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节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

壮族的节日

2007-09-27 11:13:00 省文化厅

浏览字号 小字

正常

大字

打印页面 打印正文

打印全页

壮族重视过春节,从年尾几天到除夕、大年初一直至正月元宵节才结束活动。节日里,有些村寨活动,不分男女老少,都可参加。从除夕起至元宵节,在村与村隔河对唱,以知识歌为主要内容,如拆字、猜物、猜迹、计算等。双方可请“歌伯”(老歌手)作参谋,提示、教唱,通宵达旦。壮乡普遍流行“装古事”,时间多选择在春节后几天至元宵节举行,以村寨为单位总动员,由少年儿童分别装扮古代英雄、历史人物等,入夜时提各式禽鸟、鱼、蝶等形象的花灯,百余人穿插舞狮、敲锣打鼓到邻村外峒献演游访。

二月二:壮族称“开耕节”,表示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家家户户做大汤糍,预祝好兆丰年。这个节不能邀外客吃饭、住宿,新嫁女儿俗例要回娘家取生产工具和种子,也不留宿。

三月三:壮胞在这天行拜山祭祖礼。从前举行以房姓为单位的集体扫墓后,凡男丁则有份分得胙肉,现在已改为各家各户自备祭品扫墓。

四月八:俗呼“牛皇诞”,古称“龙华会”,是壮族的传统大节。节期宴亲会友,甚为热闹,各家各户采撷枫叶、黄杞子,用水浸泡出青色或黄色汁液,浸染糯米后,蒸炊黄、黑二色糯米饭,用芒叶、香茅叶之类包裹,分别黄色喂黄牛、黑色喂水牛。在牛栏门上插柳条或柚树、枫树的青枝,让耕牛休息一天。有些村寨吃糯米饭时,不用筷,将饭抓捏成团,用手抓着吃。家中如有身体孱弱的小孩,则令其手抓色饭,自披蓑衣,头戴竹笠,在牛栏里吃饭,寓意该小孩像牛那样粗食、快长和健壮。节日里,壮胞要蒸酒喂牛,洗刷牛身,使耕牛毛色一新,显示了稻作民族爱护耕牛的古老传统。

六月六:“尝新节”。有些地方过六月二或六月五。壮话呼“拜久那”,原意是割新禾拜田头神,是传统的大节,仅次于春节和七月十四。家家要裹蒸二三斤重的黄茅米粽来庆贺,品尝新米。

七月七:乞巧节。壮族姑娘平时不入溪河沐浴。逢到七月七便结伴下河,嬉戏耍闹。传说有天上银河的仙水流到人间,洗后,姑娘心身健美。另有装仙水酿醋的习俗,俗称“七月香”。是日制成的酸醋,味道纯正,经久不坏。

七月十四:古称“中元节”,这一天为壮族妇女“走娘家”的好日子。每逢这一天,出嫁的妇女必携带鸭和“耙哂”礼品返回娘家探亲。“耙哂”:壮话,是用竹叶或芭蕉叶包裹的米糍,清香味美。

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这是受邻近汉族影响而形成的新习俗。怀集县的下帅乡壮族则过八月二。

九月九:“送火神”。这天下午,壮族村寨派人到田头或河滩用新竹、禾秆扎一间小屋,屋内供放纸钱、炮仗以祭火神。入夜,每家派人持一把火去烧草屋,纸炮和竹节爆破声、风火声以及人们“呜吆”的呼叫声响成一片,壮俗称为“表谢么”。此日称为“腊匪节”,壮语意为黑火节,表示禳送火神。送后人人摸黑回家。以此,祈求避免森林山火及房屋火灾,含有提醒大家到了风高物燥的秋天,要警惕火烛,注意防火。

十月十四或十月十六:壮语称“更那了”,表示秋收完毕,五谷归仓,合家欢聚,庆贺吃新谷之意。

冬至:节日前后酿“冬至酒”,香醇耐久;又在这一节日开箱采蜜,号称“冬至糖”,质量最好;此外,节日前后,均有人杀猪、杀狗、杀鸭、晒制腊味,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

壮族的节日

2007-09-27 11:13:00 省文化厅

浏览字号 小字

正常

大字

打印页面 打印正文

打印全页

壮族重视过春节,从年尾几天到除夕、大年初一直至正月元宵节才结束活动。节日里,有些村寨活动,不分男女老少,都可参加。从除夕起至元宵节,在村与村隔河对唱,以知识歌为主要内容,如拆字、猜物、猜迹、计算等。双方可请“歌伯”(老歌手)作参谋,提示、教唱,通宵达旦。壮乡普遍流行“装古事”,时间多选择在春节后几天至元宵节举行,以村寨为单位总动员,由少年儿童分别装扮古代英雄、历史人物等,入夜时提各式禽鸟、鱼、蝶等形象的花灯,百余人穿插舞狮、敲锣打鼓到邻村外峒献演游访。

二月二:壮族称“开耕节”,表示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家家户户做大汤糍,预祝好兆丰年。这个节不能邀外客吃饭、住宿,新嫁女儿俗例要回娘家取生产工具和种子,也不留宿。

三月三:壮胞在这天行拜山祭祖礼。从前举行以房姓为单位的集体扫墓后,凡男丁则有份分得胙肉,现在已改为各家各户自备祭品扫墓。

四月八:俗呼“牛皇诞”,古称“龙华会”,是壮族的传统大节。节期宴亲会友,甚为热闹,各家各户采撷枫叶、黄杞子,用水浸泡出青色或黄色汁液,浸染糯米后,蒸炊黄、黑二色糯米饭,用芒叶、香茅叶之类包裹,分别黄色喂黄牛、黑色喂水牛。在牛栏门上插柳条或柚树、枫树的青枝,让耕牛休息一天。有些村寨吃糯米饭时,不用筷,将饭抓捏成团,用手抓着吃。家中如有身体孱弱的小孩,则令其手抓色饭,自披蓑衣,头戴竹笠,在牛栏里吃饭,寓意该小孩像牛那样粗食、快长和健壮。节日里,壮胞要蒸酒喂牛,洗刷牛身,使耕牛毛色一新,显示了稻作民族爱护耕牛的古老传统。

六月六:“尝新节”。有些地方过六月二或六月五。壮话呼“拜久那”,原意是割新禾拜田头神,是传统的大节,仅次于春节和七月十四。家家要裹蒸二三斤重的黄茅米粽来庆贺,品尝新米。

七月七:乞巧节。壮族姑娘平时不入溪河沐浴。逢到七月七便结伴下河,嬉戏耍闹。传说有天上银河的仙水流到人间,洗后,姑娘心身健美。另有装仙水酿醋的习俗,俗称“七月香”。是日制成的酸醋,味道纯正,经久不坏。

七月十四:古称“中元节”,这一天为壮族妇女“走娘家”的好日子。每逢这一天,出嫁的妇女必携带鸭和“耙哂”礼品返回娘家探亲。“耙哂”:壮话,是用竹叶或芭蕉叶包裹的米糍,清香味美。

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这是受邻近汉族影响而形成的新习俗。怀集县的下帅乡壮族则过八月二。

九月九:“送火神”。这天下午,壮族村寨派人到田头或河滩用新竹、禾秆扎一间小屋,屋内供放纸钱、炮仗以祭火神。入夜,每家派人持一把火去烧草屋,纸炮和竹节爆破声、风火声以及人们“呜吆”的呼叫声响成一片,壮俗称为“表谢么”。此日称为“腊匪节”,壮语意为黑火节,表示禳送火神。送后人人摸黑回家。以此,祈求避免森林山火及房屋火灾,含有提醒大家到了风高物燥的秋天,要警惕火烛,注意防火。

十月十四或十月十六:壮语称“更那了”,表示秋收完毕,五谷归仓,合家欢聚,庆贺吃新谷之意。

冬至:节日前后酿“冬至酒”,香醇耐久;又在这一节日开箱采蜜,号称“冬至糖”,质量最好;此外,节日前后,均有人杀猪、杀狗、杀鸭、晒制腊味,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


相关文章

  • 广西桂平市壮族民俗文化
  • 广西桂平市壮族民俗文化 壮族(旧称僮族,壮文:Boughten),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秦以来,壮族先人历代分别称为西瓯.骆越(雒越).南越.濮.僚.俚.溪峒蛮.乌浒,在宋代史籍中始称为" ...查看


  • 奇特的牛王节
  • 奇特的牛王节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农立国, 牛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 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岭南乡土社会中,牛的作用与意义也是如此,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牛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体现了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色彩与特色,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丰富的 ...查看


  • 冀教版8年级上2单元作文:壮族人民的风俗
  • 这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壮族人民的民风民俗,下面fwJIA.COM/zUOweN带来了这篇冀教版8年级上2单元作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冀教版8年级上2单元作文:壮族人民的风俗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 ...查看


  • (1)壮族饮食文化习俗初探
  •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有1600多万,其中93.7%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广东连山.云南文山.贵州黔东南.湖南江华等地,其居住区域基本连成一片.壮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及其先民与当地的汉. ...查看


  • 少数民族小报
  • 白 族 分布: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服饰: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建筑风格: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 ...查看


  • 神话故事:壮族的特色节日之一陀螺节
  •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 ...查看


  • 五年级上册品社知识点(冀教版)
  • 第一单元 可爱的中国 第一课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1.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世界排名(第三位). 2.东西跨5个时区,时间上差4个小时. 3.东西距离(5000千米): 东西极点(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 ...查看


  • 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有多少个项目
  •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204种精彩17 个场馆上演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16个.表演项目188个,比赛场馆分别在清镇市.贵州大学.金阳新区.六广门.贵阳新体育场.贵阳学院6个赛区,共17个场馆举行. 具体是 ...查看


  • 壮族瑰宝--铜鼓
  • 姚亮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壮文化的瑰宝.其中包括他擅长的打击乐器--铜鼓. 铜鼓,公元前7世纪开始出现,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铜鼓全部铜铸,一般的铜鼓鼓面直径约五十公分,高约三十公分(个别的 ...查看


热门内容