海狮的表演,感受节目的“精彩”;然后通过朗读,自然地表达出欣喜之情。通过学习,小结时,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说出中心句: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第四段我引导学生看铜锣湾的图片,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体味“闹市口”。 通过这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然领悟到中心句: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学习第五段时我抓住两个比喻句引导学生读懂“灯的海洋”的含义,然后再让学生欣赏夜景图片,感受香港夜景之美。 通过欣赏夜景,再次体会到: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在一组香港的美丽图片欣赏完后,我问学生:此时此刻你想对香港说些什么?以旅游者的口吻倾吐自己对香港的赞美之辞。在此

基础上读读第六自然段,读出对香港的由衷赞美,读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

三、读中感悟,热爱“东方之珠”。

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因此,教学本课,我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媒体和相应的语言文字,通过读去感受“东方之珠”的迷人和繁华,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热爱“东方之珠”——香港及热爱祖国的教育。

在第二节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然后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接着,我又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展示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图片,配上柔和的感情诵读,学生自然地融进在那迷人的海湾景致中,深深被浅水湾的美景陶醉了,仿佛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漫步沙滩,尽情嬉耍„„真是在这样的意境中,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真是舒服极了”的体验。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运用多媒体辅助,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四、加强积累,外延“东方之珠”。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特点,以知识增长见闻,以求得“以课外促课内”。 同时“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本课教学,学生在欣赏美曲,感受美文的氛围中陶冶了情操,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教育。而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更要创造美,借助语言文字材料去表达美,这就离

不开优美词句的积累及写作方法的运用。我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讲到“举世闻名”“哈哈大笑”进行换词训练;在理解“人流如潮”时让学生说近义词,再出示相关词语齐读积累;最后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写法进行小练笔。这样的积累与训练增强了学生对词句活学活用的能力,让语文教学落到了实处。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不能全身心地进入文章的境界,不能放开自我,去领略,去读出文章的内在美。

2.对学生的习作指导、不够。在进行小练笔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小学生才开始作文的实际,从而进行适当点拨、引导,降低练笔难度。

3.时间把握不好,学生展示不够。小练笔环节,学生书写的时间留得太长了点,却只让两个学生进行了展示,有几个举手的同学因为时间原因没有让其展示。

4.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不够丰富灵活。本课虽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各段的教学形式大同小异,没有新意,易让学生倦怠。

以上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进一步促进教学。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吕 丹

《东方之珠》是苏教版第五册的第14课,这篇课文文质兼美,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这是一篇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美感的好教材,能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走进“东方之珠”。

1.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选用一首《东方之珠》歌曲来导入,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与歌词的渲染,学生很快融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这种感受下听到了美妙的歌词“小河弯弯向南流„„”,初步感受到了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魅力所在。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导入方式激起了学生的共鸣。

2.结合画面理解词语。

出示群楼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学生观察后自然而然说出“摩天大厦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出示铜锣湾整体图,学生根据画面可以说出从“琳琅满目”可以看出商品多,使人看了眼花缭乱。“人流如潮”说明人很多,铜锣湾真热闹。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词语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学习起来很直观、轻松,变得更加乐学、爱学。

3.播放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里的海豚海狮的精彩表演吸引了许多前来观赏的游客。我播放海洋动物的精彩表演,如动物们表演的“顶球”、“钻圈”、“举重”、“嬉水跳跃”等,让学生们仿

佛走进了海洋馆,与这些可爱的动物们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较好。

二、侧重不同,紧抓 “东方之珠”。

本节课,我紧抓课文中心句“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展开教学。在第三段中我让学生抓住“顶球”、“钻圈”、“举重”、“嬉水跳跃”等词语,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还有什么“精彩”的节目,用“有的„„有的„„有的„„”来进行说话训练;再利用图片,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观赏海豚与海狮的表演,感受节目的“精彩”;然后通过朗读,自然地表达出欣喜之情。通过学习,小结时,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说出中心句: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第四段我引导学生看铜锣湾的图片,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体味“闹市口”。 通过这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然领悟到中心句: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学习第五段时我抓住两个比喻句引导学生读懂“灯的海洋”的含义,然后再让学生欣赏夜景图片,感受香港夜景之美。 通过欣赏夜景,再次体会到: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在一组香港的美丽图片欣赏完后,我问学生:此时此刻你想对香港说些什么?以旅游者的口吻倾吐自己对香港的赞美之辞。在此

基础上读读第六自然段,读出对香港的由衷赞美,读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

三、读中感悟,热爱“东方之珠”。

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因此,教学本课,我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媒体和相应的语言文字,通过读去感受“东方之珠”的迷人和繁华,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热爱“东方之珠”——香港及热爱祖国的教育。

在第二节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然后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接着,我又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展示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图片,配上柔和的感情诵读,学生自然地融进在那迷人的海湾景致中,深深被浅水湾的美景陶醉了,仿佛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漫步沙滩,尽情嬉耍„„真是在这样的意境中,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真是舒服极了”的体验。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运用多媒体辅助,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四、加强积累,外延“东方之珠”。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特点,以知识增长见闻,以求得“以课外促课内”。 同时“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本课教学,学生在欣赏美曲,感受美文的氛围中陶冶了情操,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教育。而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更要创造美,借助语言文字材料去表达美,这就离

不开优美词句的积累及写作方法的运用。我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讲到“举世闻名”“哈哈大笑”进行换词训练;在理解“人流如潮”时让学生说近义词,再出示相关词语齐读积累;最后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写法进行小练笔。这样的积累与训练增强了学生对词句活学活用的能力,让语文教学落到了实处。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不能全身心地进入文章的境界,不能放开自我,去领略,去读出文章的内在美。

2.对学生的习作指导、不够。在进行小练笔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小学生才开始作文的实际,从而进行适当点拨、引导,降低练笔难度。

3.时间把握不好,学生展示不够。小练笔环节,学生书写的时间留得太长了点,却只让两个学生进行了展示,有几个举手的同学因为时间原因没有让其展示。

4.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不够丰富灵活。本课虽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各段的教学形式大同小异,没有新意,易让学生倦怠。

以上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进一步促进教学。


相关文章

  •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1
  • 聆听•感悟•领会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作者姓名:方春玲 工作单位:合肥市亳州路小学 联系电话:[1**********]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亳州路43号 聆听•感悟•领会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合肥市亳 ...查看


  •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1
  •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quo ...查看


  • [东方之珠]说课稿
  •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东方之珠>.下面我主要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教学对象等八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①了解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②能 ...查看


  • [东方之珠]第二课时说课稿
  • <东方之珠>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我是金田小学的王晓琼.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东方之珠>一文的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查看


  • 东方之珠说课稿 1
  • <东方之珠>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东方之珠>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全文共六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介绍了香港这繁华的都市.文中语言简洁.优美.对香港的介绍层次清晰.先交代了香港 ...查看


  • 2013-2014[东方之珠]说课稿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4课 <东方之珠>说课稿 2013-2014小语3班2 郭文霞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东方之珠>(板书),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 ...查看


  • [东方之珠]教案 1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指导背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会用"倾听"."闪耀"两词造句. 4.通过有感情地 ...查看


  • "东方之珠"教案
  • "东方之珠"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学写"倾.舒"两字.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准备: 1.录 ...查看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评课记录
  • 东方之珠评课: <东方之珠>一课是第五册义务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香港的浅水湾.海洋剧场.铜锣湾以及香港的夜景.教学时,朱老师着重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感悟和思考,真真切切的体会到香港的美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