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江苏省东台市新曹农场中学 刘世友
教案背景
多媒体进入课堂,网络上众多的教学资源可供借鉴。学生已学完七年级上册内容,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
利用的网络资源:
经济重心的南移http://ls.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1821258
经济重心的南移http://ls.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1634055
经济重心的南移http://ls.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1606558
经济重心的南移http://ls.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1313544
经济重心的南移http://ls.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1272415
经济重心的南移http://ls.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1153465
经济重心的南移http://ls.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615559
南海一号http://baike.baidu.com/view/332127.htm
《江南美》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zMTIyNzc2.html
《江南好》http://video.baomihua.com/gx8899/zl/64717_9683026
西部大开发http://baike.baidu.com/view/13834.htm
教学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要讲清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及其影响。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对于我们的启示,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要从自然、经济、政治三方面全面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要从正反两方面来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得出正确的启示。
教学方法
当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本课教学以探究式学习法为主,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辅以PPT,加强直观教学。教有法贵在变法,学有法贵在创新。生本教育,重在主动参与;有自己的空白时间带,有弹性内容选择,师生平等,互相探讨共同发现,实现教学资源的师生共享。
教学过程
一、MTV“江南美”营造教学氛围
二、复习导入
1、回顾上册内容,说出魏晋南北朝以来人口流动的趋向
2、这些人口流动有何影响?
三、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概括并思考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四、解题
什么叫经济重心?什么叫南方?
五、粗读感悟
思考:经济重心的南移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六、精读讨论
1、精读讨论一
阅读“南方农业的发展”,思考:
南方农业的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学法指导:标注加线。
原因: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江南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
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优越
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耕耘,共同开发了江南
赏析《耕获图》,想一想,农民在从事哪些劳动?
表现:农业的发展
(1)粮食作物 新品种:越南的占城稻
产粮区:“苏(州)湖(州)熟, 天下足”
产量提高: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2)经济作物
棉花: 两广 .福建 长江流域
茶叶:南方大量种植茶树
观察分析汉代、宋代手工业分布情况,过渡到下一课题。
2、精读讨论二
阅读“南方手工业的兴旺”,思考: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丝织业、棉纺织业 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 欣赏《养蚕》图,想一想,蚕农从事了哪些活动?
欣赏黄昇墓出土的褐色牡丹纹罗。点明中国的四大名锦。
欣赏“棉毯”,点明棉纺织业首先兴起于广西和海南岛。后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
欣赏“钧窑青瓷”,点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欣赏“定窑白瓷”,点明其宋代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欣赏“哥窑瓷碗”,点明其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影示“哥窑方洗”“哥窑鱼耳炉”。 欣赏“汝窑莲花温碗”,点明其为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欣赏“宋官窑”。
(3)造船业
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欣赏“海船队”。
总结:
手工业
(1)丝织业 蜀锦质量最好“号为冠天下” 江浙产量最高,为朝廷采用
棉织业:南宋时期 海南岛 东南沿海
(2)瓷器 北宋出现瓷都景德镇
南宋,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3)造船业 宋朝广州、泉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观察分析汉代、宋代商业业分布情况,过渡到下一课题。
3、精读讨论三
阅读“南方商业的繁荣”,思考: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欣赏《唐长安图》《北宋东京图》,思考:城市:与前代相比有了哪些发展?
欣赏《清明上河图》《货郎图》,点明其商业的繁荣。
(2)对外贸易:广州、泉州
欣赏《唐朝对外交往图》《宋代海外贸易图》,点明其海外贸易的繁荣。
阅读课本P57插图,这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3)货币:交子的出现
4、阅读材料,并思考:
A、宋代通用铜钱,而四川地区则流通铁钱。铁钱十枚才抵得上一枚铜钱,在四川买一匹丝绸,要付240斤重的铁钱。根本没法随身携带。……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你认为如何解决?
欣赏《纸币图》,想一想,并与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一下: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发展?
B、 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
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了什么?
七、回读全文,整理知识
八、知识拓展
南移的三个时期。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定局。
九、品读鉴赏 深度探究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2)自然环境好,适宜农业发展。
(3)社会环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
(二).经济重心南移给我们发展经济提供了哪些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
(3)要充分利用当地和外来的人力资源。
十、借鉴吸收 古史今鉴
如何看待现在的西部开发?
(1)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我国当前的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是辩证统一的道理,应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2)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不是经济重心西移,而是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十一、拓展提高 课后延伸
根据对本课的了解,请同学通过网络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撰写介绍两宋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日记,可抓住其中的具体的点,如:“宋瓷一览”、“交子史话”等,能配以图片更好。 十二、课堂练习
十三、解疑答问
十四、回放MTV“江南好”,下课
教学反思
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备课选择的空间,但其所提供的也往往是碎步,需用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有机整合,为我所用,才能物尽其用。在课前我从网络上下了许多本课的教学课件PPT,但没有一份完全适用于我及我的学生,必须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学生的个体特征,对这些课件进行取舍重组整合,才能成为我所要求的“这一个”。备课中用足网络资源,才能备出一节具有时代气息的教案。课前,大量浏览网络资源,并为我所用;课堂上,精选网络资源进课堂;课后延伸,再用网络,消化拓展学习内容。
教案设计中,我努力做到教为学而设,学为思所用,古与今相贯通,旧知与新知相融合,知识点与知识线、知识面相联系。从而变小课堂为大课堂,变死课堂为活课堂,变有限的课堂为无限的课堂。而这,是因为:人本甚于文本。
围绕粗读感悟、精读讨论、回读整理、品读鉴赏,在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中作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深度探究、借鉴吸收教学环节中,不求答案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江苏省东台市新曹农场中学 刘世友
教案背景
多媒体进入课堂,网络上众多的教学资源可供借鉴。学生已学完七年级上册内容,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
利用的网络资源:
经济重心的南移http://ls.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1821258
经济重心的南移http://ls.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1634055
经济重心的南移http://ls.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1606558
经济重心的南移http://ls.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1313544
经济重心的南移http://ls.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1272415
经济重心的南移http://ls.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1153465
经济重心的南移http://ls.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615559
南海一号http://baike.baidu.com/view/332127.htm
《江南美》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zMTIyNzc2.html
《江南好》http://video.baomihua.com/gx8899/zl/64717_9683026
西部大开发http://baike.baidu.com/view/13834.htm
教学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要讲清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及其影响。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对于我们的启示,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要从自然、经济、政治三方面全面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要从正反两方面来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得出正确的启示。
教学方法
当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本课教学以探究式学习法为主,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辅以PPT,加强直观教学。教有法贵在变法,学有法贵在创新。生本教育,重在主动参与;有自己的空白时间带,有弹性内容选择,师生平等,互相探讨共同发现,实现教学资源的师生共享。
教学过程
一、MTV“江南美”营造教学氛围
二、复习导入
1、回顾上册内容,说出魏晋南北朝以来人口流动的趋向
2、这些人口流动有何影响?
三、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概括并思考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四、解题
什么叫经济重心?什么叫南方?
五、粗读感悟
思考:经济重心的南移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六、精读讨论
1、精读讨论一
阅读“南方农业的发展”,思考:
南方农业的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学法指导:标注加线。
原因: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江南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
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优越
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耕耘,共同开发了江南
赏析《耕获图》,想一想,农民在从事哪些劳动?
表现:农业的发展
(1)粮食作物 新品种:越南的占城稻
产粮区:“苏(州)湖(州)熟, 天下足”
产量提高: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2)经济作物
棉花: 两广 .福建 长江流域
茶叶:南方大量种植茶树
观察分析汉代、宋代手工业分布情况,过渡到下一课题。
2、精读讨论二
阅读“南方手工业的兴旺”,思考: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丝织业、棉纺织业 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 欣赏《养蚕》图,想一想,蚕农从事了哪些活动?
欣赏黄昇墓出土的褐色牡丹纹罗。点明中国的四大名锦。
欣赏“棉毯”,点明棉纺织业首先兴起于广西和海南岛。后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
欣赏“钧窑青瓷”,点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欣赏“定窑白瓷”,点明其宋代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欣赏“哥窑瓷碗”,点明其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影示“哥窑方洗”“哥窑鱼耳炉”。 欣赏“汝窑莲花温碗”,点明其为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欣赏“宋官窑”。
(3)造船业
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欣赏“海船队”。
总结:
手工业
(1)丝织业 蜀锦质量最好“号为冠天下” 江浙产量最高,为朝廷采用
棉织业:南宋时期 海南岛 东南沿海
(2)瓷器 北宋出现瓷都景德镇
南宋,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3)造船业 宋朝广州、泉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观察分析汉代、宋代商业业分布情况,过渡到下一课题。
3、精读讨论三
阅读“南方商业的繁荣”,思考: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欣赏《唐长安图》《北宋东京图》,思考:城市:与前代相比有了哪些发展?
欣赏《清明上河图》《货郎图》,点明其商业的繁荣。
(2)对外贸易:广州、泉州
欣赏《唐朝对外交往图》《宋代海外贸易图》,点明其海外贸易的繁荣。
阅读课本P57插图,这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3)货币:交子的出现
4、阅读材料,并思考:
A、宋代通用铜钱,而四川地区则流通铁钱。铁钱十枚才抵得上一枚铜钱,在四川买一匹丝绸,要付240斤重的铁钱。根本没法随身携带。……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你认为如何解决?
欣赏《纸币图》,想一想,并与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一下: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发展?
B、 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
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了什么?
七、回读全文,整理知识
八、知识拓展
南移的三个时期。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定局。
九、品读鉴赏 深度探究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2)自然环境好,适宜农业发展。
(3)社会环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
(二).经济重心南移给我们发展经济提供了哪些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
(3)要充分利用当地和外来的人力资源。
十、借鉴吸收 古史今鉴
如何看待现在的西部开发?
(1)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我国当前的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是辩证统一的道理,应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2)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不是经济重心西移,而是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十一、拓展提高 课后延伸
根据对本课的了解,请同学通过网络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撰写介绍两宋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日记,可抓住其中的具体的点,如:“宋瓷一览”、“交子史话”等,能配以图片更好。 十二、课堂练习
十三、解疑答问
十四、回放MTV“江南好”,下课
教学反思
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备课选择的空间,但其所提供的也往往是碎步,需用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有机整合,为我所用,才能物尽其用。在课前我从网络上下了许多本课的教学课件PPT,但没有一份完全适用于我及我的学生,必须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学生的个体特征,对这些课件进行取舍重组整合,才能成为我所要求的“这一个”。备课中用足网络资源,才能备出一节具有时代气息的教案。课前,大量浏览网络资源,并为我所用;课堂上,精选网络资源进课堂;课后延伸,再用网络,消化拓展学习内容。
教案设计中,我努力做到教为学而设,学为思所用,古与今相贯通,旧知与新知相融合,知识点与知识线、知识面相联系。从而变小课堂为大课堂,变死课堂为活课堂,变有限的课堂为无限的课堂。而这,是因为:人本甚于文本。
围绕粗读感悟、精读讨论、回读整理、品读鉴赏,在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中作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深度探究、借鉴吸收教学环节中,不求答案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