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最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教育"

“追求最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教育”

一、办学理念提出的背景及理论支撑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促使学校办学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六中紧紧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牢牢把握住学校的区位优势,秉承办学传统,践行当前新的教育思想,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提炼并确立了“追求最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教育” 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走上了理性发展之路。

六中地处中山北路九龙湖畔,鼓楼区的“绿肺”——鼓楼生态园中。学校占地面积70亩左右,校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齐备,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整洁优雅,育人氛围浓郁。

学校1958年建校,前身为朱庄农业中学。自建校之日起至上个世纪末,6 中人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养鱼种藕筹资金,开山采石建校园,艰苦奋斗谋发展,给高一级学校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合格公民。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开发个体生命潜能,顺应并促进每个生命自主的、可持续性的个性化的发展,艺体特长生的培养成绩显著。尤其是学校抓住徐州市城市建设重心北移、北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有了极大改善的机遇,加大科学规范管理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拥有了现代化的电教实验中心大楼和教学大楼,装备了9口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和两口学生计算机房。建立了校园网络系统,并入了互联网。有“三机一幕”系统和校园广播系统。有标准的田径场地和舞蹈房、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图书馆、学生餐厅等基础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深厚的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育人资源,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市文明单位”、“市最安全校园”、“市园林式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和国际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世纪教育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 而是转向对学习者新型人格的培养;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生存。”教育观念的转变促使学校办学理念纷纷转向,“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教育思想逐渐深入师心。自然物的生长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才的健康成长同样也需要宽松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滋润。现代教育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

体既包括教育活动内部的教师、学生、课堂、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诸要素的亲和、融洽与和谐统一,也包括教育活动与整个育人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的协同互动、和谐统一,把融洽、和谐的精神贯注于教育的每一个有机的要素和环节之中,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整体,使人才健康成长所需的土壤、阳光、营养、水分、空气等各种因素产生和谐共振,达到生态和谐的育人目的。每个师生都是生命的个体,他们同是自然、社会这个共同体中的成员,却又是有着差异的个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发出的体现着不同思维的声音犹如交响乐团在和谐的演奏,音色音阶都不同的乐器发挥其差异性却又和谐地流淌出美妙的音乐。

二、学校办学理念内容阐释

6中确立的“追求最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教育”,就是崇尚自然,尊重生命,关注学生发展,张扬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自主的可持续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关注: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学得更好,品学兼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指导和帮助;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要创造条件促进发展;有困惑和烦恼的学生要充满热情,体贴关爱。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教师充满创新的活力,学生充满青春的朝气,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校园真正成为师生放飞自己理想的乐园。

“生态化教育”,就是要在生态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指导下,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来思考学校教育问题, 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的原生态教育资源,在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克服非生态的、违背教育规律的、反人性的短期行为,不断创建学校自然生态的教育环境,营造学校人文生态的教育氛围,赋予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的空间,激励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和希望,引领每一个学生不断在成功中找到自己的快乐。让每一位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中潜能得以开发,特长得以拓展,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引导教育行为

目前,学校紧紧围绕区文教体局“完成三项任务、力争两个一流、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任务,紧紧抓住教育现代化创建的机遇,坚持“追求最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教育”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不息”的校训,加强校风(求真、尚善、崇美),教风(爱生、敬业、善导 )和学风(励志、勤学、善思)建设,以“生态化教育”为载体,着力实施“五大工程”(生态化环境、生态化德育、生态化教学、生态化资源、生态化管理)建设。丰富学校内涵,充分开发个体生命潜能,顺应并促进每个生命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打造学校特色,大力营造“生态和谐校园”。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

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经过三年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学生有特长、教师有个性、学校有特色,和谐发展,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现代化品牌初中。

为此,我们精心组织、认真落实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让学校更有朝气;让教学更添智慧;让学校更具美感;让教育更富创造;让师生更加和谐,打造“生态和谐校园”。

第一、实施生态化环境工程,用校园文化开启智慧之窗。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创建和谐校园,首先就是要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园。美丽的校园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心智,规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应该是“一幅立体多彩的画,一本有吸引力的教科书”。26中正对这些话做自己的努力。实施生态化环境工程,首先,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学校的区位优势和现有的资源进行规划设计,拿出既符合教育现代化办学标准化要求又体现生态化教育理念的建设方案。其次,抢抓创建机遇,借势借力,积极争取,多方筹集资金,分年度有步骤对学校的道路、下水道、塑胶操场、篮球场、南大门、画廊、花坛绿化、园林景点、文化长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功能教室、专用教室的改造,教育技术、信息化技术设备的添置,校园文化的打造等。真正使校园里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每一种造型、每一面墙壁、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都能育人、都能传情,都蕴含着人文、生态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的浸染与启迪。

第二、实施生态化德育工程,让德育的甘露浸润学生的心灵。

学校德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文明意识,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做合格的中学生,并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事、学会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和力量,在培养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人才的过程中,地位举足轻重。

为此,6中学进一步明确“回归主体、回归基础、回归生活、回归实践”的德育理念,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工作思路,以生活化、个性化、序列化、主体性德育为着力点,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突出主题班会、校会、夕会的的功能;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内容融入其中,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全员性的育人格局,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等高尚的思想道德。

学校首先关注的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常言道:“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学期的工作计划都把“立规矩、养习惯”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出台了《26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实行并完善日结周清制度,班主任月考核制,班级日考核通报制,“学生成长伙伴制”(小组评价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开展“每周之星、优胜小组、学习标兵、文明标兵、进步标兵、优秀学干、优秀团员等评选表彰活动;认真落实每天一个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强身健体的习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打造以四“jing ”和校风、学风为内容的班级生态文化,促其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其次关注的是拓宽育人渠道,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认真落实“学生成长导师制”,通过师生双向选择和班主任协调,让每位教师确定5-6名同学为指导对象,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帮助和指导,有效促进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转化和提高。在学生管理方面,逐渐摸索出“三自主、三参与”培养模式,实行学生干部全员值周,常规管理工作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管理;学校的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社会实践活动等由学生自主承办;俱乐部、学生社团组织、兴趣小组由学生自主组建。放手让学生参与学校决策;参与评议学校工作,评议课堂教学;参与监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创建生态化的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改变以教材为本位来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真正做到把时间、健康和能力还给学生,就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建充满生命力的高效课堂。要想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就要关注三个“生命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文本。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学生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正所谓“君子不器也”。而文本是有生命的,因为它是有生命的人写出来的其间熔铸了写作者的生命感悟或理性思辨。所以师生面对文本要用生命与之“对话”,激活其沉睡了的生命。而这种生命一旦被激活,就会使课堂教学成为生命对接与碰撞的生命场。为此,课堂教学要做到“一个突出”、“两个目标”、“三个优化”、“四个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轻负和高效,优化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法、优化集体备课,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职能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体。因此,创建生态化的高效课堂必须坚持“将一切落实到学生的学”的教学理念:

一是打造生态型教师:加强校本培训,制定了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师资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和每学期的培训计划;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技能提高,

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制定导学案和假日冲浪训练,让学生做到课前自学,课余自测;人人参与一个校级及其以上课题研究,每学期撰写一篇教科研论文,每学期开展一次“教育教学论坛”,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每周二课外活动由电教处开展现代技术培训,有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拓宽教师视野;另外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施拜师结对,发挥名、特、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捆绑式整体考核,实行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学质量捆绑式考核验收制度,以促进和谐发展,共同提高。

二是培养生态型学生:学校注重让学生享有完整愉悦的人生, 拥有幸福的明天,做到“人格健全,主动发展,个性和谐”。每个教学班,按学生的基础、性别、性格等分成5至6个小组,实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综合评价制度,只要小组在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成绩突出,学校就对小组每个成员表彰奖励,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他们合作、创新的能力,促进和谐发展。

三是建立生态型师生关系:生态型师生关系是生态学生与生态教师在民主、平等、富有创造性的环境中进行对话与互动,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教育的生动体现。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至少和一个小组的学生交朋友,每天至少和小组的每一名学生以朋友的身份谈话一次,并做好谈话记录。这样让师生情相融、心相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民主、平等、富有创造性的生态化环境中教学相长,健全师生人格,主动和谐发展。

四是大力推行“学案导学、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课堂学案、自习学案、周末学案“三案”并举,实施“四先”:内容让学生先看、问题让学生先想、题目让学生先做、答案让学生先说。上课时要求做到教师走下来,学生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师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要让学生尽情展示其生命的“原生态”,要放手让学生去表现,张扬个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探究,品尝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实施生态资源工程,注重个性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是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地方,如果眼睛只盯着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公民意识,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因此,学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和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

一是整合学校资源,绿化、美化、净化校园,打造生态和谐校园。二是开发社会资源。社会是育人的永恒的教科书。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要注重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社区资源、社区服务、社会调查,感恩活动、劳动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落

实,让学生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在生命体验中感受知识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心灵的洗礼。从而增加了学生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必须内容,尤其对开阔视野、提升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更有作用。三是利用家庭教育,补充学校教育。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例会学习、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让家庭的教育资源补充学校的教育资源。四是遵循学生个性发展规律,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加强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落实,成立组建了文学社、书画社、合唱团等社团组织及田径队、棒垒球队和英语、计算机、棋类等兴趣小组,定期举办运动会、体育节、艺术节等系列活动,成了同学们亮出精彩的自由天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彰显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实施生态化管理工程,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

生态化管理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是通过适应环境、选择模式、促进竞争、强化激励,以最终达到学校和谐发展之目的。追求的是共生、共存、共发展,执行的是“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工作原则。也就是做到尊重人、凝聚人、依靠人、发展人,让学校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

因此,在学校管理上,我们坚持“思想引领方向,机制激发活力,制度保障规范,文化滋养精神,学习带动管理,科研提升质量,创新促进发展,特色打造品牌”的治校方略。坚持追求发展、崇尚尊重,达成和谐,把学校管理逐渐从“治”的角度转移到“爱”的轨迹上来,注意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层级责任体系和民主监督机制并存,坚持民主管理,建立校园校务公开信息化平台,用多元化和发展性来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营造真诚、友善、进取的精神环境为师生发展保驾护航。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求干部和教师修炼博大的爱心,自觉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引路人,用师爱滋润心灵,成就理想,诠释教育。

“选花织锦任重道远,培桃植李继往开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校师生共同围绕既定目标,认真践行“追求最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教育”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不息”的校训,齐心描绘这幅绚丽多姿的画卷,精心打造和锤炼,定会以昂扬的斗志,不懈的追求,全新的理念,奋进的精神,在教育事业“千帆竞发”的实践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再谱新篇。徐州二十六中学定会成为培育栋梁的沃土,放飞梦想的蓝天;成为师生和谐发展的生态园。

“追求最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教育”

一、办学理念提出的背景及理论支撑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促使学校办学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六中紧紧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牢牢把握住学校的区位优势,秉承办学传统,践行当前新的教育思想,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提炼并确立了“追求最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教育” 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走上了理性发展之路。

六中地处中山北路九龙湖畔,鼓楼区的“绿肺”——鼓楼生态园中。学校占地面积70亩左右,校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齐备,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整洁优雅,育人氛围浓郁。

学校1958年建校,前身为朱庄农业中学。自建校之日起至上个世纪末,6 中人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养鱼种藕筹资金,开山采石建校园,艰苦奋斗谋发展,给高一级学校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合格公民。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开发个体生命潜能,顺应并促进每个生命自主的、可持续性的个性化的发展,艺体特长生的培养成绩显著。尤其是学校抓住徐州市城市建设重心北移、北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有了极大改善的机遇,加大科学规范管理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拥有了现代化的电教实验中心大楼和教学大楼,装备了9口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和两口学生计算机房。建立了校园网络系统,并入了互联网。有“三机一幕”系统和校园广播系统。有标准的田径场地和舞蹈房、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图书馆、学生餐厅等基础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深厚的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育人资源,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市文明单位”、“市最安全校园”、“市园林式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和国际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世纪教育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 而是转向对学习者新型人格的培养;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生存。”教育观念的转变促使学校办学理念纷纷转向,“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教育思想逐渐深入师心。自然物的生长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才的健康成长同样也需要宽松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滋润。现代教育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

体既包括教育活动内部的教师、学生、课堂、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诸要素的亲和、融洽与和谐统一,也包括教育活动与整个育人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的协同互动、和谐统一,把融洽、和谐的精神贯注于教育的每一个有机的要素和环节之中,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整体,使人才健康成长所需的土壤、阳光、营养、水分、空气等各种因素产生和谐共振,达到生态和谐的育人目的。每个师生都是生命的个体,他们同是自然、社会这个共同体中的成员,却又是有着差异的个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发出的体现着不同思维的声音犹如交响乐团在和谐的演奏,音色音阶都不同的乐器发挥其差异性却又和谐地流淌出美妙的音乐。

二、学校办学理念内容阐释

6中确立的“追求最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教育”,就是崇尚自然,尊重生命,关注学生发展,张扬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自主的可持续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关注: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学得更好,品学兼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指导和帮助;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要创造条件促进发展;有困惑和烦恼的学生要充满热情,体贴关爱。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教师充满创新的活力,学生充满青春的朝气,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校园真正成为师生放飞自己理想的乐园。

“生态化教育”,就是要在生态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指导下,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来思考学校教育问题, 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的原生态教育资源,在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克服非生态的、违背教育规律的、反人性的短期行为,不断创建学校自然生态的教育环境,营造学校人文生态的教育氛围,赋予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的空间,激励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和希望,引领每一个学生不断在成功中找到自己的快乐。让每一位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中潜能得以开发,特长得以拓展,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引导教育行为

目前,学校紧紧围绕区文教体局“完成三项任务、力争两个一流、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任务,紧紧抓住教育现代化创建的机遇,坚持“追求最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教育”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不息”的校训,加强校风(求真、尚善、崇美),教风(爱生、敬业、善导 )和学风(励志、勤学、善思)建设,以“生态化教育”为载体,着力实施“五大工程”(生态化环境、生态化德育、生态化教学、生态化资源、生态化管理)建设。丰富学校内涵,充分开发个体生命潜能,顺应并促进每个生命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打造学校特色,大力营造“生态和谐校园”。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

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经过三年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学生有特长、教师有个性、学校有特色,和谐发展,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现代化品牌初中。

为此,我们精心组织、认真落实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让学校更有朝气;让教学更添智慧;让学校更具美感;让教育更富创造;让师生更加和谐,打造“生态和谐校园”。

第一、实施生态化环境工程,用校园文化开启智慧之窗。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创建和谐校园,首先就是要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园。美丽的校园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心智,规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应该是“一幅立体多彩的画,一本有吸引力的教科书”。26中正对这些话做自己的努力。实施生态化环境工程,首先,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学校的区位优势和现有的资源进行规划设计,拿出既符合教育现代化办学标准化要求又体现生态化教育理念的建设方案。其次,抢抓创建机遇,借势借力,积极争取,多方筹集资金,分年度有步骤对学校的道路、下水道、塑胶操场、篮球场、南大门、画廊、花坛绿化、园林景点、文化长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功能教室、专用教室的改造,教育技术、信息化技术设备的添置,校园文化的打造等。真正使校园里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每一种造型、每一面墙壁、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都能育人、都能传情,都蕴含着人文、生态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的浸染与启迪。

第二、实施生态化德育工程,让德育的甘露浸润学生的心灵。

学校德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文明意识,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做合格的中学生,并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事、学会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和力量,在培养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人才的过程中,地位举足轻重。

为此,6中学进一步明确“回归主体、回归基础、回归生活、回归实践”的德育理念,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工作思路,以生活化、个性化、序列化、主体性德育为着力点,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突出主题班会、校会、夕会的的功能;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内容融入其中,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全员性的育人格局,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等高尚的思想道德。

学校首先关注的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常言道:“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学期的工作计划都把“立规矩、养习惯”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出台了《26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实行并完善日结周清制度,班主任月考核制,班级日考核通报制,“学生成长伙伴制”(小组评价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开展“每周之星、优胜小组、学习标兵、文明标兵、进步标兵、优秀学干、优秀团员等评选表彰活动;认真落实每天一个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强身健体的习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打造以四“jing ”和校风、学风为内容的班级生态文化,促其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其次关注的是拓宽育人渠道,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认真落实“学生成长导师制”,通过师生双向选择和班主任协调,让每位教师确定5-6名同学为指导对象,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帮助和指导,有效促进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转化和提高。在学生管理方面,逐渐摸索出“三自主、三参与”培养模式,实行学生干部全员值周,常规管理工作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管理;学校的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社会实践活动等由学生自主承办;俱乐部、学生社团组织、兴趣小组由学生自主组建。放手让学生参与学校决策;参与评议学校工作,评议课堂教学;参与监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创建生态化的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改变以教材为本位来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真正做到把时间、健康和能力还给学生,就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建充满生命力的高效课堂。要想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就要关注三个“生命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文本。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学生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正所谓“君子不器也”。而文本是有生命的,因为它是有生命的人写出来的其间熔铸了写作者的生命感悟或理性思辨。所以师生面对文本要用生命与之“对话”,激活其沉睡了的生命。而这种生命一旦被激活,就会使课堂教学成为生命对接与碰撞的生命场。为此,课堂教学要做到“一个突出”、“两个目标”、“三个优化”、“四个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轻负和高效,优化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法、优化集体备课,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职能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体。因此,创建生态化的高效课堂必须坚持“将一切落实到学生的学”的教学理念:

一是打造生态型教师:加强校本培训,制定了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师资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和每学期的培训计划;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技能提高,

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制定导学案和假日冲浪训练,让学生做到课前自学,课余自测;人人参与一个校级及其以上课题研究,每学期撰写一篇教科研论文,每学期开展一次“教育教学论坛”,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每周二课外活动由电教处开展现代技术培训,有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拓宽教师视野;另外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施拜师结对,发挥名、特、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捆绑式整体考核,实行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学质量捆绑式考核验收制度,以促进和谐发展,共同提高。

二是培养生态型学生:学校注重让学生享有完整愉悦的人生, 拥有幸福的明天,做到“人格健全,主动发展,个性和谐”。每个教学班,按学生的基础、性别、性格等分成5至6个小组,实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综合评价制度,只要小组在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成绩突出,学校就对小组每个成员表彰奖励,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他们合作、创新的能力,促进和谐发展。

三是建立生态型师生关系:生态型师生关系是生态学生与生态教师在民主、平等、富有创造性的环境中进行对话与互动,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教育的生动体现。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至少和一个小组的学生交朋友,每天至少和小组的每一名学生以朋友的身份谈话一次,并做好谈话记录。这样让师生情相融、心相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民主、平等、富有创造性的生态化环境中教学相长,健全师生人格,主动和谐发展。

四是大力推行“学案导学、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课堂学案、自习学案、周末学案“三案”并举,实施“四先”:内容让学生先看、问题让学生先想、题目让学生先做、答案让学生先说。上课时要求做到教师走下来,学生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师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要让学生尽情展示其生命的“原生态”,要放手让学生去表现,张扬个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探究,品尝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实施生态资源工程,注重个性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是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地方,如果眼睛只盯着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公民意识,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因此,学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和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

一是整合学校资源,绿化、美化、净化校园,打造生态和谐校园。二是开发社会资源。社会是育人的永恒的教科书。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要注重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社区资源、社区服务、社会调查,感恩活动、劳动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落

实,让学生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在生命体验中感受知识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心灵的洗礼。从而增加了学生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必须内容,尤其对开阔视野、提升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更有作用。三是利用家庭教育,补充学校教育。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例会学习、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让家庭的教育资源补充学校的教育资源。四是遵循学生个性发展规律,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加强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落实,成立组建了文学社、书画社、合唱团等社团组织及田径队、棒垒球队和英语、计算机、棋类等兴趣小组,定期举办运动会、体育节、艺术节等系列活动,成了同学们亮出精彩的自由天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彰显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实施生态化管理工程,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

生态化管理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是通过适应环境、选择模式、促进竞争、强化激励,以最终达到学校和谐发展之目的。追求的是共生、共存、共发展,执行的是“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工作原则。也就是做到尊重人、凝聚人、依靠人、发展人,让学校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

因此,在学校管理上,我们坚持“思想引领方向,机制激发活力,制度保障规范,文化滋养精神,学习带动管理,科研提升质量,创新促进发展,特色打造品牌”的治校方略。坚持追求发展、崇尚尊重,达成和谐,把学校管理逐渐从“治”的角度转移到“爱”的轨迹上来,注意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层级责任体系和民主监督机制并存,坚持民主管理,建立校园校务公开信息化平台,用多元化和发展性来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营造真诚、友善、进取的精神环境为师生发展保驾护航。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求干部和教师修炼博大的爱心,自觉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引路人,用师爱滋润心灵,成就理想,诠释教育。

“选花织锦任重道远,培桃植李继往开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校师生共同围绕既定目标,认真践行“追求最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教育”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不息”的校训,齐心描绘这幅绚丽多姿的画卷,精心打造和锤炼,定会以昂扬的斗志,不懈的追求,全新的理念,奋进的精神,在教育事业“千帆竞发”的实践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再谱新篇。徐州二十六中学定会成为培育栋梁的沃土,放飞梦想的蓝天;成为师生和谐发展的生态园。


相关文章

  • 生态园林式的校园景观设计
  • 生态园林式的校园景观设计 --以东北师范大学校园为例 摘要:校园是以聚集师生为主体的生态单元,校园内的师生主体和各类环境因素的总和,称为校园生态系统.高度人工化是校园生态环境区别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最突出的特征.师生对于校园生态系统的作用,表现 ...查看


  • 美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_吴琼
  • 2010年第11期(总第233期 ) EDUCAT I O N E XPLORAT I O N N o 11, 2010 Ser i a lN o 233 美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吴 琼, 林筱彬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查看


  • 创新人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
  • 摘    要: 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关系到创新人才的培养.成长和价值实现.如何优化当前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环境是此问题的关键,而在创新人才的社会物质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中,应重点抓住人文生态环境的建设,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环境 ...查看


  • 生态心理学的理论取向及其意义_何文广
  • 2012年7月第4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Jul ,2012No.4 生态心理学的理论取向及其意义 何文广,宋广文 摘 要:生 ...查看


  • 美轮美奂花卉园艺公司商业计划书
  • 目录 目录 ............................................................................................................. 1 第一 ...查看


  • 浅谈园林城市建设
  • 浅谈园林城市建设 蓝素平 大埔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摘广东 梅州 514021 要: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和现代的园林基础上,密切结合城市发展,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以整个城市范围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 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 ...查看


  • 景观绿化规划设计方案
  • 此文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一.项目概况 某某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北纬34°54'-35°43',东经107°45'-108°30'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某某市银,南 ...查看


  • 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略论
  • 摘要:根据目前我国绿地景观规划发展的现状,提出完整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3个层次,建议城市绿地应遵循因地制宜.多层次的生态的系统规划.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适宜性: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 为了迎接2008奥运,我 ...查看


  • 现代教学理念精选
  • 主题拓展教学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思维方式,通过树木看见森林:其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从最接近学生的起点,走向最远的终点:主题拓展教学是以主题为核心构建教学的主干脉络,一堂课围绕一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