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中心组织召开
《中国汽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结题会
2016年1月2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共同主办的《中国汽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结题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税务总局、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部委代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社科院、中石化等研究单位和行业机构专家,有关汽车企业专家,以及课题组的成员单位代表共40余人出席了课题结题会。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汽车生产国,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及环境制约因素也开始显现,如能源短缺、大气污染以及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等。在国家发改委的直接指导下,《中国汽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于2012年2月正式启动,课题整个研究工作历时3年多,历经多次讨论和修改,目前已完成课题研究并出版《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一书。全书共分为总报告、汽车普及与汽车社会、汽车普及与能源、汽车普及与城市交通、汽车普及与环境保护以及我国停车场发展政策研究六个部分。在众多行业专家的指导及参与下,报告从不同角度深刻剖析了当前及未来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复杂社会环境,包括汽车社会产生的必然性、社会各群体的责任与义务、汽车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等,并对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提出了建议,力求探寻汽车与社会协调发展之道。
结题会上,各位专家积极发言,对课题的研究意义和成果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对后续课题的研究方向寄予期望。同时,各位代表也从政府管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人文出行等不同角度对未来汽车社会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5年11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共同承担的关于“中国汽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的成果报告。该书针对汽车普及带来的能源、环境、交通等突出问题,深入研究了汽车普及与汽车社会、汽车普及与能源、汽车普及与城市交通、汽车普及与环境保护以及我国停车场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附:
《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书籍目录
目录
致谢
序一 我国快速驶入汽车社会,需要采取措施推动汽车与社会协调发展(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钢)
序二 汽车社会:我国如何发展得更加和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
前言
总报告 创新思维进行顶层设计,以结构调整推动汽车与社会协调发展
汽车普及与汽车社会
1 汽车与汽车社会
1.1 汽车社会的由来
1.2 汽车社会的动力源
1.3 汽车的社会性问题
1.4 汽车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2 我国的汽车社会
2.1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2 汽车改变着社会生活
2.3 汽车与社会矛盾凸显
2.4 汽车社会与政府管理
3 我国汽车社会的未来
3.1 汽车饱和峰值远未来临
3.2 汽车普及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3.3 汽车社会形态动态中调整
4 构建和谐的汽车社会
4.1 政府责任
4.2 企业责任
4.3 民众责任
汽车普及与能源
1 汽车普及与能源的关系
1.1 汽车普及与能源消耗增长趋势分析
1.2 我国车用能源供需现状及趋势
1.3 对汽车普及与能源问题的基本认识
2 汽车普及与能源问题深层次原因分析
2.1 汽车工业方面的原因
2.2 能源行业原因
2.3 社会方面原因
2.4 管理方面原因
专栏:汽车全生命周期税负测算比较
3 发达国家汽车能源战略政策及启示
3.1 汽车与能源战略及政策国际比较
3.2 小结及启示
4 我国汽车与能源协调发展的路径分析
4.1 汽车与能源协调发展路径总框架
4.2 不同政策路径汽车行业节能潜力分析
5 推动汽车与能源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5.1 总体管理思路
5.2 政策措施建议
汽车普及与城市交通
1 汽车普及与城市交通的基本认识
1.1 汽车普及与城市交通的关系
专栏1:拥堵的本质――道路的过度使用
1.2 交通问题产生的必然性
1.3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思路
2 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2.1 缺乏完善的城市交通法律法规体系
2.2 交通管理缺乏市场导向的管理手段
专栏2:限购的城市与措施分析
专栏3:经济手段与限购――复杂的工程与无奈下的“懒政”
专栏4:京津冀都市圈现行一体化
专栏5:香港――针对公务车“限购”,私人汽车用车费用高,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2.3 城市设计和交通规划缺乏前瞻性考虑
专栏6:交通悖论
专栏7:印度――完善体制管理,注重长期规划
2.4 未确定适合各城市发展的交通模式
2.5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公共交通发展迟缓
2.6 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
专栏8:我国交通行政管理模式
专栏9:国外交通管理体制
专栏10:公共交通――投资资金来源单一
专栏11:比价关系不合理――各项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收费未按照实际发生的社会成本建立合理的比价关系
专栏12:伦敦――竞争性的专营权制度
专栏13:停车费究竟流向何处?
专栏14:中国式过马路
2.7 未出台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综合对策
2.8 未建立现代交通意识的宣传教育体系
3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建议
3.1 思路
专栏15:苏州新城的规划与实践
专栏16:香港――严谨规划土地开发,城市交通协调发展
专栏17:东京交通立体运输体系
专栏18:不同交通工具的差别化选择――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专栏19:斯德哥尔摩――效果最好的拥堵费措施
3.2 改革措施建议
专栏20:东京――没有“限购”的理性出行
汽车普及与环境保护
1 现状与问题
1.1 我国大气污染整体形势严峻
专栏1:PM2.5简介
1.2 汽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专栏2: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专栏3:历史上典型光化学烟雾事件
1.3 几个“污染大户”是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贡献者
1.4 燃油品质制约汽车排放标准升级
专栏4:发达国家协调推进排放标准与燃料标准
2 主要原因
2.1 汽车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2.2 汽车环保管理“重增量、轻存量”
专栏5:美国洛杉矶不断提高在用车环保监管能力
2.3 “多头管理”现象突出
2.4 缺乏针对 “污染大户”的根治措施
2.5 汽车环保违法惩罚手段单一,“以罚代管”现象严重
2.6 油品提升面对多方面阻力
2.7 城市交通拥堵加剧了汽车尾气污染
3 治理思路
4 具体建议
我国停车场发展政策研究
1 城市停车场发展现状
1.1 城市停车场供求状况
1.2 城市停车场空间分布
1.3 城市停车场收费标准
1.4 城市停车场建设政策
2 当前停车场领域存在的问题
3 停车场问题产生的原因
4 我国停车场建设政策思路与建议
4.1 对停车场问题的基本认识
4.2 停车场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5 《停车场法(管理条例)》研究
5.1 出台《停车场法(管理条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2 《停车场法(管理条例)》框架研究
6 日本、中国香港停车政策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6.1 日本停车政策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专栏:车库法的管制对象和实施范围
6.2中国香港停车政策对我们的借鉴与启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政策研究中心专注于汽车政策研究,协助国家政府部门开展汽车产业重大政策研究!【微信号】CATARCZYS【研究领域】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财政和税收政策、技术战略和政策、报废回收和再利用、新能源汽车、进出口和国际市场、WTO和自由贸易区、汽车社会问题(能源环保交通等)、汽车流通、后市场(汽车改装、维修和配件流通、二手车、汽车金融等)、区域产业规划等。【联系方式】022-84379222-1632或1619【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政研中心组织召开
《中国汽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结题会
2016年1月2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共同主办的《中国汽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结题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税务总局、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部委代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社科院、中石化等研究单位和行业机构专家,有关汽车企业专家,以及课题组的成员单位代表共40余人出席了课题结题会。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汽车生产国,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及环境制约因素也开始显现,如能源短缺、大气污染以及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等。在国家发改委的直接指导下,《中国汽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于2012年2月正式启动,课题整个研究工作历时3年多,历经多次讨论和修改,目前已完成课题研究并出版《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一书。全书共分为总报告、汽车普及与汽车社会、汽车普及与能源、汽车普及与城市交通、汽车普及与环境保护以及我国停车场发展政策研究六个部分。在众多行业专家的指导及参与下,报告从不同角度深刻剖析了当前及未来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复杂社会环境,包括汽车社会产生的必然性、社会各群体的责任与义务、汽车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等,并对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提出了建议,力求探寻汽车与社会协调发展之道。
结题会上,各位专家积极发言,对课题的研究意义和成果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对后续课题的研究方向寄予期望。同时,各位代表也从政府管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人文出行等不同角度对未来汽车社会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5年11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共同承担的关于“中国汽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的成果报告。该书针对汽车普及带来的能源、环境、交通等突出问题,深入研究了汽车普及与汽车社会、汽车普及与能源、汽车普及与城市交通、汽车普及与环境保护以及我国停车场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附:
《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书籍目录
目录
致谢
序一 我国快速驶入汽车社会,需要采取措施推动汽车与社会协调发展(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钢)
序二 汽车社会:我国如何发展得更加和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
前言
总报告 创新思维进行顶层设计,以结构调整推动汽车与社会协调发展
汽车普及与汽车社会
1 汽车与汽车社会
1.1 汽车社会的由来
1.2 汽车社会的动力源
1.3 汽车的社会性问题
1.4 汽车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2 我国的汽车社会
2.1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2 汽车改变着社会生活
2.3 汽车与社会矛盾凸显
2.4 汽车社会与政府管理
3 我国汽车社会的未来
3.1 汽车饱和峰值远未来临
3.2 汽车普及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3.3 汽车社会形态动态中调整
4 构建和谐的汽车社会
4.1 政府责任
4.2 企业责任
4.3 民众责任
汽车普及与能源
1 汽车普及与能源的关系
1.1 汽车普及与能源消耗增长趋势分析
1.2 我国车用能源供需现状及趋势
1.3 对汽车普及与能源问题的基本认识
2 汽车普及与能源问题深层次原因分析
2.1 汽车工业方面的原因
2.2 能源行业原因
2.3 社会方面原因
2.4 管理方面原因
专栏:汽车全生命周期税负测算比较
3 发达国家汽车能源战略政策及启示
3.1 汽车与能源战略及政策国际比较
3.2 小结及启示
4 我国汽车与能源协调发展的路径分析
4.1 汽车与能源协调发展路径总框架
4.2 不同政策路径汽车行业节能潜力分析
5 推动汽车与能源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5.1 总体管理思路
5.2 政策措施建议
汽车普及与城市交通
1 汽车普及与城市交通的基本认识
1.1 汽车普及与城市交通的关系
专栏1:拥堵的本质――道路的过度使用
1.2 交通问题产生的必然性
1.3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思路
2 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2.1 缺乏完善的城市交通法律法规体系
2.2 交通管理缺乏市场导向的管理手段
专栏2:限购的城市与措施分析
专栏3:经济手段与限购――复杂的工程与无奈下的“懒政”
专栏4:京津冀都市圈现行一体化
专栏5:香港――针对公务车“限购”,私人汽车用车费用高,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2.3 城市设计和交通规划缺乏前瞻性考虑
专栏6:交通悖论
专栏7:印度――完善体制管理,注重长期规划
2.4 未确定适合各城市发展的交通模式
2.5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公共交通发展迟缓
2.6 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
专栏8:我国交通行政管理模式
专栏9:国外交通管理体制
专栏10:公共交通――投资资金来源单一
专栏11:比价关系不合理――各项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收费未按照实际发生的社会成本建立合理的比价关系
专栏12:伦敦――竞争性的专营权制度
专栏13:停车费究竟流向何处?
专栏14:中国式过马路
2.7 未出台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综合对策
2.8 未建立现代交通意识的宣传教育体系
3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建议
3.1 思路
专栏15:苏州新城的规划与实践
专栏16:香港――严谨规划土地开发,城市交通协调发展
专栏17:东京交通立体运输体系
专栏18:不同交通工具的差别化选择――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专栏19:斯德哥尔摩――效果最好的拥堵费措施
3.2 改革措施建议
专栏20:东京――没有“限购”的理性出行
汽车普及与环境保护
1 现状与问题
1.1 我国大气污染整体形势严峻
专栏1:PM2.5简介
1.2 汽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专栏2: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专栏3:历史上典型光化学烟雾事件
1.3 几个“污染大户”是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贡献者
1.4 燃油品质制约汽车排放标准升级
专栏4:发达国家协调推进排放标准与燃料标准
2 主要原因
2.1 汽车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2.2 汽车环保管理“重增量、轻存量”
专栏5:美国洛杉矶不断提高在用车环保监管能力
2.3 “多头管理”现象突出
2.4 缺乏针对 “污染大户”的根治措施
2.5 汽车环保违法惩罚手段单一,“以罚代管”现象严重
2.6 油品提升面对多方面阻力
2.7 城市交通拥堵加剧了汽车尾气污染
3 治理思路
4 具体建议
我国停车场发展政策研究
1 城市停车场发展现状
1.1 城市停车场供求状况
1.2 城市停车场空间分布
1.3 城市停车场收费标准
1.4 城市停车场建设政策
2 当前停车场领域存在的问题
3 停车场问题产生的原因
4 我国停车场建设政策思路与建议
4.1 对停车场问题的基本认识
4.2 停车场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5 《停车场法(管理条例)》研究
5.1 出台《停车场法(管理条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2 《停车场法(管理条例)》框架研究
6 日本、中国香港停车政策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6.1 日本停车政策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专栏:车库法的管制对象和实施范围
6.2中国香港停车政策对我们的借鉴与启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政策研究中心专注于汽车政策研究,协助国家政府部门开展汽车产业重大政策研究!【微信号】CATARCZYS【研究领域】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财政和税收政策、技术战略和政策、报废回收和再利用、新能源汽车、进出口和国际市场、WTO和自由贸易区、汽车社会问题(能源环保交通等)、汽车流通、后市场(汽车改装、维修和配件流通、二手车、汽车金融等)、区域产业规划等。【联系方式】022-84379222-1632或1619【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