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宏
近几年来,经销商“跑路”的新闻年年见诸报端,经销商跑路不是一个新现象。而今年 9月发生在河北的石家庄祥和瑞兴跑路事件,让河北的汽车消费者警醒,这样的事竟然与我们近在咫尺。
60多位江淮车主,购买同属一个投资人经营的几家江淮 4S店的新车后,没有拿到合格证或发票,随后该4S店的老板“跑路”,导致车主无法为已购的车辆上牌。
10月15日,在江淮乘用车河北分公司与河北部分媒体见面会上,记者就此事与江淮有关领导进行了交流。江淮汽车表示,接到客户投诉后第一时间就成立了工作组进行调查处理。目前掌握的情况显示,涉事经销商的实际控制人在车辆销售过程中违规操作,导致部分客户成交后未获得产品合格证,其中部分客户未获取机动车销售发票,严重损害了客户和相关方利益。江淮汽车正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将每位受影响的客户信息进行登记,力争尽快解决客户的车辆使用问题。
那么汽车合格证究竟有多重要?本该在车主手中的合格证到哪里去了?
解析:
4S店靠合格证申请贷款
所谓汽车合格证是机动车整车出厂的合格证明,是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投保、注销等手续时必须提交的法定证明文件之一。倘若没有合格证,就不能办理汽车牌照,也无法为车辆上部分保险。
事实上,合格证质押事件并不仅仅发生在江淮的经销商身上。近年来,合格证被经销商扣押的现象非常普遍,只是大部分消费者没有太过在意或者也不知道这其中的隐患。有数据显示,约有31%的经销商会将新车合格证质押给银行申请贷款,等新车售出资金回笼后,再把钱还给银行,拿回合格证,发给购车者。
为何会普遍出现合格证被扣押的现象呢?其实这与经销店资金周转不灵关系紧密。一般来说,每家4S店都需通过“先付款后提车”的方式才能拿到厂家的车辆,所以几乎所有的经销商都会向银行申请贷款,而银行往往需要一些抵押作为凭证,于是,大部分4S店就会选择用车辆合格证作为向银行进行贷款的抵押物件。有经销商表示,根据信用度的不同,经销商将合格证抵押给银行并经过担保机构担保后,可以拿到车价50%-100%的贷款额度,这对急需资金周转的经销商来说非常受用。“在汽车经销商中,由于汽车主营业务的利润越来越薄,许多经销商像石家庄祥和瑞兴老板黄乃望一样搞多元化投资,譬如涉足钢材、物业、建材、房地产、高端餐饮等领域。”一位经销商负责人如此表示。
在央行持续加息,银监会限制存贷比,使得银行贷款规模极大萎缩,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增加的大背景下,原本就资金链紧绷的经销商压力就更大。为缓解资金缺口,在资金链出现问题的时候,经销商就会为了得到贷款资金铤而走险。由于经销商本身没多少固定资产,因此拿汽车合格证去做贷款抵押的做法也非常普遍。
专家:
“经销商监管”对厂商提新要求
在类似的经销商“跑路”事件中,表面上看损害了消费者个人的利益,事实上对其经营的汽车品牌造成了更加严重的伤害。从这一事件的受害者来说,作为购车者,认为事情很简单,既然花钱买了车,合格证当然应该归购车者,经销商无力偿还的话,其品牌的汽车生产商应该补发一份新车合格证。
而根据国家对新车合格证的相关政策,厂家在以下3种情况下才有权补发;1、合格证内容与车辆实际不符者;2、二维条形码损坏;3、客户合格证丢失。而在此类事件中,显然不符合以上情况。
而对于经销商跑路和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厂商也很难进行监管。除了通过日常提交的订单数量等掌握其经营状况外,厂家对经销商的财务状况资金来源、走向均无法了解。
早在广东佛山某品牌汽车4S店负责人突然跑路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就曾表示,经销商跑路事件以及之前发生的经销商资金链断裂案例都表明,汽车经销商专注于做汽车销售,是发展和成功的关键,多元化、跨行业经营对自身发展极为不利。目前,汽车厂商在与经销商签订品牌销售合同时,会要求支付一定的保证金,包括建店保证金、运营保证金等名目,大约为500万元左右,但与经销商动辄数千万元的资金流动相比,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银行而言,则更加不愿意退还新车合格证了,毕竟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尤其是经销商资不抵债的时候,这就是银行拥有这些车辆的唯一证明。另外,银行认为经销商是先将合格证抵押给自己,然后才将新车出售给消费者的。从时间的先后顺序看,自己显然是合格证的拥有方,而经销商属于“一证两卖”。
“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经销商的确需要承担责任。”业内人士表示:“面对资金链可能断裂的风险,经销商不能够将风险转嫁到消费者,而应该从单一的经营模式向综合性的经营模式转变。”
值得反思的是,今后汽车厂商如何对经销商进行监控?如何加强对旗下经销商的监督和服务的能力,杜绝这种状况发生,这是厂家要研究的一个不小的课题。
“虽然经销商因资金链断裂卷款潜逃的事件在中国流通领域只是个案,但是它仍然反映了目前中国汽车流通领域管理畸形、混乱的现状。”罗磊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厂家、经销商、社会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提醒:消费者购车时应注意规避购车风险
质押汽车合格证的案件一再发生,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一定要在合同中约定合格证交付的时间。那么,消费者购车时应如何规避购车风险呢?
选择当地正规、优质的汽车经销商购车是首要条件,选择那些销量大,售前、售后服务较好的、在汽车厂家获奖较多、口碑好的经销商,查看汽车经销商的汽车品牌销售授权书和营业执照,并最大限度地多方了解购车4S店的经营现状。
消费者购买新车,经销商在交车时除了交付商品本身即汽车以外,随车所附带的合格证、使用手册等产品附带凭证也须同时交给消费者。为规避“预付购车”风险,消费者在购车时,应尽可能少交订金。如果是全款提车,付款前一定要确认该车的车辆合格证,支付全款后,将合格证一并带走,并尽快到车管所办理上牌手续。
新车合格证关系到新车的缴税、上牌和正常使用,合格证能否随车交付给消费者,是重大事项,经销商不得对消费者隐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0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新车合格证本来就是新车产品的附带品,须与新车一起交给消费者,否则视为没有全面履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若汽车合格证因汽车被抵押而无法随车交付,经销商必须事先主动告知消费者这一事项。假如不告知,故意隐瞒,误导消费者的,经销商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规定,经销商极有可能涉嫌构成欺诈,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汽车价款的一倍。
消费者被告知这一情况后,如果依然决定购买,购车者应与经销商协商,约定交付合格证的时间。若超过了约定时间,经销商依然没有交付合格证,就属违约,购车者还可依法追究经销商的违约责任或要求赔偿损失。
如果经销商拖延交付时间,应保持高度警惕。宁愿退订重新选择经销商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最后提醒购车者,不要抱有贪图便宜的消费心理。通常资金不足的经销商为了充分利用资金,会直接将客户缴纳的车款先打向车厂提车,等到下一批车主缴纳车款后再帮助前一批客户向银行赎回合格证,为了安抚客户等待时间,会赠送一些小礼物来博得客户谅解。为了保证购车的安全性,客户不要被一些小恩小惠所麻痹,应该催促销售顾问,尽早拿到合格证。
本报记者 王宏
近几年来,经销商“跑路”的新闻年年见诸报端,经销商跑路不是一个新现象。而今年 9月发生在河北的石家庄祥和瑞兴跑路事件,让河北的汽车消费者警醒,这样的事竟然与我们近在咫尺。
60多位江淮车主,购买同属一个投资人经营的几家江淮 4S店的新车后,没有拿到合格证或发票,随后该4S店的老板“跑路”,导致车主无法为已购的车辆上牌。
10月15日,在江淮乘用车河北分公司与河北部分媒体见面会上,记者就此事与江淮有关领导进行了交流。江淮汽车表示,接到客户投诉后第一时间就成立了工作组进行调查处理。目前掌握的情况显示,涉事经销商的实际控制人在车辆销售过程中违规操作,导致部分客户成交后未获得产品合格证,其中部分客户未获取机动车销售发票,严重损害了客户和相关方利益。江淮汽车正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将每位受影响的客户信息进行登记,力争尽快解决客户的车辆使用问题。
那么汽车合格证究竟有多重要?本该在车主手中的合格证到哪里去了?
解析:
4S店靠合格证申请贷款
所谓汽车合格证是机动车整车出厂的合格证明,是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投保、注销等手续时必须提交的法定证明文件之一。倘若没有合格证,就不能办理汽车牌照,也无法为车辆上部分保险。
事实上,合格证质押事件并不仅仅发生在江淮的经销商身上。近年来,合格证被经销商扣押的现象非常普遍,只是大部分消费者没有太过在意或者也不知道这其中的隐患。有数据显示,约有31%的经销商会将新车合格证质押给银行申请贷款,等新车售出资金回笼后,再把钱还给银行,拿回合格证,发给购车者。
为何会普遍出现合格证被扣押的现象呢?其实这与经销店资金周转不灵关系紧密。一般来说,每家4S店都需通过“先付款后提车”的方式才能拿到厂家的车辆,所以几乎所有的经销商都会向银行申请贷款,而银行往往需要一些抵押作为凭证,于是,大部分4S店就会选择用车辆合格证作为向银行进行贷款的抵押物件。有经销商表示,根据信用度的不同,经销商将合格证抵押给银行并经过担保机构担保后,可以拿到车价50%-100%的贷款额度,这对急需资金周转的经销商来说非常受用。“在汽车经销商中,由于汽车主营业务的利润越来越薄,许多经销商像石家庄祥和瑞兴老板黄乃望一样搞多元化投资,譬如涉足钢材、物业、建材、房地产、高端餐饮等领域。”一位经销商负责人如此表示。
在央行持续加息,银监会限制存贷比,使得银行贷款规模极大萎缩,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增加的大背景下,原本就资金链紧绷的经销商压力就更大。为缓解资金缺口,在资金链出现问题的时候,经销商就会为了得到贷款资金铤而走险。由于经销商本身没多少固定资产,因此拿汽车合格证去做贷款抵押的做法也非常普遍。
专家:
“经销商监管”对厂商提新要求
在类似的经销商“跑路”事件中,表面上看损害了消费者个人的利益,事实上对其经营的汽车品牌造成了更加严重的伤害。从这一事件的受害者来说,作为购车者,认为事情很简单,既然花钱买了车,合格证当然应该归购车者,经销商无力偿还的话,其品牌的汽车生产商应该补发一份新车合格证。
而根据国家对新车合格证的相关政策,厂家在以下3种情况下才有权补发;1、合格证内容与车辆实际不符者;2、二维条形码损坏;3、客户合格证丢失。而在此类事件中,显然不符合以上情况。
而对于经销商跑路和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厂商也很难进行监管。除了通过日常提交的订单数量等掌握其经营状况外,厂家对经销商的财务状况资金来源、走向均无法了解。
早在广东佛山某品牌汽车4S店负责人突然跑路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就曾表示,经销商跑路事件以及之前发生的经销商资金链断裂案例都表明,汽车经销商专注于做汽车销售,是发展和成功的关键,多元化、跨行业经营对自身发展极为不利。目前,汽车厂商在与经销商签订品牌销售合同时,会要求支付一定的保证金,包括建店保证金、运营保证金等名目,大约为500万元左右,但与经销商动辄数千万元的资金流动相比,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银行而言,则更加不愿意退还新车合格证了,毕竟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尤其是经销商资不抵债的时候,这就是银行拥有这些车辆的唯一证明。另外,银行认为经销商是先将合格证抵押给自己,然后才将新车出售给消费者的。从时间的先后顺序看,自己显然是合格证的拥有方,而经销商属于“一证两卖”。
“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经销商的确需要承担责任。”业内人士表示:“面对资金链可能断裂的风险,经销商不能够将风险转嫁到消费者,而应该从单一的经营模式向综合性的经营模式转变。”
值得反思的是,今后汽车厂商如何对经销商进行监控?如何加强对旗下经销商的监督和服务的能力,杜绝这种状况发生,这是厂家要研究的一个不小的课题。
“虽然经销商因资金链断裂卷款潜逃的事件在中国流通领域只是个案,但是它仍然反映了目前中国汽车流通领域管理畸形、混乱的现状。”罗磊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厂家、经销商、社会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提醒:消费者购车时应注意规避购车风险
质押汽车合格证的案件一再发生,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一定要在合同中约定合格证交付的时间。那么,消费者购车时应如何规避购车风险呢?
选择当地正规、优质的汽车经销商购车是首要条件,选择那些销量大,售前、售后服务较好的、在汽车厂家获奖较多、口碑好的经销商,查看汽车经销商的汽车品牌销售授权书和营业执照,并最大限度地多方了解购车4S店的经营现状。
消费者购买新车,经销商在交车时除了交付商品本身即汽车以外,随车所附带的合格证、使用手册等产品附带凭证也须同时交给消费者。为规避“预付购车”风险,消费者在购车时,应尽可能少交订金。如果是全款提车,付款前一定要确认该车的车辆合格证,支付全款后,将合格证一并带走,并尽快到车管所办理上牌手续。
新车合格证关系到新车的缴税、上牌和正常使用,合格证能否随车交付给消费者,是重大事项,经销商不得对消费者隐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0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新车合格证本来就是新车产品的附带品,须与新车一起交给消费者,否则视为没有全面履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若汽车合格证因汽车被抵押而无法随车交付,经销商必须事先主动告知消费者这一事项。假如不告知,故意隐瞒,误导消费者的,经销商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规定,经销商极有可能涉嫌构成欺诈,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汽车价款的一倍。
消费者被告知这一情况后,如果依然决定购买,购车者应与经销商协商,约定交付合格证的时间。若超过了约定时间,经销商依然没有交付合格证,就属违约,购车者还可依法追究经销商的违约责任或要求赔偿损失。
如果经销商拖延交付时间,应保持高度警惕。宁愿退订重新选择经销商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最后提醒购车者,不要抱有贪图便宜的消费心理。通常资金不足的经销商为了充分利用资金,会直接将客户缴纳的车款先打向车厂提车,等到下一批车主缴纳车款后再帮助前一批客户向银行赎回合格证,为了安抚客户等待时间,会赠送一些小礼物来博得客户谅解。为了保证购车的安全性,客户不要被一些小恩小惠所麻痹,应该催促销售顾问,尽早拿到合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