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3

《三峡》创新学案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学习重点

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处

一自主学习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 ) 湍( ) 涧( ) 曦( )

( ) 啸( ) 溯( ) 漱( )

嶂( ) 襄( ) 奔( ) 属( )

2. 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朝代)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 ,

, 。

③故渔者歌曰:“ ,

3.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③绝. 多生怪柏( )( )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

4. 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学家。 , , 。” 的总称,在重庆市

5. 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6. 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7. 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 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 “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 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 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 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 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 《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 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原题重现:10.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

C .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11.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

13.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答:

1.《三峡》选自

2.课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试找出相关的语句。(4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8分)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

⑶沿溯阻绝(沿:

⑸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

⑺每至晴初霜旦(旦:

4.译句:(4分)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⑶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⑷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4分)

⑴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⑵长:常有高猿长啸( ) 巴东三峡巫峡长( )

6.文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4分)

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4分)

⑴略无阙处 通 ,意思是

⑵哀转久绝 通 ,意思是 。 。 ,含义是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 ) ) ) )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 ) ) 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 ) ⑻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响: ,作者 是 地理学家、散文家。(3分) 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8.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4分)

9.《三峡》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什么特点?(4分)

10.“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

这两句诗。(4分)

第二部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这使我们想到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11、在文中空白处补写原句。(2分)

12、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4分)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13、第一段画线的两句,描绘出了 。(4分)

1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八个字,写出了 。(4分)

1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4分)

17、在第三段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

是: 。(4分)

18、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它的特点是先大后 ,先 后 ,即先用粗线条勾画山川的形势,再用工笔描绘林峦的景色。每一段开头,都是先点出 或季节,中间是 描写,结尾以“我”的感觉来 之。(3分)

《三峡》学案参考答案

一、1. quē tuān jiàn xī yǎn xiào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bēn zhǔ

2. ①水经注疏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奉节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③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3. ①真、实在 ②通“缺”,中断 ③极高的 山峰 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⑤飞奔的马 快 ⑥几 ⑦消失 ⑧从、在

4. ①如果 自从 ②有时 或者 ③即使 虽然

5. 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一)6. ①毫无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7.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 连和高

9.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 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二)11. 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2.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3.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4. 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5.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 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答案: 10.D 11.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12.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13.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14.A

1.《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2.略 3.略 4.⑴一点没有,完全没有⑵日月⑶顺流而下⑷即使⑸急流的水⑹确实,实在⑺早晨⑻回声 5.略 6.⑴从、由;如果⑵长时间地;长度大 7.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8.略 9.表现旅人的哀愁。 10.略 11.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当晚就到达江陵。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2、略 13、第一段: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第二段:写三峡夏天水势的湍急。第三段:写春冬二季三峡清幽隽绝、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第四段:写三峡秋冬之时景色的凄清 14、三峡两岸山峰重叠、高插云霄、险峻幽邃的奇景。 15、三峡水流之湍急 16、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17、清荣峻茂 18、小;总;分;地点;景物;烘托

《三峡》创新学案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学习重点

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处

一自主学习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 ) 湍( ) 涧( ) 曦( )

( ) 啸( ) 溯( ) 漱( )

嶂( ) 襄( ) 奔( ) 属( )

2. 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朝代)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 ,

, 。

③故渔者歌曰:“ ,

3.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③绝. 多生怪柏( )( )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

4. 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学家。 , , 。” 的总称,在重庆市

5. 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6. 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7. 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 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 “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 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 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 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 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 《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 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原题重现:10.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

C .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11.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

13.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答:

1.《三峡》选自

2.课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试找出相关的语句。(4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8分)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

⑶沿溯阻绝(沿:

⑸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

⑺每至晴初霜旦(旦:

4.译句:(4分)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⑶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⑷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4分)

⑴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⑵长:常有高猿长啸( ) 巴东三峡巫峡长( )

6.文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4分)

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4分)

⑴略无阙处 通 ,意思是

⑵哀转久绝 通 ,意思是 。 。 ,含义是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 ) ) ) )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 ) ) 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 ) ⑻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响: ,作者 是 地理学家、散文家。(3分) 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8.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4分)

9.《三峡》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什么特点?(4分)

10.“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

这两句诗。(4分)

第二部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这使我们想到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11、在文中空白处补写原句。(2分)

12、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4分)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13、第一段画线的两句,描绘出了 。(4分)

1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八个字,写出了 。(4分)

1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4分)

17、在第三段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

是: 。(4分)

18、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它的特点是先大后 ,先 后 ,即先用粗线条勾画山川的形势,再用工笔描绘林峦的景色。每一段开头,都是先点出 或季节,中间是 描写,结尾以“我”的感觉来 之。(3分)

《三峡》学案参考答案

一、1. quē tuān jiàn xī yǎn xiào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bēn zhǔ

2. ①水经注疏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奉节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③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3. ①真、实在 ②通“缺”,中断 ③极高的 山峰 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⑤飞奔的马 快 ⑥几 ⑦消失 ⑧从、在

4. ①如果 自从 ②有时 或者 ③即使 虽然

5. 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一)6. ①毫无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7.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 连和高

9.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 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二)11. 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2.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3.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4. 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5.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 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答案: 10.D 11.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12.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13.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14.A

1.《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2.略 3.略 4.⑴一点没有,完全没有⑵日月⑶顺流而下⑷即使⑸急流的水⑹确实,实在⑺早晨⑻回声 5.略 6.⑴从、由;如果⑵长时间地;长度大 7.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8.略 9.表现旅人的哀愁。 10.略 11.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当晚就到达江陵。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2、略 13、第一段: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第二段:写三峡夏天水势的湍急。第三段:写春冬二季三峡清幽隽绝、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第四段:写三峡秋冬之时景色的凄清 14、三峡两岸山峰重叠、高插云霄、险峻幽邃的奇景。 15、三峡水流之湍急 16、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17、清荣峻茂 18、小;总;分;地点;景物;烘托


相关文章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三峡]教案冀教版
  • <三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 ...查看


  • 2013年上学期初中语文教案上交时间安排表
  • 2013年春季初中语文教案上交时间.篇目安排 周次 七下 八下 九下 上交时间 1 -- -- -- 开学第一周 2 第一单元 1 长江 第一单元 1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1 范进中举 2 孔乙己 比较·探究 我的叔叔于勒乞丐 3月6 3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所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课<新闻两则>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习要点: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培养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把握新闻"用事实说话" ...查看


  • 西师版语文九册第1单元教案
  • 1.看海 课标理念 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的尊重,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更大胆的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品读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中,进一步深入理解词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以及文中优美的词句. 2 能有 ...查看


  • 教案设计的艺术
  •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来理解"教案"二字. 第一层面--定义层面: 教案,简言之,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策划.而营构的一种教学安排. 第二层面--技术层面: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而进行的结构完整.目标明确.过 ...查看


  • [船过三峡]教学设计
  • 之一 阿城实验小学 祁金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背诵课文第2.3.4自然段. 3.能仿照课文句子,写几句赞美一个地方的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长江三峡 ...查看


  •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 教 一.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读要求.学预设个性化备课2.师引导回顾:我们以前写想象作文的方法还记得吗? (图中的情景+自己的想象) 教 师:我们以前尝试过的看图想象作文通常是图中提供大致的 故事情节,而这次图中没有任何情节,留给我们想象的 ...查看


  • 三峡教案选
  • 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 生:长江. 师:对.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 生:三峡. 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 ...查看


  • 白鹤梁的沉浮(完成)
  • 本教案编写:张伟 审核人:陈雪花 年级:六年级(下) 班级: 姓名: < 白鹤梁的沉浮 >教学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1.会认"涪.赋"等 10 个生字:能 正确读写"赋诗填词.责无旁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