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临床药学、

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应用心理等40学时各专业用)

编写者:刘绍壮

审定人:徐飞

教研室主任:隋鸿锦

大连医科大学 2012年4月

第一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骨总论、躯干骨、附肢骨、颅骨 二、重点要求:

1、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肋的概念和真、假、浮肋的划分。 5、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概念。 6、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的位臵及意义。 7、上、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和排列。

8、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臵 和主要形态结构。

9、上、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肩胛冈、肩峰、锁骨、肱骨内、外 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和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髌骨、胫 骨粗隆、内踝和外踝等。 10、颅的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11、颅底内面的三个颅窝及其重要结构。 12、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 13、颅的骨性标志的位臵和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

(一)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安排值日制度。 (二)简述

1、以带教形式,利用托盘中的示教标本,引导学生观察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以带教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骶骨的形态。 3、四肢骨的配部(结合骨架); 4、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三)示教

1、髋骨 :髋臼、髋臼切迹、闭孔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耳状面、弓状线

耻骨: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 、耻骨联合面 坐骨: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孔

2、整颅: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筛孔、视神经管、垂体窝、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内耳门、颈静脉孔、

舌下神经管、枕骨大孔、眶下裂、梨状孔、翼点、颧弓、 关节结节、下颌窝、外耳门、乳突、枕髁 (四)巡回指导学生自学:(此部时间应在1小时以上) 1、各部椎骨的特征 2、肋骨 3、胸骨

4、肩胛骨:喙突、关节盂、肩胛冈、肩峰

肱骨:肱骨头、大小结节、桡神经沟、内外上髁、滑车、肱骨小头 尺骨:鹰嘴、冠突、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茎突 桡骨: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桡骨粗隆、尺切迹、桡骨茎突 股骨:股骨头、股骨头凹、股骨颈、大小转子、粗线、内外侧髁 胫骨:内、外侧髁、胫骨粗隆、内踝 腓骨:外踝 (五)小结

1、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2、胸骨角的位臵及意义。 四、复习思考:

1、骨在形态上有哪些类型?其构造和功能怎样? 2、椎骨有哪些共同特征?各部椎骨又有哪些各自的特点? 3、比较上、下肢骨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4、颅骨的分部,各部由哪些骨组成?

5、在活体上可摸到哪些骨性标志?有何临床意义?

第二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全身骨连接 二、重点要求:

1、滑膜关节的结构、分类及运动形式。

2、椎骨间连结各结构的位臵、形态结构及功能。 3、脊柱的组成、生理弯曲和功能。 4、骨性胸廓的组成及功能。 5、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及运动。

6、胸锁关节的组成及特点;肩、肘和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 运动;拇指腕掌关节的运动。

7、骨盆的组成、界线及分部;髋、膝和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

运动;足弓的构成。 三、教学安排: (一)复习提问 (二)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1、椎骨间连结:重点观察黄韧带、椎间盘(纤维环、髓核)、 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2、颞下颌关节和胸锁关节:注意观察关节盘。

3、肩关节:注意观察特点及关节盂缘、肱二头肌长头腱。 4、肘关节:注意观察桡骨环状韧带。 5、桡腕关节:注意观察关节盘。

6、骨盆:注意观察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坐骨大、小孔。 7、髋关节:注意观察股骨头韧带、髋臼唇。

8、膝关节:注意观察髌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半月板。 (三)示教:

示教上述主要内容。 (四)小结:

1、椎骨间连结的形式(结合骨连结总论)。 2、颞下颌关节的组成与脱位的关系。 3、上、下肢六大关节的对应比较。 四、复习思考:

1、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有哪些?各有何功能? 2、脊柱和胸廓各由哪些骨构成?其运动如何? 3、椎间盘的位臵、构造、功能和临床意义。 4、试比较上、下肢六大关节形态结构的异同。 5、骨盆在连结和组成上有何特点?

6、为什么膝关节在急骤伸直时和旋转时有可能造成半月板损伤? 7、为什么足跖屈时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

第三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全身肌 二、重点要求:

1、骨骼肌的形态结构。

2、头肌的分部,各咀嚼肌的位臵。

3、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肋间肌的位臵和形态。

4、膈的位臵、形态、运动及三个裂孔。

5、腹肌的层次、名称、作用;腹直肌鞘、白线、腹股沟韧带及 腹股沟管的概念。

6、四肢肌的分部、各部的分群。

7、上、下肢带肌、臂肌和大腿肌的配布、主要肌的名称、位臵 及作用。小腿三头肌的位臵及作用。 8、前臂肌、手肌和小腿肌各群的作用。 三、教学安排: (一)复习提问 (二)示教

1、 头颈肌:咀嚼肌,胸锁乳突肌

2、 躯干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小肌,前锯肌;膈;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鞘 3、 上肢肌:上肢带肌,臂肌

4、 下肢肌:髂腰肌;臀大、中、小肌,梨状肌;大腿肌;小腿三头肌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四)小结

1、 全身主要肌的作用 2、 前臂肌各群的作用 3、 小腿肌各群的作用 四、复习思考:

1、腱膜与筋膜有何区别? 2、何谓腱鞘和滑液囊?

3、膈的起止、形态、孔裂和通过的结构。 4、试述腹股沟管。

5、在脐上经腹直肌切口要经过几层才能到达腹膜腔?

6、说明上肢肌和下肢肌的分部与分群。前臂肌各群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第四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消化系统、腹膜 二、重点要求:

1、 胸腹部的标志线和分区。消化系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划分。

2、 咽峡的构成;牙的形态、构造和牙式;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颏舌肌的作用;口腔腺

的位臵和其导管的开口部位。

3、 咽的位臵、分部、主要结构及交通;食管的形态和狭窄部位。 4、 胃的位臵和形态分部;十二指肠的位臵、分部;空回肠的划分。

5、 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的分部;直肠和肛

管的主要形态结构。

6、 肝的位臵和形态结构;胆囊的位臵、形态和功能;输胆管道的组成及胆汁的产生和排

出途径。胰的位臵。

7、 腹膜的概念和分部、腹膜腔的概念。腹膜被覆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重要结构(网

膜、系膜和韧带)的概念。 三、教学安排: (一) 复习提问 1、 复习上次课内容 2、 提问消化系理论内容 (二)示教

1、舌的乳头;咽的位臵、分部及主要结构(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 枕、咽隐窝、梨状隐窝);胃的形态、结构;十二指肠分部。 2、回盲部结构;结肠的特点;肛管的内部结构。 3、肝的形态;肝外胆道的组成。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腹膜模型。 (四)小结 1、牙式的应用 2、咽的交通 3、 咽淋巴环的概念 4、 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5、 以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为例,小结: (1)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2) 腹壁的层次结构 (3) 如何区分大肠和小肠 (4) 如何寻找阑尾 四、复习思考:

1、说明牙的排列、形态及构造

2、舌粘膜有几种舌乳头,哪些含有味蕾? 3、简述口腔腺的组成、位臵、形态和腺管开口部位 4、咽的分部及交通

5、食管的分部、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如何? 6、阑尾根部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何处? 7、在临床上,如何区分大肠和小肠?

8、试述肝外胆道的组成和开口部位以及胆汁的产生部位和排泄途径。

第五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呼吸、泌尿、生殖系、会阴 二、重点要求:

1、 呼吸系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划分。 2、 鼻腔的分部及主要形态;鼻旁窦的开口位臵。 3、 喉的位臵、软骨,喉腔的形态结构。 4、 气管的位臵、结构特点,左右支气管的差别。 5、 肺的形态、位臵和分叶。 6、 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

7、 泌尿系的组成。肾的位臵、形态和结构。

8、 输尿管的形态和狭窄位臵;膀胱的位臵、形态,膀胱三角的概念。 9、 男性生殖器的分部及各部包括的器官。

10、输精管的形态和行径;精索的概念;前列腺的形态、位臵。 11、阴茎的构成;男性尿道的分部和形态结构特点(狭窄、弯曲等)。 12、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及各部包括的器官。 13、卵巢、子宫的位臵、形态和固定装臵。

14、输卵管的位臵、分部及各部形态结构;阴道穹的概念。 15、乳房的位臵、形态和结构特点。 16、会阴的概念、界限和分区;盆膈的构成。 三、教学安排: (一)复习提问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提问呼吸、泌尿、生殖系理论内容 (二)示教

1、鼻腔外侧壁的结构;喉软骨及其连结(弹性圆锥),喉腔的结构;气管 及其分叉;肺的形态。

2、肾的外形、肾窦及内构;输尿管;膀胱三角。

3、睾丸;附睾,输精管,精索;前列腺,精囊;男性尿道的特点。 4、卵巢及其韧带;输卵管的位臵及形态结构;子宫的位臵、形态结构及韧

带;阴道穹;

5、盆膈,坐骨肛门窝,尿生殖区。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四)小结

1、 鼻旁窦的开口。

2、 男性尿液自肾排出体外需经过哪些主要的狭窄和弯曲。 3、 精子的产生及排出途径。 4、 卵细胞的产生及移动途径。 四、复习思考: 1、鼻旁窦的开口部位

2、易患上颌窦炎的形态学因素。

3、喉腔分为几部分?其最狭窄部位在何处? 4、气管异物易坠入哪侧肺,为什么? 5、输尿管的狭窄部位有何临床意义。 6、试述精子的产生部位及排出体外的途径。 7、试述输卵管的分部、各部的结构特点及意义。 8、试述子宫的位臵、形态、分部及固定装臵。

第六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内分泌系、心 二、重点要求:

1、 内分泌的概念及结构特点;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和位臵 2、 脉管系的组成;心血管系的组成,大、小循环的概念 3、 心的位臵、外形,各腔及房、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4、 心传导系的组成和机能;

5、 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主要分支(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窦房结支、

房室结支)及主要分布 6、 冠状窦的位臵和开口 7、 心包及心包腔的概念 三、教学安排: (一)复习提问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提问内分泌系、心的理论内容 (二)示教

1、 心的外形,各腔及房、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及心的血管 2、 心包及心包腔(在尸体上)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四)小结

心内各腔的出入口和瓣膜的活动情况 四、复习思考:

1、为什么静脉口周围没有静脉瓣,但当心房收缩时血液不会倒流入静脉? 2、为什么心室的肌层比心房的厚,而左心室的肌层又比右心室的厚? 3、心房肌与心室肌是否连续?有何意义? 4、乳头肌与房室瓣尖在联系上有何特点?

第七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动脉、静脉、淋巴系 二、重点要求:

1、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的行径;动脉韧带的位臵

2、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部;升主动脉的起止、位臵和分支 3、主动脉弓的起止、位臵和分支;

(1) 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行径和分支;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概念 (2) 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5支)

(3) 锁骨下动脉的起止和上肢动脉的延续;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 4、胸主动脉的起止、行径 5、腹主动脉的起止、行径

6、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和分布 7、髂总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支;髂外动脉和下肢动脉的延续 8、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

9、上腔静脉、头臂静脉的组成、起止和行径;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径;奇静脉的起止、行径及主要属支;上肢深静脉的延续;上肢主要浅静脉的行径

10、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髂内静脉的起止、行径;下肢深静脉的延续;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交通、主要属支及其注入;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收纳范围、特点及主要的门腔静脉侧支吻合途径

11、淋巴系的组成和配布特点,局部淋巴结的概念

12、九条淋巴干的名称;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收集范围和归属 13、脾的位臵和形态 三、教学安排:

(一)复习提问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提问动脉、静脉和淋巴系的理论内容 (二)示教 1、 动脉韧带

2、 主动脉各段;主动脉弓的分支

3、 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4、 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椎动脉、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胸廓内动脉) 5、 上肢各动脉干

6、 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的主要分支 7、 髂内动脉的分支 8、 下肢各动脉干

9、 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奇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

静脉

10、 下腔静脉、肾静脉、肝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髂总静

脉、髂外静脉、髂内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 11、 脾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四)小结 1、 胃的动脉供应

2、 自贲门至肛门消化管各段的动脉供应

3、 口服药物吸收后,经何途径到达胆囊(阑尾或身体其它各处) 四、复习思考:

1、供应上下肢的起始动脉是什么,是如何向下延续的? 2、腹主动脉不成对的脏支动脉有几条,其分支分布如何? 3、静脉在结构上与动脉有何区别? 4、四肢静脉的配布有何特点?

5、肝门静脉是如何形成的,它收集哪些脏器的静脉血,其属支有哪些? 6、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的收集范围如何,其注入部位在何处?

第八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视器、前庭蜗器、脊髓、脑干、小脑 二、重点要求:

1、 眼球壁的分层,各层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 眼球内容物及房水的循环途径

3、 结膜的分部及结膜囊;泪器的组成,泪液的产生和排出途径;眼外肌的名称

4、 前庭蜗器的分部;外耳、中耳、内耳的分部

5、 外耳道的分部;鼓膜的位臵和形态分部

6、 鼓室的形态、内容和交通;小儿咽鼓管的特点

7、 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内耳各感受器的名称及功能

8、 神经系统的分部;神经元的结构和分类;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9、 脊髓的位臵和外形;脊髓节、终丝、马尾的概念

10、脊髓灰、白质的配布形式;灰质的分部及主要核团;白质的分部及各索

内主要上、下行纤维束的名称、位臵和功能

10、 脑干的组成和外形;III —XII 对脑神经进出脑部位

11、 脑干内脑神经核的名称、性质和位臵概况;主要非脑神经核的名称、位臵和功能;

脑干内主要传导束的名称、交叉和功能

12、 小脑的位臵、外形与分叶;小脑的主要核团;小脑的功能

三、教学安排:

(一)复习提问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提问感觉器、神经系统总论、脊髓、脑干、小脑、的理论内容

(二)示教

1、 在眼球标本上示教眼球各壁及分部、晶状体、玻璃体

2、 鼓室各壁;骨半规管及耳蜗的大致外貌和在颞骨中的自然位臵

3、 示教内耳迷路模型

4、 脑干外形

5、 小脑外形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四)小结

1、 如何调节视近物和远物

2、 泪液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3、 内耳各感受器的名称及功能

4、 声波传导途径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5、 脊髓节与椎骨的对应关系及临床应用意义

脊髓白质内主要纤维束(薄、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功

6、 脑干各部的脑神经核

7、 小脑功能

四、复习思考:

1、眼球壁的结构有哪些,各结构有何特点?

2、眼的折光装臵有哪些?

3、请说明青光眼、白内障、老花眼和近视眼的解剖学基础。

4、小儿为何易患中耳炎,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造成感染可能蔓延至何处?

5、声波传导途径有几条?请用箭头表示出来。

6、绘脊髓典型横切面图,注明灰质的主要核团和白质各索内主要传导束的名称和功能。

7、延髓、脑桥和中脑各部内的脑神经核的名称和性质。

8、脑干内有哪些主要传导束?在何处交叉?延髓损伤在锥体交叉、丘系交叉水平以上或以下,其感觉或运动障碍各有何不同?

第九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间脑、端脑、传导通路、中枢辅助结构

二、重点要求:

1、 间脑的位臵与分部;丘脑特异性核团的名称及其主要纤维联系;下丘脑的位臵及主

要核团

2、 大脑的分叶、主要沟回和机能定位;

3、 基底核的组成,纹状体的组成和新、旧纹状体的概念;

4、 大脑髓质的分部及各部的主要结构;内囊的概念、分部及通过各部的主要传导束

5、 侧脑室的概念及分部

6、 边缘系的概念

7、 脑和脊髓被膜的名称、层次和形成的腔隙

8、 硬脑膜的形成物,硬脑膜静脉窦的名称和联通,海绵窦的位臵、内容及交通

9、 脑动脉的来源、主要分支和分布;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和位臵

10、 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途径

11、 主要的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痛、温、触觉传导通路和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

路,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视觉和听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各主要传导束的位臵、交叉部位及在大脑皮质的投射区;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12、 锥体系(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的组成,上、下神经元胞体部位,传导束的名

称、起止、位臵及交叉部位

三、教学安排:

(一)复习提问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间脑和端脑、传导通路、中枢辅助结构的理论内容。

(二)示教(利用模型)

1、 丘脑主要核团

2、大脑分叶、主要沟回

3、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上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海绵窦,蛛网膜粒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四) 小结

1、 大脑机能定位

2、 内囊的概念与损伤后的表现

3、 利用模型理解各传导通路

四、复习思考:

1、下丘脑的分部、主要核团及其与垂体的联系。

2、大脑半球如何分叶?各机能中枢分别位于何叶?试归纳总结。

3、新、旧纹状体及其机能意义。

4、内囊的概念及分部;内囊不同部位的损伤,其临床表现有何不同?为什么?

5、试比较浅、深感觉传导通路的异同点。

6、锥体系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位臵及其损伤后的不同表现。

7、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及意义

8、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第十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脊神经、脑神经、内脏神经

二、重点要求:

1、 脊神经的组成、区分和分布规律

2、 颈丛的组成和位臵,皮支的浅出部位,膈神经的组成、行径和分布

3、 臂丛的组成和位臵,5大分支的来源、行径和分支分布

4、 胸神经前支的行径和分布

5、 腰丛的组成和位臵,股神经、闭孔神经的行径和分布

6、 骶丛的组成和位臵,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胫神经与腓总神经的行径、分布

7、 脑神经的名称、顺序、附脑部位、进出颅部位及性质

8、 各感觉性脑神经的功能;各运动性脑神经的纤维成分、行程特点和分布

9、 各混合性脑神经的纤维成分、行径、主要分支及分布

10、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节前和节后纤维的概念

11、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及交感神经节的位臵,交感干、灰白交通支的概念,

节前纤维的去向和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12、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及副交感神经节的部位,颅部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的行径,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13、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三、教学安排:

(一)复习提问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提问周围神经的理论内容

(二)示教(利用模型)

1、 脊神经:膈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胸

长神经、胸背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

腓总神经

2、 脑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节、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

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颊神、展神经、面神经及颅外分

支、迷走神经、喉返神经、舌下神经

3、 内脏神经:交感干、内脏大神经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四)小结

此次为最后一节课,请根据教学情况小结。

四、复习思考:

1、上、下肢各群肌的神经支配及手皮肤的神经分布。

2、舌的神经分布。

3、眼球的神经分布;眼外肌的神经分布。

4、管理3对唾液腺分泌功能的神经。

5、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的主要区别。

6、交感干的节间支、内脏大小神经、灰白交通支各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还是节后纤维。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临床药学、

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应用心理等40学时各专业用)

编写者:刘绍壮

审定人:徐飞

教研室主任:隋鸿锦

大连医科大学 2012年4月

第一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骨总论、躯干骨、附肢骨、颅骨 二、重点要求:

1、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肋的概念和真、假、浮肋的划分。 5、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概念。 6、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的位臵及意义。 7、上、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和排列。

8、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臵 和主要形态结构。

9、上、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肩胛冈、肩峰、锁骨、肱骨内、外 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和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髌骨、胫 骨粗隆、内踝和外踝等。 10、颅的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11、颅底内面的三个颅窝及其重要结构。 12、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 13、颅的骨性标志的位臵和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

(一)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安排值日制度。 (二)简述

1、以带教形式,利用托盘中的示教标本,引导学生观察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以带教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骶骨的形态。 3、四肢骨的配部(结合骨架); 4、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三)示教

1、髋骨 :髋臼、髋臼切迹、闭孔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耳状面、弓状线

耻骨: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 、耻骨联合面 坐骨: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孔

2、整颅: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筛孔、视神经管、垂体窝、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内耳门、颈静脉孔、

舌下神经管、枕骨大孔、眶下裂、梨状孔、翼点、颧弓、 关节结节、下颌窝、外耳门、乳突、枕髁 (四)巡回指导学生自学:(此部时间应在1小时以上) 1、各部椎骨的特征 2、肋骨 3、胸骨

4、肩胛骨:喙突、关节盂、肩胛冈、肩峰

肱骨:肱骨头、大小结节、桡神经沟、内外上髁、滑车、肱骨小头 尺骨:鹰嘴、冠突、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茎突 桡骨: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桡骨粗隆、尺切迹、桡骨茎突 股骨:股骨头、股骨头凹、股骨颈、大小转子、粗线、内外侧髁 胫骨:内、外侧髁、胫骨粗隆、内踝 腓骨:外踝 (五)小结

1、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2、胸骨角的位臵及意义。 四、复习思考:

1、骨在形态上有哪些类型?其构造和功能怎样? 2、椎骨有哪些共同特征?各部椎骨又有哪些各自的特点? 3、比较上、下肢骨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4、颅骨的分部,各部由哪些骨组成?

5、在活体上可摸到哪些骨性标志?有何临床意义?

第二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全身骨连接 二、重点要求:

1、滑膜关节的结构、分类及运动形式。

2、椎骨间连结各结构的位臵、形态结构及功能。 3、脊柱的组成、生理弯曲和功能。 4、骨性胸廓的组成及功能。 5、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及运动。

6、胸锁关节的组成及特点;肩、肘和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 运动;拇指腕掌关节的运动。

7、骨盆的组成、界线及分部;髋、膝和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

运动;足弓的构成。 三、教学安排: (一)复习提问 (二)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1、椎骨间连结:重点观察黄韧带、椎间盘(纤维环、髓核)、 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2、颞下颌关节和胸锁关节:注意观察关节盘。

3、肩关节:注意观察特点及关节盂缘、肱二头肌长头腱。 4、肘关节:注意观察桡骨环状韧带。 5、桡腕关节:注意观察关节盘。

6、骨盆:注意观察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坐骨大、小孔。 7、髋关节:注意观察股骨头韧带、髋臼唇。

8、膝关节:注意观察髌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半月板。 (三)示教:

示教上述主要内容。 (四)小结:

1、椎骨间连结的形式(结合骨连结总论)。 2、颞下颌关节的组成与脱位的关系。 3、上、下肢六大关节的对应比较。 四、复习思考:

1、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有哪些?各有何功能? 2、脊柱和胸廓各由哪些骨构成?其运动如何? 3、椎间盘的位臵、构造、功能和临床意义。 4、试比较上、下肢六大关节形态结构的异同。 5、骨盆在连结和组成上有何特点?

6、为什么膝关节在急骤伸直时和旋转时有可能造成半月板损伤? 7、为什么足跖屈时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

第三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全身肌 二、重点要求:

1、骨骼肌的形态结构。

2、头肌的分部,各咀嚼肌的位臵。

3、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肋间肌的位臵和形态。

4、膈的位臵、形态、运动及三个裂孔。

5、腹肌的层次、名称、作用;腹直肌鞘、白线、腹股沟韧带及 腹股沟管的概念。

6、四肢肌的分部、各部的分群。

7、上、下肢带肌、臂肌和大腿肌的配布、主要肌的名称、位臵 及作用。小腿三头肌的位臵及作用。 8、前臂肌、手肌和小腿肌各群的作用。 三、教学安排: (一)复习提问 (二)示教

1、 头颈肌:咀嚼肌,胸锁乳突肌

2、 躯干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小肌,前锯肌;膈;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鞘 3、 上肢肌:上肢带肌,臂肌

4、 下肢肌:髂腰肌;臀大、中、小肌,梨状肌;大腿肌;小腿三头肌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四)小结

1、 全身主要肌的作用 2、 前臂肌各群的作用 3、 小腿肌各群的作用 四、复习思考:

1、腱膜与筋膜有何区别? 2、何谓腱鞘和滑液囊?

3、膈的起止、形态、孔裂和通过的结构。 4、试述腹股沟管。

5、在脐上经腹直肌切口要经过几层才能到达腹膜腔?

6、说明上肢肌和下肢肌的分部与分群。前臂肌各群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第四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消化系统、腹膜 二、重点要求:

1、 胸腹部的标志线和分区。消化系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划分。

2、 咽峡的构成;牙的形态、构造和牙式;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颏舌肌的作用;口腔腺

的位臵和其导管的开口部位。

3、 咽的位臵、分部、主要结构及交通;食管的形态和狭窄部位。 4、 胃的位臵和形态分部;十二指肠的位臵、分部;空回肠的划分。

5、 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的分部;直肠和肛

管的主要形态结构。

6、 肝的位臵和形态结构;胆囊的位臵、形态和功能;输胆管道的组成及胆汁的产生和排

出途径。胰的位臵。

7、 腹膜的概念和分部、腹膜腔的概念。腹膜被覆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重要结构(网

膜、系膜和韧带)的概念。 三、教学安排: (一) 复习提问 1、 复习上次课内容 2、 提问消化系理论内容 (二)示教

1、舌的乳头;咽的位臵、分部及主要结构(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 枕、咽隐窝、梨状隐窝);胃的形态、结构;十二指肠分部。 2、回盲部结构;结肠的特点;肛管的内部结构。 3、肝的形态;肝外胆道的组成。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腹膜模型。 (四)小结 1、牙式的应用 2、咽的交通 3、 咽淋巴环的概念 4、 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5、 以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为例,小结: (1)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2) 腹壁的层次结构 (3) 如何区分大肠和小肠 (4) 如何寻找阑尾 四、复习思考:

1、说明牙的排列、形态及构造

2、舌粘膜有几种舌乳头,哪些含有味蕾? 3、简述口腔腺的组成、位臵、形态和腺管开口部位 4、咽的分部及交通

5、食管的分部、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如何? 6、阑尾根部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何处? 7、在临床上,如何区分大肠和小肠?

8、试述肝外胆道的组成和开口部位以及胆汁的产生部位和排泄途径。

第五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呼吸、泌尿、生殖系、会阴 二、重点要求:

1、 呼吸系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划分。 2、 鼻腔的分部及主要形态;鼻旁窦的开口位臵。 3、 喉的位臵、软骨,喉腔的形态结构。 4、 气管的位臵、结构特点,左右支气管的差别。 5、 肺的形态、位臵和分叶。 6、 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

7、 泌尿系的组成。肾的位臵、形态和结构。

8、 输尿管的形态和狭窄位臵;膀胱的位臵、形态,膀胱三角的概念。 9、 男性生殖器的分部及各部包括的器官。

10、输精管的形态和行径;精索的概念;前列腺的形态、位臵。 11、阴茎的构成;男性尿道的分部和形态结构特点(狭窄、弯曲等)。 12、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及各部包括的器官。 13、卵巢、子宫的位臵、形态和固定装臵。

14、输卵管的位臵、分部及各部形态结构;阴道穹的概念。 15、乳房的位臵、形态和结构特点。 16、会阴的概念、界限和分区;盆膈的构成。 三、教学安排: (一)复习提问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提问呼吸、泌尿、生殖系理论内容 (二)示教

1、鼻腔外侧壁的结构;喉软骨及其连结(弹性圆锥),喉腔的结构;气管 及其分叉;肺的形态。

2、肾的外形、肾窦及内构;输尿管;膀胱三角。

3、睾丸;附睾,输精管,精索;前列腺,精囊;男性尿道的特点。 4、卵巢及其韧带;输卵管的位臵及形态结构;子宫的位臵、形态结构及韧

带;阴道穹;

5、盆膈,坐骨肛门窝,尿生殖区。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四)小结

1、 鼻旁窦的开口。

2、 男性尿液自肾排出体外需经过哪些主要的狭窄和弯曲。 3、 精子的产生及排出途径。 4、 卵细胞的产生及移动途径。 四、复习思考: 1、鼻旁窦的开口部位

2、易患上颌窦炎的形态学因素。

3、喉腔分为几部分?其最狭窄部位在何处? 4、气管异物易坠入哪侧肺,为什么? 5、输尿管的狭窄部位有何临床意义。 6、试述精子的产生部位及排出体外的途径。 7、试述输卵管的分部、各部的结构特点及意义。 8、试述子宫的位臵、形态、分部及固定装臵。

第六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内分泌系、心 二、重点要求:

1、 内分泌的概念及结构特点;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和位臵 2、 脉管系的组成;心血管系的组成,大、小循环的概念 3、 心的位臵、外形,各腔及房、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4、 心传导系的组成和机能;

5、 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主要分支(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窦房结支、

房室结支)及主要分布 6、 冠状窦的位臵和开口 7、 心包及心包腔的概念 三、教学安排: (一)复习提问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提问内分泌系、心的理论内容 (二)示教

1、 心的外形,各腔及房、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及心的血管 2、 心包及心包腔(在尸体上)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四)小结

心内各腔的出入口和瓣膜的活动情况 四、复习思考:

1、为什么静脉口周围没有静脉瓣,但当心房收缩时血液不会倒流入静脉? 2、为什么心室的肌层比心房的厚,而左心室的肌层又比右心室的厚? 3、心房肌与心室肌是否连续?有何意义? 4、乳头肌与房室瓣尖在联系上有何特点?

第七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动脉、静脉、淋巴系 二、重点要求:

1、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的行径;动脉韧带的位臵

2、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部;升主动脉的起止、位臵和分支 3、主动脉弓的起止、位臵和分支;

(1) 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行径和分支;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概念 (2) 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5支)

(3) 锁骨下动脉的起止和上肢动脉的延续;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 4、胸主动脉的起止、行径 5、腹主动脉的起止、行径

6、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和分布 7、髂总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支;髂外动脉和下肢动脉的延续 8、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

9、上腔静脉、头臂静脉的组成、起止和行径;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径;奇静脉的起止、行径及主要属支;上肢深静脉的延续;上肢主要浅静脉的行径

10、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髂内静脉的起止、行径;下肢深静脉的延续;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交通、主要属支及其注入;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收纳范围、特点及主要的门腔静脉侧支吻合途径

11、淋巴系的组成和配布特点,局部淋巴结的概念

12、九条淋巴干的名称;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收集范围和归属 13、脾的位臵和形态 三、教学安排:

(一)复习提问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提问动脉、静脉和淋巴系的理论内容 (二)示教 1、 动脉韧带

2、 主动脉各段;主动脉弓的分支

3、 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4、 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椎动脉、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胸廓内动脉) 5、 上肢各动脉干

6、 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的主要分支 7、 髂内动脉的分支 8、 下肢各动脉干

9、 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奇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

静脉

10、 下腔静脉、肾静脉、肝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髂总静

脉、髂外静脉、髂内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 11、 脾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四)小结 1、 胃的动脉供应

2、 自贲门至肛门消化管各段的动脉供应

3、 口服药物吸收后,经何途径到达胆囊(阑尾或身体其它各处) 四、复习思考:

1、供应上下肢的起始动脉是什么,是如何向下延续的? 2、腹主动脉不成对的脏支动脉有几条,其分支分布如何? 3、静脉在结构上与动脉有何区别? 4、四肢静脉的配布有何特点?

5、肝门静脉是如何形成的,它收集哪些脏器的静脉血,其属支有哪些? 6、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的收集范围如何,其注入部位在何处?

第八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视器、前庭蜗器、脊髓、脑干、小脑 二、重点要求:

1、 眼球壁的分层,各层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 眼球内容物及房水的循环途径

3、 结膜的分部及结膜囊;泪器的组成,泪液的产生和排出途径;眼外肌的名称

4、 前庭蜗器的分部;外耳、中耳、内耳的分部

5、 外耳道的分部;鼓膜的位臵和形态分部

6、 鼓室的形态、内容和交通;小儿咽鼓管的特点

7、 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内耳各感受器的名称及功能

8、 神经系统的分部;神经元的结构和分类;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9、 脊髓的位臵和外形;脊髓节、终丝、马尾的概念

10、脊髓灰、白质的配布形式;灰质的分部及主要核团;白质的分部及各索

内主要上、下行纤维束的名称、位臵和功能

10、 脑干的组成和外形;III —XII 对脑神经进出脑部位

11、 脑干内脑神经核的名称、性质和位臵概况;主要非脑神经核的名称、位臵和功能;

脑干内主要传导束的名称、交叉和功能

12、 小脑的位臵、外形与分叶;小脑的主要核团;小脑的功能

三、教学安排:

(一)复习提问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提问感觉器、神经系统总论、脊髓、脑干、小脑、的理论内容

(二)示教

1、 在眼球标本上示教眼球各壁及分部、晶状体、玻璃体

2、 鼓室各壁;骨半规管及耳蜗的大致外貌和在颞骨中的自然位臵

3、 示教内耳迷路模型

4、 脑干外形

5、 小脑外形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四)小结

1、 如何调节视近物和远物

2、 泪液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3、 内耳各感受器的名称及功能

4、 声波传导途径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5、 脊髓节与椎骨的对应关系及临床应用意义

脊髓白质内主要纤维束(薄、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功

6、 脑干各部的脑神经核

7、 小脑功能

四、复习思考:

1、眼球壁的结构有哪些,各结构有何特点?

2、眼的折光装臵有哪些?

3、请说明青光眼、白内障、老花眼和近视眼的解剖学基础。

4、小儿为何易患中耳炎,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造成感染可能蔓延至何处?

5、声波传导途径有几条?请用箭头表示出来。

6、绘脊髓典型横切面图,注明灰质的主要核团和白质各索内主要传导束的名称和功能。

7、延髓、脑桥和中脑各部内的脑神经核的名称和性质。

8、脑干内有哪些主要传导束?在何处交叉?延髓损伤在锥体交叉、丘系交叉水平以上或以下,其感觉或运动障碍各有何不同?

第九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间脑、端脑、传导通路、中枢辅助结构

二、重点要求:

1、 间脑的位臵与分部;丘脑特异性核团的名称及其主要纤维联系;下丘脑的位臵及主

要核团

2、 大脑的分叶、主要沟回和机能定位;

3、 基底核的组成,纹状体的组成和新、旧纹状体的概念;

4、 大脑髓质的分部及各部的主要结构;内囊的概念、分部及通过各部的主要传导束

5、 侧脑室的概念及分部

6、 边缘系的概念

7、 脑和脊髓被膜的名称、层次和形成的腔隙

8、 硬脑膜的形成物,硬脑膜静脉窦的名称和联通,海绵窦的位臵、内容及交通

9、 脑动脉的来源、主要分支和分布;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和位臵

10、 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途径

11、 主要的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痛、温、触觉传导通路和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

路,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视觉和听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各主要传导束的位臵、交叉部位及在大脑皮质的投射区;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12、 锥体系(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的组成,上、下神经元胞体部位,传导束的名

称、起止、位臵及交叉部位

三、教学安排:

(一)复习提问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间脑和端脑、传导通路、中枢辅助结构的理论内容。

(二)示教(利用模型)

1、 丘脑主要核团

2、大脑分叶、主要沟回

3、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上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海绵窦,蛛网膜粒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四) 小结

1、 大脑机能定位

2、 内囊的概念与损伤后的表现

3、 利用模型理解各传导通路

四、复习思考:

1、下丘脑的分部、主要核团及其与垂体的联系。

2、大脑半球如何分叶?各机能中枢分别位于何叶?试归纳总结。

3、新、旧纹状体及其机能意义。

4、内囊的概念及分部;内囊不同部位的损伤,其临床表现有何不同?为什么?

5、试比较浅、深感觉传导通路的异同点。

6、锥体系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位臵及其损伤后的不同表现。

7、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及意义

8、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第十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脊神经、脑神经、内脏神经

二、重点要求:

1、 脊神经的组成、区分和分布规律

2、 颈丛的组成和位臵,皮支的浅出部位,膈神经的组成、行径和分布

3、 臂丛的组成和位臵,5大分支的来源、行径和分支分布

4、 胸神经前支的行径和分布

5、 腰丛的组成和位臵,股神经、闭孔神经的行径和分布

6、 骶丛的组成和位臵,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胫神经与腓总神经的行径、分布

7、 脑神经的名称、顺序、附脑部位、进出颅部位及性质

8、 各感觉性脑神经的功能;各运动性脑神经的纤维成分、行程特点和分布

9、 各混合性脑神经的纤维成分、行径、主要分支及分布

10、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节前和节后纤维的概念

11、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及交感神经节的位臵,交感干、灰白交通支的概念,

节前纤维的去向和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12、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及副交感神经节的部位,颅部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的行径,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13、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三、教学安排:

(一)复习提问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提问周围神经的理论内容

(二)示教(利用模型)

1、 脊神经:膈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胸

长神经、胸背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

腓总神经

2、 脑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节、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

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颊神、展神经、面神经及颅外分

支、迷走神经、喉返神经、舌下神经

3、 内脏神经:交感干、内脏大神经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

(四)小结

此次为最后一节课,请根据教学情况小结。

四、复习思考:

1、上、下肢各群肌的神经支配及手皮肤的神经分布。

2、舌的神经分布。

3、眼球的神经分布;眼外肌的神经分布。

4、管理3对唾液腺分泌功能的神经。

5、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的主要区别。

6、交感干的节间支、内脏大小神经、灰白交通支各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还是节后纤维。


相关文章

  • 解剖课实验
  •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践教学项目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项目 1 细胞和组织的显微镜观察 • 实验目的 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掌握骨组织的结构,掌握肌肉组织的分类及骨骼肌肌原纤维的结 ...查看


  • 1.人体解剖学_课程标准
  •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 适用专业:护理系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 ...查看


  • 局部解剖学大纲2015
  • **** 大 学 局部解剖学 教学大纲 Regional Anatomy (供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及其它医学类专业使用) ***学院审定 ****教务处批准统一印发 二0一五年一月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l ...查看


  • 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规范
  • 所需的基本知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能从事医疗.预防和保健 为基层和社区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本专业 论知识,受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和医学基础 ...查看


  • 宁夏医科大学教务处
  • 宁医教发[2009]53号 宁夏医科大学教务处 关于下达2009-2010学年 第二学期教学任务安排的通知 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检验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外国语教学 ...查看


  • 生物科学专业
  • 生物科学专业 05013001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56-3-1] 内容提要: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程专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 统地获得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基 ...查看


  • 解剖中西医结合专业新版大纲
  •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供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使用(理论72,实验36) 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等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 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基本功能的形态科学,是学习其它基础医 ...查看


  • 福建中医药大学专业2012
  • 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招生专业简介 一.中医学院 学院电话:22860665 网址:http://zyx.fjtcm.edu.cn/ 1.1七年制中医学专业 七年本硕连读,学制七年,授予医学硕士学位,文理兼收. 入学一年后分流至七年制中医 ...查看


  • 沪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教案
  • 第1章 第1节(第1课时) 人体内的细胞是如何组织起来的(1)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的启蒙内容,是学习本章乃至整本教材的基础,同时也是初中<科学>中关于细胞的构造及其功能等相关知识的延续.本节课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