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教育管理者的影响力
——教育管理者影响力培育的探索与实践学习心得
影响力是一种感召力量,具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才能形成亲和力和凝聚力,从而使人敬佩和服从。这样,才能把下属紧紧吸引在自己周围,才能更好地调动下属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每个领导者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掌握着一些由组织法规、群体规范和文化习俗所赋予的权力,其中最主要的诸如决策权、人事权、指挥权、财务审批权以及奖惩权等。在使用职权影响力方面,学校领导者容易陷入这样的职权影响力误区:
不受约束,滥用权力。
权力具有单向性,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它很容易使当权者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很容易使当权者产生娇气、傲气、霸气,失去约束力,甚至走向不守法规、滥用权力的境地。当前,社会对权力还缺乏约束力,领导者特别是主要领导者很容易滋生居权自大的思想。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者要有自律精神、自省意识、自察能力。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者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模范遵守组织法规和团体法规,自觉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切实做到规范用权,审慎用权。
集权一身,独断专行。
现在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的权力较为集中,再加上
监督机制较为薄弱,如果领导缺乏民主作风,就很容易走向集权,走入做事独断专行的误区。因此,作为学校领导者,尤应发扬民主作风,精于授权,敢于放权,以充分调动下属的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骄气和霸气,有效地防止集权和专断,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玩弄权术,以权谋私。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权”与“利”并称,其中权是因,利是果,有权就可以谋利,也正因为如此,有些领导者就更想保权、护权。为了保住权力,护住利益,他们往往不择手段,玩弄权术。以权谋私是为官之大忌,为官者一旦走进这一误区,做事就必然会不择手段。这类人一旦被窥破,其人品就会一落千丈,其为官形象就会一落千丈。为官者要做好官,就必须淡化权力意识,树立事业意识、成就意识,就必须摈弃权力意识,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 心胸狭窄,嫉贤妒能。
才能平庸的领导往往容易走入这一误区。自己的德才平庸,往往就惧怕有德才的下属。一怕其展露才华,影响自己的权位;二怕其衬出自己的平庸,有失自己的尊严。这种心态在学校领导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学校是知识分子的荟萃之地,或者说是藏龙卧虎之地;心胸狭窄、无德无才的领导身处此境,最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虚荣心,也最容易滋生嫉妒心理。为官之要在于用权,用权之要
在于用人。用人不能求全责备,德要看主流,才要重一技,要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大凡能人,一般都张扬无羁,有几分狂态,正所谓优点突出者,其缺点也突出。这就要求在用人问题上,领导者不仅要有求才之心,识才之能,举才之德,更要具有容才之量。有些领导就是因为缺乏容才之量而拒才门外,甚至抓住人才的某些缺点,打击、摧残人才。用才,关键在于克服小肚鸡肠,丢掉嫉妒之心。 领导者的个性反映着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品格、文化和修养。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知识和能力结构以及性格与气质。在运用个性影响力方面,学校领导者容易陷入这样的个性影响力误区:
重管理、轻业务。
当前,学校领导者的管理任务很重,尤其是一把手,很少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上的。长此以往,未免业务荒疏,逐渐沦为脱离教学、脱离教研的纯粹的行政管理者。业务是立身之本,一个学校领导者,若业务不精,其形象就很难在教师中树立起来,其威信就很难在社会上建立起来。常言说,人格聚心,才智聚力,学识聚气。气,是一种原动力,一种辐射力,一种影响力。作为学校领导者就要有真才实学,就要是教育家,就要有骄人的教学成果,就要有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就要有一种书香气、学者气、专家气。只有这样,学校领导者才真正享有权威性,才真正具有影
响力,才能更有力地推动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 过于强调严格管理,忽视感情交流。
“向管理要质量”,这句话是十分科学的,但如果把管理强调到不近人情的地步,则是荒谬的。管理要严,但严中要揉进情感,揉进人文,揉进情感与人文的管理才是科学的管理。情感和精神是最能触动人心、使人感怀的东西,在管理中注入情感,注入体贴与关爱,对受管理者来说,就容易激发其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和服从意识。综观一些名校的管理,无不在严格之中浸透着关爱体贴之情。如江苏省启东中学,其校长的管理主要就是管在用人上,管在服务上,他们为教师排忧解难,大至婚丧嫁娶,小至柴米油盐,领导都牵挂在心。领导体贴入微的关怀,转化成教师极大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管理的核心是管人,管人的关键是理心,理心的要义是诚心。心诚则民心齐,百业兴。
过分强调精神驱动,忽视教师个人欲求。
就角色而言,领导者所要强调的往往是组织目标,教师所看重的往往是个人目标;教师的个人目标与领导的组织目标常常会不一致,有时甚至会互相悖逆。精明的领导往往在强调组织目标的同时还十分注意照顾并满足教师的个人目标,尽量使两者协调统一起来。比如:我们提倡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但也不可忽视作为自然人教师的个体欲念和利益;我们提倡服从工作的需要、服从学校的螺丝
钉精神,但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个性特长和爱好。从某种意义上讲,尽量满足下属正当的个人欲求是合乎天理人性的,是正当的,也是无可非议的。只有把精神追求与个人欲望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使下属愉悦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形成亲和力和凝聚力。因此,一个好的学校领导,在做好下属思想工作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下属的个人欲求,关注下属的个性成长,这样才能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理想的人际氛围和工作氛围。
管理一刀切,不能区别对待。
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在对人的管理上,尤应遵循这一规律。在管理中,教职员工队伍人员年龄有大小之分,业务有强弱之分,性格有开朗孤僻之分等,正由于有如此诸多的不同,学校领导在使用权力时也应因人而异。例如:对于年长者,尤要对其尊重,批评宜委婉;对年轻人,则要严格要求,努力增强其才识。无论对哪一类人,都不要摆架子,都应本着真诚的原则,本着因人、因事的原则,不可墨守陈规,更不可一刀切。
当然,管理的原则、方法和力度还要根据领导者的品质、能力、影响力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倘若领导者的品质、能力、学识影响力较大,被管理者就自然敬佩他,自然就会心悦诚服地服从他的管理;反之,被管理者就会歧视他,厌倦他,就会反感他的管理。因此,作为学校领导者要特别注意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人格修养。
如何正确使用教育管理者的影响力
——教育管理者影响力培育的探索与实践学习心得
影响力是一种感召力量,具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才能形成亲和力和凝聚力,从而使人敬佩和服从。这样,才能把下属紧紧吸引在自己周围,才能更好地调动下属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每个领导者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掌握着一些由组织法规、群体规范和文化习俗所赋予的权力,其中最主要的诸如决策权、人事权、指挥权、财务审批权以及奖惩权等。在使用职权影响力方面,学校领导者容易陷入这样的职权影响力误区:
不受约束,滥用权力。
权力具有单向性,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它很容易使当权者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很容易使当权者产生娇气、傲气、霸气,失去约束力,甚至走向不守法规、滥用权力的境地。当前,社会对权力还缺乏约束力,领导者特别是主要领导者很容易滋生居权自大的思想。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者要有自律精神、自省意识、自察能力。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者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模范遵守组织法规和团体法规,自觉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切实做到规范用权,审慎用权。
集权一身,独断专行。
现在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的权力较为集中,再加上
监督机制较为薄弱,如果领导缺乏民主作风,就很容易走向集权,走入做事独断专行的误区。因此,作为学校领导者,尤应发扬民主作风,精于授权,敢于放权,以充分调动下属的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骄气和霸气,有效地防止集权和专断,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玩弄权术,以权谋私。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权”与“利”并称,其中权是因,利是果,有权就可以谋利,也正因为如此,有些领导者就更想保权、护权。为了保住权力,护住利益,他们往往不择手段,玩弄权术。以权谋私是为官之大忌,为官者一旦走进这一误区,做事就必然会不择手段。这类人一旦被窥破,其人品就会一落千丈,其为官形象就会一落千丈。为官者要做好官,就必须淡化权力意识,树立事业意识、成就意识,就必须摈弃权力意识,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 心胸狭窄,嫉贤妒能。
才能平庸的领导往往容易走入这一误区。自己的德才平庸,往往就惧怕有德才的下属。一怕其展露才华,影响自己的权位;二怕其衬出自己的平庸,有失自己的尊严。这种心态在学校领导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学校是知识分子的荟萃之地,或者说是藏龙卧虎之地;心胸狭窄、无德无才的领导身处此境,最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虚荣心,也最容易滋生嫉妒心理。为官之要在于用权,用权之要
在于用人。用人不能求全责备,德要看主流,才要重一技,要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大凡能人,一般都张扬无羁,有几分狂态,正所谓优点突出者,其缺点也突出。这就要求在用人问题上,领导者不仅要有求才之心,识才之能,举才之德,更要具有容才之量。有些领导就是因为缺乏容才之量而拒才门外,甚至抓住人才的某些缺点,打击、摧残人才。用才,关键在于克服小肚鸡肠,丢掉嫉妒之心。 领导者的个性反映着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品格、文化和修养。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知识和能力结构以及性格与气质。在运用个性影响力方面,学校领导者容易陷入这样的个性影响力误区:
重管理、轻业务。
当前,学校领导者的管理任务很重,尤其是一把手,很少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上的。长此以往,未免业务荒疏,逐渐沦为脱离教学、脱离教研的纯粹的行政管理者。业务是立身之本,一个学校领导者,若业务不精,其形象就很难在教师中树立起来,其威信就很难在社会上建立起来。常言说,人格聚心,才智聚力,学识聚气。气,是一种原动力,一种辐射力,一种影响力。作为学校领导者就要有真才实学,就要是教育家,就要有骄人的教学成果,就要有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就要有一种书香气、学者气、专家气。只有这样,学校领导者才真正享有权威性,才真正具有影
响力,才能更有力地推动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 过于强调严格管理,忽视感情交流。
“向管理要质量”,这句话是十分科学的,但如果把管理强调到不近人情的地步,则是荒谬的。管理要严,但严中要揉进情感,揉进人文,揉进情感与人文的管理才是科学的管理。情感和精神是最能触动人心、使人感怀的东西,在管理中注入情感,注入体贴与关爱,对受管理者来说,就容易激发其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和服从意识。综观一些名校的管理,无不在严格之中浸透着关爱体贴之情。如江苏省启东中学,其校长的管理主要就是管在用人上,管在服务上,他们为教师排忧解难,大至婚丧嫁娶,小至柴米油盐,领导都牵挂在心。领导体贴入微的关怀,转化成教师极大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管理的核心是管人,管人的关键是理心,理心的要义是诚心。心诚则民心齐,百业兴。
过分强调精神驱动,忽视教师个人欲求。
就角色而言,领导者所要强调的往往是组织目标,教师所看重的往往是个人目标;教师的个人目标与领导的组织目标常常会不一致,有时甚至会互相悖逆。精明的领导往往在强调组织目标的同时还十分注意照顾并满足教师的个人目标,尽量使两者协调统一起来。比如:我们提倡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但也不可忽视作为自然人教师的个体欲念和利益;我们提倡服从工作的需要、服从学校的螺丝
钉精神,但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个性特长和爱好。从某种意义上讲,尽量满足下属正当的个人欲求是合乎天理人性的,是正当的,也是无可非议的。只有把精神追求与个人欲望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使下属愉悦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形成亲和力和凝聚力。因此,一个好的学校领导,在做好下属思想工作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下属的个人欲求,关注下属的个性成长,这样才能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理想的人际氛围和工作氛围。
管理一刀切,不能区别对待。
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在对人的管理上,尤应遵循这一规律。在管理中,教职员工队伍人员年龄有大小之分,业务有强弱之分,性格有开朗孤僻之分等,正由于有如此诸多的不同,学校领导在使用权力时也应因人而异。例如:对于年长者,尤要对其尊重,批评宜委婉;对年轻人,则要严格要求,努力增强其才识。无论对哪一类人,都不要摆架子,都应本着真诚的原则,本着因人、因事的原则,不可墨守陈规,更不可一刀切。
当然,管理的原则、方法和力度还要根据领导者的品质、能力、影响力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倘若领导者的品质、能力、学识影响力较大,被管理者就自然敬佩他,自然就会心悦诚服地服从他的管理;反之,被管理者就会歧视他,厌倦他,就会反感他的管理。因此,作为学校领导者要特别注意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人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