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身经历的苏联卫国战争

  编者按:唐铎,1904年出生于湖南益阳一个农民家庭,中共党员。1925年,奉命赴苏联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此后,在苏联空军工作、战斗了28个春秋。1955年,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1983年,他因病逝世。本文系徐建源根据唐铎对自己在苏联空军工作、战斗的讲述记录而整理。

  战争风暴来临

  一天早晨,我到一家商店里去买东西,突然听到从柜台上的收音机里传出愤怒的声音:“希特勒德国法西斯背信弃义,向我国发动进攻……”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把顾客和营业员都惊呆了。人们露出惊恐、焦虑的眼神,屏声敛气地听着广播,只有不懂事的孩子仍在跑着、跳着。

  这天是1941年6月22日。

  当我快步跑回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时,学院里已是人声鼎沸,大家议论纷纷,慷慨激昂,中心话题就一个,即在苏维埃祖国面临危急之时,作为军人,唯一的选择就是上前线。经过讨论,我们系全体师生一致决定给斯大林写信,要求上前线,誓死保卫苏维埃政权。

  但是,我们的要求没实现。据说,斯大林命令所有军校学员一律继续学习,不准调动,待完成学业之后,再说上前线的事。

  驾驶强击机作战

  毕业后,我被分到利比茨克空军高级军官学校当了一名少校教官。我曾多次欢送毕业学员奔赴前线。每次欢送他们,我的心都会同他们一起飞往前线。和其他许多教官一样,我也曾多次要求上前线,希望直接同德国鬼子作战。但直到1944年夏天,我的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

  那年的六七月间,学校首长宣布上级命令,任命我为空军第74团见习副团长,立即到白俄罗斯军区的空军部队报到。我欣喜若狂,当天就同另外20多名教官一起,乘火车出发了。

  初到前线的我恨不得马上投入战斗。

  经过团部指挥员同意,我终于要直接参加作战了。

  开始,我驾驶的是佩-2式轰炸机,后来,则一直驾驶伊尔-2式强击机进行作战。这种强击机装有强大的射击武器和轰炸武器,以机动性能强、操控简便著称,机上有两个座位,可容驾驶员及射击员各一人。驾驶员坐在前面负责驾驶飞机,使用射击武器,射击员坐在后面负责保护飞机,预防从后面来的敌机的攻击。

  有一段时间,我和一位名叫马利诺夫的中尉飞行员合作。一次,我们正坐在飞机里谈话,突然接到起飞命令,任务是到敌我交战区域,以低空或超低空飞行,按地面部队指挥员要求,对敌方目标施行攻击。当我驾机临近战区时,地面部队指挥员指示将敌人用来撤退的桥梁炸毁。我判明了方位,立即压低机头俯冲下去,同时开动机关枪和机关炮,随后投掷炸弹。当我驾机上升时,马利诺夫中尉即向桥梁射击。当我回头俯瞰河上的桥梁时,那里已是一片混乱。这时,地面部队指挥员命令说:“轰炸成功,可以返航。”

  类似这样的战斗,我曾多次参加,有时一天就要参加三五次之多。

  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位射击员去执行轰炸敌军一个指挥部的任务。当接近敌军防御阵地时,我采取低空飞行,强行通过敌方防空炮火防线,迅速接近了攻击目标。那是一座平房,目标不很明显,投弹难以命中。我采取超低空飞行,进行大攻角俯冲,并和射击员同时投弹、射击。这样连续进行了两次轰炸,那座平房彻底没了踪影。当我迅速退出战斗,在返回途中和射击员说话时,却没有得到回应,我还以为他过度疲劳睡过去了。当飞机降落停稳后,我才发现他已经中弹牺牲了。

  这种情况在战争中是常有的现象。我们每次执行任务回来,经常不是后面的射击员就是前面的驾驶员受伤或牺牲了。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往往把牺牲者拖下去,把飞机抢修一下,再换上另一个人,又立即起飞,接着参加战斗。

  激战东普鲁士

  东普鲁士原是德国进攻苏联和波兰的战略基地,希特勒的大本营“狼穴”即设在东普鲁士拉斯登堡附近地下掩蔽部里。

  东普鲁士战役从1945年1月中旬开始到4月底结束。战役打响后,我所在的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首先向莫斯特堡发动了进攻。战斗极为激烈,仅两天就消耗了上千车皮的弹药,整个战场硝烟弥漫,大地在颤抖,空气仿佛也在燃烧。炮火稍停,我们空军立即起飞,抵近敌军投掷重磅炸弹。

  有一天,我连续起飞6次,与我同机出战的射击员3名受重伤,1名牺牲,1名受轻伤。当晚,我受到了上级嘉奖。我很庆幸,也很不平静,面对战友的受伤或牺牲,我的内心升腾着复仇的火焰。

  苏联红军向海尔斯贝格筑垒地区德军发动的总攻开始了。在这次总攻中,我们空军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大批强击机按照集团军的命令,组成以30架为一组的临时编队,共10组,一组一组分批次每天晚间采用超低空飞行,在德寇驻地三五十米的上空射击投弹。经过十多天的激战,终于歼灭了这批15万余人的守敌。

  攻陷杰尼斯别克

  杰尼斯别克是东普鲁士战役中德军守备最严密的一个城市据点。敌人在那里构筑了三道防御工事。据说仅在市中心的一座古堡中,就有几千名死心踏地的法西斯分子。

  在发起总攻的前几天,我空军重型轰炸机不分白天黑夜对杰尼斯别克进行猛烈轰炸。总攻开始后,我继续轮番向这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连续射击轰炸。我们从空中能清楚地看到:敌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被炸毁,火光四起中垂死挣扎的敌人疯狂反扑,英勇的红军战士冒着炮火奋不顾身地向前冲锋,红军的坦克像一座座小山似的向德军压了过去,逼得他们抱头鼠窜。

  4月9日,苏联红军以锐不可当的攻势,终于攻克了这座熊熊燃烧着的城市。

  攻克杰尼斯别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德军失掉了在东方最大的要塞和支撑点。听说,希特勒为失掉杰尼斯别克而暴跳如雷,缺席审判并宣布将该城市守备司令拉什处以死刑。

  依依惜别的深情

  1945年5月11日,我奉命离开战场,返回莫斯科。

  这时,德国已宣布无条件投降,苏军上下,连同苏联各族人民,都沉浸在胜利的狂喜之中。我所在的74团,也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在大会上我才知道,从战争开始时就在这个团的老战士、老飞行员,只剩下几个人了――除少数提职调出外,有一部分受伤被送回后方医院,但大部分则阵亡了。开会时,一一宣读了这些人的名字。会场上庄严肃穆,弥漫着对阵亡战友的深切怀念和哀悼。

  我特别怀念一位战友。有一天,我驾驶伊尔-2式强击机着陆之后,才发现我身后座舱中的射击员已被敌机射中牺牲了。他是一位刚满30岁但久经空战考验的英雄,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卫国战争爆发时,他就已是一个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了。战事一起,他就告别年轻的妻子飞到前线。我曾亲眼看到他充满柔情地思念妻子和尚未见过面的孩子的神态。他对我说:“我太想念他们了!”我和他同机起飞前,见他又亲吻妻子和孩子的照片,就同他开玩笑说:“算了吧,马上就要胜利了,等着战后回家再吻吧!”他会心地笑了。当战友们把他的遗体从后舱拖出来时,他的手指还紧扣在枪机上,眼睛直盯着前方,子弹已全部打完了。由此可以断定,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坚持战斗。

  我的这位战友名叫阿斯洛夫,他曾经给我讲过他妹妹的故事。他妹妹也是一位红军战士,在紧急关头奉命去执行任务,途中却遇到一个经不起考验、企图叛变的人。她妹妹机智地与之展开搏斗,将那个叛徒给枪决了,但自己也因受伤流血过多牺牲了。而她的母亲却还在后方等待她的归来。

  在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中,像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数以千万计的苏联红军将士、游击队员,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为了从敌人手中解放自己的土地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的鲜血和生命。

  (李云贵荐自《党史纵横》2015年第2期)

  编者按:唐铎,1904年出生于湖南益阳一个农民家庭,中共党员。1925年,奉命赴苏联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此后,在苏联空军工作、战斗了28个春秋。1955年,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1983年,他因病逝世。本文系徐建源根据唐铎对自己在苏联空军工作、战斗的讲述记录而整理。

  战争风暴来临

  一天早晨,我到一家商店里去买东西,突然听到从柜台上的收音机里传出愤怒的声音:“希特勒德国法西斯背信弃义,向我国发动进攻……”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把顾客和营业员都惊呆了。人们露出惊恐、焦虑的眼神,屏声敛气地听着广播,只有不懂事的孩子仍在跑着、跳着。

  这天是1941年6月22日。

  当我快步跑回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时,学院里已是人声鼎沸,大家议论纷纷,慷慨激昂,中心话题就一个,即在苏维埃祖国面临危急之时,作为军人,唯一的选择就是上前线。经过讨论,我们系全体师生一致决定给斯大林写信,要求上前线,誓死保卫苏维埃政权。

  但是,我们的要求没实现。据说,斯大林命令所有军校学员一律继续学习,不准调动,待完成学业之后,再说上前线的事。

  驾驶强击机作战

  毕业后,我被分到利比茨克空军高级军官学校当了一名少校教官。我曾多次欢送毕业学员奔赴前线。每次欢送他们,我的心都会同他们一起飞往前线。和其他许多教官一样,我也曾多次要求上前线,希望直接同德国鬼子作战。但直到1944年夏天,我的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

  那年的六七月间,学校首长宣布上级命令,任命我为空军第74团见习副团长,立即到白俄罗斯军区的空军部队报到。我欣喜若狂,当天就同另外20多名教官一起,乘火车出发了。

  初到前线的我恨不得马上投入战斗。

  经过团部指挥员同意,我终于要直接参加作战了。

  开始,我驾驶的是佩-2式轰炸机,后来,则一直驾驶伊尔-2式强击机进行作战。这种强击机装有强大的射击武器和轰炸武器,以机动性能强、操控简便著称,机上有两个座位,可容驾驶员及射击员各一人。驾驶员坐在前面负责驾驶飞机,使用射击武器,射击员坐在后面负责保护飞机,预防从后面来的敌机的攻击。

  有一段时间,我和一位名叫马利诺夫的中尉飞行员合作。一次,我们正坐在飞机里谈话,突然接到起飞命令,任务是到敌我交战区域,以低空或超低空飞行,按地面部队指挥员要求,对敌方目标施行攻击。当我驾机临近战区时,地面部队指挥员指示将敌人用来撤退的桥梁炸毁。我判明了方位,立即压低机头俯冲下去,同时开动机关枪和机关炮,随后投掷炸弹。当我驾机上升时,马利诺夫中尉即向桥梁射击。当我回头俯瞰河上的桥梁时,那里已是一片混乱。这时,地面部队指挥员命令说:“轰炸成功,可以返航。”

  类似这样的战斗,我曾多次参加,有时一天就要参加三五次之多。

  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位射击员去执行轰炸敌军一个指挥部的任务。当接近敌军防御阵地时,我采取低空飞行,强行通过敌方防空炮火防线,迅速接近了攻击目标。那是一座平房,目标不很明显,投弹难以命中。我采取超低空飞行,进行大攻角俯冲,并和射击员同时投弹、射击。这样连续进行了两次轰炸,那座平房彻底没了踪影。当我迅速退出战斗,在返回途中和射击员说话时,却没有得到回应,我还以为他过度疲劳睡过去了。当飞机降落停稳后,我才发现他已经中弹牺牲了。

  这种情况在战争中是常有的现象。我们每次执行任务回来,经常不是后面的射击员就是前面的驾驶员受伤或牺牲了。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往往把牺牲者拖下去,把飞机抢修一下,再换上另一个人,又立即起飞,接着参加战斗。

  激战东普鲁士

  东普鲁士原是德国进攻苏联和波兰的战略基地,希特勒的大本营“狼穴”即设在东普鲁士拉斯登堡附近地下掩蔽部里。

  东普鲁士战役从1945年1月中旬开始到4月底结束。战役打响后,我所在的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首先向莫斯特堡发动了进攻。战斗极为激烈,仅两天就消耗了上千车皮的弹药,整个战场硝烟弥漫,大地在颤抖,空气仿佛也在燃烧。炮火稍停,我们空军立即起飞,抵近敌军投掷重磅炸弹。

  有一天,我连续起飞6次,与我同机出战的射击员3名受重伤,1名牺牲,1名受轻伤。当晚,我受到了上级嘉奖。我很庆幸,也很不平静,面对战友的受伤或牺牲,我的内心升腾着复仇的火焰。

  苏联红军向海尔斯贝格筑垒地区德军发动的总攻开始了。在这次总攻中,我们空军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大批强击机按照集团军的命令,组成以30架为一组的临时编队,共10组,一组一组分批次每天晚间采用超低空飞行,在德寇驻地三五十米的上空射击投弹。经过十多天的激战,终于歼灭了这批15万余人的守敌。

  攻陷杰尼斯别克

  杰尼斯别克是东普鲁士战役中德军守备最严密的一个城市据点。敌人在那里构筑了三道防御工事。据说仅在市中心的一座古堡中,就有几千名死心踏地的法西斯分子。

  在发起总攻的前几天,我空军重型轰炸机不分白天黑夜对杰尼斯别克进行猛烈轰炸。总攻开始后,我继续轮番向这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连续射击轰炸。我们从空中能清楚地看到:敌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被炸毁,火光四起中垂死挣扎的敌人疯狂反扑,英勇的红军战士冒着炮火奋不顾身地向前冲锋,红军的坦克像一座座小山似的向德军压了过去,逼得他们抱头鼠窜。

  4月9日,苏联红军以锐不可当的攻势,终于攻克了这座熊熊燃烧着的城市。

  攻克杰尼斯别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德军失掉了在东方最大的要塞和支撑点。听说,希特勒为失掉杰尼斯别克而暴跳如雷,缺席审判并宣布将该城市守备司令拉什处以死刑。

  依依惜别的深情

  1945年5月11日,我奉命离开战场,返回莫斯科。

  这时,德国已宣布无条件投降,苏军上下,连同苏联各族人民,都沉浸在胜利的狂喜之中。我所在的74团,也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在大会上我才知道,从战争开始时就在这个团的老战士、老飞行员,只剩下几个人了――除少数提职调出外,有一部分受伤被送回后方医院,但大部分则阵亡了。开会时,一一宣读了这些人的名字。会场上庄严肃穆,弥漫着对阵亡战友的深切怀念和哀悼。

  我特别怀念一位战友。有一天,我驾驶伊尔-2式强击机着陆之后,才发现我身后座舱中的射击员已被敌机射中牺牲了。他是一位刚满30岁但久经空战考验的英雄,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卫国战争爆发时,他就已是一个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了。战事一起,他就告别年轻的妻子飞到前线。我曾亲眼看到他充满柔情地思念妻子和尚未见过面的孩子的神态。他对我说:“我太想念他们了!”我和他同机起飞前,见他又亲吻妻子和孩子的照片,就同他开玩笑说:“算了吧,马上就要胜利了,等着战后回家再吻吧!”他会心地笑了。当战友们把他的遗体从后舱拖出来时,他的手指还紧扣在枪机上,眼睛直盯着前方,子弹已全部打完了。由此可以断定,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坚持战斗。

  我的这位战友名叫阿斯洛夫,他曾经给我讲过他妹妹的故事。他妹妹也是一位红军战士,在紧急关头奉命去执行任务,途中却遇到一个经不起考验、企图叛变的人。她妹妹机智地与之展开搏斗,将那个叛徒给枪决了,但自己也因受伤流血过多牺牲了。而她的母亲却还在后方等待她的归来。

  在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中,像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数以千万计的苏联红军将士、游击队员,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为了从敌人手中解放自己的土地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的鲜血和生命。

  (李云贵荐自《党史纵横》2015年第2期)


相关文章

  • 读_动物农场_二_
  • 读<动物农场>(二)李 零 我在一九三六年以后写的每一篇严肃的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和拥护民主社会主义的,当然是根据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奥威尔:<我为什么写作>) 在我看来,人们只有一视同仁地坚持要英 ...查看


  •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 苏教版高中第二册第二四单元 一个人的遭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和平的愿望,战争的罪恶. 2.情感目标:启迪学生反思战争的危害,珍视和平和生命.. 3.能力目标:心理描写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查看


  • 名人的成功心得_肖洛霍夫的故事
  • 米哈依尔·亚历山大诺维奇·肖洛霍夫(Mиxаил AлekcaHдpoBч Шoлoxob,1905-1984),当代最著名的苏联作家之一,1905年出生在顿河流域,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世界声誉的文学巨匠.1926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l ...查看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复习资料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是苏联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中最激动人心的作品之一.小说叙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查看


  • 准确认识和评价斯大林模式
  • 扩 迷澳 扩 一 飞 扩 飞 扩 , 飞 广 飞 扩气 护 认 气 才 气 嚎 安 识 演 匆 和 飞 广 少 上 . 护 . 甲 ' ' . ' 飞 声 演 瓦 飞 才 飞 扩 匹 人逐 竺 薛伟 强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时期 形成的一 种 ...查看


  • 儒雅知文英雄将
  • 1 1920年,我出生在江苏无锡洛社镇霞臬村(今下高村)一个七口的农民家庭,祖辈世代以种田为业.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素来以"鱼米之乡"名闻天下,自古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但是从我出生起,家中的 ...查看


  • 我的战友毛岸英
  • 2010年12月19日,笔者有幸采访到了著名军旅作家杨大群老先生.杨老是一位发表了2000多万字文学作品.闻名遐迩的高产作家,尽管已年过八旬,仍精神矍铄.银发满头,浓密的白发粗壮闪亮,呈放射线状张扬地"炸立"着,仿佛有股 ...查看


  • 外交决策始于一个说法和定义
  • 2013年12月10日 08:22:14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6 外交决策始于一个说法和定义. 在国际政治和外交中,双方的争夺通常从口水战开始,在打口水战之前,大家争夺的是话语权.在张嘴说理之前,如何界定一个热点问题,这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 ...查看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概述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介绍: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俄罗斯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 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