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说

生本课堂研讨活动记录

时间:四月17日

地点: 活动室

主题: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训练

签到:

一、 领导讲话。

二、 教师发言:

雷红菊:叶圣陶先生说:教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语文生本课堂学习中,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诱导学生在读书时联想文中的画面,这对语言文字训练有一定的实效性。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学生在初读课文对这一课的字、词等一些内容有一些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眼前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当学生在交流环节中说出出现的一些画面后,教师立马点拨:这些画面中哪幅画面给你留下印象最深?这样有层次地点拨引导,能较好地落实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

葛天月:选入小学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优美的佳作,每一个汉字都浸润着丰富的表象,承载着文化的内涵,不仅寄托着作者的真知灼见,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也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独具匠心。教学中教师抓住这些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诵读、品味与感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如老舍先生《猫》一课

中有这样一句话:“它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给抓痒。”这句中“蹭”一词就特别值得推敲:“蹭”的本义是“摩擦”,但文中的“蹭”是一种亲近的“摩擦”,温柔的“摩擦”,猫蹭主人的腿,那是在向主人表示亲热,有一种撒娇的味道。猫在老舍面前撒娇,说明和老舍爷爷的关系特别好。一个小小的“蹭”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画面。老舍先生《草原》中“飞”字用的极秒。“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中的“飞”既写出了蒙古同胞穿着民族服装骑在马上飞奔的壮观景象,也写出了蒙古同胞疾驰几十里欢迎远客的真挚情谊;“车跟着马飞过小丘”中的“飞”,既写出我们的车随着主人的马加快了速度,更表现出我们此时此刻激动、兴奋的心情。阅读这些包含作者丰富情趣的文字,并把它们想象成一幅幅蕴含作者情趣的画面,学生既能得到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又能从中获得美感,提高审美情趣。再如《泊船瓜州》中的经典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用其它的词代替“绿”字,同学们的填写五花八门,有的用“吹”,有的用“来”,还有的用“到、满、临”字,然后让他们对照原句中的“绿”,比较这些字中哪个字最好,揣摩诗人为什么不用其它词而偏用一个“绿”字呢?经过一番咬文嚼字,学生悟出他们自己所用的这些词太过单调,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而一个“绿”字翅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形象地表达出来了,“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将春风拟人化,更添了动态美,使全诗大为生色。

姜受红:教学中常常用到“细读、精读、诵读”,这些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学习方法,要像叶圣陶先生所说那样“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教学中遇到这样的关键词句时,教师要本着对文本语言的高度警觉,用敏感的心捕捉文本潜在的信息,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轻易放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诵读、比较、感悟去体味词的内涵,推敲词的精妙,感知词的鲜明形象。

朱天珍:关于生本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最佳时机的安排:1、时间要定于在开学后的第二个月内,安排时间太晚,老师没有时间去实践县里精神,往往是封存起来,等秋季再去思考或实践,秋季老师分工怎么分,又是另外一层话。这种工作效果称之为“包饺子”效果。

2、研究内容确定要早,教研室人员要早早深入学校(不是仅仅深入到有研讨任务的学校)开展先期调研,指导老师按照学科教研员的思想进行教学尝试,然后才能收集最基础的信息,使县级研讨活动更有实效性,而不是在办公室里想出了好多理念,然后又发一大堆文件,乡镇管理人员和老师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看这么多的文件。3、研讨活动后,还要组织检查落实情况,进行渐进式的二级、三级、多级研讨,确保县级标准不降,今年这学期这项工作可能不会实现了。 全明娥:1、确定讲座老师条件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优质课老师,二是长期从事本学科教学的老师,三是有较强的教学实践经验,四是有影响力的老师。2、确定讲座内容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能自行解决的问题讲座内容不采用,二是以课例为主,讲座老师必须提供一节完整的自己执教的录像课或自己学

校老师执教的录像像,并把这个课例剪辑成若干个小片断,这些小片断作为支持讲座内容论点的论据或实例,在讲座内容中进行穿插,这样就做到理论结合实际,论据支持论点。3、对讲座内容的要求,主题鲜明集中,有理论、思想作为引领,又有可操作性展示,同时用课例片断作为论据,还有可优化的建议或优化的理论依据。

对教学模式的思考。仅对“前置学习——交流释疑——巩固提升”三段式中“前置学习”,用举例说明的方式说说思考,前一段时间参加了科学学科的研讨活动,产生了一些思考,认为前置学习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老师方面,老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收集整理相关数据,用这些数据制作成模拟实验课件(老师电教水平差可以不做),实验器材准备要实现“吃自助餐”的形式,落实实验器材准备多元化。老师要先做准备实验,还要单独设计一组演示实验,这一组演示实验放在讲台上进行(老师电教水平差是可以做到的),老师只是这一组的一个成员,由组长给老师安排具体分工,实验分组实验多元化,通过这些办法能大大提高实验的真实性,也能有效解决突发性问题。二是学生方面。学生要进行素材的收集,前期猜想,前期规划、前期知识的积累,也包括心情的调整。前置学习不能过份强调学生方面,要做到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并重。

熊元军:在平时教学中,老师都会遇到一些困惑,如:1、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抓重点词句的能力?2、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但是感悟不到位,教师该怎么处理?3、如何找准训练点,使每节语文课落到实处?这三个问题和品味语言有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

的主要任务应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体验特定情境中人物的情感,领会作品的人文内涵,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因此,找准训练点,深入品悟语言是感悟课文的关键。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那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好、最大的阵地,能为学生掌握说写技能打下扎实基础。那如何以文本为例,寻找语言训练点,深入品悟语言?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最感人之处。

感动人的,往往不是惊天动地的举动,而是金子般的心,是无私、高尚的情怀,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美好品格。《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但为什么能感动千千万万了解他事迹的人呢?我让学生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一边找,一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当看到生病的小战士因为饥饿一天天瘦下去时,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后来想方设法钓到了鱼给病号们吃,而他自己只吃草根和吃剩的鱼骨头!——这是多么尽责、有奉献精神的一个老班长!让他为小战士不喝鱼汤而“皱眉”,为大家喝完了鱼汤而“露出微笑”,这里借助插图,想象老班长和小梁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以此加深情感体验;而老班长呢,眼睛坏了,还“一棵一棵的摸野菜”,劳累、饥饿,使他“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直到临终前也不愿喝一口鱼汤,„„引导学生找到这几处最感动人的段落,学生也就明白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这就是感动人心的力量。

二、从中心问题入手

语文课原本就是学生最好的语言训练的阵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文本的过程中就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执教《母鸡》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品读文本,以一个中心问题入手“划出体现母鸡负责、勇敢、慈爱、辛苦的句子,圈画重点词,说说理由”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学有目标,在自主学习后,学生进行交流。而老师只是在点拨,在总结,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如何把自己的观点说得更清晰、更完整,这也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三、从内容矛盾入手

文本出现内容矛盾能激发思考的欲望,往往是文中主人公内心的挣扎,显现人物的复杂心理。老师要抓住此处,让学生换位思考,了解主人公内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内心表达。《桥》这篇课文,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描写-----小伙子,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就会发现了产生矛盾的地方。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让人似

懂又非懂,到这篇课文的结尾才读懂,(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

①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说话练习,看似矛盾的的语言化为了对老汉、小伙子的赞美。

三、组长小结

生本课堂研讨活动记录

时间:四月17日

地点: 活动室

主题: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训练

签到:

一、 领导讲话。

二、 教师发言:

雷红菊:叶圣陶先生说:教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语文生本课堂学习中,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诱导学生在读书时联想文中的画面,这对语言文字训练有一定的实效性。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学生在初读课文对这一课的字、词等一些内容有一些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眼前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当学生在交流环节中说出出现的一些画面后,教师立马点拨:这些画面中哪幅画面给你留下印象最深?这样有层次地点拨引导,能较好地落实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

葛天月:选入小学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优美的佳作,每一个汉字都浸润着丰富的表象,承载着文化的内涵,不仅寄托着作者的真知灼见,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也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独具匠心。教学中教师抓住这些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诵读、品味与感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如老舍先生《猫》一课

中有这样一句话:“它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给抓痒。”这句中“蹭”一词就特别值得推敲:“蹭”的本义是“摩擦”,但文中的“蹭”是一种亲近的“摩擦”,温柔的“摩擦”,猫蹭主人的腿,那是在向主人表示亲热,有一种撒娇的味道。猫在老舍面前撒娇,说明和老舍爷爷的关系特别好。一个小小的“蹭”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画面。老舍先生《草原》中“飞”字用的极秒。“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中的“飞”既写出了蒙古同胞穿着民族服装骑在马上飞奔的壮观景象,也写出了蒙古同胞疾驰几十里欢迎远客的真挚情谊;“车跟着马飞过小丘”中的“飞”,既写出我们的车随着主人的马加快了速度,更表现出我们此时此刻激动、兴奋的心情。阅读这些包含作者丰富情趣的文字,并把它们想象成一幅幅蕴含作者情趣的画面,学生既能得到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又能从中获得美感,提高审美情趣。再如《泊船瓜州》中的经典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用其它的词代替“绿”字,同学们的填写五花八门,有的用“吹”,有的用“来”,还有的用“到、满、临”字,然后让他们对照原句中的“绿”,比较这些字中哪个字最好,揣摩诗人为什么不用其它词而偏用一个“绿”字呢?经过一番咬文嚼字,学生悟出他们自己所用的这些词太过单调,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而一个“绿”字翅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形象地表达出来了,“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将春风拟人化,更添了动态美,使全诗大为生色。

姜受红:教学中常常用到“细读、精读、诵读”,这些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学习方法,要像叶圣陶先生所说那样“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教学中遇到这样的关键词句时,教师要本着对文本语言的高度警觉,用敏感的心捕捉文本潜在的信息,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轻易放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诵读、比较、感悟去体味词的内涵,推敲词的精妙,感知词的鲜明形象。

朱天珍:关于生本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最佳时机的安排:1、时间要定于在开学后的第二个月内,安排时间太晚,老师没有时间去实践县里精神,往往是封存起来,等秋季再去思考或实践,秋季老师分工怎么分,又是另外一层话。这种工作效果称之为“包饺子”效果。

2、研究内容确定要早,教研室人员要早早深入学校(不是仅仅深入到有研讨任务的学校)开展先期调研,指导老师按照学科教研员的思想进行教学尝试,然后才能收集最基础的信息,使县级研讨活动更有实效性,而不是在办公室里想出了好多理念,然后又发一大堆文件,乡镇管理人员和老师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看这么多的文件。3、研讨活动后,还要组织检查落实情况,进行渐进式的二级、三级、多级研讨,确保县级标准不降,今年这学期这项工作可能不会实现了。 全明娥:1、确定讲座老师条件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优质课老师,二是长期从事本学科教学的老师,三是有较强的教学实践经验,四是有影响力的老师。2、确定讲座内容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能自行解决的问题讲座内容不采用,二是以课例为主,讲座老师必须提供一节完整的自己执教的录像课或自己学

校老师执教的录像像,并把这个课例剪辑成若干个小片断,这些小片断作为支持讲座内容论点的论据或实例,在讲座内容中进行穿插,这样就做到理论结合实际,论据支持论点。3、对讲座内容的要求,主题鲜明集中,有理论、思想作为引领,又有可操作性展示,同时用课例片断作为论据,还有可优化的建议或优化的理论依据。

对教学模式的思考。仅对“前置学习——交流释疑——巩固提升”三段式中“前置学习”,用举例说明的方式说说思考,前一段时间参加了科学学科的研讨活动,产生了一些思考,认为前置学习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老师方面,老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收集整理相关数据,用这些数据制作成模拟实验课件(老师电教水平差可以不做),实验器材准备要实现“吃自助餐”的形式,落实实验器材准备多元化。老师要先做准备实验,还要单独设计一组演示实验,这一组演示实验放在讲台上进行(老师电教水平差是可以做到的),老师只是这一组的一个成员,由组长给老师安排具体分工,实验分组实验多元化,通过这些办法能大大提高实验的真实性,也能有效解决突发性问题。二是学生方面。学生要进行素材的收集,前期猜想,前期规划、前期知识的积累,也包括心情的调整。前置学习不能过份强调学生方面,要做到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并重。

熊元军:在平时教学中,老师都会遇到一些困惑,如:1、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抓重点词句的能力?2、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但是感悟不到位,教师该怎么处理?3、如何找准训练点,使每节语文课落到实处?这三个问题和品味语言有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

的主要任务应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体验特定情境中人物的情感,领会作品的人文内涵,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因此,找准训练点,深入品悟语言是感悟课文的关键。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那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好、最大的阵地,能为学生掌握说写技能打下扎实基础。那如何以文本为例,寻找语言训练点,深入品悟语言?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最感人之处。

感动人的,往往不是惊天动地的举动,而是金子般的心,是无私、高尚的情怀,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美好品格。《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但为什么能感动千千万万了解他事迹的人呢?我让学生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一边找,一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当看到生病的小战士因为饥饿一天天瘦下去时,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后来想方设法钓到了鱼给病号们吃,而他自己只吃草根和吃剩的鱼骨头!——这是多么尽责、有奉献精神的一个老班长!让他为小战士不喝鱼汤而“皱眉”,为大家喝完了鱼汤而“露出微笑”,这里借助插图,想象老班长和小梁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以此加深情感体验;而老班长呢,眼睛坏了,还“一棵一棵的摸野菜”,劳累、饥饿,使他“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直到临终前也不愿喝一口鱼汤,„„引导学生找到这几处最感动人的段落,学生也就明白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这就是感动人心的力量。

二、从中心问题入手

语文课原本就是学生最好的语言训练的阵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文本的过程中就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执教《母鸡》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品读文本,以一个中心问题入手“划出体现母鸡负责、勇敢、慈爱、辛苦的句子,圈画重点词,说说理由”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学有目标,在自主学习后,学生进行交流。而老师只是在点拨,在总结,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如何把自己的观点说得更清晰、更完整,这也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三、从内容矛盾入手

文本出现内容矛盾能激发思考的欲望,往往是文中主人公内心的挣扎,显现人物的复杂心理。老师要抓住此处,让学生换位思考,了解主人公内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内心表达。《桥》这篇课文,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描写-----小伙子,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就会发现了产生矛盾的地方。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让人似

懂又非懂,到这篇课文的结尾才读懂,(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

①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说话练习,看似矛盾的的语言化为了对老汉、小伙子的赞美。

三、组长小结


相关文章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2.<新课标>要求:七 ...查看


  • 重温叶圣陶先生的写作思想
  • 摘要: 叶圣陶的写作思想对书写.写作积累.写作的基础文体.写作前的构思.写作后的修改.教师下水作文和作文表达效果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对现在的作文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叶圣陶 写作思想 作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语文教育家, ...查看


  • 叶圣陶写作教学观之我见
  • 叶圣陶写作教学观之我见 宋桂书 (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吉林 长春 130041) [摘 要]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写作教学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他提出写作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作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生活 ...查看


  • 叶圣陶论阅读的习惯
  • 第22卷第1期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V ol. 22,N o. 1 2002年2月JOURNA L OF SH ANG RAO NORM A L CO LLEGE Feb. 2002 叶圣陶论阅读的习惯 李亚英 (上饶师范学院, 江西上饶334 ...查看


  • 老百晓在线★叶圣陶★叶圣陶小时侯的故事
  •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府悬桥巷的一个平民家庭,圣陶是他的字. 叶家开着一爿叫做"协记"的小布店,位于悬桥巷口. 叶圣陶的父亲叶仁伯,是"吃知数饭的",即经管账务,平常人家称呼他&q ...查看


  • 叶圣陶教育箴言读后感
  • 朱永新老师深受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积极推广者. 一.教育要让学生能自学自励 自学自励,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今天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更需要人们具 ...查看


  • [稻草人]课外拓展-叶圣陶小时候的故事
  • 叶圣陶小时候的故事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府悬桥巷的一个平民家庭,圣陶是他的字. 叶家开着一家叫做"协记"的小布店,位于悬桥巷口. 叶圣陶的父亲叶仁伯,是"吃知数饭的",即经管账务 ...查看


  • 感受叶圣陶先生
  • 感受叶圣陶先生 朱永 新 对 叶圣 陶先 生 有 特 殊 的 感 情 . 不仅 是 因 为他 从 图书的内容来看 ,就是一本很美 的传 记 , 是我们 的苏州老 乡, 不仅是 因为他是我们 民进 中 也是一本 最好 的了解 叶圣陶的入 门书 ...查看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X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本课做具体阐述 ...查看


  • 部编本语文七下字词图文解说--第十三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xiūrùn shēngshū 修润 生疏 含义:修改润色.例句:我曾经和叶圣陶先生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 含义:不常接触而不熟悉.例句:他是苏州人,对普通话生疏./好久不写字,笔都生疏了. shāngzhuó kěn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